釋德超:捐獻血小板是一種修行


 2016/10/23    熱度:7607    下載DOC文檔    

  引子:有這麼一位佛教僧人:從2009年7月起,他在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深圳、梧州、鄭州、海口、三亞、福州、廈門、杭州、寧波、成都、長沙、太原、大同、泰國清邁等城市的45個血站捐獻血小板,迄今已達150次267個治療量,平均每年捐獻21次38個治療量。他稱自己是“一個堅定的捐獻血小板踐行者”。他就是——釋德超!他說:是佛陀教導我這麼做的,堅持捐獻血小板給需要的病人,對我來說是一種修行。

  文:老杜

  源:《輸血瞭望》2016/9第5期 封面文章

  

  緣起

  2008年元旦,外出辦事的僧人釋德超不徐不疾地走在廣州人潮湧動的街道上。這是他出家後的第9年,紅塵中的花花世界已不能沾染他的慧眼。蓦地,“功德無量”四個鮮紅色大字躍入他的眼簾。作為廣州光孝寺的知客,這是他每日裡必見、必講的佛教用語,從紛繁模糊的街景中一眼注意到這四個字,對他來說近乎是一種本能。他下意識地放慢腳步,仔細看去,發現這是印在一輛白色大巴車上的一句口號:“獻血救人,功德無量”。

  對於獻血救人,他並不陌生。

  2002年6月,二十二歲、出家三年的釋德超前往香港佛教僧伽學院開始為期三年的學習。在此期間,他第一次無償獻血,因為“捐血救人”的宣傳吸引了他。

  從那以後,獻血救人的概念就根植於內心深處。後來,在合肥、成都、南京等地寺院常住或游學的時候,遇有合適機緣,他就會獻血。印象中,獻血車上印的大多是“無償獻血光榮”的字樣。

  這一天,在廣州街頭,是他第一次看到“獻血救人”與佛家的“功德無量”連在一起使用。他毫不猶豫地登上了獻血車,一會兒,就帶著一本鮮紅的無償獻血證從車上走了下來。

  走在返回寺院的路上,他緊緊地攥著自己的無償獻血證。以前他也有過好幾本這樣的證書,當時他想:只求獻血救人、努力去奉獻付出就可以了,不求自己或家人日後免費用血作為回報。所以沒有認真保存,那些無償獻血證都在不斷的遷徙游學過程中散失了。這一次,當獻血救人與佛陀的教導聯系在一起,讓他倍感珍惜,決定從今往後認真保存獻血證。

  求證


  把“獻血救人”與“功德無量”連用,會不會只是血站的宣傳策略?畢竟佛陀是2500多年前的人,那時候還沒有獻血救人的科學技術。他思量著,然後開始在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中求證。

  很快,在《金光明最勝王經·捨身品第十七》中找到了佛陀明確的教誨:

  捐捨身命,肉血骨髓。

  確實,佛陀說法的時候沒有獻血救人的技術。在捨身品第十七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當佛陀看到一只老虎冬天找不到食物,餓的奄奄一息的時候,就跳下懸崖摔死自己,好把屍體留給老虎吃。這就是著名的佛經故事“捨身飼虎”。闡述的是佛陀倡導的大慈悲精神,利他主義,這是佛弟子永遠要學習的。

  佛教的諸多經典都倡導布施,把布施分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類。用金錢、物品幫助他人叫外財布施;當輸血、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技術出現以後,捐獻自己的肉身(器官)、血液和骨髓(干細胞)可以幫助他人挽回生命和健康,這叫內財布施。同時,這也是無畏布施。因為生病的人都害怕,尤其懼怕死亡。如果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就能讓他們遠離恐怖。所以,獻血、獻骨髓、獻器官,都是聽從佛陀教導,踐行佛陀慈悲精神,踐行內財布施和無畏布施。

  在佛經中找到了明確的教誨,釋德超決定把獻血的善行堅持做下去。

  轉型

  從那以後,每過半年釋德超就會准時出現在廣州血液中心或上下九步行街的獻血車上。去的次數多了,就跟血液中心的好幾位工作人員認識了。2009年7月23日,當他再一次到血液中心獻血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問他願不願意參加成分獻血。釋德超第一次聽說成分獻血,不太明白:什麼叫成分獻血?還是獻血嗎?

