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共10集 淨空法師講述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一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1 諸位同修,今天我們開始講淨土五經一論裡面的《往生論》。《往生論》的全題,完全的題目是《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論文不長,它的內容把整個淨土宗修學方法都包括了,是修學弘揚淨土的一個重要的經典。雖然它是論,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它當作經典來看。 首先,我們把講經的因緣跟各位報告一下。過去我們將淨土五經都曾經講過,其中除了《觀無量壽經》之外,大概都講過很多遍。《往生論》,這還是我們第一次來研究討論。這一次我們研討的是依據昙鸾法師的注解,這個注解收在《淨土十要》裡,講的重點是說明淨土三經的教義,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實際修學的要領,這樣才對我們的解行有真實的利益。我們先印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寶王三昧忏》、《淨修捷要》,這三種合刊本,台灣最近已經印出來流通大概有五萬本,數量相當之大。這個合刊本,把淨土宗的經,就是教經,《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是教經,忏與《淨修捷要》是行經,教我們怎樣修行是行經;換句話說,解、行統統具足了,這是非常難得希有的法寶。法寶是有了,可是如果我們對這個法寶不認識,寶擺在面前也是枉然,也是空過了,不識貨!因此,我們才想到這部論。如果對這部論不熟悉的話,我們在解行上都會增加困難,因此《往生論》必須要提出來檢討,要深入的去研究,這是我們這次講這部論的主要因緣。 過去我們在此地討論過《無量壽經》,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夠深入詳細來研討,我們對經義還不能十分的明了。怎麼曉得?如果對經義真正通達明了,我們的心就清淨了。真正能夠做到斷疑生信,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就是自己拍拍胸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作祖有決定性的把握。那你才真正明了,也真正認識《無量壽經》在一切經典裡面的地位。那麼像這一次超度,你們就決定不會再念《地藏經》了,《地藏經》是小學課程,《無量壽經》是研究所、博士班的課程,比那個殊勝得太多了。這個原因就是好的東西不認識,真正的寶貝不認識,所以才有這種情形。這樁事實,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注解裡面講過好幾遍。在一些忏法裡面,夏蓮居老居士編的《寶王三昧忏》實在是好極了,這是他一生自己修學的心得結晶,他晚年最後一部著作。這部經雖然是流通了,實在講在大陸上流通的份量很少。用什麼方法流通?油印流通的。我從大陸帶到台灣的本子是油印的本子,是民國三十八年時代,刻蠟紙、刻鋼板油印的本子,我帶回台灣的。當然分量很少,依照這個方法修行的人一定更少了,我們現在在台灣把它大量流通。 可是,經有了,忏也有了,有幾個人依照這個經忏來修行?如果不能深入的研究透徹,對這個經與忏依然還是不認識。所以我們一面細講,在台灣因為不受時間的限制,我們經論都可以詳細深入的來研討。這個忏本,我們有些志同道合的同修們在一塊兒練習,將來練習熟了,我們到海外去示范、表演,領導大家來修學這個法門。這是我們真正得到這個法門必須要盡的責任,我們自己得到這麼好的東西,不能把這個妙法傳授給別人,我們就對不起諸佛菩薩,對不起歷代的祖師。所以自行化他,也就是幫助別人是我們本分的責任,一定要盡到的。如果我們對這個無知,諸佛菩薩不會怪我們的,因為我們不曉得。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盡心盡力去弘揚,這是不可以的,怎麼樣也說不過去。 在昙鸾法師的注解裡,他注的文字雖然不多,可是都能把意思顯示出來。注解序文裡面有幾句話值得提一提。 他引用龍樹菩薩說,菩薩求阿鞞跋致有兩條路。阿鞞跋致是梵語,我們應當很熟悉,因為小本《彌陀經》裡頭天天要念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不退轉」。諸位一定要覺悟,第一個要覺悟生死無常,第二個要覺悟輪回可怕,第三個要覺悟修行很容易退轉。換句話說,一個真正覺悟的人他不求別的,只求一樁事情,在這一生當中少造罪業,少犯過失。罪業與過失是不能避免的,希望能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那就非常之可貴了。要想沒有罪過,那是證了果的人才行,六道凡夫是絕對做不到的。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妄想、你有煩惱,煩惱就是貪瞋癡慢。這些東西沒有斷,換句話說,你不知不覺、有意無意天天都在造罪業。所造的都是六道輪回,而且六道輪回裡面,可以說多半是造三惡道業。 不學佛的,說老實話,還好一點。學了佛的人往往謗佛、謗法、謗僧,自己以為是贊歎三寶、弘揚三寶,殊不知自己在毀謗三寶。有意無意都在造這個罪業,這個果報不得了!古人有句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沒有說一般人多,是出家的僧,學道的道士,這種人多。那就是他們很容易謗法,自己絕對不會知道,自己要是知道,哪裡會做這個事情,這是自己無知。這個罪業比造世間其他的罪業要重,其他罪業,譬如殺人,不過是斷人的身命而已。身命斷了,《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四十九天他又投胎,又來了,這沒什麼了不起。毀謗大乘,輕視了義,這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個罪過重,果報就是阿鼻地獄。所以我們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 修行很容易退轉,怎樣才能不退轉?龍樹菩薩講有兩個方法,這兩個方法,一個是「難行道」,一個是「易行道」。難行道,菩薩講得很清楚,於五濁惡世,一般講把它歸納有五種困難。我們先來說什麼叫濁惡,五濁惡世。說到這個地方,我要特別提醒諸位同修,大乘經典不能不讀。你要不讀就是迷惑顛倒,積非成是,把錯誤的以為是對的,對的以為是錯的,你沒有智慧去辨別是非,這個不得了!所以一定要讀經,大乘經典非常重要。沒有時間、沒有緣分去讀大乘,最低限度你要讀淨土五經。淨土五經讀本已經印出來。我過去曾經說過,希望把這個本子從頭到尾,連序文、跋文一個字不漏,至少要看十遍,這是修淨土的根本。淨宗的根本經典現在收集起來就在這一部,其他任何一個宗派的經典都比淨土宗多。十個宗派裡面,經典最少的就是淨土宗,我們現在這一本裡頭完全包括了,一樣都不漏。 讀經還得要研究注解,如果不研究注解,這個經讀的時候很難體會。注解非常之難得,黃念祖老居士費了許多年的心血寫成一本注解,這個注解要深入去研究討論。同修當中,兩個人、三個人不算少,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不算多,一個星期至少要有一次在一塊互相研究討論。我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地區介紹這部經,都把這個方法教給大家。有很多人這樣作法,他做得很認真,很有受用,來告訴我,我也非常歡喜。 有能力,五經古今的注疏很多。如果沒有時間、能力,《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可以說就是《無量壽經》的大辭典。從這個地方入門,從這裡下手,然後再去研究《彌陀經疏鈔》、《要解》。《要解》有兩個注子,一個是圓瑛法師的《講義》,一個是寶靜法師的《親聞記》,這兩種注解我們圖書館都有不少,這兩種注解也是黃老居士非常推崇的。台灣最近把《彌陀經疏鈔演義》的會本再版,再版好,不像初版,裡面錯誤太多了,簡直不能看。再版印得好,裡面所有的錯誤統統改過來了,而且印成二十四開,版本比較小一點,攜帶也方便。我在書架上還沒有發現,不知道有沒有寄來?再版的分量也印得很多。《觀無量壽經》的注解,古今的注解差不多也將近有十種,我們將來陸續印出來流通,提供諸位同修們做參考。 經不可不讀,不能一天不讀,不能一天不去研究討論。大家工作繁忙,一個星期至少要有一次,這是我們修學佛法常講的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就憑這個建立,離開了經典之外,可以說非常容易落到邪知邪見裡面去。這個問題嚴重。古人常說,「不怕破戒,只怕破見」,破戒有救,破見沒救。見是什麼?邪知邪見,這個沒救!你的見解思想錯了,諸佛菩薩都救不了。你戒律上破了,造了點過失,那個沒有問題,那小事情,只要忏悔,一切諸佛菩薩都有辦法救你。所以,正知正見一定要靠大乘經論,尤其是淨土宗的經論,是大乘裡面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我們從這部論典討論下來之後,諸位總能夠看得出來,能夠體會到這個意義。 今天早晨,加州同修打個電話給我,周宣德居士往生了,大概是四、五天以前走的。他們在洛杉矶都不曉得老居士走了,今天才知道,趕緊打個電話給我。我在今年年初從洛杉矶經過,他老人家特地找我,要我給他講解念佛法門。我給他講了一個半小時,他還用錄音帶錄下去。走的情況相當之好,沒有什麼病痛。什麼時候走的沒有人知道,他頭一天晚上跟他的女兒還談了很多話,到第二天早晨女兒去看他的時候,已經走了,所以不知道晚上什麼時候走的。他老人家今年九十一歲,對於台灣大專學佛的運動很有貢獻,大專學生學佛是他發起的。 所以,這個「難行道」、「易行道」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在法會裡面特別向諸位提出,《地藏經》裡面講的超度,用什麼方法?念佛。婆羅門女念佛得一心不亂,這個念佛法門就是《彌陀經》所講的原理,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她的根很利,是上根,一日一夜就念到一心不亂。怎麼曉得她念到一心不亂?她有資格去游地獄。鬼王明明告訴她,能夠有資格到地獄來的就只兩種人,一種是來受罪的,他造罪業的要墮地獄;第二種就是菩薩,到地獄來巡視、參觀的。除了這兩種人,地獄見都見不到,這是真的。 章太炎居士當年在世的時候,是袁世凱那個時代。因為他得罪袁世凱,怎麼得罪的?章太炎喜歡罵人,他就是不罵袁世凱。人家問他為什麼不罵?「不值得我罵他。」袁世凱氣死了,把他關到監牢裡關了一個月。所以,罵你,還是看得起你,看不起你的時候罵都不罵了。他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岳大帝的判官。在我們中國有五岳,五岳大帝都是大鬼王,那個鬼王僅次於閻羅王。東岳管好幾個省分,大概沿海一帶統統歸他管,人的生死都歸他管。他做判官,相當於我們世間所講的秘書長。晚上他就到陰間上班,天一亮的時候,小鬼就把他送回來,他干這個事情。有的時候,他也把昨天晚上陰曹地府發生什麼事情講給大家聽。 他就想到一樁事情,就是地獄裡有種叫做「炮烙」的刑罰。這種刑罰很殘忍,把鐵柱子燒得紅紅的,叫受罪的人去抱。他就跟東岳大帝建議,說這個刑罰太殘酷了,能不能把它廢除掉?這是一片好心,仁慈之心,太殘酷了,人一抱整個燒焦了。東岳大帝就派兩個小鬼帶著他,說你到現場去看看,回來再說。這兩個小鬼就領他到現場去看。到了現場之後,帶他去的小鬼說到了,你看吧!他什麼都看不見。他才恍然大悟,這是佛法裡所講的,不是這個業報,見都見不到。他才曉得這是業力變現的,不是閻羅王設的。如果是閻羅王設的,他可以廢除,它不是的。是你自己罪業、業力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這沒話說。他給朋友們講過這麼一段故事。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六道輪回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世間上一般的學者寫佛教的文章很多,甚至於注解經書、批評經書,很多。說得頭頭是道,看得我們不能不佩服,對佛法的信心也動搖了。因為他認為這是傳說、神話,西方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理想,把這個世界美化了。這些說法很容易動搖我們的信心,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佛是什麼樣的人?菩薩是什麼樣的人?這過去很久很遠了,我們縱然很難相信,近代的真正有修有學的這些大德們,像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這些人,我們一般人能比得上嗎?人家身心清淨,確實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捨棄掉。虛老和印光老法師不是沒有錢,徒弟太多了,供養太多了。你看虛雲老和尚穿的衣服,你們看看照片,你曾經看到哪一張照片他穿的有一件好衣服?我看過他幾十張照片,都是補得一個洞一個洞 ,補了好多補丁。泰國的國王是他的徒弟,所有這些供養哪裡去了?統統都布施了,自己絕沒有享受過,確實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真正離開了,這樣的人說話靠得住。 他學問再好,辯才再好,說得天花亂墜,如果他名利心沒有斷,貪瞋癡慢還有,這些人說話,我們就值得考慮。他說他不貪,他是沒有機會,等到他有機會,看他貪不貪!我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看了許許多多的人與事,我們知道這些是把戲,騙不了我們的。真正有機會,你不貪,那是你真正不貪;沒有機會,這種好聽的話誰都會講。 「濁」就是思想混亂,不但佛法怕這個,世間法也怕。佛法如果要亂了,你這一生的修學都空過,不能成就。佛法決定是一門深入,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平等,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要專。你專,我見到你自然恭敬頂禮,為什麼?你決定有成就。你參禅,你就專門學禅,你會得定,會成就;你學教,你就專門學教;你念佛,你就專門念佛。不能同時搞幾樣,同時搞幾樣的,善導大師說過這叫雜修。雜修,他在《觀無量壽經》裡講往生,一萬個人修行,難得有三、五個能往生。如果是專修,他說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去,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去,萬修萬人去。所以法門一定要專。 今天有很多地方請我,這次華盛頓DC打電話來,我為什麼不去?不但這次不去,從此以後我再不去了。什麼原因?他們今天請這個法師,明天請那個大德去講,我去干什麼!他們屬於雜修,不是屬於專修。一聽說你是雜修,我不再去了,為什麼?我不擾亂你,你們喜歡怎麼修法就怎麼修法,各有因緣,何必勉強!不勉強,我們的心才清淨,我們的心才自在。我們所講的錄音帶、錄影帶甚至經書,我有就會送給你,我人決不去。你們幾時真正下定決心,我要專修了,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學,專修淨土了,你就是一個人找我,我一定去,「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因為你真有成就!所以,專修跟雜修差距非常之大。專修的人就是《彌陀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統統具足,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專修。雜修的人,福報也少、善根也少、因緣也少,只能在佛教裡頭種點善根而已,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的,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的。 這是講濁,濁就是思想混亂,不專就濁了,混濁了。「惡」是造惡業,身造殺盜YIN,口造妄語、兩舌、绮語,心裡面貪瞋癡,這個叫惡。還包括傲慢,對於聖教懷疑,這都是惡。現在這個社會是濁惡到極處,濁惡到了極處,整個世界就會有大災難。我這次在加州走了一下,我有個觀念,就是明年美國不能來了,濁惡的程度一年比一年加重。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國來,一年比一年嚴重,現在嚴重的程度叫我都不敢來了,濁惡到了極處。 台南有一位開心法師,有不少同修見過他,他有神通。但是他不是密宗,他不是妖言惑眾,這個人非常正直,他是學天台的,斌宗法師的徒弟。他給我說過很多次,全世界有很大的災難,他說世界上只有三個福地,第一個是台灣。他叫我不要離開台灣,全世界不要去了,「你去干什麼?不要去了!」第二個是新加坡,第三個是瑞士,這三個地方的人有福,不遭難。瑞士我沒去過。新加坡,今年我到那裡去住了一個月,去年第一次去,去了十天,去看看那邊的情形,覺得還不錯。今年到那裡去講《無量壽經》,講了一個月,很難得,真正是三寶威神加持。那邊專心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名號的,至少有三千人,這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我那時候估計頂多三百人,就很滿足了,沒想到比我預想的還要加上十倍。所以開心法師講那個地方是福地,不是假的。 這個濁惡之世,把一切「難行道」歸納起來,菩薩說至少有五點。第一點,「外道相善,亂菩薩法」。真正學佛的,在外表上比不上外道。外道的廟大,信徒多,在社會上有地位,大家對他尊重。菩薩沒人理,人家輕視,瞧不起,無論是在福德,似乎都比不上外道。諸位要知道,龍樹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六百年後出世的,他就講末法時期現在這個情形,果然沒錯。我們不說別的,台灣哪一個廟能夠比得上北港媽祖廟?台北市哪一個佛教道場能夠比得上行天宮?外道香火盛,徒眾多,財力雄厚,佛教不能跟它比!這是第一個叫人看到瞧不起佛,整個社會普遍瞧不起佛教,外道愈來愈興隆,佛教愈來愈衰沒。 這個原因,儒家說得好,「曲高和寡」,正法調太高了,懂得的人太少。不說別的,我們講娛樂界裡頭的昆曲,昆曲比平劇還要高,還要雅。現在有沒有人欣賞?沒人欣賞。你看看現代人欣賞什麼?我在電視上看到猴蹦猴跳的,他欣賞這些,一窩蜂都去到那邊。那就好比是外道,那個容易,滿身不曉得哪兒發了神經病,不正常!平劇比昆劇等而下之,現在能夠欣賞平劇的人都不多了,昆劇是太少了。 所以,正法沒有人懂得,沒有人理解,也不願意學習了,統統去走外道。佛法是教你修清淨、平等、慈悲,外道是教你修貪瞋癡慢,正中下懷。你想發財,他告訴你,你怎麼樣修就會發財,一窩蜂都去了。我聽說某個什麼人到洛杉矶去講經,講什麼發財經,聽的人很多,還要賣門票,一張門票二十塊,幾百人去聽。我說那講經的人真的發財了,他講的的確是發財經,他發了財。我們這個正法,不要錢的他不來,要錢的他都來了,你說這有什麼辦法! 這就是龍樹菩薩講的五濁惡世,這個世界已經亂到極處,佛菩薩、神仙都救不了。他說我們現在只有一條生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他最後的教訓,不能救別人,至少要救自己。所以在這個環境裡面,出家人的慈悲心逐漸萎縮掉了,不能發揚光大,這是難,這也是事實,我們看得清清楚楚。 第三樁是有些無賴的惡人,專門破壞別人的好事、善行,天天在外面造謠生事,來破壞你。謠言,無中生有,傳說多了,假的也變成真的;換句話說,善法、好法要想流行、流通相當不容易。何況佛在經裡面也教訓我們,「邪見稠林,不轉法輪」,不要惹這些麻煩。惡人多,他勢力大,你敵不過他,他要惡意毀謗,要把你趕走。你不能度他,在這個時候只有不要去沾惹他,自己自修。 所以黃念祖居士才提出來,在現代這個社會修行,同修們貴精不貴多,這是針對於濁惡時代所說的。我們建立一個道場,三、五個人不算少,十幾二十個人在一起修學就相當不錯了。能夠個個成就,那還得了嗎?當年慧遠大師建立第一個念佛堂,在一塊兒共修的人只有一百二十三個,這是我們的模范。我們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一個道場,我們就是這麼多人,這是對的、正確的,才真正能夠做到六和合。信徒多了,裡面的意見就要分歧,換句話說,這個道場的性質就不能夠維系,會變質。所以他提倡同修是貴精不貴多,道場重實質,不重形式。人多,香火盛,收入多,廟蓋得大,那都是表面、形式,不重視這些。 什麼叫實質?有解有行,這是實質,解行都要專,才是真正的實質。我們這個道場既然是淨宗道場,我們所依據的經論,就是一部「淨土五經」,這就專了。其余的經論擺在此地是供養別人的,人家到我們這兒參觀,我們送給別人。蓮池大師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送別人悟的,我們自己不要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他們去修的,我們專一。解專,行專,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勢力,不可思議!給諸位說,一切經教沒有一樣能夠比得上的。 黃老居士他們那邊的一班同修,大概我在北京的時候,跟我一塊照相的是他們全體,他們就這麼多人。感應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這一班人生病不看醫生、不吃藥的,用什麼方法治病?念《無量壽經》,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他們治病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一直念到病好,他們用這個方法,確實有效,不可思議!不是一兩個人,不是一兩次,偶爾的,是許多人經常用這個方法。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那麼多人當面給我作證,叫我不能不相信。所以,消災、滅罪、免難、祈福,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圓圓滿滿,還要搞別的嗎? 再看印光大師在世,他靈巖山的念佛道場,許多求他去超度的,他在念佛堂上供個牌位,念佛完了的時候當面回向,沒有另外的佛事。這是附帶做的,沒有特別念其他的經典,沒有。換句話說,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法門這麼簡單,這樣殊勝,沒有人認識,沒有人肯做。如果你要是懂得原理,你能夠體會到。 我們這個地方,我看到有《影塵回憶錄》。《影塵回憶錄》是倓虛老法師的自傳,他自己口述,香港大光法師筆記。《回憶錄》裡面,有一段說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學佛,他學佛的時候是念《楞嚴經》。念了多少年?八年,「八載寒窗讀楞嚴」,你看看那一章,念了八年,一本經念了八年,專!專就有功德了。有一天中午,那時他跟幾個朋友合伙開了個藥鋪,生意很清淡,沒有什麼人上門的時候,中午他在櫃台上打瞌睡。打瞌睡時,似夢非夢見到兩個人進來,他好像是一抬頭,實際上他還是在打瞌睡。他一驚醒,看到那兩個人,結果一看,是誰?是兩個冤家債主。他心裡就害怕了,這兩個人是已經死了的,過去跟他有財務上的糾紛,打官司。打官司他贏了,那兩個人輸了,輸了以後就上吊死了。他以後很後悔,為了這一點錢,何必讓人家送了兩條命,心裡有愧疚。沒想到看到這兩個人來,心裡就慌了,這兩個人來大概是來找麻煩的。但是看到這兩個人態度很和善,不像是討債凶巴巴的樣子。走到面前來之後,這兩個人就跪下來。 他就問他們:「你們兩個人來干什麼?」 他們說:「我來求超度的。」他的心就放下了,不是來討債,不是來找麻煩的,是求超度的。 他說:「好,要怎麼樣超度法?」 他們說:「只要你答應就好。」 他說:「行!我答應你。」 這一說答應,就看到這個鬼起來了,一只腳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去了。這兩個走了沒有好久,又看到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孩。再看,是從前的太太和兒子,已經過世的,看到他們兩個來了。他問:「你們來干什麼的?」也來求超度的。「怎麼超度你?」「只要你答應就行了。」「好,我答應你。」點點頭,也是踩著膝蓋、踩著肩膀就上天去了。 諸位要明了,真實的超度,心地清淨專一。所以,印光法師念佛堂的超度絕對正確。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他的心清淨,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如果叫這些人換一部經,念《地藏經》,能不能超度?不能超度。為什麼?《地藏經》生疏,一面念,心不能集中,又打妄想,效果決定比不過一句阿彌陀佛。大家不明理!你要給他講也講不清楚,他也不相信。那麼多人都念《地藏經》,你不念《地藏經》?好了,這就是前面講的,邪知邪見力量大,積非成是,你給他講真的,他不相信。可是有些明理的人,你把道理講給他聽,他相信。 禅定能超度人,清淨、慈悲能超度人,平等心能超度人。不管你念什麼經、念什麼咒,你的心地不清淨、不平等,就沒有效果。所以,我們習慣用某一個法門來修行的,這個法門特別有力量,因為它不是一天的力量,是我們修行累積下來的力量。我們今天換個《地藏經》,或者換個《梁皇忏》,換句話說,力量要減少很多,是從我們修持的枝節上岔了一枝出來,這個力量。如果用我們本修的力量,這是主干的力量,這個力量比那個力量一定要強大很多。諸位把這個道理想通了,你慢慢就能體會這個意思。 倓虛法師那時還沒有出家,冤家債主來請他超度,他什麼儀式也沒有,也沒有念經,也沒有念咒,什麼都沒有。只是求他答應,「我願意超度你」,他就得度了,這就是他八年念《楞嚴經》的功德。可惜這個事實真相知道的人太少了。所以,有些人有意無意把這些好事、善行,他都來障礙、來破壞。 第四種是「顛倒因果,破壞梵行」。梵行就是清淨行,也就是說,破壞你的清淨心,破壞你的專修,這個罪過也非常之重。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他只要專,一定有成就。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二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2 諸位同修,我們看《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的法門完全不相同,但是每一個善知識都是專修,這個了不起。如同我們現在社會也一樣,你們在大學念書,一個系一個系都是專門的,所以成就都是專門人才。你在這個社會上,不管你學那一行,行行都第一,都是專門人才。雜修的,等於說所有的科系統統都念,你念一個系四年可以畢業,念十個系要四十年才能畢業,畢業出來干什麼?也許這四十個系還沒念完,壽命就到了,沒有用處!所以,大家要曉得,佛教這些經典不是叫我們統統念的。就等於辦大學,大學裡的科系不是叫你統統學的。你自己要了解自己的根性,了解自己的程度,了解自己生活環境,在一切都能配合的條件之下,選一門,一門深入,這樣才能成功,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有不思議的成就。這是佛法,這是在因果裡面第一殊勝的因果。 所以在「觀經三福」,菩薩福裡頭有一條,「深信因果」。我在講《觀無量壽經》的時候忽然起了懷疑,深信因果應該是佛對我們凡夫講才對,為什麼對菩薩講,難道菩薩還不知道,菩薩還不相信因果嗎?經上又常常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換句話說,菩薩明明知道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實際上,我們懷疑是想淺了,我們想善惡報應,這佛菩薩當然知道。佛叫菩薩要相信因果,不是這個因果,是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換句話說,是勸菩薩修淨土的因果。這是真的,許多的菩薩不知道,我們在《無量壽經》讀過,許多菩薩不知道這個法門,退失菩提心。他要是知道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沒有一個不一生成佛的。 所以,一個專修淨土、專念佛的人,你再勸他參禅,再勸他持咒,勸他搞這個,你要負很大的因果責任。為什麼?你把人家真正的方向搞錯了,你破壞了他的聖因。他這一生要成佛,你把他拉下來還搞六道輪回,這個罪過不得了,自己要負因果責任的。但是他往往把你拉下來,他是好心,他不是惡心,他認為他修得對,你修錯了。這就是他自己迷惑顛倒,不辨是非,不知道真妄,把假的當作真的,看到人家修正法,還認為那是錯誤的,要跟他去學假的。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是破壞人家的修行。 我們圖書館最近有位福州人陳老居士往生了,悟本曉得這個人。悟本說這個人平常我們都瞧不起他,看不起眼,他真的往生了。館長說沒想到,他真往生了。他憑什麼往生的?一天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夏蓮居居士會集本,我教給他的,一天念一部,他自己發心念三萬聲佛號。他哪個道場也不去,哪個法師講經說法他也不聽,專門跑圖書館聽我的,專!沒有別的,三年。他往生的時候七十多歲,也不久,距離現在還不到三個月。就是專修,其他一點訣竅都沒有。 專修這個法門,最低限度,實在講每天《無量壽經》要念一遍,佛號至少要念一萬聲。一萬聲佛號,通常我們快一點的速度去念,念佛主要念心清淨,沒有妄念,效果就得到了,不一定要考慮什麼聲調。我們平常念佛,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的速度兩小時就完成。一小時可以念五千聲,你不記數的時候記時間。每天至少要念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不能一次念,分兩次念。兩次念還不行,分四次念,一次念半個小時,一天念滿兩小時。你可以第一次記數,記數的時候,你算半個小時,半個小時看看能不能念到兩千五百聲。半個小時能夠念到兩千五百聲,就依照這個速度,兩個小時一萬聲。 至少要這樣念法,要真正把這個當作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嚴重了。