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憂百姓之窮


 2016/11/19    熱度:1609    下載DOC文檔    

  所謂「君子不恥身之賤,恥道之不行」,倫常大道不能推行是他的羞恥。「不憂命之短」,不怕自己短命,活一天,盡心盡力做什麼?幫助老百姓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能夠過上幸福的日子,所以「不憂命之短,憂百姓之窮」。老百姓現在最窮困的是什麼?這個時代不單是窮在生活,很多地區是很富足的,窮在思想觀念的錯誤、偏頗,結果造成一生的痛苦。現在憂郁症、自殺的人太多,很多都是價值觀的偏頗,從心理上的煩惱、痛苦延伸到身體的疾病,以至於家庭社會的劫難。

  我曾經第一次到上海,那已經是兩千零四年的時候,當時候有一位女士,她也是企業界的人,她認識很多企業家,她給我說到,她說她有很多企業家的朋友,他們窮到只剩下錢而已了。我當時候印象很深。所以再讀到這一句說「憂百姓之窮」,就體會到,真的,人沒錢,但是心裡很樸實,很知足常樂,他日子還很好過。就像我們有朋友到西藏去,他們連菜都吃不上,只有青稞面可以吃。你真的要吃青稞面以外的,什麼黃瓜、馬鈴薯這些東西,你要吃那個東西,去買要四、五個小時的路程。他們的生活,在我們大都市的人一看,「拜托,那還是人過得的日子嗎?」可是人家的笑容這麼燦爛,那麼好客,他家裡已經沒有這些糧食了,看到客人來了,盛情款待,重義輕利,不會想自己。所以真正人生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懂得感恩,懂得知足,不去計較。

  我們朋友還提到,他說他們住到旅館裡面去,那旅館都沒有鎖,結果一個十九歲的女孩看了就發火了,說「我們東西都放在這裡,你們怎麼連一個鎖都沒有?」那服務小姐說,「我們從來不丟東西,你放心、你放心。」她還是不能接受,她說,「你趕快去給我買一個,不然你的服務太差勁了。」她說,「我幫你看。」她還是不願意,最後沒辦法了,人家只好去買一個鎖。這個使我們反思到,到底是這個從大都市來的人文明,還是住在西藏的人文明?人家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人家做到了。我們在城市裡面這些種種現象是不正常的,我們還覺得我們比較有見識,這樣叫正常。

  所以看起來好像是窮人比較窮困,我看這個時代,愈有錢的人愈危險,煩惱愈多。有時候打開報紙,某某地區首富自殺。這麼有福報,就因為人生不知道意義何在,不知道怎麼去掌握人生的方向盤,最後變成令人傷痛的結果。那不只是這麼有錢的人,我們看每一年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自殺的,這些學歷都很高,而且很多都是名校。看起來他成績好沒有苦難,事實上他可能比成績不好的人更大的苦難。因為你沒照顧他的心靈,「成績好,不用擔心了。」他的得失心愈來愈重,他嫉妒心愈來愈重,他得失心控制不了了,最後就可能禁不起挫折,就尋短見。假如有老師、有讀書人教導他孝悌,念父母的恩,這種悲劇就不會發生了。所以讀書人宣揚倫理道德刻不容緩,真的是憂百姓之窮的人,決定盡心盡力提升自己,去利益他人。

  摘自:《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十八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