  這位工作人員名叫張學元,後來成了釋德超的好朋友。張學元告訴釋德超:

  獻血其實是一個統稱。根據采集血液的技術不同,可以劃分為“全血獻血”和“成分獻血”兩大類。通常所說的獻血,指的就是全血獻血。靜脈采集全血是最早應用的采血技術,至少可以追溯到1900年。根據捐獻全血的數量,全血獻血可以分為200毫升全血獻血、300毫升全血獻血和400毫升全血獻血三種。

  而成分獻血主要包含兩種:獻血小板和獻血漿。采集血漿的技術於上世紀60年代出現在美國,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其進行了認可,開始全球推廣應用。采集血小板的技術還要再晚十幾年才出現。成分獻血采用了更為先進的采血技術,可以針對患者的治療需要而采集相應的血液成分,把患者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回輸給獻血者。這種先進的技術,使得獻血者的恢復更快,獻血(捐獻血小板或血漿)的頻率可以提高到24次/年,同時可以采集更大的容量,從而使得挽救生命的數量大大增加。

  張學元告訴他,血液中心目前開展的成分獻血服務是單采血小板,每次可以自主選擇捐獻一個治療量或是兩個治療量;另一種成分獻血服務叫做單采血漿,由專門的單采血漿站承擔,不能在血液中心或血站捐獻。

  聽到獻血小板可以救更多人命,釋德超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那我就獻血小板!”

  從這天起,他從一個全血獻血者轉型成為一名血小板捐獻者,一直堅持到今天,風雨無阻。

  

  驚詫

  在一名護士的引領下,他坐上了機采室的采血椅,好奇地打量著身旁這台血小板單采機。

  采血護士告訴他,這台設備將把他的血液(即全血)抽出體外,順著一次性的管路流入一次性的離心杯;然後,機器內置的離心機帶動離心杯高速旋轉,利用不同血液成分的比重不同的原理,在地球重力和離心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全血分離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等成分;最後取出需要的血小板和血漿兩種成分,同時把紅細胞和白細胞還輸回他的靜脈血管。

  釋德超親眼看見自己鮮紅色的血液被抽離出來,在輕微的馬達聲中,一股淡黃色的液體順著管路流進收集袋,而收集袋持續不斷做著鐘擺運動。隨後,在另一根導管中,另有一股暗紅色的液體倒流回到手臂。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單采成分血技術,很新奇。

  沒成想,感到新奇的不止他一人。采血護士也發出了訝異的呼聲:“快來看,這位法師血小板顏色跟別人的不太一樣!”

  幾個人圍攏過來,看著收集袋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哇,怎麼這麼清澈?”“太透亮了,沒見過!”“我猜,肯定是因為吃素的原因……”

  釋德超不明所以地望著護士們,心想體檢、驗血的所有指標都合格,不該有什麼意外呀。

  “不,不!法師不要擔心。我們只是沒見過這麼清澈透亮的血小板,比其他人獻的好太多了。等會兒我給你看其他人的,對比一下你就明白了。”一位護士快人快語地安慰他。

  剛放下心來,釋德超又泛起了嘀咕:以前獻全血只要幾分鐘就完事,獻血小板怎麼這麼慢呢?會不會是機器出了故障?他請護士檢查設備。

  護士認真檢查了一遍,告訴他一切正常:“因為比全血采集技術多了分離和還輸紅細胞的環節,中間還有轉換的間隙,所以獻血小板的時長是獻全血的5-6倍。不用擔心,設備發生故障會自動報警的。”

