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不承認痛苦,脫離輪回幾乎不可能


 2016/12/11    熱度:4289    下載DOC文檔    

  四聖谛

  日常生活裡讓人不如意、不開心、痛苦、煩惱的因緣那樣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非在愁中即在病中。但是,人們總是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認為談論苦是悲觀消極或不吉祥的。痛苦是輪回生命的常態, 如果對痛苦沒有正確、深入的認識,就不會有動力尋求解脫。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宣講了苦、集、滅、道四谛, 首先宣說的就是苦谛。苦,生命的一切經歷都不離痛苦的本質;集,痛苦的成因;滅,痛苦是可以止息的;道,止息痛苦的方法。四聖谛解釋了什麼是輪回、輪回的產生、是否能夠結束輪回(即解脫)、以及如何解脫。

  為什麼大多數所謂學佛者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脫?因為大家在心底不認為輪回真的那麼苦。解脫之道始於對苦的正確認識,不從正確認識痛苦著手,脫離輪回幾乎不可能。

  六道輪回中所有生命的生存狀態都具有苦的特質,這個“苦”不僅包括粗大劇烈的痛苦、傷害,也包括細微的不適、不如意等等。當你對苦的深度和廣度有了正確認識,遠離痛苦就成為一股強烈的意願,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麼造成了生命中無所不在的缺憾——苦。而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苦的成因後,才會知道苦是有可能終結的。於是,你通過各種途徑遠離痛苦、趣向安樂。

  在四谛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滅是果,但佛陀在宣講這兩對因果時,先講果再講因。因為在實際修行中,是按苦、集、滅、道的順序,而不是按因果的順序來修的。

  諸受是苦

  身處痛苦中,應該了知自己在痛苦中;痛苦就是痛苦,不要把它誤解成別的。

  佛經上把痛苦分為三大類:苦苦、變苦和行苦。苦苦,是顯而易見、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體和精神的創傷、病痛、恐懼、生離死別。對苦苦,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誰也不會認為它們是別的東西而想去追求、親近。

  通常被我們理解為快樂的種種體驗和現象是變苦,因其本質為苦,終將由快樂變成痛苦。相聚是快樂的,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樂裡隱含著分離的痛苦;戀愛是快樂的,而相愛容易相處難,戀愛的快樂裡隱含著爭吵、猜忌、怨恨的痛苦;年輕貌美是快樂的,只是歲月無情催人老,年輕的快樂裡隱含著衰老的痛苦;為人父母是快樂的,可把嬌小脆弱的生命撫養成人,要付出多少精力,提心吊膽、不寢不食,這其中又有多少辛苦;升職加薪是快樂的,不過壓力和焦慮也隨之升級。仔細思量,生活裡每一項快樂都含帶著日後的痛苦。

  行苦是一種更深刻也更細微的痛苦,它指的是陷於輪回的眾生整個存在狀態的無奈和不圓滿,身心受到業力牽制,被種種煩惱束縛。普通人的生命皆是由煩惱中來,到煩惱中去,全然不得自主地流轉、流轉。如果不是親身遭遇變故、痛苦,一般人很難體會“諸受是苦”的深義。對痛苦的了解越深入、越全面,我們就越被激勵著去實踐離苦得樂的方法。在疾病以及其它的痛苦面前,我們完全有可能保持尊嚴和從容。

  六道輪回

  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假設,假如投資股票掙了錢, 假如退休了就去周游世界……我有時覺得奇怪,為什麼人們不假設有來世, 這並不比假設有明天或有明年更荒謬。

  常常聽到質疑,說“如果有前世,為什麼我不記得了”。記憶裡沒印象的不一定就沒發生過,因為不記得就否認其存在,這沒有道理。看不到前世後世並不能證明輪回不存在。如果經過觀察和思考,沒有誰能真正否定佛教關於輪回、轉世的觀點。

