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31:矜孤恤寡


 2017/1/26    熱度:4365    下載DOC文檔    

   

  原文:矜孤恤寡

  【原文】

  世間何事動人憐,說道孤孀更慘然。

  明鏡不臨閨閣冷,讀書常廢蓼莪篇。

  蕭條家業猶爭占,荒廢田園尚納錢。

  獨有周生敦古道,深仁至德動蒼天。

  注:“矜”者,矜全之也;“恤”者,體恤之也。無父曰“孤”,無夫曰“寡”。當念其飢寒,扶其顛危,察其痛苦,體其欲惡。總要想他那種說不出的苦惱,慎勿當爲而不為,能為而不為也。《呂祖寶訓》雲“文王哀矜無告”,孤寡,乃無告之大者。有財者宜幫助,有力者當扶持。若見此兩等人,不生憐憫心,反從而欺迫之,則去豺狼不遠矣。

  案:湖南錢國寶與周尚義為莫逆交,二人相約往四川成都買米。下夔州發賣時,值米價昂貴,大得利息。錢忽感疾,臨終強起作書,囑周曰:“我之死於他鄉,命也。弟可為我搬柩回籍,歸骨祖茔。吾妻尚年少,絕不能守,弟可娶之,代吾教子養母,泉下瞑目。”周泣而含糊應之。錢死,周悉將錢應分本利,封藏箱中,出己財為備衣衾棺木,覓舟載回。一路掛孝供飯,如孝子焉。抵家,將本利交其母,一切喪務皆周為之支持。葬畢,於錢宅傍稅屋數間,開店營運。凡日用所需,靡不供給。每日跪請母安,與寡媳並不相見。錢子年已六歲,赴社塾讀書,周早則送往,晚則接回,時刻照看。母欲依亡子遺言,將媳與周合卺,周辭曰:“凡人誰不欲妻守節,兄因母老子幼,不得已有此亂命,實非本衷。我若為滅倫之事,乃天地大罪人,異日何面目見兄於地下乎?”母感而止。周後娶妻生子,錢子事之如父。周殁,衰絰三年,以報其德。

  周以經紀小民,不讀詩書,而其所行,事事有合於聖賢,關公桃園之義,奚以加茲?嗚呼,周亦人傑也哉!

  【注釋】衰絰(cuī dié):喪服,古人喪服胸前當心處綴有長六寸、廣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為衰;圍在頭上的散麻繩為首絰纏在腰間的為腰絰。衰、絰兩者是喪服的主要部分。也指居喪。中國古代的喪服有五種,血緣關系親疏不同的親屬間,服喪的服制不同,據此把親屬分為五等,由親至疏依次是:斬衰、齊衰(zīcuī)、大功、小功、缌麻。這就是“五服”的來歷。

  附:明朝始觐,信陽州人。族繁有婦人新寡者,觐聞之,必使婢頻頻問饋,為之策長遠,令婦可以溫飽。人問之,觐曰:“婦無夫已不若人,再無養,何處求人?不由我不矜恤也。”族婦有守節三十年者,觐必約鄉裡公舉,賴以建坊者,不下十余家。後生子為總戎,觐受封焉。

  陝州方揚講業靈谷,聞三從兄(同曾祖伯叔之子年長於己者,略同堂兄)忠病將終,亟奔歸,猶及殓,附棺痛哭而誓曰:“余鮮兄弟,余之身即兄之身也。兄今棄予,予今而後不母視寡,子視孤者,有如此木。”屍聞而吁,乃瞑。揚終身不食其言,後成進士,官杭州太守。