其余的事情,你所干的,統統是干六道輪回,唯有這條路是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真是像《無量壽經》序分中,引用的彭際清居士的話,「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這個不簡單。遇到不相信,不能做,當面錯過,太可惜了。其他一切法門你去修學,可以說只是在阿賴耶裡面種佛種子,種善根,你這一生想成就很難。你要問為什麼很難?自己想一想,貪瞋癡慢有沒有能斷掉?煩惱習氣可不可以化解?從這裡想想就知道真難。貪瞋癡慢沒斷掉,是非人我時時現前,這就不行,決定還要搞六道輪回。 佛不欺騙人,佛所講的,我們自己好好冷靜想想,就曉得那些法門好是很好,對我不得受用;藥是好藥,對我不發生效果。譬如說一般人講高麗蔘很好,我要是喝了這杯高麗蔘,我就不能跟大家講話了,火氣就上來。那麼好的藥,對我是一文不值,我碰都不敢碰。我所要用的藥很便宜、很賤,像甘草、菊花,涼涼的,對我非常有效,各人體質不一樣。一切大乘經典是很好,對我來講不能斷煩惱,不能消除習氣,沒有法子。唯獨這句「阿彌陀佛」保證我們帶業往生,這個靠得住。我們如果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不能往生,那諸佛都打妄語,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妄語,不是阿彌陀佛一個人騙我們,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都騙我們,哪有這種道理!絕對沒有這回事情。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弘揚的法門,不是一尊佛、兩尊佛說的。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哪能不相信!李老師在注子裡講,不相信這個法門的「非愚即狂」,不是愚癡就是狂妄,也就是神經不正常。神經正常的人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不相信的,沒有不死心塌地去修學的。所以,因與果我們要認識清楚。 第五就是其他的法門,難行道,「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完全靠自己。不像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門余大道;八萬四千法門統統要靠自己,唯獨念佛法門有佛菩薩幫助,所以這是二力法門。但是這個幫助是相對的,諸位要曉得。你有一分力量,佛幫助你一分,你有兩分力量,佛幫助你兩分;你要是一點力量都沒有,佛幫不上忙。我們的力量就是信願持名。信,看你信到什麼程度,信力淺深不相同;願力的廣大、淺深也不相同;行的力量當然更不相同,有的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的人一天十念法,不一樣。完全看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你具備了多少,佛相對幫助你多少。 黃念祖老居士有個小冊子叫「淨土資糧」,「淨土資糧」實際上是他在一個法會裡跟大家講解的,人家再從錄音帶上把它記下來。取材於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裡面的論宗,就是「五重玄義」裡面的宗、用這兩段,講得很好。我現在在台灣找了一位台大教授,他很發心,我叫他把黃老居士的《華嚴念佛三昧論》從錄音帶裡寫下來,寫下來之後送到北京讓他自己去改,改好之後我們來出書。唯獨這個法門是二力法門,這樣我們才能得度,其他法門統統要靠自力。像這些事情、這些困難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看見,自己要覺悟,要曉得這真正是難行道,難行道對於我們修行的確就不容易。 第二,除「難行道」之外,確實還有個「易行道」。這個易行道,龍樹菩薩是專指西方淨土,就是彌陀淨土,這是易行道。他說只要你信佛,真正的相信,一點都不懷疑,真正信,給諸位說,只信一部經,那是真信;我除這一部經之外還想搞別的經,你的信裡面就不圓滿,不是真正的信。 古德念佛,自己修行,念佛堂裡頭只有一本經,《阿彌陀經》,一個引磬,一個木魚,一個香爐,一尊佛像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供,專一。觀音、勢至都不供,只供一尊阿彌陀佛。經,就念一本《阿彌陀經》,專!我們現在為什麼勸你念《無量壽經》?實在講,你念《阿彌陀經》更好,你真能夠死心塌地就行。勸你念《無量壽經》,是你還沒有死心,《無量壽經》講得詳細一點,清楚一點,讓你念了之後生歡喜心,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去專修,目的在此地。因為《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同部,是一部經不是兩部經。《阿彌陀經》就是《無量壽經》的綱要、略說;《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的廣說,就是詳細說,只可以說文字有多寡不同,內容沒有兩樣,完全一樣。所以這兩部經隨便受持哪一部都好。但是,如果我們還想幫助別人,那麼你念《無量壽經》最好,為什麼?給別人講材料豐富,可以講得出一些道理出來,《彌陀經》裡材料少,講不出來,講了人家不相信。為了幫助別人,不得不從《無量壽經》上下功夫。 讀書讀多了會開悟,開悟的秘訣就是一心,心清淨就開悟。你搞雜了、搞多了,你這一生決定開不了悟。你的思想亂了,混濁、亂了。好像是去年還是今年,我記不清楚了。我在洛杉矶遇見趙立本居士,他的太太給我講一樁事情,也就是不久前發生的。大陸上現在有神通的人很多,真的有,不是假的。現在中國大陸把這些人都召集起來,聽說有一兩千人,給他們一個名詞叫「特異功能」,他們這些特異功能的人,佛法叫做神通。選裡面最優秀的十個人派到美國來,在美國各學術團體裡做學術交流、研究。其中就有三個人到洛杉矶,他們跟他們見面了。這三個人當中有一個很年輕的,大概二十四、五歲的女孩子,她有天眼通,中國不叫天眼通,稱為X光眼。她可以能夠看透人的內髒,X光要照,她直接就看,不像是X光,真有!她跟她見了面就叫她試驗試驗。她說你看看我身體怎麼樣?結果她注意一看,她說你從前得過肺病,現在已經鈣化了,那個疤在什麼地方,指出部位。她嚇一跳,她確實有這個事情,但是她先生都不知道,小時候得的。沒有人知道,結果這一點,她真的嚇了一跳,她說這個能力是真的,不是假的。 最後她就問她,你們這種能力可不可以學?她說可以。她就問她,那我可不可以學?她仔細的看看說你不行。她說為什麼?她說你的頭腦思想亂了。你們諸位想想,神通是從定來的,佛經裡講的,你心清淨,這個能力才會發現。你知道得太多,思想太復雜,學都學不到。所以她問,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她說會失掉,如果你知道事情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個能力就沒有了。所以她要保持這種能力,她什麼都不願意知道,她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她保持清淨,保持這個能力。 她跟我講,我說這個說法非常合道理。佛為什麼要我們專,專,你的能力、智慧、德能才能現前。你要搞雜了,智慧也沒有了,智慧就變成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能力也失掉了。所以,法門貴專不貴多,一定要專精。從前世間法的教學,《三字經》上都有「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上都有,世間法都求要專。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你有專門的知識、專門的技能,社會上尊重你,認為你是專家。你樣樣都通,樣樣都不精,沒人瞧得起你,也沒有人敢要你。世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這個法門講求的是信願行,信真實、願真實、行真實,沒有不成就的,決定成就。 世間法要放下、要捨掉,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富貴榮華統統是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要放下!真正放下,聰明絕頂!佛法也要放下,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到最後大徹大悟了,他所有一切經教統統放下,專修。蓮池大師了不起,最初學禅的,以後學教,通宗通教。到晚年總算是開悟了,宗也不要,教也不要,所以「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自己不要了,一部《彌陀經》專修,他能成為一代祖師。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除這個願望沒有第二個願望。 就像這個論的作者天親菩薩,「婆薮盤頭」就是天親,婆薮盤頭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天親。這是個很了不起的菩薩,這個論就是他求生淨土的報告,我們看他怎麼樣修行,看他怎麼樣發願。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決定往生,佛力加持,這是易行道,這樣才能夠真正得到不退轉。在現前,無論什麼法門,決定不能動搖我們的心念,人家說什麼法門,我們歡喜、贊歎,可是我不學。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我對你那個決定恭敬、贊歎,這是正確的態度。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位善知識學的法門不一樣,自己謙虛,對別人個個贊歎,決定沒有毀謗。他心地清淨平等慈悲,從清淨平等心生出來的慈悲,當然是一切善法都贊歎。決定沒有贊歎我這個好,他不如我,毀謗別人,沒有這個道理。那是凡夫行,那不是菩薩,不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真正覺悟的人,於一切法都是恭敬、贊歎,對自己所修學的決定不會改變。這是龍樹菩薩在一開端所講的意思,確實幫助我們覺悟。 印光大師是我們近代一位了不起的善知識,我們也知道他確實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的話我們應當要相信。所以我過去跟諸位提過,怕你們不肯死心,認為一本《無量壽經》多無聊,一生念這部經枯燥無味。這是你沒入門,入門,這個東西愈念愈有味道,越念越歡喜。你沒入門,味道沒有嘗到,所以你念得好像沒有味道。就好像東南亞一帶吃榴蓮,他們說越吃越有味道。我不行,我一聞到那個味道會害怕。他們拿來請我說最好的水果,水果王,供養我,我說趕快拿走,趕快拿走!我就不行。他們吃得津津有味,越吃越有味道,他入了門,我沒入門。 《無量壽經》也是如此,真正入門是百讀不厭,愈讀愈有味道,讀到欲罷不能。沒入門怎麼辦?不肯死心,所以就放寬一點。五經,給你這麼一大本,這個份量多了,你慢慢去看。再不肯死心,這本還太少,我又給大家補充一點,《淨土十要》,厚厚的那麼大本,這差不多了吧!還不夠!不夠,好,再加《印光大師文鈔》精裝七本,落起來有這麼多,應該可以了。再不可以,沒法子了,如果超過這個范圍的話,很難往生。所以這是底限,不能再降了。 淨土五經、《淨土十要》、《印光大師文鈔》,夠了。我們幫助別人,我們所取材的也是這個范圍,不超過這個范圍。有人說這個太深,太難懂了!不深,你去找,總有淺的句子,深的我就不要它,淺的我要它。不會句句都很深,沒有這個道理,總有幾句看得懂的,你就專門念那幾句就夠了,專門拿那幾句教給別人就行,有大利益。這個利益無量無邊,絕對不是現在普通人寫的文章能夠比的。有人以為一定要用白話文來宣揚,錯了,提倡白話文,換句話說,降低大眾閱讀寫作的能力。我們還是用文言文,最淺顯的文,一看意思就明白的,他看久了,這個東西這麼好,原書在哪裡?他想找原書來看,這樣子把人家文言文、國文的修養提升了,這個功德多大!對於初學的,我們也用這個方法。 黃老居士的注解那麼厚一本,有人看到說太多了。現在人喜歡簡單,看到這麼大的份量,不想看了。所以我在台灣,有些同修我教給他,我說你們作個節本,就是「無量壽經解節本」,把這個本子最好節錄成現在這個本子的十分之一,將來印薄薄的一小冊,就像《淨土資糧》那麼一小冊。節錄的方法?第一,你看那個注解看得很容易懂的,一點都不懷疑的,你就把這個用紅筆劃下來,然後把它抄成一冊。沒有劃的都不要,劃下來的抄起來,抄成一冊。只取他注解十分之一,將來這個注解就簡單了,又容易懂,而且每一個字都是老居士原文上有的,不能改他一個字,用他的字,真正的節本。這樣做下來之後,你自己一定會講這個經,你自己懂,講得別人也懂。他要更深入研究,他的注解在,你們自己去研究注解。可以幫助人對注解真正發生興趣,深入去研究,這有很大的功德。 《印光大師文鈔》尤其是淺,他是近代人,最淺的文言文。《無量壽經》也不深,雖然是宋以前所翻譯的,夏老居士所會集的這個本子,意思很清楚、很明白。真正難懂的句子不多、很少,一看就能夠了解,你念的遍數多了,自然意思就貫通。 印祖提醒我們,生死是我們第一樁大事,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沒有法子解決的問題。淨土法門是了生死無上的妙法,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實在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妙法。能夠相信的,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他成熟了。正是蕅益大師《要解》裡面所講的,這個法門對誰說的?對成佛機熟之人所說的。就是這個人在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佛給他說這個法門。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沒有到,這個法門跟你講了也沒用,你不相信,因為你不是成佛的材料!如果你是成菩薩的材料,那麼就講一切大乘經典;你是成阿羅漢的材料,就講小乘經典;如果你是人天材料,就跟你講五戒十善。佛是因人而說法,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能夠普度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只有這個法門。 諸位要仔細看《大藏經》,在《大藏經》裡面,佛講這一切經,裡面講到淨土勸大家念佛往生西方的,整個《大藏經》差不多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經典都有這幾句話,真正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顯示出佛度眾生的苦口婆心。所以,它是一切經論、一切法門的歸宿。像《華嚴經》,華嚴會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還要依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像普賢、文殊、馬鳴、龍樹、天親,天親兄弟三個人都出家,三個都是菩薩,他的哥哥就是無著菩薩,他的弟弟就是師子覺菩薩,到最後都是修淨土。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正能夠明了、真正能夠通達不懷疑,這才叫真正的覺悟,真實的覺悟。 今天我們讀的這本書,可以說就是天親菩薩的修學報告。天親菩薩依《無量壽經》,實在講,就是依淨土三經造這個論,這個論是綜合淨土三經的教義,統統都在這裡面。提出五念的法門,專修,五念第一是禮拜,第二是贊歎,第三是作願(就是發願),第四是觀察(也就是觀想),第五是回向。我們這一次特別把這個論提出來向諸位報告,目的是勸諸位能夠依照夏蓮居老居士所編的《淨修捷要》來修行,《淨修捷要》就是依據這五條編的。不懂《往生論》,《淨修捷要》你體會不到味道,嘗不到味道;懂《往生論》,你才曉得《淨修捷要》編得好。一共只有三十二拜,不多,所以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後專修淨土就用這個作為早晚課就行了。 這個三十二拜裡,每一拜都有觀想、有發願、有稱贊,每一拜都要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念佛號就是稱贊,有回向。這五個方法在一拜當中一次完成,總共三十二拜。三十二拜所觀想的范圍,就是把淨土三經的內容統統都包括了,等於說每修一次把淨土三經就溫習一遍,在你八識田中落一次印象。這個太難得,編得實在太好,不是普通人能夠作得出來的。然後你再看《寶王三昧忏》,《寶王三昧忏》也是根據這個,把范圍擴大。要是你有長時間修學,就用《寶王三昧忏》;你的時間少,工作繁忙,就用《淨修捷要》。這一次給諸位提出這個報告,目的就是勸大家依《淨修捷要》來修學。 論序裡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啟示,是教給我們真正要認識、要知道五濁惡世之外,還有真正清淨、安樂的處所,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知道了,認清了,同時又曉得自己確實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做到,為什麼我們不做?這個機會錯過,實在講,辜負了佛菩薩的恩德,也辜負了自己這一生的際遇,這是古人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把這個大好殊勝的機會錯過,真正是可惜。 下面我們給諸位介紹經題。它的經題是: 【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無量壽經》,這就是他的依據,他是依據《無量壽經》來造的。實際上就是依據淨土三經,三經之中以《無量壽經》為第一經,為根本經。 『優婆提捨』是梵語,翻成中國的話是「論」,就是討論(研究討論),要照中國的意思就是「《無量壽經》的研究討論」,或者說是「淨土三經的研究討論」。這個「論」是屬於「宗經論」,因為它不是解釋經文的,是完全討論這個經裡面的意義、義理,離開經文討論義理。所以,論有兩種,一種叫「釋經論」,那是解釋經,經的注解,像《華嚴經疏鈔》、《大智度論》,《大智度論》是《大般若經》的注解,按照經文一句一句來講解的,叫釋經論。另外一種叫「宗經論」,宗是依靠,依靠經,但不是一句一句解釋的,是討論經裡面的大意。像《瑜伽師地論》就屬於宗經論,它不是解釋一部經的,是整個討論佛經裡面有關唯識的思想、這些理論,專門討論這個的。本論也是屬於宗經論,它不是解釋經文的,但是它完全沒有離開淨土三經的教義。 『願生』,這是他討論的目的,為什麼要研究、討論淨土三經?是因為他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誰願生?就是天親菩薩。天親菩薩本人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偈』是體裁。他是用偈頌的體裁。前面是偈頌體裁,後面有長行文,長行文是簡單解釋偈頌的。 底下跟各位介紹的是「人題」,就是造論的人。 【婆薮盤頭菩薩造】 造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著作,造就是作者,著作人,是婆薮盤頭菩薩造的。『婆薮』翻作天,這是梵語,翻作中文是天上的天,也翻作世界的世。『盤頭』翻作親,父母親,親愛的親。所以在中國經論裡面,有稱天親菩薩,也有稱世親菩薩,天親、世親是一個人,梵名是同一個名字。剛才跟諸位說過,這位菩薩他是四加行位,四加行在圓教裡面,十住、十行、十回向,再四加行,再往上去就是十地。他是四加行;換句話說,快要登地了,他是這麼高的位次。他在世,著作相當豐富,稱為「千部論師」,就是他的著作有一千種以上,兄弟三個人,他的著作最豐富。剛剛介紹過,他的哥哥是無著菩薩,弟弟是師子覺菩薩,三個人都出家,而且都有了不起的成就。翻譯的人是: 【元魏菩提流支譯】 這是把梵文譯成中國文。『元魏』是南北朝時代的北魏,北魏的魏武帝在佛教史上很出名的,「三武滅佛」就是魏武帝。但是這是他的子孫,是他的第四代。魏武帝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就把佛法復興起來,就擁護佛法了,他的孫子後來對佛法都非常尊重、提倡、弘揚。這是魏宣武帝的時候,永平元年,公元五0八年,『菩提流支』到中國來。他到洛陽,那時候首都在洛陽,在中國翻經總共翻了一百二十七卷。在天平年間這個人還在,有就是公元五三四年,還有人見到他,以後這個人不曉得到那兒去了,以後等於失蹤了,莫知所終。曉得他什麼時候來的,但是不知道他到那兒去了,歷史上無考。是一個有神通的人,傳奇人物。 「菩提」翻作「覺」,「流支」翻作「愛、喜歡、希望」,這個意思合起來就是「覺是他的希望、是他所愛的」,就是這個意思;菩提流支翻成中國意思,就是「覺悟是他喜歡的,是他所希望的」。『譯』,就是翻譯,從梵文翻成中國文。今天把這個因緣、題目、翻譯的人、著作的人,給諸位作個介紹。 論文前面的偈頌,可以說它的精義全部都包括在偈頌中。偈頌我們細說,後頭長行,念念就懂了。長行是解釋偈頌的,他解釋的簡單。我們的講解,剛才跟諸位說了,要注重於我們生活上用得上的,學以致用。再著重發揮三經的經義,才曉得他這一句是與三經那些經文有關系,我們特別注重這一點,這樣我們將來念淨土五經會特別親切。論題與人題,就是造論的人、譯經的人,我們都介紹過了,我們從正文開始。第一首偈子是: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這是第一首偈。在沒介紹論文之前,先給諸位說明,本論前面是偈頌,後面是長行文,長行是偈頌的解釋,由此可知,這個論是以偈為主。整個偈頌一共二十四首,一首偈是四句,這個經是五言偈,也就是每一句五個字。「偈」在佛法裡面是一種體裁,類似中國的詩歌,但是沒有中國律詩那樣的謹嚴。中國的詩講平仄、講押韻,它也講押韻,但是沒有中國人要求那樣嚴格,它不太講求平仄。 在佛法裡面,我們可以大致上說,體裁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散文的體裁,我們佛經裡講長行文,一般講散文體裁,這是最普遍的。第二種就是偈頌,偈頌就等於詩歌一樣。第三種就是咒語。往往經裡面這三種方式都有。像我們所熟悉的《華嚴》、《法華》,這三類統統俱足。《彌陀經》裡面就沒有,完全是散文的體裁。像《般若心經》,前面是散文體裁,後面是咒語,密咒。佛為什麼常常用這三種不同的體裁來給我們講經說法?這個用意我們要曉得。 長行,就是散文體裁,便於敘說,敘說是最方便的。但是佛講經不是像一般學校授課,雖然佛法是教育、是教學,但是釋迦牟尼佛當年並沒有辦學校,沒有招生,沒有辦學校,所以學生隨時都可能有新來參加的。佛過去已經講了很久,半道來參加的,前面不知道,從當中聽起,沒頭沒尾,總感覺到困難。佛是相當的慈悲,就以偈頌來說,所以偈頌裡邊有很多叫「重誦」,重誦什麼意思?就是前面講過,重覆用偈頌的體裁再說一遍。這裡面就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對後來的,使他對前面所講的大意能夠概略的明了,這是一個用意。第二個用意,佛的教訓實在說我們必須要記住。如果不記住,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利益一定要把它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事業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你不記住怎麼行?一定要記住。要想記得住,詩歌方式比平常講學要容易得多,所以偈頌往往是幫助我們記憶的。佛講一大段經文,後頭用幾首偈,好像作一個總結,把前面的意思重覆說一遍,有這個意思。 在這個論裡面,二十四首五言偈就是總說,換句話說,也就是天親菩薩修學淨宗的心得報告,非常之難得。它的內容包括了淨土三經,因為那個時候只有三經,五經還沒有出現,五經出現得很晚,這個要記住。在過去只有淨土三經,所以講三經一論,一論就是《往生論》。五經的出現是在清朝鹹豐年間,魏源居士將《普賢菩薩行願品》最後的一章附在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這就是淨宗三經一論加了一部。到民國初年,印光老法師又把《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附在淨土四經的後面,就成了淨土五經,五經是這麼來的。但是這兩種加得非常恰當,對於淨宗的修學有非常大的貢獻。 所以本論的內容是淨土三經,後面長行是解義。天親菩薩的偈頌非常之精要,我們看了很難懂得裡面的意思,所以後面再加以解釋、說明,這是非常之難得。雖然後頭有說明,可是還是不太容易懂,所以昙鸾法師對於這個論有注解,這個注解收在《淨土十要》裡面,諸位可以找出來作為參考。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三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3 我們這一次給大家介紹,時間很短,我們的重點是與經義會通,曉得它哪一首偈子是指經文的某一部分。另外一個著眼點,就是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用得上,學以致用,我們學了之後要有用處,這就沒有白學了。 偈文一共分成五個段落,也就是「五念門」,這是天親菩薩修淨土的方法。五念門第一首偈,我們剛才念的,這首偈就包括了三門,前面兩句是禮拜,第三句是贊歎,第四句是發願,他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發願,這是第一首。第二首是天親菩薩說明依經造論與佛陀的教學相應,就是他寫的這篇文章是有根據的,是以淨土三經為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所以說文章它有依據。第三首一直到第二十三首,一共有二十一首偈,這是五門裡面的「觀察門」。他不說「觀想」,他叫「觀察」,意思是在我們生活當中,行住坐臥都能夠觀想,觀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及菩薩海會。觀察裡面分成三部分:國土、佛、菩薩,觀這三種的真實功德莊嚴。你能常常這樣作觀,你自己一定可以得到像佛菩薩一樣的真實功德,將來決定得生,《楞嚴經》上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觀想」這個方法有非常深奧的理論,這些理論佛在大乘經典裡面說得很多,我們千萬不要把它看輕了,不要以為這是我們在打妄想,決定不是的。就是世間人常講,妄想也會成真!天天在想,事相上它就起變化,為什麼?你要懂得一切法的本質你就了解了。宇宙人生這一切法從哪兒來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就是在想,識就是分別,分別就是想,不想就不分別了,想就有分別。所以宇宙萬有從哪兒來的?想來的,想什麼就變什麼,這個奇怪得很。我們中國俗話也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中境界從哪來的?是你在打妄想打來的。除了佛與大菩薩之外,幾乎統統都有想;真正到沒有想,在大乘圓教,總到八地以上,八地叫不動地。由此可知,七地以前還有想。如其想六道輪回,為什麼不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六道輪回是我們自己造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再說得淺一點,同修當中常常跟我說,煩惱很多,你如其想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為什麼不想一點快樂的事情?你念頭一改變,你的生活情趣就不一樣,何必老想著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經上說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何必去搞這些虛妄的妄想!這個話很有道理。 一切法裡面唯有佛真實。在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太詳細了,講的三種真實。第一種「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禅宗講的真如本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到本際。本際要拿現代哲學的術語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本體,叫本體論,佛法裡面講本體就是真實之際。這是《無量壽經》裡面首先跟我們宣布的,這一部經就是真實之際。第二句講「住真實慧」,誰住真實智慧?阿彌陀佛。我們依照這個經典理論、方法來修學,我們自己就是住真實慧。你看看從凡夫一下就把你提升到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這不可思議!這是慧。第三個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利益就是福報。這個經,智慧到了頂點,福報也大到了極處,就在這一個法門一部經裡面我們圓圓滿滿統統得到了。用什麼方法去得到?觀察非常重要,這是第四門「觀察」。在這個地方修,將來就能夠成就,不但將來成就,現在得到的功德利益都不是我們想像當中所能夠明了的。末後這一首,就是第二十四首,是「回向門」,所以它總共是五門。 夏蓮居老居士他晚年所編的《淨修捷要》與《寶王三昧忏》就是根據這個意思而編的。我們今天希望這種修行方法能普遍,但是提倡這種修行方法如果不懂得「五念門」,你就無從下手。要懂得五念門,一定要去研究《往生論》,因為五念門是這個論裡頭提出來的。所以他在《淨修捷要》緣起裡面說得很清楚,他說「庚辰之歲」,那一年他生病,「病中發願,敬集經文」,恭恭敬敬來會集經文。這裡面還有祖師大德的教誨,就是編這兩種忏,這兩種忏根據經文,根據祖師大德對我們的教訓。「作為簡課」,簡課就是《淨修捷要》,目的是幫助初學,使自己與同修們都能夠在三業之間得到感應,三業就是身、語、意,使我們三業能與佛菩薩相應。 相應,顯密都說,密宗裡面尤其著重,密宗裡面講瑜伽,瑜伽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相應。什麼叫相應?簡單的說,我們自己的心像佛心,跟佛的心就相應了。佛是怎麼存心,我也怎麼存心,佛怎麼用心,我也怎麼用心,心相應了。