  整整過去60分鐘,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才采集完成。

  護士把他的血小板和別人的一起拿給他看,釋德超一眼看出了兩者的區別:自己的更加清澈透亮,呈亮黃色;另一位捐獻者的顏色更深,相對渾濁。他終於明白護士們剛才為何那麼驚訝了,確實不一樣。釋德超口誦一聲佛號,欣喜自己從15歲開始吃純素(煙酒肉蛋奶都不吃)。後來他了解到,其實他捐獻的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就是包含了更多血小板的血漿,黃色是血漿的顏色。

  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他更加驚詫。

  “我們有購物卡和電話卡,電話卡有電信的、移動的,還有聯通的。您選哪一種?我們還有獎勵計劃和積分政策,根據您捐獻血小板的次數和積分情況,可以領取相應的獎勵……”

  釋德超急忙揮手打斷了工作人員的介紹,堅決地說:“我一直是堅持無償獻血,精神鼓勵就可以了,不要這些東西。你們讓我拿物質獎勵,這不是相當於讓我賣血小板嗎?”

  工作人員認真解釋:“您不是賣血小板,千萬不要誤會。給您的是捐獻血小板的補助。成分獻血都有補助,獻血漿、獻血小板都有。這種做法符合國際輸血協會對自願無償獻血的要求,符合國家規定。為什麼有補助?是因為成分獻血所采用的單采成分血技術,決定了成分獻血只能在嚴格規范的固定場所開展,而且采集過程需要很長時間。不像獻全血——獻血車可以到處開,幾分鐘就可以采完,很方便。總之,成分獻血比全血獻血要花費更高的路費和更長的時間,相對而言比較麻煩。”

  釋德超想了許久,終於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成分獻血確實需要付出更多時間、交通費用和精力,如果像全血獻血一樣都不給補助,對於成分獻血者來說是不公平的,選擇成分獻血的人數就會很少,那麼患者治療所需的血小板供應就很可能不夠用。孔子對子貢說過:‘取其金無損於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於是他坦然接受了話費充值卡。

  雖然如此,後來他去別的血站,發現有的血站捐獻血小板沒有充值卡等物質獎勵,他還是照樣捐獻,不會因為沒有獎勵而裹足不前。對他來說,能幫助到病人恢復健康是最喜悅的,比任何物質獎勵更重要。

  意外


  山東衛視一檔叫做《天下父母》的電視節目,有一天介紹了一位血小板捐獻者的故事:名叫劉蘇的女士,在8年時間裡捐獻血小板100個治療量,是當時全國唯一的捐獻血小板達到100個治療量的女性。為了讓血小板的質量更好,她專門改為吃素。釋德超正好看到這檔節目。心想:人家是女的,我是男的;人家為了獻血小板改為吃素,而我從15歲就吃純素,不用改變生活習慣;人家獻了100個治療量,我呢?他暗暗在心裡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一定要捐獻血小板達到100個治療量!

  除了念佛講經,捐獻血小板成為他的另一種修行法門,他默默地堅持著,只要間隔期到了,時間合適,他就去捐獻血小板。

  2013年12月,受廣東省封開縣民宗局邀請,釋德超擔任封開縣廣蓮寺住持。離廣州血液中心更遠了,他就去肇慶或梧州獻血小板。每次外出講經訪問,他就找機會到當地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去獻。有時候,廣州血液中心給他發信息說有病人急需AB型血小板,他就坐幾個小時的大巴到廣州去獻……當釋德超正向著他的“小目標”奮力前行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個嚴重的意外事故。

  2014年11月5日,釋德超到肇慶市佛教協會開會。一行六人搭乘的面包車,在德慶縣地界被一輛違規行駛的大貨車攔腰撞上。巨大的沖撞過後,釋德超昏迷了過去。七天之後,他在廣西梧州市中醫院蘇醒了過來。令其痛心不已的是,隨行的一位70多歲的老者在車禍中當場死亡,其他諸人傷情不等,有三位傷員靠輸血挽回了生命。

  他問醫生:“搶救我的時候輸血了嗎?”他知道,如果接受了輸血治療,一年內是不能再獻血小板的。醫生告訴他沒有出血,當然也不用輸血。釋德超聽後頗感慶幸,因為只要出院他就又可以獻血小板了。聞者卻無不為之動容——一個剛剛從鬼門關回來的重傷員,心裡卻在想著還有病人需要他去捐獻血小板,這是怎樣一種精神!