  程有才,江南婺邑人,與同鄉諸生胡士佳友善。士佳殁,無子,妻窮老伶仃,不能給朝夕。有才每年分粟助之,九年不倦,曰:“恐負我友也。”後有才享壽九十余歲,無疾而終。

  【譯文】

  注:“矜”就是憐憫保全的意思;“恤”就是體恤周濟的意思。失去父親稱為“孤”,失去丈夫稱為“寡”。應當考慮他們的飢寒交迫之苦,扶助他們度過艱難困苦,體察他們的痛苦之情,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總要想到他們那種有苦說不出的境地。千萬不要當做而不去做,有能力做而不去做。《呂祖寶訓》中講:“文王哀矜無告”,孤兒寡婦,乃是無處訴苦者中的最嚴重的。有錢的出錢幫助,有力的出力扶持。如果見到這兩種人而不生憐憫之心,反而去欺壓逼迫,就和豺狼沒有什麽兩樣了。

  案:湖南錢國寶和周尚義是莫逆之交,二人約好到四川成都買米。運到夔州發賣的時候,正值米價上漲,二人賺了不少錢。不幸錢國寶忽然得了重病,臨終時支撐著起來寫了一份遺書,囑咐周尚義說:“我客死他鄉,這是命啊。我死後,弟可運送我的靈柩回家鄉,歸葬祖墳。我妻子還年輕,肯定守不了寡,弟可以娶了她,代我教養兒子,奉養老母親,我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周尚義流著眼淚含糊答應下來。錢國寶死後,周尚義把錢國寶應該分得的本錢和利潤,全部封藏在箱中。自己出錢為錢國寶備辦壽衣、棺木,找船運送回家。一路上戴孝、上供祭奠,宛如孝子。回到家後,把本錢和利潤交給錢國寶的母親,一切喪葬事務,都是周尚義為其出錢操辦。料理完喪事後,在錢宅旁邊租了幾間房屋,開店營運。凡是每天的衣食用度,全部供給。每天向錢母叩首問安,和寡妻並不見面。錢國寶的兒子已經六歲,到學堂上學,周尚義早晨送到學堂,晚上再接回來,時刻照看。錢母打算依從兒子遺願,把兒媳嫁給周尚義,周推辭說:“所有人誰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守節,亡兄因為上有老母、下有小兒,不得已有此亂命,並不是他的本意。我如果做了違背倫理的事,就是天地間大罪人,他日有何面目見亡兄於地下?”錢母感動不已,此事才作罷,周尚義後來娶妻生子,錢子對他像親生父親一樣。周尚義死後,錢子為其守孝三年,以報答其大恩大德。

  周尚義乃是一個做買賣的小生意人,不曾讀過詩書,而其所作所為,一切事都合乎聖賢教誨。關公桃園三結義,也不過如此。嗚呼!周公也是人中豪傑啊!

  附:明朝的始觐,信陽州人。家族中凡是有婦人丈夫新死者,始觐聽說後,必會叫婢女經常去問好,送些東西,並為其做好長遠打算,使寡婦可以溫飽。有人問他,始觐就說:“婦女失去丈夫已經不如別人,如果本族人都不管,到哪裡求人?不由我不給與周濟。”族中婦女有守節三十年的,始觐都會同鄉裡人一道,向朝廷推舉,靠他而得以修建貞節牌坊的,不下十多家。後來,始觐的兒子做到總兵,他也受朝廷封典。

  陝州的方揚在靈谷講學,聞聽三堂兄病危,立刻趕回去,仍然趕上入殓。方揚伏在棺木上痛哭,指棺木發誓說:“我沒有兄弟,我之身就是兄長之身。兄長現在棄我而去,我今後如果不把寡嫂當做母親一樣奉養,把兒子當成親兒子一樣看待,有如此木!”說完後,亡兄的屍身突然長吐一口氣,才合上眼睛。方揚說到做到,終身不食言,後來中進士,官做到杭州太守。

  程有才是江南婺邑人,和同鄉的秀才胡士佳友好。士佳死後,沒有留下子嗣,胡的妻子窮老伶仃,朝不保夕。有才每年分糧食給予幫助,九年不曾間斷,說:“恐怕辜負我的朋友。”後來,有才享高壽九十多歲,無疾而終。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