佛怎樣說話,我也怎樣說話,我們語就相應了。佛是什麼樣的行持,我們也跟佛一樣的行持,我們的身就跟佛相應了。這叫身、語、意三業相應。跟佛的身、語、意都一樣了,自自然然不知不覺你就成佛了,這叫相應。所以《無量壽經》裡面,也特別教給我們要修相應的法門。 因此,《淨修捷要》就包括禮拜、贊歎、觀察、作願、回向,這五種統統包括在裡面,包括在一拜當中。它總共是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五門具足,這個很難得。三十二拜的觀察,幾乎把淨土三經等於說在三十二拜當中又溫習了一遍。當然它不是背誦經文,是把三經的義趣我們在心裡面想過一次,就是觀想了一遍。每一天早晨修一次,晚上修一次,等於三經早晨溫習一遍,晚上又溫習一遍,這個方法非常之好。在一拜當中,因為它有觀想,你的妄念就不容易起來,如果在禮拜裡面沒有觀想,禮拜還是會打妄想。所以他加上觀想,曉得凡夫妄想不容易斷,與其妄想不如想經裡面的教訓、境界,這個用意很好。這個方法容易叫修行的人得到正念,所以是正念現前。總共三十二拜,需要的時間不長,時間很短,所以發願提供給同修們做參考,希望這個方法能夠普遍利益一切同倫,就是志同道合者。 剛才說過,佛經的偈子雖然與中國的詩歌非常相似,實際上有不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在中國詩歌裡面,或者我們講五言詩、七言詩,這是律詩、古詩,我們都能夠發現到,一個完整的句子裡是講一樁事情,要說一句裡面講幾樁事情,是很少看到的,但佛經偈子裡往往是如此。譬如說偈頌,剛才我們用五言的方法念下去,實際上它的意思不是這樣的。你看第一首裡頭,『世尊,我一心歸命』,「我一心歸命」是一個意思,『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一個意思,他把它分段了。所以它的意思,往往上面一句的後頭幾個字,跟下面一句的前面幾個字連起來,是一個完整的意思。像這種情形,佛經的偈頌裡常有,在我們中國詩詞裡不常有。他為了句子整齊起見,是五個字一句。 「世尊」是佛的稱號,簡單的說,世是世間,世間包括天上人間,天上人間沒有比佛更尊貴的,沒有比佛更值得大眾所尊敬的,所以稱佛為世尊。這樣說法還不夠圓滿。佛憑什麼值得大家尊敬?我們要把所以然的道理搞明白。第一個,佛煩惱斷盡了,佛沒有煩惱,這一點我們比不上他。大乘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明白,欲界的眾生煩惱最重,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個不能細說,細說兩個鐘點講不完,統統具足,欲界。色界天以上的,這是說學禅真正得到禅定的人,學教真正成就止觀的人,他的煩惱輕,不像我們這麼重。而且佛告訴我們,上二界沒有瞋恚,看到不如意的事情,心裡還不高興,這不行!色界、無色界天去不了。因為初禅以上的人瞋恚心沒有了,這我們自己要反省。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裡還不痛快,換句話說,你決定是欲界,色界天都沒分,這還能出得了三界嗎?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六道裡頭往上去還有二十二層關,沒法子,不能突破,這是要講真實的功夫。 佛與大菩薩這些煩惱統統斷盡,智慧圓滿,給諸位說,真實的智慧,佛在經上說,每個人都有。《華嚴經.出現品》佛給我們講得最清楚、最明白,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六道裡面,從非非想天到阿鼻地獄這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佛,個個都是佛;他有如來智慧德相,個個都是佛。所以《華嚴》、《圓覺經》裡面,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本來是佛,本來具足智慧、德能。可是現在事實上我們是凡夫,我們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下面又說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把我們的病根一語道破,我們的病根就是會打妄想,就是有分別執著。這個把我們害慘了,使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不能起作用,被障礙住,就是妄想執著障礙住了。妄想是什麼?妄想是無明煩惱;執著就是見思、塵沙煩惱。或者在二障裡面講,妄想就是所知障,分別執著就是煩惱障,所知和煩惱把我們本有的智慧德能障礙住了,不能現前!佛二障破了,二障沒有了,不但煩惱斷盡,連習氣也沒有了,所以他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統統現前。智慧不必求,障礙去了,它自然就透出來,這才稱世尊。他真正能夠利益一切眾生,真正能夠幫助我們,所以為人間天上所尊重。 這個地方這個稱呼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從稱呼上諸位要體會真實,我們稱佛是稱他做老師,稱本師,他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自稱為三寶弟子,我們跟佛的關系是師生關系,我們要把佛菩薩當作我們老師來看待,這就沒錯了,你才真正能夠得到佛法教學的利益。不能把他看作神明,看作神明就錯了,那你對佛法完全不了解。佛法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佛嚴格的講是教育,是教學。正如同我們中國古代孔老夫子當年在世情形一樣,不過孔老夫子教學的內容僅限於世間法。六道裡頭他只講一道:人道,其他的他很少說,天道偶爾說一說,很少說。所以他的教育是一世的,也非常了不起!「始從胎教」,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到「慎終追遠」,一世的教育,一生一世的教育。 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不僅是一生一世,給我們講過去世,給我們講未來世,所以佛的教育是三世的教育。給我們說明人有前生,人有後世,絕對不是只有這一世的,不是一生一世,這一點我們同修都能夠理解。如果把這個意思擴大來講,也可以說這個「世尊」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因為我們在三經裡面都明顯的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弘揚這個法門,沒有一尊佛不講淨土三經。所以,這個世尊可以說成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 天親是菩薩,上一次跟諸位介紹過,他是四加行位的菩薩,這個地位相當之高,三賢位的頂頭,初地之下,他再往上升一級就登地,就是初地菩薩。三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回向到十地這個當中有個四加行,他就是四加行位,僅次於初地,這樣高的果位。登了地,《華嚴經》上講得清楚,「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從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覺十一地,十一地我們一般說話說整數,零頭就不要說了,所以說十地是個整數,實際上是十一地。這十一個位次統統都是念佛求生淨土,這《華嚴經》上說的。因為到這個地位,他把宇宙人生一切的真相完全通達明了,諸佛如來的教法他也認識清楚了,這個時候他選修的法門當然是諸佛如來第一法門,第一法門就是念佛法門,所以登地以上統統修學這個法門。 天親菩薩知恩報德,體會到這個真實義之後,為了自行,為了化他,自行化他是真正報佛恩的表現。這才啟白世尊,才在釋迦牟尼佛面前提出他自己的心得報告與願望,報告的內容就是這部論。同時他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願不是一個輕易之願,不是小願,這個願是無比的大願,為什麼?一生成佛。還有什麼願比這個願更大?沒有!一生成佛是大事!唯恐自己做不到,要求佛神力加持,如果沒有佛的神力加持,我們說這一生能成就,很難!這是真的。 佛菩薩與眾生的感應有四種,在此地附帶跟諸位說一說。第一種,「顯感顯應」。我們求佛,我們自己很清楚我們要求佛,很明顯,這是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應也很明顯,你自己能夠覺察得出來,這種感應就是顯感顯應。第二種是「顯感冥應」。我們求佛菩薩,佛菩薩有沒有應?有應。雖有應,我們不能覺察,即所謂冥冥當中保佑你,真的保佑你,你自己覺察不到,是真有感應。第三種感應是「冥感顯應」。好像我並沒有求佛菩薩,佛菩薩怎麼就來了,我就見到了,有這種情形。那是你意識裡面有求的願,但是這個願並不強烈,你自己不知道。這個願必定是你多生多劫所修的善根現行,自己不曉得,佛就來應;我們感的人是冥感,佛應是顯應。第四種是「冥感冥應」。這種情形很多。我們自己求願不明顯,我們自己不覺得,佛菩薩保佑我們,真保佑,我們也不知道覺察。生佛感應有這四種情形。因此這樣的大事,我們不能不求感應,一定要求佛。這是他提出這篇報告的動機。 下面說,「我一心歸命」,我們先講一心。修行密要就在於一心,也可以說,修行修什麼行?就是修一心。通常我們在講席當中,把修行的綱領依三歸依說覺、正、淨,覺則不迷,正就不邪,淨就不染。但是,覺正淨都從一心當中得到,如果你是二心,覺正淨三個字決定沒有。這三個字,或者是任何當中的一個字,或者兩個字,或者三個統統具足,全都要一心。你看一心多重要!一心就是不二法門,《維摩經》上講的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二就不一。 本宗本經所主張的,《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淨宗修什麼?就是修一心不亂。你要知道這樁事情,認真去修一心不亂,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今天我們念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麼原因?修錯了。口裡雖然一天到晚念這句「阿彌陀佛」,心裡頭胡思亂想。他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叫你修一心的。不管你心裡面起什麼念頭,心裡一動念頭,趕緊拉回來,拉到阿彌陀佛來,使你整個的心一天到晚只有一念,「阿彌陀佛」這一念,沒有其他的第二念,這個叫做修一心。心淨則土淨,這叫修淨土,也可以說是修淨心,修清淨心,心土不二,這叫修淨土。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這樣子念法的。 一面念佛,還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還想占別人便宜,這怎麼行!決定不相應。你這個佛號不能斷煩惱,不能恢復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所以這麼好的一個方法,真的不是方法不好,方法好,一般人用錯了,不會用。不會用,念這個佛也有點好處,口善,口裡總是念阿彌陀佛,比罵人好多了。除這點小小的好處,真實利益得不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曉得這個佛怎麼個念法,怎麼個修法,是在起心動念之處。能夠勇猛警覺提起這一句佛號,把你那個妄念打掉,這是修行的方法。 所以不僅是淨宗,一切大乘佛法,統統都是在修一心不亂。禮佛、念佛、願生佛國、心心相續、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行了。以前在此地也跟諸位同學提示過,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人最忌諱的是夾雜,就是心不專。專,就是不夾雜,專一!真正求生西方的人,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念到底。沒到西方之前,專一,到了西方之後還專一,到西方見阿彌陀佛學什麼?還學《無量壽經》,還念阿彌陀佛,你要是不改變,那你成佛就很快。 這樣行嗎?印光大師知道我們懷疑,所以叫我們念《大勢至圓通章》,把《大勢至圓通章》附在四經之後,成為淨土五經,理由就在此地。你看看大勢至菩薩一開頭,他與「五十二同倫」,就這一句話就把這個問題解答了。同倫是什麼?同志,都是修念佛法門的人。五十二是指什麼?是五十二個地位的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五十個位次,等覺、妙覺,妙覺就成佛。可見得他從初發心一直到成圓教的佛果,用什麼方法?就用「執持名號」這一個方法,「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楞嚴經》給我們說得很明白。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一部經,一句名號,不需要任何東西來幫助。這個比什麼都快速,任何一個法門沒有這個法門快,沒有這個法門圓滿,所以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我們總得要把它搞清楚。你要想把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利益搞得清清楚楚,自己沒有疑惑,這一部淨土五經讀本,你從頭到尾至少要念一百遍。古人常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看個一兩遍沒有用,得不到利益。一百遍念下去之後,你自然就有體會,就不一樣了,所以古人的東西要多讀! 《了凡四訓》好,印光大師一生極力的提倡,我們也曉得好,為什麼不得受用?不能夠像袁了凡那樣把整個命運都改變過來,真正在一生當中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富貴得富貴,求功名得功名。他命裡頭沒有兒子,求兒子就得兒子,他的壽命短,只有五十幾歲,求壽命,壽命也長了,他活到七十多歲,有求必應!為什麼你念《了凡四訓》,還是這樣子這麼辛苦?你念的遍數不夠!如果你一天念三遍,繼續不斷的念上三百遍,你看不一樣了。你就曉得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要怎麼修,修隨心所欲,有求必應,不是求不到的,是你不懂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去求,沒有一樣求不到的。如果想取巧,每天在佛面前燒幾枝香,磕幾個頭,供幾支香蕉水果,就什麼都求到了,這是騙人的,那是不如法!所以它有理論,它有方法,你懂理論、懂方法,有求必應。古聖先賢對得起我們,我們辜負了他們,這些典籍擺在面前,不肯去讀,不肯認真去讀,這是辜負古人。 歸命,一心歸命就是禮拜門。歸是歸依,歸依未必有歸命,歸命是一定有歸依,歸命是盡我的生命來歸依。所以在歸依裡面,這個意義是第一殊勝,無比的殊勝,就是盡形壽歸依的意思。這是真正禮拜,禮拜是恭敬,恭敬當中未必有歸命,歸命裡面一定有恭敬。這個恭敬是從你本性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性德之流露。歸命誰?底下說了,「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這個句子要連到底下去看,這是一句,「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這一句也是贊歎門,像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贊歎,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也是贊歎,執持名號就是稱贊如來。這就是稱念佛的名號,「無礙光如來」就是阿彌陀佛,經上給我們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所以稱作無礙光如來,也稱為無量光如來。經上一共講十二光,這十二光都是阿彌陀佛的稱號。 實在我們在經典裡面,經大家已經念得很熟了,都明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佛、菩薩,乃至於國土,一切萬物都有光明,所以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不僅光明,更殊勝的是壽命,壽命都是無量無邊阿僧只劫。所以總合這個意思,梵語稱阿彌陀。阿彌陀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總稱號,所有一切依正莊嚴統統包括在其中,所以這一句是贊歎彌陀如來。如果將這個意思引伸,這一句是贊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也恰當,因為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念阿彌陀如來的,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不勸眾生修學這個法門。在《無量壽經》跟小本《彌陀經》裡面,我們都看到十方諸佛的贊歎,這是個很好的證據。 末後這一句,作願,他發願,『願生安樂國』;換句話說,天親菩薩禮拜、贊歎、歸命,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想到這兒去,想去親近阿彌陀如來。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裡面第四十四願到最後第四十八願,一共有五願,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可以看到。我們不要把五條一起念,一起念很麻煩,太長了,它大意說,「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悉皆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在第四十三品末後,他又說,「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又說「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這都是《無量壽經》上經文,我們看了這些句子,心裡面確實要有警覺。 我們今天學佛,自己冷靜想一想,有什麼成就?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狂妄,自以為是!年歲大的人不一樣,弘一大師到了晚年,很感歎,說了兩句話,「一事無成人已老,一文不值何消說」。到晚年,慚愧心真正生起來,覺得無論在哪方面都不如人。我們在旁邊看,弘一大師的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他自己覺得我沒有一樣比得上人,這是真實的,一點都不錯。十方世界這麼許許多多的菩薩,想求願往生淨土,還有許多菩薩想聽到這個法門,沒有機會,我們今天這個機緣遇到了。遇到了,自己要是狂妄,不相信,不能死心塌地去接受,那真是這一生的機會當面錯過。實在話,人要是真正體會到一文不值,一樣都不如人,就會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從前谛閒法師的念佛徒弟,念了三年,人家站著往生,他憑什麼?就憑這一點,慚愧心。他是中年出家,四十多歲才出家,一生受苦受難,一個字不認識,什麼也不會,真是不如人,沒有一樣能比得上別人。真正體會到自己在這個世間一文不值,所以就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念成功了。我們今天念佛念不成功,不得力,為什麼?認為我比別人行,這些人都不如我!行在哪裡?比不上谛閒法師那個徒弟。你行行看,將來你有本事站著往生嗎?你有本事死了以後還能站三天嗎?。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四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4 縱然你能夠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死了以後還可以站三天,你也不過跟谛老那個徒弟一樣,沒什麼了不起。從這些事實上去看,慚愧心的確很重要。古德教我們老實念佛,唯有真正慚愧的人,他才老實。自以為是,自己覺得比別人強,覺得別人不如我,這種人都是不老實。縱然遇到這個法門,也不過是種一點善根而已,這一生想成就,很難!所以,連天親菩薩這樣的地位,他能夠把一切放下,求生淨土。這是第一首四句,把他向佛提出報告的意思敘述出來。 我們再看第二首,第二首說明他的依據: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我依修多羅』,「我」是天親菩薩自稱,他是依據經典,「修多羅」是經典。我們再說白一點,就是依據《無量壽經》提出這個心得報告。為什麼要依這部經?第二句就說了,『真實功德相』。剛才跟諸位提過,本經裡面跟我們說三種真實,在一部經上,這三種真實統統說的很少,不多見。國土、如來、菩薩,這裡面包括了,依報是國土,正報是佛、是菩薩,依正莊嚴。 功德有兩種,一種是從有漏心生的,就是我們一般人煩惱沒斷,還帶著煩惱,就是凡夫、天人,也就是六道之善。六道裡面的善是人天果報,我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果報應是真理,絲毫不爽,決定錯不了的。縱然在世間積很大的善行,果報也是升天,不能出三界。這種功德就不是真實的,佛法裡面講真實,是永遠不會變,永遠不會失掉,那是真實的。人天福報會失掉,而且給諸位說,很容易失掉,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眼前福報來了,好,歡喜,說不定一兩年就退失掉。諸位冷靜的看這個世間,你看世間作官的、發財的,他能維系多久? 唐朝大文學家韓愈有一篇文章,「圬者王承福傳」,《古文觀止》裡面有,你們注意、仔細去念一念,很有味道。是韓愈遇到一位泥水匠,做泥水匠的,在修理房子,泥水匠跟他說了一些他所見到的經驗。他修理這個房子過去的某個主人,是作大官的,現在他下了台,官也沒有了,財也沒有了,房子賣給別人。他一生修這個房子,換了好幾個主人,看著這個主人起落。韓愈很有感慨,寫了這篇文章。他的宗旨就是富貴榮華是無常的,不容易保得住。你家要富貴能夠綿延三代,那就要積相當的德行,不積德,保不住。你有福報是前世修的,今生再不積德,雖然修的福,你保不住。 所以,印光大師也給我們發揮這個道理。中國真正修福積德,子孫代代不衰受這個惠的,只有兩個人家,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是孔老夫子,你看孔老夫子第七十多代的孫子孔德成,在台灣還是很受尊敬。到美國來,美國人一聽說是孔老夫子的後代,對他特別的招待。祖宗有德,自己也能守。第二個人家就是范仲淹,宋朝的,他家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不容易,真是積功累德。但是,這在佛法裡面還不稱之為真實功德。什麼叫真實功德?必須從菩薩智慧清淨業生起的;換句話說,是以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煩惱斷盡了,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裡面所修積的功德是真實的。 所以真實的功德從哪裡修?從你的清淨心裡頭修,先修清淨心,先修平等心,於一切法裡面我們起一念就不平等了。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心清淨光明,從這裡面積功累德,那是真實的。為什麼?雖然積功累德,他不著相,他要著相,心就不清淨了,不著相,他沒有分別執著。但是一切善法他努力的做,精進不懈,雖做不執著,這是大乘法裡常講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是什麼?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他拚命在作。作為什麼又說不作?他心裡不執著,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絕對不會以為我斷多少煩惱,我做了多少好事,他不會念在心裡。他要有這一念,他的心被染污,心不清淨了。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他有了一物,有了斷煩惱,有了做好事,有了這些東西,心就被染污,不清淨、不平等了。所以「作而無作,作跟無作」是同時的,是一樁事情。身語有作,意無作,所以有作跟無作同時的。作,身口在做;不作,意沒作。意雖然不作,身口一天到晚在做,這是菩薩,這了不起!我們凡夫是身語作,心也在作,這麻煩大了!所以他心就不清淨,縱然做的好事,身口在作,心也在作,這就叫世間有漏的善法。身語在作,心裡面沒有作,這是出世間佛菩薩的善法,差別就在這一點。 《無量壽經》裡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又說「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又說「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就是三種真實。「真實之際」就是真如實相的本際,如果我們拿哲學的話來講,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無量壽經》就是講這個東西,這裡面有講本體論。阿彌陀佛攝持西方淨土,宣布這個微妙的大法,目的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經上雖然講三種真實,這三種真實是一而三,三而一,真正是方便究竟,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依報、正報,淨土法門舉體皆是真實功德相,所以菩薩歸命依止。依止就是依靠,怎麼依靠法?就是修「五念門相應」。最具體的,五念門就是夏蓮居居士給我們編的《淨修捷要》,他替我們做出來,這實在不容易!一千多年來我們就念這個五念門,五念門得不到一個具體的修法,夏蓮居居士今天提出一個具體的修法,我們從這個地方才認識《淨修捷要》。所以我們這次印的《無量壽經》小本子,這個小本經裡面,前面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後面是《寶王三昧忏》,最後面是《淨修捷要》。我們淨土五經,五經這個本子最後也是《淨修捷要》。你不認識這個,你不曉得它的好處,真是簡單、容易,不費多少時間,人人可以修學,這個本子流通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大福報。夏蓮居居士做的這個《淨修捷要》,直接將阿彌陀佛的誓願,天親菩薩、昙鸾菩薩的本懷,徹底圓滿顯示,所謂和盤托出。如果不是深得佛心,這個東西是做不出來的,這篇文章雖然很短,實在是不可思議! 末後兩句話說,『說願偈總持』,「願」是他的本願,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偈」就是指這二十四首偈,「總持」是這個偈文裡面總持三經理論與修行的方法。『與佛教相應』,與釋迦牟尼佛教誨我們的教訓相應,不違背釋迦牟尼佛的教誨。這首偈是講他提出這個報告的依據,他是有根據的。 下面總共有二十三首偈,這是「觀察門」,所以觀察門裡面最多。觀察門實在就是把三經重新在我們,現在講腦海,古人講心地,從心地裡面再溫習一遍。這一門裡面,就是觀察門,分為兩大段,前面一大段是「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就是觀察極樂世界依報環境,先看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一共有十七種。第二段是「觀察眾生世間莊嚴成就」,就是觀察阿彌陀佛,觀察諸大菩薩。觀察世間、觀察佛、觀察菩薩,就把三經整個包括了,因為三經所說不外乎是這些境界。再看底下這個偈子: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這是第一首。第一首裡面有兩個意思,前面兩句是「觀察莊嚴清淨功德成就」,後面兩句是「莊嚴量功德成就」。我們先說前面這兩句,『觀彼』,「彼」是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世界相』,你看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的相,『勝過三界道』。「三界道」是我們娑婆世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它比我們殊勝,勝過了我們。我們講娑婆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什麼相?是污染相,不清淨,染著,經上常講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濁惡,濁是混濁,就是思想亂了,心亂了,心不清淨,這是濁。惡是什麼?惡是你所造的都是不善。身所造的,殺、盜、YIN;口裡所造的,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心所造的,貪、瞋、癡、慢,惡!惡是講十惡,這些眾生造的是十惡,頭腦混濁,濁惡,我們這個世間是這個樣子。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想找個好地方到那裡去安居樂業,到哪裡去找?找不到。不要說在人間找不到,天上都找不到!這五濁惡世並不僅僅指我們人間,包括天上。有個人給我講,人死了之後要燒紙錢,我說我們佛門沒有的。他說不燒紙錢不行,鬼道裡頭也要送紅包。你想想看,統統都濁惡。鬼道裡頭要不送紅包,關節不打通,辦什麼事情還是有困難。人有貪心,鬼貪心更重。濁惡到了極處!所以你要認清我們這個世界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你要把它認清楚。這個世界是惡濁之相,是虛偽相,這個世界裡沒有真實的。人與人往來虛情假意,今天好了,明天就翻臉、就惱了。 在過去,因為有古聖先賢的教化,大家還有道德觀念,思想、行為還有標准,縱然會偏離,還離得不遠。現在這個標准沒有了,聖賢書不念了,認為那是落伍的,實際上那個東西是清心寡欲,是清心的,是教我們積善修德的,不落伍!幾個人認識?幾個人知道?