  他又問:“我該交多少住院費?”醫生告訴他費用已交,令其大惑不解。陪護人員告訴他,聽說他出車禍,許多人自願捐款。有捐3元、5元的,有捐50、100的,在他昏迷的七天時間裡竟然收到了好幾萬元捐款,而這些好心的捐款人中絕大多數是不認識的陌生人。聞聽此事,釋德超非常感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要有愛,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是樂土。

  一個到醫院探望的人問釋德超:“你說念佛、修行有福報,獻血救人功德無量,為啥你還遇上了這麼嚴重的車禍?”

  釋德超淡定地解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會遇到意外不一定。但是,在如此嚴重的車禍中,我的三位同伴接受了別人捐獻的血液而得救,我接受了別人的捐款而得救,你說這不正是善有善報嗎?”那人聽後連連點頭。

  本來醫生要求住院半年以上,但兩個月不到釋德超就自願出院了。除了右臂叢神經受損右手有點不靈活外,沒有其它不適感。經過這番磨難,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我沒有更多金錢幫助別人,但我身體恢復健康了,可以捐獻血小板回饋社會,感恩幫助我的好心人。”就這樣,僅僅過去三個月,2015年2月9日,釋德超又從梧州市中心血站重啟了他的獻血小板修行之路。

  如今,當初定下的那個“小目標”早已實現,甚至超額一倍以上。常立志,不如立長志。有恆心的人,目標一定能達成。

  激勵

  2015年金秋十月,佛山市中心血站邀請釋德超與獻血者交流。在那裡,他遇到了同樣受邀而來的南方醫院醫生江千裡博士。

  江千裡給大家講,南方醫院每年需要8000份血小板,而血液中心只能供應4000份。沒有辦法,只有讓患者去找互助。但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也只能再解決2000份,還有2000份沒有著落。他動情地講到:“每天我都在痛苦掙扎中做出艱難選擇,給誰用血小板,不給誰用?只有把有限的血小板用到病症最嚴重的患者身上。看著那些沒有得到血小板的患者眼睛裡流露出來的失望和懇求,我的心在流血……”

  釋德超默默地留下了兩行熱淚。他以前知道病人需要血小板,但沒想到短缺的情況竟然有這麼嚴重。他恨不得擁有無量法力,時刻都能產生出足夠的血小板,讓所有病患離苦得樂。他清楚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哪個人也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必須讓更多人了解現狀,讓更多人參與捐獻,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當聽說江千裡博士組建了一個“南方血緣服務隊”宣傳捐獻血小板的時候,他激動地報名參加,還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錢交給江博士。他說:“江老師,你們有活動就通知我,不管我在哪裡,只要有時間,我一定參加。”兩人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

  在這個服務隊中,他跑遍了廣州市七個可以捐獻血小板的血站。不僅自己捐獻,還參與志願者服務,向心存疑慮的獻血者解說。他如數家珍地說道:“能夠捐獻血小板的血站,廣州有7個,深圳有6個,佛山有6個,東莞有4個,其它17個地級市各有1個,廣東全省共有40個血站可以獻血小板。我要一個個走到。”如今他已在廣東32個血站捐獻了血小板。其他地方也有病人需要血小板,怎麼辦?他說:“不管是外省、外國,只要我走到了,都要去捐獻血小板。能救一人是一人,能影響一人是一人。”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如今,他已在各地的45個血站獻出了血小板,包括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在清邁馬哈拉醫院血站,他有幸成為清邁第一個捐獻血小板的出家人,清邁第一個捐獻血小板的外國人。當地血站負責人雙膝跪地供養他蔬果,激動地說:“這不僅是您個人獻血救命的事情,還代表著中國人民對泰國人民的真摯友情。”