  從古至今還沒有哪位聖賢否認過輪回的存在,你也沒有必要急於下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當你說“不相信輪回”時,你的意思其實是“不想相信有輪回”,因為輪回、轉世這些概念聽起來太陌生,讓你感到束手無策,你甚至連試圖了解它的興趣和勇氣都沒有。

  每次聽說有人自殺時我心裡都難過極了。死亡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巨大的未知,而未知多大恐懼就有多大! 死亡的過程是極其劇烈的變化,活著的人根本無法想象四大分離的那種痛苦。這個世界上沒有真不怕死的人,以自殺的方式擺脫現世的痛苦,可以推知他們內心承受著多大的痛苦。第一次聽說抑郁症時,漢族弟子們給我解釋了很長時間我才明白。在藏地,我從來沒聽說過誰有抑郁症和誰為此而自殺。

  也有很多人沒來由地相信輪回是件浪漫的事,想當然以為自己來生肯定還是重回人間,甚至能回到今生今世的種種因緣中,繼續一段段愛恨情仇, 這種想法實在是一廂情願。

  地獄的寒熱、餓鬼的饑渴、旁生的愚癡、非天的爭斗、天人的墮落以及人道的生老病死,六道中的痛苦無量無邊,沒有任何地方能讓我們真正獲得安樂,輪回的本質就是痛苦。

  有人口氣大,說不怕下地獄,這是他忘了地獄的痛苦。人道世界最大的痛苦與地獄裡最小的痛苦都無法相提並論,誰也受不了地獄的痛苦,到時候再怎麼後悔也來不及。

  說不怕地獄的人不信佛,也不信因果。覺得自己很勇敢很堅強的人,在火旁邊多烤一會兒都受不了,還怎麼受得了地獄的痛苦? 不用說十八層地獄,最近的地獄與人間的痛苦都根本不一樣,比如無數次地被切開、再長好、再被切開。

  也許你覺得活命已經夠忙的了,哪裡還顧得上考慮死後的事。如果你因為忙於活而顧不上死,那麼可以等到活膩味了再思考輪回、生死。不過,看看周圍,多少人都是滿懷著對生活的熱情籌劃,突然間離開這個世界的,你沒有理由相信自己會更幸運。

  娑婆世界

  常有人向我訴說事業不順、婚姻不幸、失眠厭食,希望我給個方法解決這些麻煩,像看醫生那樣,得到一系列建議,然後一二三四,按照步驟去做,就可以萬事如意。我大概常常讓他們失望,因為我總說:“對生活不要要求太高,好好修行!”我希望他們少受痛苦,但我更希望他們明白:輪回就是這樣充滿缺憾。煩惱無盡的糾纏,這就是生活。

  身在輪回中,卻追求圓滿,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迷惑。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認為人生中煩惱不斷,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如果很努力、很用心,事情一定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可是,不論我們多注重鍛煉保養,身體照樣會生病、衰老;不論我們多麼愛身邊的親人,他們早晚會與我們分離。事業、家庭,這一切,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不欲臨,無論貧富強弱,所有人都無可避免要經歷這八種痛苦。各種各樣粗大的、細微的、強烈的、溫和的痛苦伴隨著我們短暫的一生,你也可以把它們稱為壓抑、孤獨、怨恨、哀愁、恐懼、貧窮……,這些東西無論我們現在做得好或不好都會出現在生命中。

  佛經中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稱為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癡心不改硬要在缺憾的世界裡追求完美,會有結果嗎?

  只要有這個身體在,我們就必定經歷生老病死;只要心裡還有貪執、嗔恨、困惑、傲慢,我們就必定感受痛苦。

  人們對痛苦通常持四種態度:有人希望痛苦盡快結束,以為眼下的痛苦結束了今後就會一直幸福;有人在痛苦的同時不忘享樂,痛苦並快樂著;有人雖然不再懼怕痛苦,但痛苦妨礙了他的修行;有人擁抱痛苦,在痛苦中找到通向自由的路途。

  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那麼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