不讀聖賢書,人與禽獸差別在哪裡?我的感覺當中,人還不如禽獸,禽獸雖然愚癡、造業,造得還小。你看老虎獅子、豺狼猛獸,它餓了才抓別的小動物來吃,它吃飽了,你看獅子吃飽了,小動物在它面前玩耍,它動都不動它。沒有比人殘忍,人不如禽獸,這是我們要認清楚的,虛偽! 六道流轉是輪轉相、是無常相、是破壞相,生死凡夫流轉的一個大監牢獄,三界是個大監牢獄。《法華經》裡面講「三界火宅」,三界好像是房子已經起火了,你在裡頭還不知道,三界火宅。雖然大家苦樂有一點差別,壽命長短也不完全一樣,但是總而言之,仔細去觀察,壽命長短沒有兩樣。如其說有差別,真的像古人所講的,五十步笑百步。這個人短命,十幾二十歲死了,那個人長命,一百歲、兩百歲死了,相差無幾。如果在現在這個社會裡早死,少受點罪,多活幾年,多受點罪,這是真的。生活壓力這麼重,這樣的緊張,人有什麼意思!不如禽獸。禽獸一天到晚悠游自在,不緊張,沒得吃的時候去找吃的,吃飽之後逍遙自在,什麼都忘掉,沒有它快樂。尤其我們在美國看到野生動物,台灣的禽獸很可憐,常常被人捕殺,美國人都愛護禽獸。我覺得禽獸比美國人幸福,美國人沒有這些禽獸幸福,只要你冷眼去觀察你會覺察到,它沒有壓力,它不緊張。人生活在緊張壓力下,痛苦至極,實在講生不如死,你細細冷靜去觀察,會覺察得到。 你再看因果,那就更可怕。禍福相因,循環無盡。福,福裡頭造罪,有禍;患難裡面他良心發現,他修福。禍裡頭有福,福裡頭有禍,因果循環沒完沒了,這個事情很可怕,很嚴重,幾個人能夠覺察?為什麼不能覺察?因為平常緊張,頭腦始終不能夠冷靜下來,妄想、雜念太多,所以這些現象擺在面前不能夠覺察,一味只追求金錢、財富,金錢害死人!沒有止境的去追求。我們冷眼在旁邊看看得清楚,我們只覺得他可憐,他在那裡痛苦,他追求到那麼多,有沒有用處?沒用。他一天也只吃三餐,夜晚也是眠六尺,他比別人強,強到哪裡去?無法享受!搞得那麼多錢,到後來給子孫造業,古人所講的為誰辛苦為誰忙,有幾個人想過這個話?你這一生到底為的是什麼?如果真的是為了吃、為了穿,太簡單了,用不著那麼辛苦,用不著那麼緊張。我們要認清這個三界相,實在講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講生死輪回。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本願、真實智慧所建立的,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都讀到的。《無量壽經》不是神話,句句真實,那個世界之美好不是想像的。要說是我們理想的世界,美化一個世界,那是我們的觀念產生很大的錯誤。《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如來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實語者」,實就不虛;「如語者」,如就是恰到好處,有什麼說什麼,不增不減,這叫如語;「不妄語者」,不妄語是不騙人;「不诳語者」,不诳語就是不誇大。我們如果不相信佛的話,那就是李老師說的,不是愚癡就是狂妄;換句話說,頭腦不清楚,神經不正常,不相信佛菩薩的話。 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真實智慧所建立的,是十方世界一切往生的那些人,真正清淨、平等、慈悲、正觀之所生的。這些人跟阿彌陀佛智慧的本願相結合,所以才有西方淨土,這個事情不難理解。我們把范圍縮小,我們達拉斯這個小道場,我們這裡同修人不多,大家一個願,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修淨土法門,我們這個小地方就是現在地球上的淨土。我們大家心清淨,土就清淨,西方極樂世界的范圍不過擴大一點而已。所以,進這個門來干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不是修清淨、平等、慈悲就不必到此地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這麼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所建立的,這合情合理。《易經》所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一群志同道合,自己在這裡建個小道場。 所以真正的道場,黃念祖老居士說得好,這句話真是提醒了我們,「同修貴精不貴多」。當初慧遠大師在廬山建念佛堂,他們同修一共只有一百二十三個人,人數不多,志同道合,他能成就。我們在《西方確指》裡面看,覺明妙行菩薩他們人數更少,只有十二個人,那個道場清淨莊嚴。我們達拉斯道場,我在美國、加拿大各地方所看到的,我們這個道場是第一道場。如果將來再發展,信徒多了,那就完了,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所以道場人數是貴精不貴多,這句話要牢牢的記住。不要想求發展,我們將來要有多少信徒,那就完了,那是一般搞廟會,開廟店。目的在哪裡?我的信徒多,人多勢大,我的錢多,搞名利去了,這是與修道完全相違背的。我們今天修什麼?我們修清淨心,幾個人想心清淨、想心平等,動這個念頭的人不多,有這個意念的人我歡迎,我們在一起共修。如果要是講名聞利養,求榮華富貴,到別的地方去。現在很多佛門都是搞這一套,到他們那裡去修,我這裡沒有。我這個地方是清淨、平等,自在、慈悲,我這兒有這些東西。 所以修行重實質,不重形式。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香火鼎盛這是形式,寺廟蓋得很大,形式,樣子很好看,沒有內容。實質是什麼?一心不亂,我們求這個,這是真實的,解、行相應。同修們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三、五個人不算少,最多我想不能超過二十個人。如果人數更多了,我們另外找個地方,再發展第二個道場,不要搞大的廟,不搞這個形式。就買住家的房子,一個地方十來個人修行就好,人多了,再去買個房子,這很好。不要雜、不要亂,決定成就。一個房子維護要不了多少錢,十幾個人大家發心可以維持得下來。如果實在不行,我再告訴諸位,有求必應,佛菩薩會來維持,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人少,信徒少,我們經濟來源少,維持不了,佛菩薩會送錢來,按月送錢來。佛菩薩要不送錢來,我會按月給你送錢來,不要你操一點心,這就是感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不求,我們只求修行,真正修行,佛菩薩會送道場來。他要不送道場,他就不慈悲,真的,一點都不假。還有一點很要緊,就是真正在功夫上要求心地清淨,不求感應,不求神通,也不求禅定。把這些意念從我們心地裡統統清除,洗刷干淨,我們與道才能相應。《往生論》裡五念的修法,目的就在此地。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永脫三界憂苦、磨難,永斷六道輪回。凡夫往生,經上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跟菩薩平等,跟阿彌陀佛平等,沒有一樣不相等,個子高矮都相等,皮膚顏色也相等,佛是什麼樣子,你就是什麼樣子。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物質享受平等,生活條件平等,這是《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給我們作的保證。所以《觀經》韋提希夫人,她是得釋迦牟尼佛神力加持,見到一切諸佛世界,結果她所選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觀經》上講得很清楚。這是她自己選擇的,不是釋迦牟尼佛勸的,她自己看到了,自己比較選擇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多想想。西方極樂世界不僅是超過我們娑婆世界,超過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我們從這些大乘經論裡能看到。這是一樁事情,剛才講了,前面這一段一共有十七樁事情,這是第一樁,觀察莊嚴清淨功德成就。 下面這兩句,『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是觀察莊嚴量功德成就,「量」就是世界的大小。世界大小不一樣,這我們現在知道的比較多,天文學發達,我們曉得太虛空當中許多星球,有很大的、有小的,有比我們地球大幾十萬倍的、幾百萬倍的,甚至於幾千萬倍的。太陽比我們就大一百三十一萬倍,月亮比我們小,還有的星球直徑只有一、兩裡這麼小的,比我們一個小島嶼還要小的,這個量不等。西方極樂世界的量就不得了,不可思議,沒有法子能夠說明。所以「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是稱贊西方極樂世界量之大,眾生之多。人數,這是經上講的,不但我們沒法子想像,沒法子計算,佛說十方眾生統統成了緣覺,智慧就像捨利弗,共同來計算都算不出來。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為什麼是這樣子的?因為它是法性土。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土與我們都不一樣,我們十方世界這個報土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在唯識學裡面講阿賴耶的相分,所以這個「量」是有量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跟依報是法性身,就是真如本性的相分,所以這裡頭實際講它沒有大小,它沒有相對的。凡是講有量,一定是從分別、執著裡頭產生的。那個地方的人沒有分別執著,所以量在西方極樂世界等於說沒有,我們看起來無量無邊。要說真的話,它這個量跟法性一樣大,盡虛空遍法界,我們這個世界也在它那個世界包含在其中。我們今天不覺,覺悟了,曉得此土跟西方淨土原來不二。所以《無生論》就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樣說法愈說愈玄,這個事與理不是我們能想像的到的。我們還是就事論事,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的那一方,確實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廣大無邊,清淨無比,咱們還是發心到那裡去。 我們看偈頌第四首: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從這首看起。本論前一半是偈頌,後一半是長行,偈頌是把經義完全都包括在其中,末後的長行是解釋前面偈頌的。所以,偈頌完全了解了,長行就不必看。重點是在偈,所以他的論題叫「願生偈」,以偈為主。這四句裡面也包括了兩種莊嚴,前面兩句是「莊嚴性功德成就」。「性」是講因性,也可以講性質,但偏重在因性上,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因,才有這樣殊勝莊嚴。這個性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平等性,在四智菩提裡面平等性智。 這個偈頌的好處,可說完全是總括了《無量壽經》。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不斷的考察、參觀、研究、比較,這樣形成的,不是自己一昧的在理想,不是自己妄想,是到處去參訪。這樣的情形在佛法是非常的普遍,這也符合我們現在所謂的科學精神,也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們在經上看到他最初跟世自在王佛求學的時候,佛為他說經,時間是千億歲,這麼長的時間。那個時候人的壽命長,所以他有足夠的時間去修學。然後又參觀、考察了兩百一十億諸佛國土。這二百一十億,我們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的意思。《華嚴》、《大智度論》都是以二百一十億代表圓滿。講到圓滿,換句話說,十方諸佛剎土他一個也沒漏,普遍他都曾經到過。對於一切情況都了解,這樣是采取別人的優點、好處,改進一切的缺失。這樣造成的世界,這才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最圓滿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造成的。 此地講『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注意這「出世善根」。我們就以現在所住的這個世界來說,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所謂有漏,漏就是煩惱漏失了真正的功德,而是邪道所生的。怎麼說邪道?這個世間因為有愛欲,所以有欲界;因為有執著、歡喜禅定,所謂禅悅為食,禅的味道我們沒有嘗到,禅的歡喜、快樂超過欲界,他入了這個境界捨不得放下,所以有色界,四禅天。在這兒住久了,就生了厭煩,不喜歡,住久了,久了就討厭了,不喜歡色了,於是乎就有了無色界天。可見得三界是我們這個地方眾生喜愛,這個喜愛就是煩惱,是煩惱因而生的,所以古人講「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為什麼到娑婆世界來?你貪愛的心太重。如果貪心失去了理性,那就到三惡道去了,三善道都沒分。餓鬼道貪心重,貪心墮餓鬼。愚癡變畜生。瞋恚墮地獄。貪、瞋、癡叫三毒煩惱,三惡道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絕不是有一個人制造出來叫你去受罪的,沒有這回事情。一切法、一切境界是自己心識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自己識心變現出來的。我們眼前這個境界也不例外,也是自己識心變現的,這一定要認識清楚。 又說「念不一不生極樂」,阿彌陀佛他建造西方極樂世界,凡是要到他那個世界去,他有個標准。這個標准就是一心不亂,《彌陀經》上跟我們說的。但是嚴格的來說,真正達到一心不亂確實不是容易事情。在《無量壽經》裡面沒有說一心不亂,只說了「一心系念」,我們看這一句的確就放心了,一心不亂我們未必能做得到,一心系念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五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5 系念就是掛念。掛念什麼?掛念西方極樂世界,掛念阿彌陀佛。也就是說把我們心裡所有的牽掛都放下,換成阿彌陀佛,換成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行了,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換句話說,從今以後咱們什麼都不想,專想阿彌陀佛,專想西方極樂世界,就這麼回事情,這樣就能往生。所以這個法門攝機才廣。 說到「性」,性是根本的意思,是原因的意思。這個意思說明彌陀淨土它是隨順法性,不違背一切諸法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現在所謂的本體,不違背本體。這個事很難懂,也非常的奇妙。佛除了在本經給我們說出之外,《華嚴經》上有說過,跟《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意思相通,所以我們從大經上能夠得到證據。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稱號,於世自在王法會當中,他是世自在王佛的弟子,那個時候他就悟入無生法忍,他就悟入了。這個也叫做在經論裡常講的「聖種性」,這個時候他就是聖種性的菩薩,從自性當中發出的四十八願。不像我們凡夫,我們凡夫發願是從意識心裡面發的,所發的願它會變,會隨著自己情緒變,會隨著外面環境變,這就不真實了,這個願不是真實的願。不像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的,法藏比丘他發的願,不管在什麼樣困苦艱難之下,他永遠不退轉,他不改變,他那個願是從自性裡面發出來的。從這一點來看,法藏在因地的時候就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的。所以有人說,法藏比丘在那個時候他已經證了十地菩薩,這個說法能說得通。 憑四十八願建立西方淨土,這叫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清淨因,是與法性完全相應的因緣所得的,也就是我們常講「果中說因」,這個因就是性。又說性是必然的意思,是不改的意思,極樂世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去往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清淨色身、清淨心,所以他所得到的是清淨平等無為法身。《無量壽經》也給我們說,也講得很清楚,「清淨法身,無極之體」,經上並沒有說這是上品才能得到,或者是中品有差異,沒說。沒有說,換句話說,下下品往生也是得的是清淨法身,無極之體,這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的,所以那個世界是平等的世界。 四土三輩九品是有,我們只可以說理上有,事上沒有分別。事上就是四土三輩九品找不到界限,不像他方世界,他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的界限是清清楚楚的,它有界限的;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是有的,雖然是有,界限找不到。你每天所看到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的這些人,天天跟等覺菩薩在一起。等覺菩薩是實報莊嚴土,上上品生的,凡聖同居土是下下品生的,天天在一塊兒,生活完全一樣,所以界限分不清楚。因此在事相上看,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這我們在四十八願願文裡面讀到,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跟我們講得很清楚。 還有一種說法,「性」也可以講「積習成性」,這個意思好懂。這個性就是講習性,不是本性。習性是講法藏菩薩集結無量的功德,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修行,他有修功。他修行的功德與自性相應,所以習性跟本性相應,這個很難得,我們一般凡夫習性跟本性不相應。你看孔老夫子講性多半是講本性,《論語》裡面兩次講到,講到「性相近」,講到性,孔老夫子認為沒有多大的差別,很接近。但是孟子跟荀子講性是講習性,所以孟子講性善,荀子講性惡,善惡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裡面沒有善惡。六祖講「本來無一物」,那是本性,有了一物,這是習性,不是本性。我們從這一點去看,法藏比丘在因地的習性如同本性,他的習性跟本性相應,這在禅家講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贊歎西方極樂世界正道,它不是邪道。心正、行正、語正,「正道大慈悲」,這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個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這個因緣是出世善根所生的。 正道也就是平等大道。所以我們學佛,諸位要是想真正用功,真正想學佛,學什麼?學平等心。《維摩經》上給我們說得很好,平等心是道,清淨心是道,因為一切法本來平等,一切萬法本來平等。今天我們看到一切法為什麼不平等?不是一切法不平等,是我們的心不平等。心不平等,看一切法就不平等,這個叫迷,是我們把一切諸法的實相看錯了,我們看錯了。諸佛與那些大菩薩們,諸位讀《楞嚴》就明了,他們的看法跟我們的看法不一樣。他們用平等心,看到一切法無有一法不平等,所以平等是諸法的體相。淨土由大慈悲心生,大慈悲心就是彌陀佛道的正因。所以修行,如果我們把整個綱領提示出來,實在講只有三句話六個字,「清淨、平等、慈悲」。慈悲是德用,不用學的,自然流露出來,只要你得到真正的平等、清淨,大慈悲心自然流露。所以我們真正要想學的,實在講就是平等、清淨,學這個,在一切法裡面學平等、學清淨。 慈悲,佛在經論上通常給我們講有四種,有四種慈悲。從最底下一層講,第一個叫「愛緣慈」。這是一切凡夫都有的,順著自己意思,我喜歡他,對他很愛護,這叫愛緣慈,一切眾生統統都有的。第二種叫「眾生緣慈」,這在佛法叫小慈悲,前頭的愛緣在佛法裡頭算不上慈悲,那是自私自利的。眾生緣慈是小慈悲心,眾生緣慈在我們凡夫看就很不容易了,能夠推己及人,儒家所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眾生緣的慈悲,想自己也會想到別人,這個叫小慈悲。 第三種叫「法緣」,這是中慈悲,法緣是菩薩有的。菩薩通達一切諸法,通達諸法,平等了,但是他自己還沒有修到平等。他知道平等,從平等這個理生出來的慈悲,他這個境界沒達到,他理上達到了,也就是他解悟,而沒有能夠證悟。佛法裡講開悟,悟有解悟、有證悟,解悟是大開圓解,自己的境界沒達到,但是理上明了了,從理上生的慈悲。雖然不是真正平等,但是接近平等,相似的平等,這是中悲。第四種是如來的,叫「無緣慈悲」,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菩薩講慈悲還有個條件,什麼條件?一切眾生平等,還有這個理論作依據的,有這麼個條件。到了如來果地上,條件沒有了,沒有條件,真正到達心境一如,生佛不二,萬法一體,《華嚴經》上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入了這個境界,這個叫大慈大悲。完全從清淨心、平等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這叫做正道大慈悲。大慈悲就是出世善根,所以說『出世善根生』。 後面這兩句『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這兩句是第四個意思,就第四種,「莊嚴形相功德成就」,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種種形色相狀。在《無量壽經》第十二章,夏老標了一個標題,標題叫「光明遍照」。這裡面有幾句經文說,「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實在講成了佛,佛佛道同,佛佛平等,哪裡還有第一、第二!諸位要曉得,這個第一、第二是從形相上說的,形相上確實不一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十方一切諸佛世界不相同。也與阿彌陀佛最初的本願相應,我們在經上看到,他當初見世自在王佛發心要出家的時候,他發願作佛,不但發願作佛,而且希望將來自己的國土依正都要勝過諸佛。所以在成就,果地上,果然是滿了願,經上對他的贊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通常在一般晚課,八十八佛裡頭也念到「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這不是容易事情。對一切諸佛沒有用「法界藏身」這四個字來贊歎,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這也就是大經裡所講的「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這是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彌陀光明遍照十方恆沙剎土,佛光普照之處就是攝受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接觸到佛光,沒有不得度的。這個不僅在《無量壽經》是這麼說,大乘經論佛給我們講得太多了。佛光既然是遍照恆沙國土,為什麼我們見不到?諸位要知道,絕對不是佛光不照我們,是我們自己障礙了佛光,見不到佛光。什麼障礙?經上常講的二障,煩惱障、所知障,這是兩種大障礙。所知障是迷惑,煩惱障是造業,業障!換句話說,有煩惱心就不清淨,有所知心就不平等。這個事情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古德的教學法跟我們現在不相同,我在這一年當中深深的體驗到。現在有許多地方請我講經,我不去了,不像從前那樣熱心到處東跑西跑,其實那不是熱心,那是胡鬧,無知,迷惑顛倒!於自於他都沒有好處,現在才真正覺悟,非常的慚愧。到六十多歲才覺悟,才回頭,實在是很晚了。 古德的教學實在講就是一門深入。幾十年前,我讀唐大圓的書,他講的話我記得,但是沒有把他當作金玉之言來看待。這一次再想想,他老人家的話,他在民國初年說的,對於中國的教育,他認真的做了一番批評。他說我們中國古時候的教育,著重在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著重在讀誦,求根本智。西洋風氣侵入到中國之後,中國人迷失了自己,學習西洋的方法,他說西洋的方法所得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他講得很正確,是知識,西洋人沒有智慧。中國從小開始讀書就是叫你背書,背誦,而且背誦只背誦一種。背誦的目的是訓練根本智,並不是叫你理解這個經的經義,這跟佛法到中國來,佛門的教學法觀念完全相同。佛門一入門,五年學戒,那是什麼戒?不是戒律,五年學戒說戒律,那就錯了。五年守老師的教誡,對於老師百分之百的依從,老師叫你念一本書,你這個五年乖乖的就念下去,不求解義,沒有講解,就是叫你讀。實在講,他的用意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一入佛門,先用五年的時間奠定戒定慧三學的基礎,然後才開始學習,這樣學法的。 所以我這一次來了之後,以後到美國來的時間,縱然來,時間會縮短,會很少。我在新加坡告訴大家,那時候演培法師請我到他那裡去講演,演培是當代了不起的大德,我稱他作老師,我跟他學過。我勉勵新加坡的年輕人專心跟他學,用什麼態度學?如我過去跟李老師,拜李老師作老師的時候,李老師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經,任何法師、大德講經不准聽,只聽他一個人的。第二個條件,我要想看書,不管看什麼書,佛經、世間書,都要經過他同意,要向他報告,他要答應,他如果不同意,不准看。第三個條件,更苛刻了,他說我從前所學的他不承認,一律作廢,從今天起,入我門來,從頭學起。這三個條件。如果三個條件不能接受,那就算了,不勉強。講經,隨便來聽,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那可以。做學生不行,做學生要遵守這三個條件。我想想還是答應了。所以我告訴大眾,希望大眾認真去親近演公法師。 我講完之後下台,演公拉著我的手,到他的客廳裡說,我小時候做沙彌在觀宗寺,也是這三個條件,那個時候我們心裡不服,好像太專制了,以後是真正得到利益,才知道這個教學法的好處。現在諸位想想,用這三個條件能夠招學生嗎?一個都招不到,學生還要毀謗你,你有什麼了不起!法師多得很,你專制,我到別的地方聽去。這叫做師承,所以我學佛還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相當不容易! 所以學,換句話說,就是要專。在這個時代找不到老師,這是真的,李老師曾經給我們說過,沒有老師,找不到老師,怎麼辦?私淑古人,依古人做老師。譬如說我們依印光法師做老師,我們下定五年的決心,一般時間都是五年,李老師那時候要求我也是五年。我五年真正得到他的利益,我報他老人家的恩,我守他的戒條守十年,時間加一倍,我跟他十年才離開他。如果我們跟印光法師,依印光法師做師父,《印光法師文鈔》在,我這五年或者是到十年,我就念《文鈔》。除他老人家之外,我統統不看,統統不聽,你就是印光法師的學生,這個了不起! 實在講這樣子五年下來,人心定了,心清淨了,只要你心定下來,心清淨下來,你的眼睛就放光,彌陀光明你就會見到,光明遍照見到了。否則的話,我們這個心亂,亂修、雜修。今天跑這個道場,明天去看那個法師,搞得一塌糊塗。你們看看《文鈔》,看看《永思集》裡頭,有不少印光法師的學生,歸依的徒弟,偶爾到廟裡去看看師父。印光法師來,見到他一定把他大罵一場,問他,你來干什麼?他說我來看師父。「師父已經見過了,還有什麼好看的。」罵回去。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浪費錢財,不回家好好的念佛,到處亂跑。這是一個好老師,這是真正的善知識。這樣的善知識,今天我們佛門提到印光法師,沒有人不尊重的。有沒有人贊歎他的?沒有。為什麼?印光法師那個作風,信徒都跑光了,一個都沒有了。現在大家要信徒。印光法師不要信徒,印光法師要自己身心清淨,叫一切眾生各個身心清淨。清淨心裡面自然具足了戒定慧,三學增上!由此可知,我們自性清淨了,與佛光就相應。佛的光明,自性光明,這裡面也沒有界限,才真正證實了生佛平等,自他不二,圓滿自性遍照法界,才能入這個境界。 第五首裡面也有兩樁功德莊嚴: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 前面兩句是「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這個意思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環境,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物質環境,物質環境的豐富、至勝。《無量壽經》第十九章,講「受用具足」,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極樂眾生,「受用種種,一切豐足」。豐是豐富,足是滿願,想什麼就得到什麼,不像這個世界非常之艱苦,生活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經上講,宮殿、服飾,香花、飲食,一切需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我們讀了的確非常的羨慕,跟我們眼前生活簡直不能相比,我們這兒太苦了,他們那裡太自在了。這裡面的關鍵就是要自己真正能夠相信,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阿彌陀佛的願是真實的,不是假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容易,不難。 