  期盼

  因為他獻血救人的善舉,各種榮譽隨之而來:廣州市2008年度無償獻血三等獎、廣州市2009年度無償獻血一等獎、廣州市2010〜2011年度無償獻血特等獎、全國2010〜2011年度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廣東省2011〜2012年度全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2012〜2013年度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13年度感動廣東十大新聞人物、順德好人、佛山好人……

  談到榮譽,釋德超淡然地說:“我不需要也從未想過要這些榮譽。我最大的希望是人們都不得病,不需要我去獻血小板。”他接著說:“又或者,我獻血小板的這件事情不會成為‘光榮事跡’,因為還有許多許多人做得比我更好。那麼,咱們14億人口的大中國還會缺血嗎?”

  談到缺血現狀,釋德超有些動情:“據我了解,很多地方不僅血小板缺,全血也缺,血漿制品也缺。江千裡博士告訴我,在他們醫院裡接受治療的地中海貧血症孩子們每20天就要輸一次紅細胞,許多孩子眼巴巴地望著他,希望聽到有血可用的好消息。血液問題獨立研究者杜向軍老師告訴我,咱們中國的白蛋白有60%是來源於美國血漿,許多血友病兒童得不到預防治療而致殘、失學……我無比心痛!我做的太少了,我應該更努力,應該做更多!”

  他接著說:“更為令人不安的,捐獻血漿的成分獻血者還被許多人視為賣血者,只是因為他們接受了漿站給予的200—300元補助。這跟捐獻血小板補助點路費不是一樣的道理嗎?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得到人們一個尊稱和一聲感謝?太委屈他們了,救人命還被人說三道四,忍受屈辱。”釋德超提出了一個問題:“有什麼事兒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說起捐獻血小板的補助,釋德超詳細介紹了他去過的各個血站的補助情況:“有些血站一分錢路費也沒有,我照樣去;有給50元的,有給100元的,最多給200元;有給現金的,有給購物卡和電話卡的。但是,並不是給錢多的地方人們就更願意去捐獻血小板。我去過的地方,深圳血液中心和順德中心血站給的路費很少:深圳無論遠近,都是象征性地給10-50元現金,由獻血者自行勾選,順德每次只有50元電話充值卡,但是去那裡捐獻血小板的人非常多、非常積極。這是什麼道理?說明人們捐獻血小板並不是為了錢,關鍵還在於服務!他們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服務非常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去了就不想走,去了還想再去。所以,他們的全血和血小板百分之百來源於無償獻血者,在那裡沒有互助獻血這個概念,令人贊歎。”

  他介紹了自己到各個血站捐獻血小板的感受:“個別血站,我看一眼就想走。因為環境、衛生、服務態度,都讓人接受不了。這樣的血站采集不到多少血小板很正常。大多數血站有志願者,服務態度也好,獻過血小板之後讓人心裡舒服。為什麼我們國家不能制定一套統一的服務標准呢?”

  問及他下一步的目標,釋德超不願多談:“我心裡有下一步的目標,做到之後再說不遲。孔子教導我們,君子應慎於言而敏於行,多做少說,做到才說。”


  最後,他想通過本刊告訴大家:“捐獻血液,包括獻全血、血小板和血漿,捐獻器官、骨骼、遺體和其他人體組織,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佛陀都有明確的教導,這是一種修行,是救人度己、自利利他的善行,希望大家積極去踐行,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祈願中國不再缺血。祈願所有病患離苦得樂,遠離恐怖,健康平安!阿彌陀佛!

  (本文經釋德超法師親自審定)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新闻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