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石


 2016/12/11    熱度:3360    下載DOC文檔    

  誠信之人能在社會上立足,不誠信之人將會被世人唾棄,脫離社會,成為一座孤島,成不了大事。因此,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世之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你待人以誠,人也會報你以實。誠信,從字面上來看,有誠實,信用之意。

  誠信之人就像是一條清澈的河流,當您靠近他的時候,會把自己身上的污垢清除,帶來一股清新之風。當你走過一段路程,經歷了風塵僕僕,此時遇到一條清澈的河流,你或許就想洗清身上的污垢,讓它帶給你久違的清新之感。誠信之人也正如這清澈之河流,為你源源不斷地帶來清澈的感受,注入清新之風。

  誠信,不只是一種美德,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你待人以誠,人也會報你以實。誠信是為人處事的基石,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具體來講,就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人與人相處,惟有誠實守信,才能給人以親切感,也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人們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說的就是誠信的重要性。如果你做到了誠實守信,別人就會真心和你相處、放心共事,就會得道多助,有利於成長進步和事業發展。反之,就會失去信譽,失道寡助,人生天平就會傾斜,最終自己成為最大的輸家。

  人與人相處,相敬如賓是門很重要的學問,關鍵是要真誠,要真情實意。從哲學角度上來分析,真誠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因此是真實可信的,真實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是經得住事實和時間檢驗的。真誠做人,待人真心誠意,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為人誠懇,待人真誠,講究信用,以誠信見信於人,這才是為人處事應當的道德原則,古人雲:“人無信而不立”是啊,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同樣如此。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誠實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中國有句古話:“吃虧就是占便宜”這被人們奉為金玉良言,人生沒有永遠的占便宜,也沒有永遠的吃虧,如果你占了一時的便宜,最後得到的可能是永遠的吃虧,相反,如果你為了自己的信譽吃了一點虧,你可能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收益。

  一個人有沒有誠信,只要看他能不能實現自己許下的承諾。一個人能輕易許下承諾的人未必就是有誠信者,因為通常這些人在承諾之前時是沒有經過周全考慮的;而每個誠信的人必定是在慎重考慮過自己能力所及之後才會許下承諾,因為對於有著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的誠信者來說,一次失約、一次遲到都是不誠信的表現。

  信譽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譽, “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不要輕易許諾: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與人相交往,自己首先要保持誠信。然而,正常的、和諧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則需要雙方或多方都講誠信。信字還包含同心相知、彼此信任的意思。如果雙方當面說一套,背後搞另一套,友好的關系不可能得到維持,兩人更不能成為朋友。彼此以誠信相待,不因偶然事件而動搖,不因時光流逝而褪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誠信。

台灣學佛網首頁幸福人生为人处事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