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如何讓孩子結交到好朋友?
整本《弟子規》其實就是把五倫關系如何處好的方法編成了一本書,而我們的課程最主要的就是五倫關系跟《弟子規》。我們接下來要談的是“朋友關系”,朋友這一倫很重要。我常常問很多的這些同修,五倫關系哪一倫最重要?而當一個人的人生進入十多歲以後,五倫當中其中一倫的重要性會日漸增加,哪一倫?朋友。你看很多十多歲的青少年都想到誰?你跟他談話的過程,他都提誰?“我哪一個朋友”。孩子六歲以前都是說“我媽媽說”,六歲到十二歲之間都是“我們老師說”,十二歲以後就是“我的哪一個朋友說”了,所以朋友的影響會隨著年齡愈來愈重要。所以有一句話是這麼講,“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一個人人生的成就,受朋友影響相當大,所以“親附善友”,能夠親附善知識就好像在雲霧裡走一樣,“如霧露中行”,就好像走在早晨這些霧裡面。“雖不濕衣”,雖然你走過去沒有感覺自己的衣服濕掉了,但是對你的衣服卻是時時在滋潤,“時時有潤”。朋友對你的影響,你沒有辦法一下子看出來,但是卻是潛移默化,就好像你沒感覺霧水把你的衣服弄濕了,但是它時時刻刻都在滋潤你的衣服。
我們既然知道朋友對一個孩子這麼重要,請問我們為人父母的怎麼樣讓孩子交到好朋友?假如你沒有辦法讓你的孩子交到好朋友,那你這一輩子的擔心可能到合了眼都還放不下,可能把我們的往生大事都斷送掉了。
我在台灣曾經看過一幕,有一位媽媽的孩子犯錯了,而且犯了大錯,殺了人。這位媽媽被通知之後,沖到警局,一到警局就說“不可能是我兒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在那邊喊得很大聲。突然門一開,看到她兒子在裡面做筆錄,一看是事實,馬上講了,“都是被那一群朋友給帶壞的”,你看,一句話就把所有的責任統統推給別人。孩子遇到壞朋友是緣分,真正會誤入歧途的原因在哪裡?這才是重點。因在哪?因在孩子連善惡都分不清楚,這才是根本原因。
我們在上這個課程的過程,很多的老師跟家長就反映,“蔡老師,你們這樣教孩子教得那麼善良,他出去外面一定會被人家欺負”,有沒有?那都是杞人憂天,人的思維要依據道理思維,不能人雲亦雲。你假如不依據道理思維,在現在這個社會你聽十個人講有十個說法,都把你聽亂了。我們來看一下,請問諸位同修,我應該勉強可以算一個善人,我畢業已經十年了,我沒有被人家欺負過。再來,《易經》裡面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所以好人會跟誰在一起?好人,你兒子是好人,自然就吸引好的人跟他交朋友。
我的一個侄子三歲多就學《弟子規》,他跟他媽媽出去看到小朋友打人、罵人,他都馬上拉他媽媽的衣角,跟媽媽講那個小朋友不可以亂打人,不可以亂罵人,三歲多的孩子。諸位同修,當你從小教他什麼是善,他同時知道什麼是惡,所以孝是善,什麼是惡?當然是不孝,還用你教嗎?你教他尊敬長輩是善,什麼是惡?不尊敬長輩。你教他“置冠服,有定位”,一個人要愛整潔,要干淨,他知道整潔干淨是善,什麼是惡,他同時學會了,這叫善惡分明。現在為什麼這麼多的孩子,只要遇到不好的朋友馬上誤入岐途?因為這些孩子從小沒有人教他善惡判斷,沒有人教他德行,所以他的思維裡面就是善惡不分。您的孩子善惡不分,你這一輩子都擔心不完,而當你的孩子善惡分明,你可能在他十多歲的時候就覺得很輕松愉快了。諸位同修,我媽媽離我這麼遠,假如我善惡不分明,她每天擔心就擔心不完。
所以如何讓你的孩子懂得挑朋友?很簡單,學會《弟子規》。《弟子規》是照妖鏡,這個朋友一照,壞人;同時是顯聖鏡,這個朋友居然做到《弟子規》,這樣的人要好好跟他學習,你就會判斷朋友。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