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57:陰賊良善


 2017/2/2    熱度:2841    下載DOC文檔    


  經文:陰賊良善

  閹人王振弄朝綱,納賄行私逐善良。

  土木喪身家產盡,為誰辛苦為誰忙。

  原文:

  【注解】“賊”,害也,“陰”對陽而言。陰謀加入,莫測所自,如彈丸暗擊,極為慘毒,況乎施諸善良?善良在朝為國正,在鄉為民望,小人不肯相容,多為傾陷,又恐公論不容,但為暗中之計,使善良受禍不覺。不知人可欺,天不可欺,故陰報不於其身,必於其子孫,殆不爽也。

  【注解】宦官王振,性狡黠,善應對。英宗立,年少,振諸事得帝意,遂越次掌司禮監。振外為循謹,陰導帝用重典,防大臣欺蔽。於是大臣下獄者不絕,振得因以市權,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於皇城東,規模擬帝阙,建智化寺,窮極土木。興麓川之師,西南騷動,侍講劉球上言陳得失,語刺振,振以微言激帝怒,下球獄,陰使指揮馬順支解之。大理少卿薛瑄,祭酒李時勉不禮振,振陰摭他事陷瑄,幾死,時勉荷枷。國子監門御史李铎遇振不跪,谪鐵嶺衛。驸馬石璟詈其宦閹,谪官問罪。帝傾心向振,以先生呼之,賜振敕備極褒美,舉朝善良俱遭賊害。正統十四年,也先大舉入寇,振挾帝親征,風雨迷道不可進,又天象示變,振懼,始命班師。群臣公議進紫荊關,由蔚州回京。振蔚州人,恐蹂鄉稼,改道宣府,軍士纡道奔走,也先追及,師大潰。帝遂北狩,報至京,給事王纮率眾擊殺馬順及振家人毛二等。郕王登極,命脔振侄玉山於市,並其黨誅之,振族無少長皆斬。籍其家,得金銀六十余庫,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樹,他珍玩無算,人以為陰賊之報。

  【附證】(一)宋呂惠卿阿附王安石,力行新法,朝中善人設計拆斥殆盡。嘗語人曰:“不具辣手做不出大事,彼迂儒輩言新法不便,不過欲博善人之名,我見之不啻芒刺,是以必欲去之。”後被貶崖州,值天雨,投庵借宿,僧閉門不納,曰:“我雖方外,頗親近善人,豈肯留汝,致污我佛地耶!”惠卿愧赧,冒雨而去。(《陰骘文圖說》)

  (二)明陳眉公雖遁跡山林,而當事皆重其言,有山中宰相之目。毛文龍總制三邊,會母壽,思得陳一言以為榮,遣將校赍重幣往求,陳遲久未予,將校恐誤期,登堂坐索,陳大怒斥逐之,並遷怒於毛,適門人某為兵部尚書,過訪求教,陳遽語曰:“拔一毛可以利天下。”門人再拜謝曰:“謹受教。”及履任,誣毛以罪誅之,毛既被誅,邊事大壞,論者以明三百年天下實眉公一言亡之也。後陳為天雷殛死。(《覺世篇注證》)

  譯文:

  【注解】“賊”,是陷害的意思,“陰”想對於陽而言。使用陰謀詭計誣害人,讓人無法預料和提防,就好像用彈丸擊人一樣,極為慘毒,況且是加害善良正直的人?善良正直的人,在朝廷可以端正朝綱,在鄉間可以使人敬仰,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容不下他們,千方百計加以陷害,又懼怕公眾輿論的壓力,所以在暗中使壞,使善良正直的人們不知不覺中了他們的詭計。殊不知,人可欺,天不可欺,所以即使報應不落到自己的頭上,也會殃及子孫,絲毫不爽。

  【證案】明朝宦官王振,性情陰險狡詐,善於應對。明英宗即位的時候,年齡小,一切事務王振都揣摩皇帝的意思,於是被越級提拔掌管司禮監。王振表面上裝作忠厚老實的樣子,暗地裡引導皇帝使用嚴刑峻法,以防止大臣欺瞞。於是朝中大臣被打入牢獄的接連不斷,王振得以操縱大權,賣官鬻爵,飛揚跋扈,難以抑制。在皇城東邊建造豪華府第,規模堪比皇宮。又修建智化寺,窮極土木。發動麓川之戰,西南騷動不安,侍講劉球上書皇帝,分析這次戰役的利弊得失,字裡行間把矛頭指向王振,王振在旁邊煽風點火,惹怒了皇帝,把劉球打入大牢。暗地裡指使馬順將其肢解。大理寺少卿薛瑄、祭酒李時勉,不理會王振,王振捏造罪名陷害他們,薛瑄幾乎被害死,李時勉被戴上枷鎖。國子監御史李铎見了王振不下跪,王振把他流放到鐵嶺衛。驸馬石璟罵他是閹人,王振將其罷官問罪。英宗皇帝一心信任王振,稱他為“先生”,對他贊賞有加,還賞賜給他許多東西。朝中正直的大臣多數遭到王振的陷害。正統十四年,北方蒙古族首領也先帶兵進犯,王振帶著英宗皇帝御駕親征,半道上遇到大風雨,迷路不能前進,又有各種奇異的天象示警,王振害怕了,命令班師回朝。重臣一致認為要通過紫荊關,從蔚州進京。王振是蔚州人,恐怕糟蹋了家鄉的莊稼,軍士繞道奔走,也先在後邊追上來,明軍大敗。英宗皇帝被俘,王振被殺,消息傳到京城,給事中王纮帶人殺掉馬順和王振的家奴毛二等人。郕王朱祁钰登基,是為明代宗,命令將王振的侄子王玉山當眾凌遲處死,剿滅其黨羽,王振家族無論老少全部被斬首。抄沒王振家產,抄得金銀六十多庫,直徑一尺以上的玉盤多達一百,六七尺高的珊瑚二十多株,其他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人們都認為這是陰賊良善的報應。

  【附證】(一)宋朝呂惠卿,依附於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法,朝廷中正直的大臣多數都被設計陷害、排擠出去。曾對人講:“不用毒辣的手段做不成大事,那些迂腐的儒生說新法不可行,不過是想博取善人的美名,我見他們如芒在背,所以必須除之而後快。”後來,呂惠卿被貶到崖州,趕上下大雨,到一所寺廟借宿,僧人關上門,拒絕收留他,說:“我雖然是方外之人,也知道親近善人,怎能收留你,污穢佛門淨地?”呂惠卿羞愧不已,冒雨離開了。

  (二)明朝陳繼儒,號眉公,隱居山林之中,卻還在參與世事,當政者對他的話頗為重視,被稱為山中宰相。毛文龍鎮守邊庭,為母親祝壽,想著能得到眉公一句贈言,作為榮耀,派手下將校帶著厚禮前去請求,眉公長時間不理會,將校恐怕誤了期限,就直奔堂上,坐等眉公贈言,眉公大怒,把將校趕了出去,又遷怒於毛文龍的身上。正好當時擔任兵部尚書的一位門人,過來請教老師,陳眉公不假思索就說:“拔一毛可以利天下。”門人拜謝說:“謹遵老師教誨。”門人回去後,誣陷毛文龍,加以罪名,將其誅殺。毛文龍被殺後,邊庭戰事大壞,評論者認為明朝三百年天下,被眉公一句話葬送了。後來陳眉公被天雷擊死。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