我們台北圖書館最近有一位陳居士往生,悟本也認識他。悟本曉得這個人,平常沒人瞧得起他,看起來不怎麼樣,他真往生了,預知時至。他有什麼本事?也就是最近兩年,聽我講《無量壽經》,他聽得很歡喜,他來問我怎麼修法,我就告訴他,你每天一定要念一部《無量壽經》,念一萬聲佛號。他年歲大了,七十多歲,退休了,時間有的是,他每天念一部經,念三萬聲佛號,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圖書館有十幾個同修,臨終的時候給他助念,他是預先知道時候,不但曉得哪一天,什麼時候都知道,有很好的瑞相,兩、三年的功夫。所以,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真正一切放下的,往往在很短的期間他真有成就。 這陳老居士在台北,他只聽我一個人講經,我並沒要求他,他其他道場都不去。而且是只聽圖書館,我在台北兩個道場,他只到景美去聽,杭州南路他一次都沒去過。我那邊也有十來個人是兩面跑的聽的,我們也不好講他。因為我在圖書館是專門講淨土,講《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個星期有四次,兩次是《無量壽經》,兩次是《彌陀經疏鈔》。杭州南路是專講《普賢菩薩行願品》,他《行願品》不聽,他只聽《無量壽經》跟《彌陀經》。他專,專念阿彌陀佛,所以不專,不能成就。善導大師說得很好,他說雜修的人,真正講往生,一萬個人當中難得有三、五個;專修的人一個都不漏,一百個人修,一百個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要專修! 我們今天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真正希望見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再要是雜了,那自己害了自己,所以決定不能干。我今天在每個地方人家請我講經,我的經就是五經一論,就是六樣,其他什麼經, 請我講我都不講了,為什麼?我也要專。我勸的那些人都往生了,到最後我自己去不了,這是怎麼也說不過去。所以我也要專。道場要是請我去講經,我得要看看,它如果是專修的道場,哪怕是一個人,我都去,他請我我一定去。如果它是雜修的道場,今天請這個法師,明天請那個大德,我不去。我去了沒有意思,去也是擾亂他們,何苦!沒有去的必要。他要專修,那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幫他忙,成就他。沒有專修這個願望,那實在是用不著,現在講經的法師、大德太多了,有的是,不是請不到人,很容易請到人。 這就是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好,決定能去得成,不管什麼樣的人,連五逆十惡的人都能往生,這個法門真廣大。所以古德,蓮池、蕅益大師講,這是如來徹底悲心,真是大慈悲到了究竟圓滿處,造五逆十惡,只要你一回頭,你還是一定往生。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下下品,造五逆十惡的,才真正明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兩種因緣。第一種因緣是積功累德,就是我們現在所修的。用什麼方法積功累德?信、願、行,真信切願,一心念佛,這就是積功累德。 我這一次離開新加坡,從香港經過,到香港大嶼山看看能慈老法師,這個老法師今年八十多歲了,現在在大嶼山住茅蓬,專念阿彌陀佛。我有三年沒有見過他了,今年去看他。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告訴我一句話,咱們兩個西方極樂世界再見。特別告訴我,你在外面弘揚淨土,一定要勸人每天至少要念一萬聲佛號。話說得非常之懇切。而且跟我講這一萬聲佛號不必記數,記時就行了,大概念滿兩個小時就可以念到一萬聲。真正慈悲! 所以一生當中,一定要把求生淨土當作我們第一樁大事,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不足稱道的小事,何必去計較?何必去認真?應當放下,專心念佛。大經裡面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就是發求願往生的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說得很好。所以,經不可一日不念,念經的時候不要求解義,就一直念下去。念經就是修定,念經也是念佛,《楞嚴》上說得很清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經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念經就是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經念久了,會開悟。久了,心清淨,經文記得很熟,就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念頭一起,馬上就想到經文裡面的教訓,與經上的教訓相應不相應,立刻知道。真正念上三年、五年,我們的思想、言行就跟經上講的一樣,完全相應了。這樣的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這叫積功累德,決定往生。 第二類是忏罪往生。臨終的時候才覺悟、才後悔,真正發心忏悔,忏罪往生。像唐朝的張善和,宋朝的瑩珂法師,一生造罪業,最後才後悔,忏罪。忏罪往生的人,就是講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的,在以前根本就不相信這個法門,一生也許沒有機會聽過這個法門,臨命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他一聽就相信,就接受,就悔改,就念佛求生,這樣往生的。那他品位如何?很難說。就看他忏悔的力量,三輩九品看他忏悔的力量來決定。所以,我們對於一生造罪業的人也不能夠輕視,為什麼?也許他臨終一下忏悔往生,品位還超過我們。 我們在《觀無量壽經》看到阿闍世王,阿闍世王造的罪業是五逆罪造全了,他殺父親,害母親,把他的母親軟禁;破佛身血,跟提婆達多兩個人聯合起來,想害死釋迦牟尼佛;破和合僧,五逆十惡干全了,他的罪業是在阿鼻地獄。《大藏經》裡面有《阿闍世王經》,阿闍世王到臨命終之前才後悔,才曉得一生真正做錯了,念佛求生淨土。他往生了,什麼品位?上品中生,我們看了幾乎嚇了一跳,他不是下品下生,上品中生。這真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他真回頭。他回頭,是好人裡頭的好人,一般好人比不上他,他是徹底回頭,真正回頭,所以他品位一下就生那麼高。 所以我們自己縱然造作罪業,不要怕,不要常常掛在心上,要把阿彌陀佛掛在心上。忏罪它的定義是後不再造,我曉得這是罪過,我從今以後再不會有這個罪過,這叫真正的忏悔。常常想到過去過失,在那兒懊悔,這個沒用處的,這個不好。佛在經上教給我們,為什麼?你每回憶一次,阿賴耶識裡增加一次印象,就等於又再造一次,這個很難得解脫的。與其去想過去那些罪業,為什麼不多想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去想一想《淨土三經》?這個很重要。這個說來就是人人都有資格往生,就看你懂不懂道理,知不知道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學,個個成就。 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所需應念現前,這是阿彌陀佛大悲大願,所以他的國土裡頭珍寶具足,莊嚴、富麗、自然。古人講,縱然是毗首羯磨天,毗首羯磨是印度人講天上手藝最巧的天神,只要他做的東西都做得盡善盡美。毗首羯磨天也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那種莊嚴之精細,比不上,絕妙精細。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六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6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 所以這個經上講,『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這個「性」也就是真如本性,六祖在《壇經》上說過「何期自性,本來清淨」,能生的是清淨,所生的當然清淨,所以經上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清淨的世界,佛心清淨,每一位去往生的人都清淨,剛才說過這個很重要。我們平常修行積功累德,修的就是清淨、平等、慈悲。另外一類的是臨終忏悔,他也是忏悔得清淨平等慈悲,這樣他才能往生。後面兩句: 【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 這兩句是「莊嚴妙色功德成就」。昙鸾法師在《往生論》的注解裡面說,這個《往生論》的注解可以說是《往生論》的權威注解。《往生論》自古以來注解不多,鸾法師的這是最難得的,這個注解收在《淨土十要》裡面。台灣也有單行本流通,這單行本就是《淨土十要》裡抽出來的,是如來素食樂園印的。我這裡有一冊,就是《淨土十要》裡抽出來印的,很難得!近代讀的人少,講的人更少。我們這次特別發心來講這個論,我也把因緣跟諸位說過了。第一個,我們是專弘淨土,前面五經都講過了,就差這《往生論》沒講。第二個因素,就是夏蓮居老居士所編的《寶王三昧忏》和《淨修捷要》,這兩種修行方法都是依據《往生論》裡面所主張的五念門的方法。對於這個論不熟悉,《三昧忏》和《淨修捷要》你很難理解它,《往生論》通達,你會對這兩種東西生歡喜心。所以這個論就不得不提出來研究。 昙鸾大師的注解上說,佛為什麼要興起妙色功德莊嚴?這個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作菩薩的時候,參觀諸佛國土,諸佛國土裡面優劣不齊,有的國土很好,有的國土很糟。像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五濁惡世,「濁」就是思想混濁,這個時代的眾生頭腦裡胡思亂想,這是濁;「惡」是盡造惡業,造的是五逆十惡業,這是惡,五濁惡世。所以一切國土不相同,這個不同,換句話說就是不平等。不平等,人煩惱就生起來,是非高下就生了,這種心一生哪有不造業的道理!造業必定受果報,所以三途輪轉是越來越苦。這是阿彌陀佛當年親眼見到的,他的國土要避免這些過失,所以他的願望是成就妙色,光焰熾盛,第一無比,整個世界都是這樣的。所以到那個地方,人的高下心沒有了,剛才跟諸位說,雖有九品沒有九品的界限,他心平等了。不會品位低的看高的羨慕,自己還有自卑,這又不平等了,不平等人就生煩惱。在高位的不執著自己地位高,在低位的也不感覺自己低,西方極樂世界最特別、最殊勝的就是平等世界。到那裡去,下下品生的跟阿彌陀佛平等的,你看經上講,身體一樣的,色相一樣的,相貌一樣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相貌統統一樣的。 這個我們讀的時候又懷疑了,到那裡去張三李四不就都不認識了?經上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宮殿房屋,沒有街名,沒有路名,沒有門牌號碼。每個人都具足神通,所以你認人決定認不錯,不但認不錯,你一認人曉得他前一生是從哪個世界來的,沒有來到極樂世界之前他是干什麼的,叫什麼名字,住什麼地方,都清楚。每個人都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六通能力之大幾乎就像阿彌陀佛一樣。經上說「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徧知」,這是我們羨慕的,也值得我們警惕。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舉一動,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那些菩薩沒有一個不知道,個個知道。你起的是什麼心,動個什麼念頭,想到這裡毛骨悚然!我們想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動一個壞念頭,你想想看怎麼對得起阿彌陀佛,怎麼向海會大眾交代?那些人說,你想到這兒來,怎麼還動壞念頭,你心為什麼還不清淨?確實如此。 我們今天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什麼用處?就是把心念平,把心念淨,這個佛號就得力。否則一天縱然念十萬聲佛號,心不清淨、不平等,佛號雖念不起作用。這一點諸位要注意到。那就是古人所譏笑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佛號不得力!實在講,念佛號不在乎多少,蕅益大師說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有沒有真信、真願,這是決定你能不能往生。品位高下,他老人家講在持名之深淺,他沒有說多少,可見得多少不要緊,功夫深淺要緊。功夫深的,名號能得清淨心,能夠斷煩惱,功夫深的。功夫淺的,這句佛號能夠伏煩惱,也能使心情恢復到平靜,這是功夫淺的。煩惱一起來,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回來了,回到阿彌陀佛上去,這樣念就得力。這是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的,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去做。 所以這句名號是我們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心淨則土淨,你只要心清淨,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與哪一個相應?與西方淨土相應。這個很有道理的。我們在這個世間六道輪回怎麼去的?孔老夫子說得很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自然然去的,為什麼?氣味相投,他就去了。像我們這個世間,打牌的人他的朋友是牌友,跳舞的人他的朋友是跳舞的朋友,念佛的人他都是念佛的朋友,不亂!一類一類的,不是一類的聚不起來,志不同道不合,聚不起來。西方極樂世界它是清淨心,清淨平等慈悲,這麼個條件聚合的。我們也把自己修成清淨平等慈悲,那在十方法界裡頭只有這個地方去。跟這個世界的佛菩薩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自然就去了。何況到臨終的時候,佛與菩薩、海會大眾還來接引,歡迎你去。我們這裡心一動,一動念,那邊統統都知道。 十方世界不平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人心不平就有爭執,就有是非,就會造業受報。所以,阿彌陀佛就起平等大願,這是我們在四十八願、在《無量壽經》裡看得非常之清楚。如果我們往深一層來講,可以說,極樂世界是無生忍菩薩淨業所起的,阿彌陀如來所指導的、所教化的,這也是佛為我們做增上緣,成就莊嚴妙色功德。經文裡面的『曜世間』,「曜」是明耀,光明照耀,也是顯著的意思。就是說清淨平等一切受用是非常顯著的,人人都看得清楚,都能夠受用得到的。這就是講明耀兩種世間,就是正報、依報,正報是有情世間,依報是器世間。第六首: 【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 這一首四句是「莊嚴觸功德成就」。實在上說這就是講六塵,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法是一切眾生六根受用的境界,佛在此特別就六種裡面講「觸」受,以這一種代表其余的五種。阿彌陀佛見到有些國土,像我們娑婆世界,雖然有許多的珍寶,像經上講的七寶,金銀、琉璃、砗磲、瑪瑙,我們世間也有。雖然有,我們只能做裝飾品而已。諸位想想看,這些珍寶,肚子餓的時候不能吃,天氣冷的時候不能穿,這就是在受用上不具足,雖然是非常珍寶,不能用在日常生活上。佛看到這個情形,他心裡就動念了,如果這些寶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能夠受用,那有多好!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跟我們這裡不一樣,它可以受用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金銀、琉璃、砗磲、瑪瑙可以做衣服穿的,為什麼?它寶軟,不硬,就像我們布疋很軟,軟就可以做衣服用。我們這個地方的寶太堅硬了,有硬度,他那個地方的寶是軟的。 七寶柔軟,『柔軟左右旋』,『寶性功德草』,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七寶,只能眼看到歡喜受用,不能當衣服穿,不能把它穿在身上。西方極樂世界六情和合,水乳交融,七寶柔軟,不但好看,可以便身。『迦旃鄰陀』是梵語,是古印度一種草的名字,前面講的「功德草」,就是草的名字。這個草非常柔軟,大概像我們現在鋪的草坪一樣,這個草坪非常軟像地毯一樣,人躺在這個地方,觸到它非常舒適。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就像這樣的柔軟,用這個來形容觸受之樂,你接觸到能生樂受。所以拿這個草來做比喻。 但是諸位要曉得,我們這個世間,再好再柔軟的草,「迦旃鄰陀」我們現在還不曉得是哪一種草,相信一定有的。就像經上常講的「庵摩羅果」,佛經上常講,佛與大菩薩看大千世界就像掌中之庵摩羅果一樣,庵摩羅果到底是什麼?講經的人就比較細心,道源法師第一次到印度去觀光朝聖,他到印度就打聽兩樁事情。經上常講的,不曉得什麼東西,庵摩羅果是什麼?印度人就拿了一個給他。結果一看是什麼?台灣有,芭樂,這就是庵摩羅果。難怪經上講「生熟難辨」,生的也是青的,熟的也是青的,就是那個。這是印度很普通的一種植物,所以佛舉例子都很淺近的。另外一樁事情就是打聽「醍醐」,經上常講,乳酪到最好的是醍醐,「醍醐灌頂」,醍醐是什麼?醍醐也端來了,就是我們現在吃的沙拉。醍醐是奶品裡面最上的、最好的。回到台灣才告訴我,現在我知道什麼叫庵摩羅果,什麼叫醍醐,給我們說出來。 我們世間的草只能夠生染著之樂受,因為苦樂憂喜捨是從情生的,染著之情。西方極樂世界觸受,它是寶性,能生法喜,能叫你開悟,能叫你斷煩惱。這種之樂,我們這個世間不能比。我們這個世間在享樂裡不能斷煩惱,不能開悟,不能明心見性。西方極樂世界六根接觸這六種境界快樂無比,在快樂當中,煩惱斷掉了,無明漸漸消失,智慧開了,本性見到了,這不可思議!所以,我們世間什麼樣的享受,跟他們不能相比的。第七首: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從這個以下有三首偈,三首偈講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是屬於同類,所以這三首也可以把它合成為一樁事,就是三種莊嚴功德成就。這三種是說七大裡面的三大,七大就是地、水、火、風、空、識,還有「見」,因為見是屬於性德裡面,這個地方不算,這裡講六大。《楞嚴》裡面講七大,它裡頭有「根大」,《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屬於根大,觀音菩薩是五根裡面的眼根。在六大裡面它講的地、水、空,講這三種。因為識屬於心法,火大,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火,那個世界叫清涼世界,世界沒有火。 諸位想想為什麼沒有火?瞋恚心斷掉了。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這個世界,色界以上也是非常清涼,三禅天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極樂世界,最快樂的世界。初禅以上,見思煩惱裡的瞋斷掉了,上二界沒有瞋恚,還有瞋恚的決定是在欲界。即使他禅定修的功夫再高,他一入定可以定一年、兩年、三年不出定,如果他瞋恚心沒斷,還是在欲界,證不到初禅,初禅以上瞋恚心沒有了。西方世界沒有瞋恚心,因此沒有火大,六大裡頭沒有火大。雖然有風,它沒有飓風,它的風非常溫和,和風。沒有像我們這兒的台風,它的風接觸到身上是很清涼的。所以風就不提了,單單講地、水、空。這是取它能夠顯然易見而可以莊嚴的三種事,用三首偈合並來說。 剛才念的這首『寶華』到『光亂轉』,這一偈是說「莊嚴水功德成就」,這首偈是講水。在《無量壽經》第十七章裡,說明極樂世界泉池不可思議功德。實在上講,如果從它的量上來說,像我們現在的大海、大洋,經上為什麼不說海洋?說海洋我們看到會恐怖,太深了,會淹死人的,會生恐怖想。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你看看經上講的,小的一由旬、十由旬,大的百千由旬。一由旬是四十裡,這是小由旬,中由旬是六十裡,大由旬是八十裡,經上講的當然是大由旬。一由旬的面積多大?直徑量一量八十裡,這不是個小池子,至少有半個台灣大,那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小池。大池有千由旬,我們地球不曉得可以放多少個在裡面,還裝不滿,那是大的七寶池。它叫池,水叫泉水,裡面的水是八功德水。那個池淹不死人的,在這池裡面的確是非常舒適、愉快,不會有一點點危險,不會有恐怖,所以用「泉池」這個字樣來說。 經上首先跟我們講,阿彌陀佛講堂左右,有泉池交流,縱廣深淺,皆各一等,由十由旬一直到百千由旬。這個地方也是十方念佛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托生之處。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蓮花都是在七寶池中長成的,十方眾生真正發願求生西方,七寶池裡面就長一個花苞,花就長起來。將來你功行成熟的時候,到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拿著這個花來接引你。這很奇妙的,經上講得清清楚楚,花苞上有你的名字,這個很奇怪,不會錯的。如果你學佛中途變了主意,改學其他的法門,或者不想往生淨土,這個花慢慢就枯謝掉,就沒有了。你念佛功夫念得愈勤,花就愈大,顏色愈好。所以蓮花也是有一由旬到百千由旬,花有大小不等,每個人念佛功夫不一樣,這是事實! 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世界,經上講三種真實。諸位要曉得娑婆世界都是假的,絕對沒有真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仔細觀察這個世間,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過去在初學佛的時候,我還在上班,我每天看報紙,我第一眼看什麼?看報紙上登的訃聞,我看這個。一看,這個走了,那個也走了,那個也走了,他這一生得到什麼?什麼也沒得到。從這裡看,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平等。你做總統、做帝王,他做乞丐,到最後都一樣,沒有兩樣。不一樣的是什麼?造業不一樣。生平等,死平等,再給諸位說,每個人生活平等,你富貴也好,貧賤也好,每天要使肚子吃飽,這平等。你吃飽,我也吃飽了,怎麼不平等!你睡熟了,我也睡熟了,睡也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你穿的衣服可以保溫,我的衣服也保溫,也平等了。真的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 不平等是什麼?就是你自己煩惱不平等,分別執著不平等,你造業不平等。真正把它看清楚,這是覺悟,你才會真正到知足常樂,才漸漸的體會到所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知足常樂,恢復到心地的清淨,對於修學淨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知道世界是虛妄的,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它是真實的。「真實之際」、「住真實慧」、「真實之利」,它是真實的。聰明的人要取真實,要捨虛妄,虛妄的要放下、要捨掉,要取真實。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只要我們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我們在這一生就可以得到。 蓮花托生,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你的善根成熟了,十方來生的,蓮花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這個水,你在這個水裡洗澡,經上講開神悅體,其心清淨,正直平等,永不退於無上菩提,這個水洗澡有這樣的好處。不僅是身體洗清淨,實在講西方極樂世界人的身體都是清淨的,哪裡要洗澡?不需要洗澡。原來他洗澡的目的,是洗一下就開悟了,能夠把他的無明洗掉,這不可思議,把他的品位提升,原來洗澡是修行。八種功德我們不必細說,經注解裡頭都很詳細。再看底下這一首: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徧圍繞。】 這一首是「莊嚴地功德成就」。先說池,池裡面八功德水、七寶蓮花,十方眾生托生的地方,生處。地是住處。《無量壽經》第十一章裡面講的「國界嚴淨」,西方極樂世界國土莊嚴、清淨。第十六章裡面給我們講「堂捨樓觀」,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一些建築。先說大地,再說那邊的建築。第十四章給我們講那個世界的「寶樹徧國」,七寶行樹。這些經文內容非常的豐富,統統都是講極樂世界地面上的莊嚴。 經上說「無量壽佛講堂精捨」,這是舉佛的講堂精捨,「樓觀欄楯,亦皆七寶」。所以他的七寶能夠隨心所欲,七寶可以堅固做為建築材料,可以柔軟做衣服穿,不可思議,能夠隨心所欲的變化。樣樣都是自然化成的,不是叫我們怎麼想、怎麼構想,先畫圖,然後再找建築材料,不需要。隨念化生,不想要,馬上就沒有了;想要,就現前,真是自在。經上又說「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這句話很重要。是不是那個地方阿彌陀佛的講堂比我們普通人住的要大一點,要富麗堂皇一點?不是的。我們去的時候,我們住的環境跟阿彌陀佛一樣,這不可思議。所以那個世界叫平等世界,就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會再起心動念,不會再有是非人我,不可能的。為什麼?一切受用都平等,佛有,我也有;我所有的,他也有,大家統統平等,心就平了。西方極樂世界人心是平的,一切受用也都是平等的,所以相貌都一樣。我們這個世間眾生心不平,不平等各如其面,這很有道理。 如果我們看到有兩個人,相貌相同,舉止動作也相同,我們可以判斷這兩個人性格、思想很多地方都相同。相貌是心變的,相隨心轉。我在以前遇到過這樁事情,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有個同班同學姓張的,個子小小的,很頑皮。勝利之後,我到南京念書,在南京第一中學,我們同班當中也有個同學,姓名我忘掉了,長得跟那個張同學一模一樣,動作也一樣。我把他叫過來,我說你的個性怎麼樣,你的脾氣怎麼樣,他呆了,他以為我會看相,他說你怎麼知道的。所以體會當中,相貌相同,性格相同。 佛佛道同,佛心清淨到極處,平等到極處,所以只有佛的相貌是完全相同。菩薩相跟佛相不一樣,菩薩還沒有到完全清淨平等,阿羅漢的相奇奇怪怪,顯示他的心更不平等。阿羅漢相雖然很奇怪,你看起來都很慈悲,都很慈祥,但是他相貌奇怪,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清淨心去往生,又得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那裡一切受用沒有一樣不相同,所以到那個地方自然相貌、身材跟阿彌陀佛都一樣,居住的環境也一樣。只有在理論上是迷悟不相同,因為它有品位高下。在環境上、生活、受用上沒有一樣不相同的,這不可思議!所以這一句經文我們要特別重視它。 又說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一寶,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輾轉合成。寶樹,樹木是一切眾生賞心悅目的,在這個世間,樹木多的地方,我們居住感覺特別舒適。美國的樹木多,台灣是人口太多,住得太擁擠,看不到綠地,很難看到一棵像樣的大樹。美國的環境比台灣,說老實話就是居住空間大,舒適,綠地多,庭院大。除此以外,台灣現在所有的水准已經超過美國太多了。我們讀《無量壽經》,就曉得偈頌裡面所說的義趣。總而言之,它的樹之好,是你見到這個樹,觸到這光影,都能夠得大乘的法樂,都能增長福慧,神通自在,也是隨意所需,應念現前。 樹上有羅網,從羅網當中能夠見到你想見的十方世界,你過去那些有緣的眾生,他們現在在干什麼,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在這樹的羅網裡面能看到。不像我們這個螢幕很小,一點點大,他那個看起來就跟實際上的觀感沒有兩樣,就如同面對面一樣。不必用天眼通,在樹上就能看到,畫面上,想看哪裡,什麼境界就現前,十方世界六道眾生看得清清楚楚。底下一首是空中的莊嚴。 【無量寶交絡。羅網徧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 空中莊嚴是講『羅網』,羅網我們現在一般很少看見,古時候有。古時候的宮殿是雕梁畫棟,都是非常高級的藝術品,所以建好了之後往往用羅網保護它,怕人損壞,怕鳥到那邊做窩。羅網在我們古代多半用銅絲,銅絲編織的,把這個包起來,是透明的,你從外面能看得見,但是你不能夠接觸它,保護它。現在羅網在日本還能看到,諸位如果到京都,有許多大的寺廟還有,我是到日本才看到。因為從前小時候在大陸上沒有注意這些事情,學了佛之後,到日本仔細觀察,看到這個東西。西方極樂世界的羅網莊嚴,不是銅絲,銅絲有硬度,不柔軟,西方極樂世界羅網是軟的,像透明的紗一樣蓋在宮殿上,蓋在寶樹上。羅網放光,光中有化佛,佛也會說法,莊嚴無與倫比!這是講的空中的莊嚴。網當中系著有鈴,鈴被風吹的時候,發出音聲,這音聲說法,講經說法,妙極了。法音宣流,不但悅耳,也可聽到許多大乘佛法。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 現在印度的衣是一塊布,他是裹在身上。