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不恆其德或承之羞,不恆其德無所容也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不恆其德。無所容也。】 這第三爻的象徵講到,不能永恆不間斷的保持自己的美德,不保持,可能是邪念出現,可能是禁不起誘惑,做出違反道德的行為,或者是一言一行錯誤、傷人了。『或承之羞』,可能就要蒙受羞辱。為什麼?一個念頭會招來福報,也會招來災禍。 我們看《德育古鑒》,曾經我們講過的,李生,他要去進京趕考,結果那個客棧的老板剛好作夢,有人告訴他,「明天有一個今年的考上進士的讀書人要到你的客棧來,你要好好招待他。」結果他聽了以後很歡喜,「我今年終於可以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當天晚上睡覺起了個念頭,「我考上功名就當大官,我那個太太長得又不怎麼樣,應該換一個太太」,起了這個念頭。結果後來他去考試,這個老板又作了夢說,「這個讀書人還沒有考上就想要換掉自己的元配,這個念頭太絕情了,削掉他的功名。」沒考上。結果這個讀書人李生又回到原來的客棧,那個老板把作的夢告訴他,他連住都不敢住了,覺得根本沒有辦法見人就走了。「或承之羞」,他起個念頭,自己的德行守不住了,然後蒙受這樣的羞辱,蒙受這樣的災禍,他福報沒有了。 包含《大學》裡講的,「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我們今天講不符合道德的話出去,你傷到別人了,人家一定找機會又要報復回來,那一報復回來,我們不就又要遭禍、又要承受羞辱了嗎? 我們翻到四十一頁,看到這八十八句講到的,八十八句這段經文,我們復習一下,您看第二句,「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及於身。」你都沒有惡言對人家相向,沒有種這個惡因,就不會感人家惡言對你。然後「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我們沒有做這些違反道德的事情,沒有講這些惡言惡語,自然就不會羞辱自己的身,甚至讓父母都覺得丟臉,甚至還遭到別人來羞辱自己的父母,那就更沒有做到為人子的本分,就忝為人子,覺得很羞愧。 看到這裡也讓我們想到魏徵講的一句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人一生他追求他的事業,一開始都很好,可是大家現在想一想,倒閉的公司有多少?他也很多曾經風光過,他守不住,他心一偏就不行了。所以《曲禮》一開始講,「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這四句話。人真的有成就,福報現前了,這些念頭就不好守了。不長傲慢、不長貪欲、不長自滿,然後不沉溺在嗜欲玩樂當中,「富貴不能YIN」,才有辦法。我們從企業界看,要長久保持不容易。所以俗話講,「富不過三代」,現在不是了,現在富不過什麼?一代,一代我看也太多了,現在富不過五年、十年,都保不住了。最後還是或承之羞,犯法了、倒閉了,甚至於父母都得上法院,因為用了父母的名字。 企業界如此,我們看歷代的皇帝,都有一開始創盛世,最後落個差一點亡國的命運。唐朝唐玄宗他最後還是或承之羞,因為寵愛楊貴妃,差點把自己大唐給斷送掉了,可是他以前開「開元之治」。所以真的要「恆其德」,真的是大丈夫、大英雄。齊桓公也不簡單,可是他最後還是忍不住用了三個佞臣,這些人陪他玩、陪他吃,最後他還是用了,死了一百多天都沒人知道,屍蟲流出去了才被發現。 所以「進德修業」是終其一生徹始徹終的功夫,不能有一刻停留。我們俗話常講,「蓋棺論定」,還沒有到最後,話都別講太快,「我這個人不會怎樣怎樣的。」愈下功夫,愈深處的習氣都會慢慢冒出來,得要下更大的功夫才行。真的要突破一個嚴重的習氣,要「發勇猛心,立決定志」。大家邊抄邊隨文入觀。發勇猛心,發勇猛,傳統文化都快斷了,我得趕快進步提升,不能再蹉跎了,發勇猛心。師長講,你真的發大心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你的功德不亞於堯舜禹湯,因為要斷了。發勇猛心,立決定志,這生一定要成就。「不計成敗,不顧生死」,不計成敗就是不要在那裡沮喪懊惱,「今天怎麼又起這個念頭?」趕快轉成正念就對了。「我怎麼又退步了?怎麼又被考倒了?」不要計那些成敗,念頭多了趕緊轉過來。不顧生死就是死都不怕,就怕念頭不對。「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就是這個念頭不能錯,要到這種氣概,下這種決心,始有跟經典慢慢相應的可能。 俗話說,修身、修道非帝王將相所能為。他可能幾十萬大軍,他能如入無人之境,毫不畏懼,可是你叫他把脾氣改掉,他可能覺得比登天還難。所以他再怎麼勇猛,有時候要對治習氣的時候,他都不一定能下這個勇猛心跟決定志。所以真正的大英雄,佛門大雄寶殿的大英雄,真正能把習性完全放下,把分別執著完全放下,這是真正的大英雄。就像俗話講的,「戰勝別人一千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 接著經文講,『不恆其德,無所容也』,不能保持德行,永恆的保持德行,必然會退步,不進則退,你不能保持它,退到最後喪失操守,那就「無所容」,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就很遺憾。 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八十集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