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堂為何要供奉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是佛在世時出家的比丘,地藏菩薩亦現比丘相,在唐朝時來到中國。此兩位菩薩皆現比丘相,其他的菩薩都是現在家相的。彌勒菩薩在中國五代時,化身在浙江寧波童奉化縣的玉琳寺,現布袋和尚身度人,若人布施吃的或玩的東西,他全都裝進布袋裡,故有人把他的布袋叫做乾坤袋,乾坤是天地,布袋雖小,卻能容納乾坤在裡面。他不修邊幅,衣冠不整,樣子瘋瘋顛顛的,但臉上卻時常掛著笑容。當他的布袋裝滿東西後,就坐在地上。小孩兒們都愛親近他,喜歡跟著他走。他也把他袋子內的東西分給大家吃,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好不高興。
有一次,布袋和尚從寧波宏法下來,來到天童寺。在浙江的四大叢林有天童、育王、觀宗和七塔。天童寺乃最大的叢林,他常常去掛單趕齋。甚麼地方有供齋,他都不會錯過。在佛教裡有一句話說:「三十裡不趕齋是個懶羅漢」。意思是說,若在三十裡內有寺廟供齋,一定要去應供,不去趕齋是個懶和尚。布袋和尚每天東奔西跑的去趕齋,吃齋時又不修邊幅,衣冠不整他亦不在乎,自由自在,自得其樂。
在齋堂中,身為糾察的職事師,在過堂以前一定要到齋堂巡一巡,看看行堂者有否把全部東西放得整齊有序,然後大和尚才來登座過堂。有一天,天童寺又有齋供,糾察師看到布袋和尚又來了,他心裡早就很討厭布袋和尚,不過既來趕齋,又不能不給他吃,所以只好由他。 這一回,布袋和尚竟然毫不客氣 ,大模大樣登上大和尚的座位,當起大和尚來啦。糾察師看不順眼,況且平日對他已有成見,就立刻過去,叫他下座。可是布袋和尚怎也不肯下座,這下子可把糾察師惹火了,趨上前去,動手拉他的耳朵,一拉拉到幾尺長,回頭一看,嚇!他竟安然不動的坐在那裡。當糾察師把拉耳朵的手放開,耳朵又縮回本來的樣子,這一切的情形,剛好被進入齋堂的方丈看到了,知道這位仁兄功夫如此,決不是等閒之輩,一定是聖人化現,便叫糾察師不要拉他下來,任 由他坐在上面,然後吩咐行堂在他對面另放一張桌子,和他對面過堂。所以凡是叢林過堂時都安放彌勒菩薩,而不安放教主釋迦牟尼佛,這是有一段來由的天童寺過堂時,多放一張桌子給彌勒佛,這風氣傳開了,現在一般人過堂 ,雖沒有另設桌子,可是在大和尚的桌前一定有安放一尊彌勒佛的聖像,原因就在此。當釋迦牟尼佛進入涅盤之後,世間的佛法和眾生都交給地藏菩薩去宣揚教化。在彌勒菩薩未下生前,中間這段好長的時間,都是由地藏菩薩來教化眾生的;待地藏菩薩度脫閻浮提眾生的機緣完了,彌勒佛才下生,所以彌勒菩薩的責任是很重的。雖然他現在尚未下生,但時常化成布袋和尚來度人。布袋和尚在五代是很出名的,其他的化身我們不知道。彌勒菩薩在玉琳寺臨終時講了一首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彌勒菩薩,偈曰?「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以示人,時人皆不識」。彌勒是真的彌勒,化身是從體起用,化身千百億種,時常都去度化世人,但世人都不認識他,從這首偈就能體會到菩薩的功夫是不可思議的,為何彌勒菩薩會坐在齋堂呢?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