『衣』,實在講在我們看起來就是布疋,所以這個衣可以作帳、可以作幔,也可以穿在身上,都叫做衣;也可以鋪桌子,都可以用。它的用處非常之廣泛,就是一塊整塊的布。我們佛門的袈裟,這個衣諸位曉得叫「割截衣」,為什麼叫割截?出家人他不從事生產,以乞食為生,得一餐飲食比較容易,得一件衣就不容易。衣是怎麼來的?是一般人家裡的舊衣服,不用的,布施給出家人。還有一般人家的舊衣服丟棄的,出家人把它撿起來,取裡面還可以用的,像破爛的不能用,就把它剪成方塊,再把它縫起來。這樣縫起來的衣的質料不相同,顏色也不一樣,穿起來很難看,所以一定要把它染色。染色一般都是染成深咖啡色,所以叫「染色衣」。在家同修,我們常常稱白衣,印度是熱帶,天氣熱,多半穿白色的,就是一塊白布裹在身上。在家、出家,衣完全相同,只是顏色不相同,在家人的衣是整疋的,出家人的衣是剪碎裁縫的。 由此可知,古時候物資缺乏,布疋都是手工織的,所以得一件衣相當不容易。不像現在,現在用機器紡織,衣很容易得到,而且價錢很低廉。甚至於我們今天吃一餐飯,這一餐飯的錢就可以買好幾件衣服,這跟從前恰恰相反,以前衣的價值很貴。佛興起這個大願,實在也是看到許多世界的眾生想以衣布地,衣布地就是像我們現在鋪地毯一樣,當然地毯是更考究、更厚。布鋪在地上,不叫人踩著灰塵,這是什麼?這是供佛、供僧,這是非常的恭敬。就是一直到現在,禮節當中也是如此。我們看到像國家重要的人物,像元首來訪,地毯一直鋪到飛機的樓梯口。在印度這統統叫做衣。這是表恭敬。『華』也是表恭敬。眾生福薄,貧困,有恭敬心,沒有力量做到,這總是感覺得很遺憾的一樁事情。阿彌陀佛見到了,所以他就發起大悲之願,西方極樂世界這些物資永遠沒有缺乏,想什麼就有什麼。從哪裡來?真的,從空中落下來,只要你想要什麼東西,就從空中落下來。就像我們看魔術師從空中取物一樣,他的手從空中拿一下,東西就在手上,西方極樂世界就彷佛如此。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七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7 一切萬物隨手拈來。他為什麼不用個其他的名詞,而用一個「雨」?這個「雨」雖然是個動詞,也有名詞的意義。雨講的是即時為貴,不需要的時候就沒有,需要的時候就有。並不是空中布滿這些東西,不是的,空中什麼都沒有,想要什麼就變現什麼,一切法是變化所作。那個世界在一切物質受用方面,彷佛我們娑婆世界的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最高的一層天,這裡天人一切的享受,心裡一動念就變化現前。誰變化的?是第五天變化來供養的,第五層天叫化樂天,他有能力變化。第六天的福報很大,當然他也有能力變化,但他不需要變化,他一動念頭,第五天就變化供養送來,所以叫他化自在天。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東西是誰變化的?諸位要曉得,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第六天是第五天變化供養的,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變化供應的。我們從這裡看,佛的慈悲願力真正不可思議,達到極處。 《無量壽經》裡面有好幾段經文,給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的受用。譬如講天花、雨花,花落在地面上,鋪在地上就像地毯一樣,而且落下來自然組成非常美觀的圖案,落下來並不凌亂,落下來變成圖案鋪在地面上。我們曉得,西方世界的樹木、花草沒有草本的,我們這個世界樹木花草有木本、草本,是草木。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木花草是七寶,體質是七寶。寶在我們這個世間是堅硬的,如果鋪滿在地上,我們走路都很不方便,這個我們能想像得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前面說過了,柔軟,軟的,像黃金、白銀可以拿來做衣服穿,軟的,不是硬的,薄薄的黃金片跟布疋一樣,可以做衣服用。因此,寶樹上的花落下來也是柔軟的,我們在《無量壽經》裡讀過。人走在花毯上,它柔軟,所以踩下去,經上講會沉下去,足舉起來,又恢復平的。《無量壽經》上這樣說的,佛在其他經上給我們介紹也是這樣講法。 時候到了,花自然就沒有了,花沒有了,空中又落下新的花。佛給我們說「如是六反」,「六反」在印度就是六個時辰。我們現在講一天二十四小時,小時,為什麼叫小時?我們中國古代計算時間的單位,比外國人用的要大。我們中國是用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們是用這個來計算的。全世界都用二十四小時,所以民國建立以後,就不用從前這個計時方法,采取世界共同通用的,這方便多了。所以我們稱它作小時。印度人計時比古時候中國計時還要大,他一天一夜只分六個時辰,我們分十二個時辰,他只有六個時辰,晝三時,夜三時。晝三時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好像我們講上午、中午、下午,這白天。晚上他是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所以他一個時辰等於我們現在四個小時。佛的意思就是說,這花落、花沒是一個時辰一次,「如是六反」,看花落的時候你就曉得,六次好像等於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天。 其實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時,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夜晚,它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再給諸位說,西方極樂世界那邊的人沒有睡眠,我們一想,沒有睡眠怎麼行?人的精神怎麼能受得了?其實這是我們一個錯誤的觀念,睡眠是煩惱之一,五蓋之一,蓋就是蓋覆了我們本性。睡眠是昏沉,真正有定功的人沒有睡眠。如果修禅的人在打坐睡著了,這不是禅定,真正的禅定永遠是清醒的,那是真正禅定。我們看到有很多學禅打坐,他打瞌睡,還打呼,頭彎在那個地方,那是真的在睡覺。 盤腿跏趺而坐的時候,你看佛像、菩薩像都是挺有精神的,哪裡頭會縮成這樣子,兩頭勾成一頭,這決定是在睡覺!這就是李老師常講的,與其坐著這樣睡,哪有躺著睡舒服!諸位要知道,初禅以上沒有睡眠,欲界才有睡眠。欲界有六層天,愈往上面去睡眠愈少,到了初禅完全沒有睡眠。西方極樂世界哪有睡眠的!沒有。所以它沒有年月日,也沒有時間,這是世尊隨順我們娑婆世界凡夫的分別執著給我們說「如是六反」,是這個意思。 這樁事裡面最重要的是後頭這句,『無量香普熏』。西方極樂世界,不管是人身上,任何物質都放香氣,都有香氣,而且是眾寶之香,所以這個世界叫香光世界,光明遍照,寶香普熏。這個事情我相信我們有些同修能夠體驗得到,在念佛的時候,或是在讀經的時候,或者是在拜佛的時候,或者是心地很清淨的時候,會聞到異香。我去年在溫哥華,一位居士告訴我,他說他們有一次就在此地房子後面的院子裡,好幾位同修在那裡討論佛法。忽然來了一陣異香,每個人都聞到,他說很奇怪,時間還很久,從來沒有聞過這種香氣。這種香氣絕對不是人間的,因為他家裡沒燒香,附近的外國人家裡也不會燒香,這香氣從哪兒來的?在一般講,我們聞到香氣,絕大多數是天人,天人身上有香氣。天人從這邊經過,看到你們在念佛,看到你們在討論佛法,他很歡喜,停住一下看看你們,他的香氣。我想學佛的同修多多少少都有這種經驗,有這種經驗,這是瑞相、好相,但也不必生歡喜,因為這種相是很平常的,特別是在初學,久修的同修慢慢會少。初學同修,這些護法善神,往往為了增長我們的信心,這種瑞相比較多一點。 「無量香普熏」是莊嚴功德成就的重點。接觸到佛光能滅煩惱、能破無明,我們聞到寶香,功德也是如此。不像我們世間的香雖然能夠使身體很舒適,聞到清香很舒適,不能斷煩惱,不能破無明,不能開智慧,這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的香與光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的地方。你明白這些道理,你才曉得西方世界為什麼會三不退,道理就在此地。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沒有一樣不是消除煩惱、消除業障、增長智慧,明心見性。所以縱然下下品往生,也圓證三不退,確實這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 後面這兩句是『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這兩句是「莊嚴光明功德成就」。這些莊嚴的成就都是佛在過去,阿彌陀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參訪諸佛國土,雖然有些佛國的眾生,像羅漢、菩薩也有頂上的圓光,也有身光,乃至於一般人也是有的。有些我們常講有天眼通的人,天眼通這個神通在經上講的一般講有三種,第一種是報得的,他生下來就有,這是報得的。第二種是修得的,他修行修得的,從定中生的。第三種是藥物。我最近看了一本小冊子叫「第三眼」,看到西藏有很多眼通是用藥物,一方面他們修持,一方面用藥物,用藥物幫助你得眼通。過去我們在經論、注疏古大德講這個藥物,我們還不曉得,以為是吃一種什麼藥,結果它是一種手術,裡面也用藥草,用藥物,這是三種。還有一種是鬼神附在身上,那個通不是自己的,但是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有神通的人,我們仔細觀察大概大多數是鬼神附身的。因為他自己不是修的,他從小也沒有,也不是天生的,他也沒有經過什麼手術,忽然就得到了,這多半是鬼神附身的。像《楞嚴經》上所說的五十種陰魔,現在確實妖魔鬼怪擾亂這個世間,擾亂社會,這種情形越來越多,我們應當要警惕。這個能力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眼通的人,看到每個人身上都有光,他不叫光,他叫氣,他叫觀氣。這個氣有顏色,從觀氣曉得你這個人的身體健康,知道你的情緒,甚至於你隱瞞的事情他都能看得出來。實際上,這就是光。所以每個人都放光,光的大小不相同,色彩不一樣。有修行的人,他光的顏色非常殊勝,光明也大。我們凡夫為什麼見不到?佛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是被愚癡所暗,貪瞋癡使我們的本能失去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佛發願,他的世界,他那個地方生活的環境,依正都放光明。依報是物質環境,沒有一樣不放光,連大地都放光,所以西方世界沒有日月。我們這裡日、月、燈是光明的來源,西方世界沒有日、月、燈。他的光明能破除一切眾生的煩惱,『除世癡暗冥』,「癡」是愚癡,「暗冥」是無明。佛光能夠幫助我們破除三毒煩惱,能幫我們斷除無明,恢復自心本具的般若智慧,它有這樣的好處。 為什麼我們世間的光明,日、月、燈明,不能夠開啟智慧?這個得要問我們世間的光明從哪兒來的?這個光明不是從本性般若裡面生的。尤其是現代,科技發達,照明工具不斷都在進步,這是我們人從意識心裡面變現出來的,聰明,從意識心裡頭變現出來的。我們講發明,人類發明了電燈,在佛法裡面講這是聰明,不是從智慧。大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住真實慧」,真實慧就是本性裡面的般若智慧。本性裡面般若智慧起的光明遍照,它就有能力照破無明。我們今天再殊勝的光明,不能把我們的煩惱照掉,不能把我們的無明照掉,就是光明的根源不相同,道理在這個地方。所以經上給我們說,有些世界以光明作佛事,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是耳根比較利,不是眼根利,如果是眼根利,這個光明就起作用了,我們是耳根利。像《維摩經》裡面講的香積國,那也是個佛國,那個國的眾生,六根裡頭舌根利,舌根利,吃東西。香積國的佛度化眾生,就是天天請眾生吃飯,一吃他就開悟了,他舌根利。你給他講,講半天他也不懂,他耳根不利,眼根不利,舌根利。所以,寺廟的廚房叫香積廚,就是取香積國的意思,舌根利。 所以一切眾生六根,某一個根特別利的不相同。當然我們講耳根利是絕大多數的,也有少數眼根很利的,比如說他看經或者看注解,一看就明了。你給他講,講半天他還沒聽清楚,這樣的人有,很少,我曾經見過,那就是他的眼根比耳根利。他不希望人給他口頭報告,他說有什麼事寫來給我看,那是眼根比耳根利。再看底下這一首; 【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 這一首裡面也是兩樁事情,前面半首是「莊嚴妙聲功德成就」。有許多世界雖然有善法,這個善法不能夠遍及世間;換句話說,它影響的效果就不大。所以佛就想到,如果能有一種微妙的音聲,這個妙音能夠普遍叫眾生都能夠聽到,這多好!確實我們也深有同感,我們曉得佛法好,曉得這世間有少數確實是有修有證的大德,我們有幸能聽他說法,自己感覺非常幸運,那許多沒有能聽到的,我們感覺得非常惋惜。如何叫他的法音能夠普遍世間,讓一切眾生都能夠聞到,我們也有這個願。但是在我們現代,我們借重無線電的廣播、電視,尤其近代的衛星通訊,確實是能夠遍及全世界。 這個事情是有了,但是還不方便。譬如我們現在曉得黃念祖老居士是當代少有的大德,他說法的錄音帶很難得從大陸流傳到美國。最近華盛頓DC同修打電話告訴我,他們到大陸去訪問回來,帶了十四個帶子。這十四個帶子都是講《無量壽經》的,討論《無量壽經》的,他們拷貝,大概很快就會寄到我們這邊來。可是我們還是受財力上的限制,種種緣不足,沒有辦法叫全世界的人都能夠聽得到,也就是我們今天機器還不能夠那樣的普遍;但是比過去是好得太多了,過去簡直是不可能的。這些大德往生了,他的音聲沒有辦法再留在世間。 阿彌陀佛也是有這樣的感觸,所以他成佛之後,他的音聲遠聞,『梵聲悟深遠』,音聲不但遠聞,音聲能夠叫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梵」是清淨的意思,古印度他們自認為是大梵天的後裔,所以他們的文字叫梵文,他們的言語叫梵音。我們現在用這個字都是取它的意思,清淨,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音聲就清淨了,稱為梵音。經上說,如果有人在一生當中聽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名詞,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這都非常的希有。我們因為聽得多了,覺得不稀奇。如果你到世界每個地方去觀光旅游一次,你會體驗到,聽到這個佛號、佛國的名字真正不容易!我們這個世界還有大多數的地方,那些人一生沒有機會聽過「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生都沒有機緣聽到!為什麼說聽到希有?經上常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聽到阿賴耶識裡,縱然這一生沒有什麼成就,多生多劫之後這個種子會起現行,它起現行就發願求生淨土。如果阿賴耶裡頭沒有這個種子,那是決定不能往生的。 像最近DC周先生往生,念佛三天,一生沒有遇到過,臨命終時遇到的,他一遇到就相信。龔正華居士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聽就相信,馬上就接受,這就是多生多劫的善根,這個時候遇到緣了。他的善根深厚,不深厚的話,在這種病痛到極處的時候,一聽就相信,難得!念了三天,現在DC的人沒話說了。同修十幾個人去幫他助念,都看到阿彌陀佛來接他去,西方三聖出現在雲中,下來接引他往生的。詳細的報告,我已經請那邊錄一個錄音帶,把這個錄音帶寄給我。念佛往生不算稀奇,我們見得多了,三天往生,稀奇!這是經上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三天往生的,我們過去只聽說,在我們一生當中沒見過。這下子他們看到了,真的三天往生,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如果說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能夠發願往生,這是過去世的善根成熟,決定得生。而且龔正華居士在電話裡告訴我,他的品位決定不會在下三品,我同意他這個講法。因為他的瑞相太好了,臨走的時候佛出現,五尊佛出現。他在這三天當中看到觀世音菩薩、看到地藏王菩薩。龔正華知見正,他遇到的是真正善知識。地藏王菩薩一出現,他就念地藏王菩薩,龔正華居士馬上就告訴他說,在這個時候不管你見什麼佛、見什麼菩薩,你統統念阿彌陀佛!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這符合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什麼菩薩出現都不動心,我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了幾聲阿彌陀佛,地藏菩薩不見了,這個重要,非常重要。所以他的品位,最低我也覺得是在中品以上。雖然在臨命終時才遇到緣,但是他一遇到,一直到他臨終,佛號沒有間斷,他符合「一向專念」的標准。 往生,我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是兩種情形往生,一種是平素的修行,積功累德,另外一種是臨命終時忏悔往生的。這一生沒有機會聞到佛法,臨命終時才聽到,忏悔,悔過往生的。我前幾天跟諸位報告,在一個多月以前,大概將近兩個月前,我們台北圖書館有位陳老居士往生,跟大家報告了。今天我翻照片,我們這裡有陳老居士的照片,是我們在台北作法會的時候,他坐在前一排,照得很清楚。你看這個相貌,真是很其貌不揚,他真往生了,真正是難得!他的照片我們看到有好幾張。這一點意思就是妙聲,莊嚴妙聲功德成就。 後面這兩句是「莊嚴主功德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所以稱『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這一部《往生論》裡面,二十四首偈,給諸位說,這兩句是二十四首的中心。如果沒有阿彌陀,就沒有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沒有一切的莊嚴,極樂世界無量的莊嚴都是從阿彌陀生出來的。所以這兩句是主,這兩句是中心,非常重要。就是在世間,如果這個家庭要好,家庭的興衰在家長這一個人;國家的興亡,在國王一個人;公司行號的興衰,老板的責任。可見得領導人是中心,最為重要,真正有智慧、有才華的領導人,被領導的就有福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領導人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都找不到的,智慧第一。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贊歎說「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樣好的領導人,這樣好的老師,到哪裡去找!我們中國古時候理想的標准,領導人是「作之師、作之親、作之君」,這是個理想的領導人。領導人是我們的老師,也像是我們的父母,對待一般眾生就像對待兒女、對待子弟,這樣的領導他,培育他、教化他。我們古人的理想,西方極樂世界實現了,百分之百圓滿的實現。 說老實話,學佛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為這個。諸位仔細想想,就為這一條,我們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真正稱得上十方世界第一。其他世界,不錯,也有諸佛如來,不像西方極樂世界照顧弟子那麼樣周到,完全沒有條件,這個難得!我們這個世間雖然有佛、有菩薩,必須要我們身心清淨到相當的程度,與佛菩薩才能感應道交。不像西方世界,一品煩惱沒斷,也能把你像等覺菩薩、十地菩薩同等的看待。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的確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經上也有說,有些地方羅剎為君,這個麻煩就大了!阿修羅為國王,你想想那是個什麼世界,可說是悲慘世界。 所以阿彌陀佛的弘願,是願我國土常有法王,這個願他也圓滿了。我們這個本子後面還收了一部,五經一論之外的,《觀音勢至授記經》,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授記。將來阿彌陀佛滅度了,觀世音菩薩示現成佛,觀世音佛滅度了,大勢至菩薩示現成佛,當中不但沒有滅法,連像法都沒有。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上午入般涅盤,觀世音菩薩馬上就宣布成佛,接著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只有正法,佛常住在世間。這些是從事上說的,理上講,佛沒有入滅的,《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於此中下,而現滅度」,示現般涅盤是給中下根性的人示現的。上根的人知道,佛沒有般涅盤,佛哪有入滅的道理! 佛示現般涅盤是度化眾生的機緣,阿彌陀佛這個緣結的廣,結的太多,所以他的壽命就長。他沒有那麼長的壽命,這麼多的眾生他怎麼度得了?必須把與他有緣的這些眾生統統度盡,觀音菩薩成佛。他度的人就是現在笃信觀世音菩薩的人,與觀世音菩薩的緣成熟了。觀世音菩薩成佛,他那個劫恐怕比阿彌陀佛還要長,為什麼?我們看我們這個世界,念觀音菩薩有多少,家家觀世音。觀音菩薩在佛教知名度排第一,阿彌陀佛排第二。有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沒有不知道觀音菩薩的,你就曉得觀音菩薩在這個世間結的緣深。他那個無量壽才是真正的無量壽,經上講的不假,這是其他世界沒有的。 其他世界諸佛示現成佛,八相成道,法運有正法、像法、末法,然後佛法沒有了,有滅的。再等底下一尊佛出現世間,往往時間非常之長。像世尊給我們說,他滅度之後,他是娑婆世界賢劫第四尊佛,第五尊是彌勒佛,彌勒現在是菩薩。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成佛?經上講的,依我們地球上的年歲來計算,是五十七億萬年,他才下來成佛。這當中沒有佛法的時間太長了,沒有佛法,人受苦,不知道修善。現在這個世間,有佛法,人都不知道修善,這是因為佛法缺乏人弘揚,大家受的邪知見受得深,縱然遇到佛法不能夠相信。 佛法當年傳到中國來,因為帝王信仰,帝王提倡,那個效果就大,所謂是上行下效。尤其是在封建帝王時代,老百姓一看皇帝都信佛,那佛一定好!文武百官要想討皇帝的歡心,當然一定要信奉佛教,皇帝喜歡;你不信佛,官都會丟掉。所以佛法普遍到全國,真正收到教化的效果。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八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8 鄉下沒有教育,人心很善良,為什麼?因為鄉下有廟,廟裡講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處事待人接物他要憑良心做事。這個教化收到很大的效果,使國家民族長治久安。現在認為這個東西是迷信,全部推翻打倒。現在中國大陸上,你們去觀光一、兩次你就了解了,不是四十年前。四十年前我們離開大陸的時候,那時候大陸老百姓的思想不是這樣想法的。可以說現在對於一切善法不相信,從前那時候還相信善法,現在好的、真的不相信。這才是世界真正的危機。我們看到許多東西方的預言,都認為有第三次世界大戰,核子戰爭,是這個世界毀滅性的戰爭。我們把預言擺在一邊,不要去理會它,到全世界每個地方去走一遍,我們能夠發現一定有災難。從什麼地方發現?從人心發現。 太平盛世一般人心敦厚、厚道,喜歡善法,愛護善法,宣揚善法,真能夠斷惡修善。現在人頭腦當中只有一個觀念:利。孟夫子說的好,一個國家社會上下爭利,普遍爭利,這個危險大了,這個問題嚴重。要想太平盛世,老百姓生活能過得很好,必須把利看淡,把利捨棄掉。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所講的標准,是道、德、仁、義、禮,禮是底限!禮是什麼?禮尚往來,這已經很不好了。義比禮高,義是義務,我布施給你,不想你回報的,這是義。禮是要回報的,禮是有往來的;義是我給你,絕不希望你報答我,比禮高,禮是底限。禮沒有了,現在沒有禮,現在完全爭利,這個社會怎麼得了,這個地球怎麼能住,不能住! 諸位冷眼從這上去觀察,這個世界有很大的災難。我看這個災難是決定不出二十年,已經非常明顯,幾乎就是我們能夠見到、接觸到這災難的邊緣。所以,我們很幸運能遇到佛法,尤其是遇到淨土;換句話說,我們至少還可以,嚴格來講十年是不成問題。十年當中自己一定要有成就,如果沒有成就,那就很危險了。現在這個世界一年比一年嚴重,尤其在各地方走動的人就看得很清楚,一年不如一年,人心在變,這是我們一定要警覺到的。我們沒有古人福報那麼大,古人的確平平安安過一生,我們沒辦法,還有大劫難。所以一定要努力、認真的修學,一定要放下,放下你修學就沒有障礙。菩提道上的障礙,說老實話就是因為放不下,才有障礙,放得下哪有障礙,沒障礙了。 不但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放下,佛法也得要放下。無量法門我就專修這一門,一切經典我專學這一部。所以佛法也得放下,我們的心就定了,心專一,一心才能夠有成就。不錯,我們有很多東西想學,也得要放下。暫時放下,等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學,這個世間光景不多,想學來不及。如果學多了,把你往生這條路堵塞了,那是真正可惜!想學,見到阿彌陀佛之後再學,西方極樂世界經典比我們這裡豐富,比我們這兒多,學什麼都有。那個地方佛也多,菩薩也多,換句話說,老師多,善友多,沒有障礙,生活不辛苦。這個地方的生活太辛苦了!經上也給我們說,極樂世界是正覺善持,所以菩薩造這個偈,叫「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他主持這個世界的教化。再看下面一首: 【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愛樂佛法味。禅三昧為食。】 這是第十二首,前面兩句是「莊嚴眷屬功德成就」。所謂有主,當然就有伴,有老師一定有學生,沒有學生他不能稱為老師。西方極樂世界跟他方世界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凡是到那個世界的人統統是蓮花化生,這是講生平等。我們這個世間出生就不平等,有人一生下來作帝王的太子,生到尊貴之家,有些人出生生在貧賤之家,一出生就不平等。這個觀念在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我們今天所謂種族歧視,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可以說是印度。印度在古時候,四種種族都不通婚的,婆羅門、剎帝利、吠捨、首陀羅,這四種種族階級不平等,那是不平等到了極處。即使現在講人權,怎麼樣講,理論上講得很好,說出來很漂亮,實際上心裡面還是有分別,還是有界限。像在美國居住,我們常常聽人講,某個地方是黑人區,那個地方是白人區,這就是種族一個界限在裡頭,生處不平等。生處不平等,住處不平等,乃至於工作機會都不平等,教育也不平等。不平等人就有怨、就有恨,怨恨累積,事情就麻煩大了,累積下來就成為刀兵劫,就會戰爭,劫難! 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看到其他世界有這些情形,所以他想出這個法子很妙,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你是菩薩去往生的,地上菩薩、等覺菩薩,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也是七寶池中蓮花化生。我們這個世間再貧賤的人,乞丐去往生,也是生在蓮花當中,蓮花化生。甚至於五逆十惡造作重罪的人,臨終忏悔,在西方極樂世界往生,還是蓮花化生,平等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平,大家一樣的。生處是一樣的,住處是一樣的,生活環境是一樣的,蒙佛教化機緣是一樣的,沒有一絲毫的差異,那個世界是真正名符其實的大同世界。所以稱之為「極樂」,這個名詞絕不過分,真正極樂世界,因為它平等,沒有任何差別。 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一律平等。雖有九品差別,實際上沒有九品的界限,九品界限找不到。九品從哪裡分?只是每個人內在的程度不一樣,你的煩惱輕重不相等。除此以外,生活環境、一切受用,這裡面沒有一絲毫的差別,這是『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七寶池中的蓮花不是我們娑婆世界池塘裡的蓮花,不是的,它是正覺寶華,是阿彌陀佛的性德變現出來的。所以這是眷屬平等,大家心地清淨,沒有冤枉,沒有爭執。 後面這兩句是「莊嚴受用功德成就」,『愛樂佛法味,禅三昧為食』。十方世界,特別是欲界的眾生,十方世界的情況都跟我們娑婆世界差不多。當然有的比我們這邊好,福報大,還有些世界眾生不如我們,大致上都有六道輪回。六道裡面的眾生,欲界的凡夫,生活就相當困苦,精神的壓力、物質生活的壓力很重。縱然心裡面想學佛,障礙重重,不能夠如願。最大的障礙無過於衣食之累。人生在這個世間為什麼?為衣、為食,為吃飯,非常的辛苦!美國的環境算是不錯,辛苦還能得一個溫飽。現在這個世界許多的地區,勤奮辛苦連溫飽都很勉強。有些地方我們沒去過,但是我們在很多電視節目中看到過,像非洲沒有開化的地區,人沒有衣服穿,還用樹葉圍在腰裡,還有。我們從前看到是在古書上,古人是這樣的,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住的房子是幾根樹枝、竹子編成的,外面用些樹葉遮蓋一下,那就是房子,吃的東西更不必說了。 中國大陸十億人口,現在的生活改善很多,就是吃得飽了。由此可知,過去曾經有一段時期吃不飽,沒得吃!我去年第一次去訪問的時候,有些人告訴我,在文化大革命的期間,他們自己講三年災害,最嚴重的三年,樹皮都吃光了,吃草,吃樹皮。怎麼吃法?把樹皮磨成粉煮來吃,吃了不消化,一個個吃了肚子很大,拉不出來,不吃就餓,這樣不曉得死了多少人!我們外頭的人不知道。所以生活不容易,他們說他們的苦處! 我們到那裡去,如果說我們的世界怎麼好,那是刺激他們,他們多難過!所以我們非常同情他,我們也得安慰他一點。我就跟他們講,你們看到美國生活是不錯,家家房子住得好,家家都有汽車,可是他們也有不如你們的地方。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他們還有不如我的地方?什麼地方?我說他們都負債,從生下來就負債。他的房子、車子哪來的?都是銀行借錢借來的。他一天不工作,這些東西都沒有了,都給銀行沒收。你們有比他們的好處,你們是無債一身輕!你們今天不想工作了,到哪兒去玩玩,你們可以,他們不行。我們一去,你們就自動放多少天假,天天陪我們去玩,在美國怎麼可能,不可能的事情!這就是你們比他們好的地方。他聽了也稍微安慰一點!我這一次來美國,在加州住了一個月,楊一華居士就很感慨跟我們說生活苦。他說我們一天到晚忙,為什麼?為房子、為汽車、為小孩,我們就為三樁事情,一天忙到晚,一天不工作,問題就來了。大陸上幾天不工作,真的是無所謂。所以生活非常之艱苦! 佛看到這個情形,所以他的世界這一切眾生絕對不要為衣食奔波,他那裡沒有這個事情。你也不要為住、不要為吃、不要為穿,不要為這些發愁,這些供應一切自然,隨心所欲,他們喜歡的是佛法。喜歡佛法,「佛法」兩個字說出來,從前人懂,現在人聽到就不太懂了。現在人講是講文化、講藝術,但是文化跟藝術只是佛法的表層,還沒有辦法說到完全的佛法。佛法外面的形象是文化、藝術,它的內容是「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你想這個多美,法味!他們喜歡這些,天天受用的是這些,生活陶冶在藝術的境界裡。藝術的最高峰,最圓滿的境界,覺、正、淨的境界裡,生活在這裡面,這是真正快樂! 『禅三昧為食』,禅悅為食,真的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需要飲食。飲食是五欲之一,財、色、名、食、睡,五欲。欲界才有,給諸位說,色界就沒有了,色界這五樣東西都沒有。財他不要,色也不要,名也不要,吃也不要,睡也不要,初禅以上這五樣東西都沒有,超越了欲界。這五種東西沒有離開,換句話說,就是沒有離開欲界。色界天,初禅以上就禅悅為食了。我們飲食,飲食的作用是什麼?維護我們的身命。禅定功深的時候不要用飲食,用自己內在精神的力量,用精神的力量產生的養分,有足夠充分的營養維持身命。色界天因為有身體,有色身,他的色身如何能夠維護?用禅定。定力使身體也有新陳代謝,但是它很緩慢,所以人不衰老,純粹用精神的力量,不需要物質。欲界的凡夫不行,沒有這個能力,需要靠飲食,外面的力量來補充,促進新陳代謝,這個變化很快。 飲食的量與自己消耗是成一個正比例,有些人吃得多,有些人吃得少。為什麼?有的人消耗的能量大,有的人消耗能量少,消耗得少,他吃得就少,消耗得多,他吃的一定多,這是一定的道理。究竟是怎麼消耗的?這個諸位要知道,消耗在妄想上,就是妄念上。真正我們常講勞心勞力消耗不多,你如果接觸到很多高級的領導人,他們真的是勞心勞力,但是他們的飲食正常,不多。比我們一般人吃得少,他做事情做得很多,這是他妄想少。一般人打妄想不得了,可以說我們體力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消耗在妄想上。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那個忙碌不是普通人能夠想像得到的。不要說別的,講開會,他開會還不是普通坐在那裡開會,他開會得要講開示,要講演的,至少不能少過一個小時,少過一個小時聽眾不滿意。一天至少要開一次會,什麼會?台中蓮社有念佛班,它有四十八個班。班少的五、六十個人,多的兩、三百人,一共四十八個班。他規定每個班每個月要開一次會,四十八個班,每個月要開一次會,他就天天都要開會。小班,兩個班合起來,如果五、六十個人的班,可以三個班合起來。這是他每天例行的會議,他要到裡頭去訓話,講開示,還要替他們解決問題,同修修行上提出許多的問題都要解答,這很辛苦!他還要教書,還要上班,他是奉祀官府的秘書長,他還有公務,那邊拿薪水的,每天要去上班,還要去簽到。他學校裡還有兼課,還要去教書。晚上還得講經,還要給我們這些學佛的學生上古文,還要見客,還要給人看病。那個忙,忙得不亦樂乎! 他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一餐吃多少東西?吃一點鹹菜,兩個饅頭,小饅頭。我跟他在一起,他一天的生活費用,兩塊錢就解決了。我那個時候很想學他,怎麼樣學也不行,我也一天吃一餐,我吃了五年。但是達不到他的標准,為什麼?他一餐兩塊錢,我一餐要三塊錢,兩塊錢吃不飽,不行,無論如何我也撐不下去。一天吃三塊錢,一個月要九十塊錢生活費用,他一個月六十塊錢,我們比不上他。我們沒有他那麼辛苦,沒有他那麼忙,我們妄念多,他妄念少!我從那個時候體會到,飲食、能量的消耗與勞心勞力關系不大,與妄念的關系大。從這裡能夠證明他心地清淨,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有些人說,你吃那麼少,少做點事情,那不相干!做事多少,實在講體力消耗要不了多少,少打妄想就行了。 所以他不需要飲食,禅悅為食。愈往上面去定功愈深,初禅天以上,他沒有睡覺、沒有飲食,五欲,財色名食睡統統都離開。西方極樂世界更不必說,我們帶業往生的人,沒有禅定的功夫,阿彌陀佛加持。你看《彌陀經》,玄奘大師的譯本裡面沒有一心不亂,只有一心系念,羅什大師的譯本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難!很不容易做到的。但是羅什大師的譯本沒錯,玄奘大師的譯本正確,他是從梵文直譯的,保持梵本的本來面目。羅什大師的譯本是意譯,不是照文字上來翻譯的,是意思上翻譯的。但是他有道理,因為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佛來接引,先見到佛光,佛光一照,人業障就消除了。所以,我們本來念佛念的是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到一心不亂,佛力加持你,你就入了這個境界。所以,一心不亂,他講得沒錯。一心不亂,實在講不是我們現在得到的,現在如果得到那當然更好,那是上乘功夫。所以佛來接引的時候,你的功夫提升,你念到成片,佛光一照你就到事一心不亂。如果你念到事一心不亂,你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理一心不亂。所以,臨終佛來接引的時候,你的功夫自然就加了一倍。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必再搞這些飲食,雖然沒有這個,但是他有習氣,「我好久沒有吃飯了」,他會想,會有這個意念。這個念頭一想,飲食就自然擺在你面前。擺在你面前,不想吃,看一看就完了,就滿足了,那自然就化去,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的。所以飲食會現前,是我們的習氣。西方極樂世界的老修行人,不再玩這個把戲,好像這玩具不要了。初學的去的時候有,會常常想到這樁事情。你一想,境界就現前,不想就沒有了,自然化去。所以,「禅三昧為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人是為衣食、居住煩惱的,沒有,絕對沒有這個事情。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壓力可以說徹底解除,不再為這個事情操心。再看底下一首: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 這一首前面兩句是一樁事情,後面兩句又要連到底下一首的上兩句,是一樁事情。我們先講前面兩句,這是「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這也是我們在一生當中體驗很深的,就是苦難,種種苦難。這些我們就不必細說,可以說生在這個時代的人,多多少少都親身經歷過的,尤其是年歲大一點的人。過去經過抗戰,經過大陸上的動亂,海外的流亡,這些苦難的日子我們已經過得很多了。這些苦難,佛眼睛裡面看的,六道裡頭的眾生是永遠不會斷的。為什麼苦難不會斷?因為這些眾生不斷的在造苦因,因不斷,果怎麼會斷?因果相連。 受苦難的時候,並不甘心承受,在受苦難的時候又造罪業。所以苦,認真說來一世比一世苦,幾個人在苦難當中覺悟了,斷惡修善?苦難當中真正覺悟,發心斷惡修善,這就有出頭的日子。如果有不甘心,那不得了!可是,不甘心受苦的人多,太多了。投機取巧、不務正業,佛門裡講「邪命」,以不正當的思想、見解,不當的行為,求得名利。雖然一時能得到,後果就不堪設想。這些人多半眼光短淺,只看眼前,不顧將來,甚至很多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人有來世,這個麻煩大了!三世輪回不是你相信不相信的問題,信則有,不信則無,那我們不信多好!不信還是有,不是說你信不信的問題。六道輪回是事實,不是學說,是宇宙間真實的現象。所以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十方世界苦難的情形都免不了,就是造作的因復雜,因不善。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真正講學佛是個非常好的環境,因為佛在經上講濁惡,我們現在看這個濁惡看得太清楚了。古時候跟他講這個,很不容易看得清楚,你說人惡、人壞,壞到什麼程度,無法想像。現在這個事情已經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耳朵聽到,眼睛看到,我們一天到晚接觸到。從前人壞,心裡壞,表面還裝好人,所謂「偽君子」,他還有所顧忌。現在人壞是毫無顧忌,這個社會就非常的嚴重,你想怎麼會沒有災難!這裡想到根本,就是教育徹底失敗。所以要救這個世界,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是儒家的教育,孔孟,大乘佛法。儒、佛要能夠普及,天下太平,人心有所歸依,他的思想、見解、行為有個標准。這個教育捨棄掉,標准沒有了,這個不得了! 所以,這兩句講永離諸難,西方極樂世界安樂相續,換句話說,它安樂是連續沒有間斷的。中國古時候,有太平的時候,有亂的時候,讀中國歷史就能看到,有好時候,但是會中斷。西方極樂世界的安樂沒有中斷,就是那邊的人沒有邪思、沒有邪見、沒有邪行。那邊的教育好,可以說純粹是教育成功了。阿彌陀佛是導師,教給我們覺、正、淨,那個世界決定沒有煩惱、沒有憂患,沒有饑、渴、寒、熱。所謂是依報隨著正報轉,人心地善良、行持善良,所以大自然,天象、氣候也都能如人意,整個風水都隨人心轉移。那個地方眾生,一切人決定沒有害人的念頭,所以那個世界沒有刀兵的災難,沒有是非得失、沒有貪瞋癡慢。因為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生活環境大家都一樣,沒有不是隨心所欲的,貪瞋癡慢在那個環境生不起來,所以說『受樂常無間,永離身心惱』。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後半偈,『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接著第十四首的前兩句,前半偈,『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這四句是講一樁事情,就是說的「大義門」,「莊嚴大義門功德成就」。門是通達的意思,所謂大義也就是大乘。佛發這樣的大願,也是因為見到十方世界有許多國土,雖然也有佛菩薩這些聖賢大眾,由於國土濁惡,像我們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所以將一乘法說為三乘。這個意思佛在《法華經》,最後在法華會上給我們大家宣布出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這才把真實義跟我們宣布。由此可知,二乘、三乘是佛不得已而說的,我們後人還講一個「五乘佛法」,那就說得更勉強了,連三乘都是佛不得已而說的,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 佛法唯有一真,所以佛法是平等法,這樣的情形在十方諸佛剎土非常普遍。阿彌陀佛在因地參學的時候,對這樁事情是深有感觸,希望自己將來建立這個世界,確實就是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這四句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實實在在是一乘。「大乘善根界」,等是平等,平等就沒有譏嫌之名。這樁事情我們在《無量壽經》裡看得很詳細,看得很清楚,四十八願裡佛說過,曾經發了大誓願。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淨土,就是說《無量壽經》,說《無量壽經》是給我們介紹西方淨土,說得很詳細。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平等到每個人相貌都一樣,這就真平等了。個子高矮一樣,皮膚顏色一樣,沒有一樣是不相同的,這是真正平等。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九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09 無論在依報、正報皆是隨心所欲,與阿彌陀佛無異,所以他的世界全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一真法界。如果不是大乘種性的人,決定不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世界有女人、有殘缺,今天講殘障,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但是在此地我們要知道,西方世界既然是平等的世界,它對於往生的人也是一律平等。前面我們曾經說過,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具足就夠了。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說過這個世界的當機者,當機就是哪些人有條件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師給我們說,除了三種人之外,哪三種?第一個是不信,第二個是不願意去,第三個是不肯念佛,除了這三種人之外,統統是當機者。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你相信,真正的相信,真正的發願,願意到極樂世界去,你每天肯念阿彌陀佛,你就是當機者。十方世界,女人、殘缺,阿彌陀佛也照收,到那個地方去之後,你得的身相,光明相好與阿彌陀佛沒有兩樣。 所以這個地方的經文我們要注意到,絕對不是說女人、根缺,就是殘障,二乘,聲聞、緣覺不能往生,你要這樣看法意思就會錯了。西方極樂世界裡面沒有這些差別,連這些名字都沒有。因為那個世界我們前面讀了很多,我們也了解、也認識,它是一真法界,是菩薩法界,不但是菩薩法界,它是普賢菩薩法界,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因為到那個地方去,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是修普賢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過,統統都是修普賢行的,「鹹共尊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極樂的確無異於華嚴,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一真法界。不但無異,實在說是華藏當中的華藏,一真之中的一真,無比的殊勝莊嚴。這是這個意思。再看下面這兩句: 【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這兩句,半偈,是「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我們一看這半偈經文就能夠體會到,十方世界都有求不得苦。像我們娑婆世界通常講八苦,八苦裡面就有求不得,我們心裡想求的求不到。你想求的能夠得到,俗話說你命裡有。你命裡面沒有,求也求不到。命裡有,怎麼有的?前世修的。前世修因,這一世才有果報,所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都是有果報的。西方極樂世界它是屬於性德,是本性裡面的,可以說是性德的開顯。我們在大經裡面讀到,阿彌陀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本性,他那個地方是開顯性德,所以有求必應。性德裡面,那就是像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一切統統具足,一樣都不缺。性德要是開顯就好辦了,那真是有求必應,不要向外求,向內求,向自性裡面求,六祖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他方世界,唯有佛與大菩薩,稱性的功德才能夠現前。 這樁事情在他方世界來說非常之難,你要不見性,你就有求不得苦。如果講見性,講到最低的是圓教初住菩薩,這是佛在一切經裡常常給我們說的,見思煩惱斷盡了,證阿羅漢果,小乘。小乘還是有求不得苦,阿羅漢也有求不得。塵沙煩惱再斷盡了,還得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時候才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就是這個程度。一個凡夫修到這個階位絕不是個容易事情,佛在經上說,這是講一般的通途的修行,拿小乘來講,當然小乘用的方法比較笨拙。證了初果以後,要從這個地方算起,從你證得初果這天開始算起,如果沒有能夠證得初果,那都不算數。小乘人,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往返七次。諸位要知道,彌勒菩薩到我們世間來成佛,經上講的是五十七億年之後,五十七億年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不短一點,為什麼不更長一點,一定要說五十七億年?佛給我們說,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也算我們人間三百六十五天算一年,四千年,這樣的數字乘出來的。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他的壽命到了,下生到人間來作佛,兜率天四千年,我們人間五十七億年,是這麼來的。 一聽說五十七億年,不得了,兜率再上去,壽命比這更長,加一倍,再上去又加一倍,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不得了!你就想天上人間七次往來,那是多長的時間,兜率天的壽命我們都覺得太長,太可怕了,七次往返,那是多久,才證得阿羅漢果。所以佛說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這三大阿僧只劫從哪天算起?也是從見惑斷了這天算起,你見惑沒斷,不算。見惑斷了,在三種不退裡叫「位不退」,從這天算起,算三個阿僧只劫。成什麼樣的佛?藏教的佛;換句話說,也就是說剛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種程度。你說這多難! 所以古聖先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要不為我們說出淨土法門,我們末法時期眾生修行都沒有指望。充其量你能夠保住人身,來生不墮三途,或者更好一點,能夠生到欲界天、色界天而已;出三界,難!但是不出三界,決定有隔陰之迷,決定有退轉,這個事情麻煩大了。菩薩會退到小乘,小乘阿羅漢會退到須陀洹,就是初果。初果是個底限,不會再退下去,所以他叫位不退,他是底限,退到底了,不會再退落到凡夫。所以修行進進退退,進得少退得多,聲聞、緣覺、菩薩亦復如是。我們自己修行有經驗,確實我們進得少退得多。 一往生西方淨土,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說得很詳細,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大師跟我們講圓證三不退。這把我們都嚇一跳。我們想得個位不退就很難了,還能得行不退、念不退,這還得了!講到念不退,最低限度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我們可以肯定決定沒有問題,六祖大師是的,六祖大師三不退他都證得,證得念不退。有念不退,當然他有行不退與位不退;有位不退的,行、念未必不退;有行不退的,位決定不退,但是念還是會退。到念不退,當然行、位都不會退。這是真正的菩薩,實教,不是權教,是真實的菩薩。 可是圓證不簡單,十住菩薩雖然證三不退,他不圓,不圓滿。圓證三不退,三不退到圓滿了,這個不容易。什麼人三不退才圓滿?給諸位說,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地藏菩薩,這些等覺菩薩才叫圓證。等覺菩薩圓滿了,再往上一升就成佛,菩薩位圓滿了。你想想,西方世界一往生,下下品往生的人,一往生到那裡就圓證三不退,你想想看這個味道!這就是說明,只要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天天見面,天天生活在一起,所以說把手同行,身分地位是平等的。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許多的大法師,教下的法師不相信。為什麼?理上想不通,哪有這回事情!想不通。 你要說往生品級很低,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人天身分,慢慢學、慢慢提升,教下的法師同意這說法;說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跟等覺菩薩平等,這他們決定不會承認的。但是這個話是佛說的,不是別人說的,釋迦牟尼佛能打妄語嗎?我們想想不可能。如果我們要發現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有一次妄語,他有妄語的記錄,有這個不良記錄,他所有一切法我們都會給他打成問號。佛菩薩不會愚癡,所以佛菩薩一生決定沒有一句話妄語,我們要能相信,佛法最不可思議。 難信之法,你能信,你是有大福報,這個善根福德你在這一生當中成就了,一切諸佛贊歎。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切所願,你所歡喜的,沒有一樣不滿你的願。所以,這兩句是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再看第十五首: 【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 這兩句是十五首上半偈,是總結前面,觀察依報十七種莊嚴。這十七種莊嚴都是他方世界裡沒有的,這是講器世間清淨莊嚴。天親菩薩說,因為這樣的緣故,我發心求生阿彌陀佛國土,值得我們發願往生。 這個論的內容分三個部分,這是第一部分,講依報莊嚴。下面是講第二個部分,觀眾生世間清淨。這個部分裡又分兩段,先觀佛的莊嚴,觀主,教主,然後再觀西方極樂世界的同學,學生。從後面半偈開始。 【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台。】 這是先觀察阿彌陀佛的寶座。這也是佛在因地,見到許多世界菩薩示現成佛的時候形相很草率。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他坐什麼座?生草座,拿點草鋪在那裡,他在那裡打坐,草座。我們凡夫所見到的,凡夫見到是這個相。這樣的相人家見到了,尊重的心很難生得起來。所以阿彌陀佛發願,他成佛的時候,座是寶座,無量珍寶,微妙華台,微妙清淨的花台以為佛座。像《觀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七寶地上有大寶蓮華寶座,蓮華一一葉有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華葉小的,縱廣也有兩百五十由旬。我們從這裡去想像,這個花的確非常大,連葉裡面的每一根脈都放光,它的莊嚴可想而知。光中有無量無邊的變化,有化佛、有化菩薩。諸位要想多知道一些,你讀《觀無量壽經》、讀《觀經》的注疏,說得就更詳細。底下一首,前面兩句: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這兩句是「莊嚴身業功德成就」。西方世界教主的身相微妙無比,我們一定要清楚,為什麼?因為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與佛相似之身,這是不可思議的。你看到他的相好,我們到那裡去,我們的相好跟他差不多,這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地方先說身的光明,身光。『一尋』,是說阿彌陀佛那個一尋。通常我們世間講一尋,普通說六尺。但是也有一般人說,我們人把手張開,這個長度叫一尋,這個一尋差不多和我們的身高是相等的。如果光明只有一尋,這也很普通,但是我們要曉得阿彌陀佛身相之大,你就曉得這個一尋不可思議,不是我們世間的一尋。 世尊當年在我們世間出現,佛有常光,就是頂上有圓光,身上也放光,他的光明確實只有一丈,十尺。那時候的尺比我們現在短。弘一大師在《律學三十三種》裡有「周尺考」,考證周朝的度量衡用的尺,大概只有現在台灣尺,我們講台尺,五寸多一點,不到六寸。這個很有道理,因為經典上記載古人身高丈八,要像現在台尺,一丈八還得了。如果一想到那時候的尺,我們就同意他的說法。八尺,小個子,現在來看不過是五尺高的樣子,普通的個子。一丈多高也是普通,個子稍為高一點,並不是很高。那個時候的尺比現在短。 佛出世,佛示現的是劣應身,所以示現的壽命也不長。釋迦牟尼佛住世,實際上就是七十九歲,連頭帶尾我們常講八十歲,八十歲是中國人講虛歲,實足年齡佛住世只有七十九歲。三十歲示現成道,成道之後就到處講經說法,說法四十九年。 阿彌陀佛見到諸佛示現的劣應身,因為他在弘願裡曾經說過,他跟世自在王佛當面說過,他要成佛,要超過一切諸佛,這個願要圓滿。成了佛之後,真的樣樣超過諸佛,願沒有虛願,全部都兌現了。所以,佛身高大,《觀經》上講,「阿彌陀如來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這麼樣高!他兩手一張開,這光明不得了,這光明也有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那麼大。此地這一句是這個講法的,絕對不是我們凡夫現量的境界。《觀經》上也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我們想佛的時候,心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才告訴我們這個原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觀經》上這一節經文非常重要,你說一部《觀無量壽經》哪幾句經文最重要,這個幾句最重要。這幾句就是觀想念佛的理論依據,確實是如此。 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為什麼不想佛?你不想佛,你就打妄想,我們要認真去反省。我們打其他的妄想,變現六道輪回;想菩薩,你就變菩薩,就成菩薩;想阿羅漢,你就成阿羅漢;想佛,你就成佛。淨土宗念佛成佛道理就在此地。《觀經》「三福」末後一條講「深信因果」,那個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這個事實真相,《無量壽經》裡說得好,許多菩薩都不知道,所以他走很多冤枉路,修學其他法門非常辛苦,要很長的時劫。如果曉得念佛成佛這麼容易、這麼簡單,誰願意浪費那麼多時間,誰願意去吃那麼多苦頭!凡夫成佛確實有捷徑、有近路,淨土宗就是近路,問題就是你信不信。它實在講太容易了。可是這個太容易也要了解,你二六時中起心動念都是想佛,不想別的,這樣才能成功。決定成功,而且速度之快,正如經上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這是事實,是真的。我們今天不能成功,是二十四小時當中固然是想佛,想佛的時間短,不想佛的時間長,斷斷續續,這個力量就差了。七日成功的人是七天七夜念念相續,他專想佛,念佛也是想佛,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想佛。 你看最近華盛頓DC傳來的消息,那邊的周居士念三天佛往生,這個大家都相信,這是真往生了。他臨終的時候見到西方三聖來接引他,見到了,從雲端裡下來,這個沒有話說,念三天!他過去不相信佛法,沒有學過佛,在病重的時候,真的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念三天,這三天是念念相續沒有間斷,一心一意就想阿彌陀佛。這是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證明,外道講見證。所以,佛家講的觀想重要。 我在出家沒多久的時候,我認識一位法師,慧忍法師,現在在香港。這位法師年歲比我大一點,大不多。他從小在大陸出家的,共產黨統治大陸之後,他跟著軍隊逃出來,就當兵了。因為出家人都會剃頭,所以他這個兵也當得很自在,當剃頭兵,有些外快賺的,比一般的兵過得舒服。但是他總是想要出家,既然當了兵,想出家不是容易事情,退下來不容易。他就修觀想,觀想什麼?天天想自己有心髒病。因為有心髒病才可以脫離部隊,才可以再恢復出家身分。想了三年,真的得了心髒病,他就這樣退下來。退下來之後,他還是有心髒病,心髒病不能再好了,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沒有病,他想能想出病來。實在說他不懂這個道理,他要真正懂這個道理,有病的人觀想可以把病想好,病沒有了。這觀想的力量,外國人不懂。 李老師有一次給我們講經講到觀想,他給我們說了一個事實。他說在前清初年的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醫生,因為李老師是學中醫的,他對於中醫歷史裡面許多人物知道得很多。這個人的名字他以前說過,我忘掉了,是清朝非常有名的一個大夫。他說在那時候有個人害了病,我們中國人說病入膏肓,沒法子救!他看了很多醫生,醫生都搖頭,說你這個病只能拖三、四個月,沒有法子,無法救了。有人就介紹他找這個大夫,他就去見他,見他之後,這個大夫看到很輕松,說你這病沒關系,不要緊。因為他是很有名的醫生,他這麼一說,病人的精神就振作起來,沒有關系。他另外就指定他一個部位,他說你要注意,如果你這個地方要出了毛病,你必死無疑,你就沒救了。於是這個人常常就注意這個地方,他指的地方,沒有多久,這個地方麻煩出來了,有點疼痛。心裡慌了,再過來愈來愈嚴重,他說這回我死定了。別人講你不妨再去找他,他沒法子再去找他,他說大夫不得了,你講的這個地方果然有病了。大夫點點頭,沒有問題了,從前你病的那個部位,藥用不下去,那真是必死無疑。現在用觀想的功夫,將那個病搬家,搬到這個地方,好動手術、好下藥的地方,搬到這裡來了,幾副藥一吃就好了。 用觀想的方法把病痛移部位來給你治療,這個才稀奇,神乎其神!唯有中國人有這個辦法,外國人怎麼想也想不出這個辦法來,能夠把你的病痛部位搬家,搬到好治的地方來治療。所以,李老師跟我們講觀想的力量不可思議。《楞嚴》上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就是心裡想,念還是心念,口念心不念,沒用。心念,口不念,管用;口念,心不念,不管用。佛法是心法,有口無心,古人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要緊是心念,心憶心念。經上給我們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念佛才成佛,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後面兩句是: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這一句好懂,前面講佛的身業,這是講佛的口業,佛的語業。佛的音聲遠聞,佛的音聲清淨,『如來微妙聲』。『梵響』,「梵」是清淨,普聞十方。彌陀名號確實如此,一切眾生歡喜聽這個名號,諸佛菩薩沒有一尊不是竭力在弘揚。我們今天俗話說知名度很大,阿彌陀佛知名度是遍十方世界。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這兩句是「莊嚴心業功德成就」,合前面,這是如來的三業,身、口、意。這兩句是意業,意就是心,佛心清淨。像大地一樣,像水一樣,像火一樣,像風一樣,像虛空一樣,這裡連續舉了五個比喻,這五種比喻說明一樁事情,無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清淨。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是什麼?凡夫有分別、有執著。我們如果想成佛,一切法裡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佛了;還要分別,還要執著,佛是成不了的。佛與凡夫不是別人給你分的,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這個一定要知道。 無分別心是真心,分別心是妄心,在佛法裡講叫識心,八識。八識都有分別,識就是分別的意思,八個識也叫八個心,也叫八個意,所以心、意、識是可以通稱的。但是這八個從它的功能來說,還是有差別的。「阿賴耶」,積聚的功能最大,單獨說的時候,稱它為心。「末那」,執著的功能最大,所以有時候稱之為意。「第六意識」,分別的功能最大,我們叫它作識。其實這八個識都有積聚的意義、都有分別的意義、都有執著的意義,統統都有,看它某一種力量特別強大,我們把它分心、意、識。 權教菩薩以下都是用八識,阿羅漢、辟支佛也都是用八識。在唯識《百法明門》裡就有,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裡就有同生性、異生性。什麼叫同生性?同是跟如來相同,你的心跟如來相同,叫同生性。你的心跟如來不相同,叫異生性。哪些人不相同?就是權教以下的不相同,都叫異生性,用八識。同生性是轉八識成四智,用四智的,與佛是同生性。什麼樣的菩薩才與佛同生性,用四智?大乘圓教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這些人明心見性了,他用真心,不用妄心。沒有到這個程度的,統統用八識,都是用意識心。《金剛經》上講得很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即非」就是非同生性菩薩;如果講異生性,他是菩薩,但講同生性,他不是同生性菩薩。下半部又說了「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說得更細。前半部不著相,後半部,連心裡面的意念都沒有,我、人、眾生、壽者這個意念都沒有,他的心多清淨!清淨心是真心。 所以,於一切法裡面分別執著是錯誤的,是真的錯了。西方極樂世界平等世界,它為什麼平等?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沒有分別執著,它平等了。我們這世界為什麼不平等?每個人都有分別執著。佛經裡常用比喻來說,譬如水,水在很清靜的狀態之下,我們叫水平,平等的。如果我們投下一個石子,它就起了波浪,我投下一個石子,你也投下一個石子,波浪不一樣,就不平等。怎麼會不一樣?因為石塊大小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我們投的角度不一樣,我們用的力量不一樣,所以它波浪決定不一樣,就不平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這才造成一個不平等的世界,把本來平等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誰變的?自己變的。自己變的,自己受用。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自己變現出來的,除自己之外,諸位要曉得與任何一個人沒有交涉,不相干,這是事實真相。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 (第十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1-10 佛在《金剛經》上說,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佛不度眾生。佛有能力度眾生嗎?沒有。為什麼?每一個眾生的法界是自己造的,自己變現的,佛有什麼能力來干涉你,佛沒有能力。佛只能把他自己修學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明白了,曉得事實真相,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法。所以,自己從凡夫成佛了,誰幫助我們的?沒有人幫助,我們自己成就的,是自己度自己,不是別人度自己。在四種緣裡面講,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都屬於自己的,外面只是一個增上緣而已,諸佛菩薩給我們做個增上緣,其他的三種緣全是在自己。你看六祖在黃梅得法之後,五祖送他,六祖說未悟時候師度,已經覺悟之後自度。未悟的時候不曉得門道、不曉得路,人家指點我一下,來度我;認識路了,這個路是要自己走的,別人不能幫助我們走,也不能帶著我們走,路是一定要自己走的。所以,佛菩薩給我們指出一條路而已。 我們要想真正成就,真正離苦得樂、究竟解脫,先要從哪裡學起?要學無分別,你能從這個地方下工夫,這真正叫從根本修。換句話說,今天我們在極不平等的人事環境裡,環境很復雜,把它歸納成三個就統統包括了,人的環境、事的環境、物的環境。現在這三個環境都是極不平等,在這極不平等裡面修平等心。平等心怎麼修法?我一切不分別、不執著,心就平等了。更巧妙的方法是念阿彌陀佛,與一切人相處,我念阿彌陀佛,在一切事務裡我也念阿彌陀佛,一切物質環境裡我也念阿彌陀佛。把一切不平等統統歸到阿彌陀佛,就平等了,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一個很巧妙的方法,因為人沒有法子做到沒有念頭。沒有念頭行不行?不行,沒有念頭叫無想定,無想定不是佛法,真要修成了,果報在四禅無想天,那還是個麻煩事情!所以,禅定叫止觀,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觀是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不落有念,也不落無念,那才是真正的禅定。我們念佛方法正符合這個標准。念佛人沒有一切念頭,這是不落有念;我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不落無念。有念無念都不落,這是念佛法門的微妙之處! 法門的殊勝,法門的好處,你真正要理解、真正體會到,你才會認真的去修學。確實能滅一切煩惱,能得一切幸福,佛家所說離苦得樂,這是真的。我們果然相信,認真修學,不要多,你真肯干,半年就有效果。最難的就是這半年,不容易,初半年很不容易,半年真干下來之後,其樂無窮,的確就不容易退轉了。為什麼?你嘗到味道,這半年是最艱難的。心真的定下來半年,對於一切分別執著淡薄了,自然煩惱輕,智慧長。所以,功夫開頭難,非常之難,因為不相信,很難相信。味道嘗到之後,相信了,那時候你決定不會再改變主意,到那個時候只要能夠保持,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再看末後這兩句: 【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這個兩句是說「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天人』這是泛指,就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許多經上也都說,西方極樂世界有聲聞、有天人,我們細細讀了《無量壽經》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阿羅漢,也沒有天人,經上說得很清楚。諸佛如來說西方極樂世界有阿羅漢、有天人,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說他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們去的,我們是人,我們從人道裡去往生的,有從諸天裡去往生的,也有阿羅漢回小向大念佛求往生的,是稱他沒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所以在九法界,它只有一法界,只有菩薩法界,其他的沒有,那裡沒有六道,哪來的人天?第二個意思,是講你斷證等於他方世界,譬如說我們去是帶業往生的,我們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如果在那裡修行,見思煩惱斷了,等於他方世界的聲聞,就是阿羅漢,不是它那個世界真正有。與別的世界,你斷煩惱的功夫跟他們相等,是這個意思。 這個地方還不是指這兩種意思,這個天人就是我們講的泛指,西方極樂世界是天中之天,那裡邊的人,這個講法好講。『不動眾』,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心都清淨,都像佛一樣。於一切境緣裡面,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於一切境緣當中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動眾;換句話說,都是住在甚深三昧之中,甚深三昧也叫做寶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個個都是不動心的,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都不動心,像前面講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 『清淨智海生』,是如來一切種智裡面出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快樂是我們想像不到,他的樂是法樂。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裡六塵說法,眼見的、耳聽的、鼻嗅的、舌嘗的、身接觸的,沒有一樣不是佛法。所以他們享受的是法樂,這個法樂是從阿彌陀佛種智變現的,就是一切種智變現的,一切種智是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往生到那邊的人跟如來智慧一接觸,把自己本性裡面的一切種智漸漸就透出來了。好像佛是一個蠟燭,他點著了,放光,我們這個蠟燭沒有點燃。我們藉著他的光點燃了,我們自己本身也放光,這真樂!如果他的光明很大,我們跟著他走,這個樂不是真正樂,為什麼?依靠他。依靠人很苦,自己不能獨立!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人人獨立,佛的光明接觸之後,自性光明相對的就起來。所以到那個地方成佛容易,斷煩惱容易,滅罪除障。 那個地方佛光遍照,六塵說法。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切壓力,沒有生活的壓力,物質生活隨心所欲。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什麼東西,東西在面前了,不要去經營,不要去操作。想穿什麼衣服,念頭一動,衣服已經在身上,用不著去買料子,用不著裁縫。想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一切是變化所作,這個自在!精神上面的生活,大眾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雖然是多,沒有冤家債主。每個人的心地都是清淨,每個人都充滿了智慧慈悲,相親相敬,和睦就像一家人一樣,比一家人還要來得和睦。這個環境十方世界都找不到,是從如來智慧大海當中生出來的,大眾清淨無比!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這兩句是「莊嚴上首功德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是觀音、勢至,這我們不必多介紹。這裡贊歎『如須彌山王』,王是自在的意思,『勝妙無過』,沒有超過他的。觀音菩薩積功累德實在是不可思議,樂意幫助別人,尋聲救苦,勇於助人。大勢至菩薩智慧高達,大勢至代表智,觀音表慈。上首的意思,什麼是上首?智慧、慈悲是上首,諸位特別要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是說我們在做人、我們在修行,是要以智、以慈為目標,這是我們做人、修學裡面的上首。人要理智,不輕易動感情,情是迷,智是覺,慈悲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這是真正的慈悲。如果慈悲是感情用事,我們佛門常說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感情用事才有這個弊病。佛給我們講的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佛菩薩度化眾生要用慈悲、方便,但是慈悲、方便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連《華嚴經》都不例外。 《華嚴經》的兩位上首菩薩是文殊、普賢,沒有文殊的智慧就不能圓滿普賢大行,由此可知,普賢行是建立在文殊智的基礎上。《華嚴》重行,所以普賢擺在第一位,文殊擺在第二。淨土宗也是重行,所以觀音擺在第一,大勢至擺在第二,跟《華嚴》是一樣的。所以特別要了解他的意義。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這兩句是「莊嚴主功德成就」。這是說明一切大眾對於如來沒有不尊敬的。所以,西方世界天人、大眾對於佛師的恭敬,可以說是無衰無退。我們這個世間,就是佛的弟子對佛也不能保持永恆的恭敬心,這個心有高潮、有低潮,它有起落。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弟子,對於佛的恭敬心沒有起落,這非常之難得,我們冷靜想想不容易!我們人與人相處,感情有起伏,父子相處感情還是有起伏,可見得這不容易做到。西方極樂世界居然能夠做到恭敬心沒有起伏。底下第十九首: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這首四句是「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佛除非你這一生沒遇到,你要是遇到了決定不空過,一定得非常稀有的功德。縱然在這一生不能成就,這種子種到你阿賴耶識裡去了,這個利益就不可思議。古大德常說,佛的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你這一生縱然不相信,不相信沒關系,你雖然是隨著業報去輪回,總有一天你會覺悟,你一覺悟,這個種子就起作用。尤其是阿彌陀佛這個種子,這個種子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畢竟成佛的種子,比一切大乘的種子都要尊貴得多。所以,佛當年在世,一生講經,不管講什麼經,常常提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古德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這是佛的真正慈悲。曉得你們不相信,你們不能接受,也得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種在你阿賴耶識裡,這是真實的利益。 到這裡,是觀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下面從二十首以下,是觀西方極樂世界大菩薩的四種莊嚴功德。極樂世界我們知道,像觀音、勢至這樣的等覺菩薩無量無邊。我們在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注解裡面看到,他的注解很難得,句句話都有來歷,引經據典,不是隨便說的。西方世界這些等覺菩薩都是十劫成就的,阿彌陀佛國土建立到現在只有十劫,《彌陀經》上給我們說的,《無量壽經》也是這樣說的。十劫這個時間太短了,跟一般大乘經上講的不一樣,一般大乘經上講要修行到這個地位是無量劫,三大阿僧只劫。他怎麼十劫就成就了?從這裡你就能體會得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好比學校,它真的是最好的學校,老師好、教學的方法好、管教好,所以學生成就這麼快,十劫就能成為等覺菩薩。《彌陀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看蓮池、蕅益大師的注解,上善是指等覺菩薩,等覺以下稱善人。上善是等覺,這也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等覺菩薩之多。我們看經文: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這是第一首。前面這一句很容易懂,『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常轉無垢輪』,轉輪是比喻說法,所謂法輪常轉。「無垢」就是清淨,也就是無漏法。不像十方諸佛世界說法,依二谛說法,依二谛就不清淨了。二谛是所謂真谛、俗谛,真谛是依佛的境界,給你說真話;俗谛是隨順世間,隨順你們的思想,隨順你們的見解而說。如來說法是依二谛而說。這種說法要是到六祖那裡,馬上就被駁回來,「真谛、俗谛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如來給大眾講的都是不二法,這叫「無垢輪」,不二法。 我們這個世間,在佛法裡老實說,禅是不二法,尤其六祖所傳的,六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是不二法。諸位有沒有想到,淨也是不二法。淨就是依據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說它是真谛,還是俗谛?它有沒有界限可分?沒有!所以,一心一意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不二法,這個妙!禅那個不二,真的不容易做到,我們凡夫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人學禅不容易成就。念佛行,一起心動念,就把這個念頭歸到佛號上,起什麼念頭?起「阿彌陀佛」的念頭。這個法子妙,它的成就跟禅沒有兩樣,比禅還要殊勝,為什麼?禅要是不見性,不算成就;淨不見性也能往生,往生就是成就。禅不能見性,將來生四禅天、生四空天;換句話說,它還免不了六道輪回,所以它不究竟,這是禅不如淨的地方。所以,淨之好,淨的殊勝,難,知道的人太少了! 夏蓮居老居士在會集《無量壽經》初稿完成寫了三首偈,我以前也念給諸位聽過,他老人家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億萬人中一二知」,真正認識這個法門、真正了解這個法門,億萬人當中只有一、兩個,所以感歎說這個法門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近代倓虛老法師生前在香港講經常常提醒大家,參禅不容易成就。他講得很明白,參禅可以得到禅定,得禅定,果報在四禅天,參禅要想明心見性不容易,太難了,不能見性就不能超越三界。所以他講,功夫真正好的可以得禅定,入定能夠定上十天、半個月,兩、三個月,坐在那裡不動,甚至於功夫更深的,能夠坐到一年、兩年不出定,這樣的功夫還是生四禅天,你才曉得真難!密,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諾那活佛的傳人,他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說大陸上最近四十年,十億人,修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你才曉得密之難。 大陸上在這四十年當中,念佛往生的,我們曉得的大概將近有一百多人。大陸上也有有心人,南華寺的方丈,名字我一下忘掉了,八十多歲的老法師,他搜集這些往生的人的傳記,寫了一篇近代的往生傳,裡面搜集一百多人。大陸上不能出版,所以外面的觀光客到南華寺去觀光旅游,老法師就把這個書給了他們。稿子給他們,給新加坡的同修,當然也是佛教徒,他在新加坡把它印出來,我到新加坡看到,非常的驚奇!大陸上三十六年一切宗教全部都禁止,不准信奉,居然還有人念佛,還有往生的,他們打聽到的差不多有一百六、七十個人。這書,新加坡他們帶去的時候是打字印出來的,只印了一千本。我帶了一本到台灣,因為新加坡也是用簡體字。 佛法的修學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在中國是以四大菩薩代表整個的佛法。這個四大菩薩,第一位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在九華山。第二位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普陀山。第三位是文殊菩薩,在五台山。第四位是普賢菩薩,在四川峨嵋山。這是我們中國佛法四大名山,四大道場。我們吃的穿的都是得自於大地,地上生的、地上長的,金銀七寶都埋藏在地下,地下有無盡的寶藏,所以稱為「地藏」,藏就是含藏,含藏無盡的寶藏。佛用這個比喻,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心地裡面有無盡的智慧,有無量的德能、才藝,這是我們心地的寶藏。 這個經典重新作版,我們來翻印。念佛成就的人多,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真正的見證,我們再不相信就沒法子了。如來三轉法輪,示轉、勸轉,最後作證明來轉,這些往生人都是我們的證明。看到這麼多的例子,我們要不動心、不相信,這就很難了,這一生成就就不容易。這些事情真的常常有,每年我們都會看到。今年我台北圖書館,有個同修陳老居士往生,也是預知時至,臨終見佛接引走的。昨天我在翻照片,還翻到他的照片,有幾張很清楚,是我們台北作法會的時候他參加,他坐在前一排所以照得很清楚。看他的相貌其貌不揚,大家都沒有注意他,沒有把他看在眼裡,沒想到人家真往生,念佛真正念成功了,這個很難得! 到美國,龔正華居士給我打電話,說我們從前經上聽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的,很少見到過。沒想到在華盛頓DC居然看到一個真的三天往生,把《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證明了,真的三天。佛講的話不假,是我們眾生障深慧淺,沒有法子理解,信不過,障礙在自己,佛給我們講的句句真實。所以,唯一清淨法輪是念佛求生淨土。 『化佛菩薩日』,「日」代表光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處處可以見到,這是我們在《觀經》上看到的。阿彌陀佛怎麼會那麼多?化佛,阿彌陀佛的化身,化無量無邊身。所以在那個世界那麼廣大,人那麼多,你隨時隨處都可以見到阿彌陀佛,這就方便了。化佛猶如真佛,跟真佛沒兩樣,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見佛容易。並不是說那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住在那兒,要想去見他,就是有神足通,還得要跑到那裡去,多費事!西方三聖,觀音、勢至、阿彌陀佛,時時在面前,只要你一想佛已經在面前了。 『如須彌住持』,「須彌」表不動,表念佛三昧,身心不動,如實修行。雖然講修行,並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真的是有修有行,他那裡是修無所修,修而無修,無修而修,這個妙!二十一首: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這一首是說西方世界這些諸大菩薩神通廣大,能夠在一念遍至十方一切剎土,到那裡去教化眾生。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菩薩與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只要是真誠心求,決定有感應。清淨心、至誠心求,有求必應,一念能夠遍到。下面這一首是: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這是說十方如來雖然對於這一切濁惡的眾生也有贊歎,勸我們斷惡修善,勸我們破迷開悟,眾生能夠依教奉行,諸佛菩薩歡喜贊歎。雖然如此,於諸佛土總會起分別、起執著,即使供養如來,實在講不如法的供養多,真正如法的供養少。什麼叫如法、什麼叫不如法?經上給我們一個標准,這個標准太好了,那就是『無有分別心』。這是用心去供養,物品沒有關系,心地清淨,沒有分別,所有供具都是上上的供具。好像送禮物一樣,譬如說晚輩或者是部屬對於長官、長輩送一點禮,長輩會在乎他這個禮物嗎?不在乎。在乎他的心,有這分孝心他就高興了,不在乎禮的輕重。佛菩薩就看我們眾生的清淨心,無分別心,前面講的天樂、天華、衣服、妙香,贊佛功德最要緊的就是「無有分別心」,這一偈的中心就是這句話。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這一首非常了不起,太偉大了。這個世間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癡,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哪裡去?沒有佛法的地方他去;換句話說,他能捨淨土,到他方穢惡土,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去給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真是像地藏菩薩的大願一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度不了給他下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的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裡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 觀察菩薩到這個地方圓滿。這首偈把菩薩的德行贊歎到極處,也是大乘佛法最積極的形態。末後一首是回向: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前面兩句是天親菩薩回向自己的功德。他作論,《往生論》是他造的,他的著作,這些偈頌是他說的。他作論說偈,為什麼?他只有一個願望,『願見彌陀佛』,他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個人功德回向。只有這一個目的,願意去見佛。下面兩句是回向眾生,『普共諸眾生』,普遍願與一切眾生,只要聽到他的偈子,讀過《往生論》的,能夠相信、能夠發願、能夠依教奉行,我們共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部書分成兩個部分,前面二十四首偈頌,後面是長行,長行就是論,也是天親菩薩造的,長行是論,前面是偈,所以他說作論說偈。論就是解釋偈的,把偈頌的意思更明白的給我們說出來。論裡面就非常明顯的說出修行方法,就是「五念法」,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五念法。五念法是天親菩薩修淨土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做,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寶王三昧忏》,就是依據五念法的修法編成的。所以《淨修捷要》很簡單,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這五個科目統統具足。有禮拜、有觀察、有稱贊(它每一拜裡面念三聲佛號,這是稱贊)、有發願、有回向。五個意思在一拜當中一次完成,總共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所觀想的內容就是《無量壽經》。所以,你每修一次,等於把《無量壽經》又溫習了一遍,回味一次,這個方法實在好。方法是天親菩薩提出來的,夏蓮居居士貢獻給我們,教給我們怎麼作法。 我們這個科目到今天告一個段落。我聽說星期五同學要來聚一次餐,聚餐,晚上如果再講經,吃也沒吃好,是聽也沒聽好,不如我們就把講經停下來好了,讓大家快樂的在這裡聚餐,這樣比較好。明天晚上,我們還有一次《無量壽經》。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