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69:受恩不感
經文:受恩不感。 位為柱國冠群侯,魚水君臣反結仇。 若是越公知感德,錦帆那得到揚州。 原文: 【注解】君子不輕受人恩,既受人恩則一飯之德,在所必報。縱一時無力,心不可不懷感。若忘恩之人,受人之惠,視為固然,一有不遂,反有嗔恨。故程子雲:“受人之恩而不忘者,其為子必孝,為臣必忠。”則忘人之恩者其不獲令終,蓋可知也。 【證案】隋楊素佐文帝平定天下,功冠群僚,封越國公、太師、上柱國,寵幸無比,素視為固然。時太子楊勇粗率,不盡子道,為獨孤後所不愛,晉王楊廣欲奪儲位,降心事素,待以父禮,素喜謂人曰:“此小兒郎盡可人意,異日當提拔之。”一夜月色清美,帝與後臨軒賞玩,召素侍宴,帝曰:“朕以一劍削平諸亂,今天下大定,與卿永享富貴矣。”對曰:“天下事固無足慮,但陛下家事尚有未妥。”帝驚問之,素曰:“太子為國之根本,太子賢則天下安,今青宮不循理法,非付大事之人。”後不等帝開口,即曰:“卿系吾家故舊,非十分忠愛,焉肯議論及此。晉王賢聲久著,同是陛下子,若捨勇而立廣,則付托得人矣。”兩人同心相幫,不由得文帝不依。次日即廢勇為庶人,立廣為太子。後廣調奸宣華夫人陳氏,文帝病中知之,大怒,謂素曰:“速召我兒來。”素命近侍召太子。帝曰:“勇也。”素曰:“太子仁孝,天下歸心,陛下以私意廢之,臣不敢奉诏。”帝曰:“爾受吾厚恩,不知感激,反將仇報,壞吾家事,汝欺吾病不能殺汝,吾死後決不相饒。”遂痰壅而崩。素扶廣即位,是為炀帝,退朝笑語臣曰:“小兒子作大家郎,未知能勝任否?”眾人皆愕然不敢對。素從此上殿不拜,奏事不名,炀帝亦無如何。一日早朝畢,方欲退班,忽繞殿而走曰:“臣負陛下厚恩,罪該萬死。”倒地氣絕,蓋文帝陰靈所擊雲。 【附證】(一)明王之巽,四川人,未遇時有族兄供給讀書,一衣一食,皆仰賴於兄,嘗謂兄曰:“厚恩自有報日。”後成進士,赴京谒選,其兄復典賣田產,與為盤費。未幾巽選江南某邑令,兄窮困無奈,往任所抽豐。巽不念前恩,但薄贈之,兄曰:“我此番來欲尋一生路,以此回家,必填溝壑矣。”巽終不顧,兄含怨而去。越一載,巽革職,狼狽旋裡,族中百余人迎於裡外,大聲曰:“此負恩人也。”爭指罵之,巽慚憤不敢辯,尋病而死。(《覺世篇注證》) (二)西王斯泛海,風壞其舟,得登一山,遇猩猩救入穴內,飼以果實。越年余,有商舟經其處,猩猩送之附舟,依依作惜別意。斯既登舟,語舟人曰:“吾聞猩血染衣,千年不變,可共捕之。”舟人皆怒曰:“彼獸而人,汝人而獸也。”共推出之。(《感應篇像注》) 譯文: 【注解】君子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恩惠,如果一旦接受別人的恩惠,那麼即使是一頓飯的恩情,也想著必須報答。縱然暫時沒有能力,但心中不能不時刻懷有感恩之心。而那些忘恩負義之人,接受別人的恩惠,認為是應該的,一旦不滿足自己,反而產生怨恨。所以程子說:“接受別人的恩惠而念念不忘,那麼他做為子女必然孝順,他作為臣子必然忠誠。”那麼,忘恩負義的人得不到善終,是肯定的了。 【證案】隋朝的楊素輔佐隋文帝平定天下,功勞卓著,被封為越國公、太師、上柱國,極受皇帝寵幸,楊素認為是應該的。當時太子楊勇粗魯率性,盡不到作兒子的本分,獨孤皇後很不喜歡他。晉王楊廣想要奪取太子的位置,拉下面子去討好楊素,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楊素喜歡對人說:“這個孩子很令人滿意,以後要提拔他。”一天,月光美好,皇帝和皇後在花園中游玩,把楊素召進宮來陪奉宴席,皇帝說:“朕用一把寶劍平定天下,現在天下太平,可以與愛卿共享富貴了。”楊素回答說:“天下事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了,但是陛下的家務事,還不是十分穩妥。”皇帝很驚訝,問他為什麼,楊素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太子賢德,天下安定,現在東宮不遵守禮法,不是能夠托付大事的人。”皇後還沒等皇帝開口,就說:“愛卿是我家的舊交,如果沒有絕對的忠誠,怎會提到這件事?晉王很早就有賢德的名聲,同樣是陛下的兒子,如果廢除楊勇,而立楊廣,那麼就托付得人了。” 皇後和楊素二人一條心,爭著說話,不由得隋文帝不依從。第二天就把太子楊勇廢除為平民,立楊廣為太子。後來楊廣調戲宣華夫人陳氏,文帝在病中知道後,大怒,對楊素說:“馬上叫我兒過來。”楊素命令屬下召太子進宮。文帝說:“楊勇。”楊素說:“太子仁慈至孝,天下人歸心,陛下想以個人私意廢除太子,臣不敢奉诏。”文帝說:“你受到我的厚恩,不知道感激,反而恩將仇報,敗壞了我的家事,你欺我生病不能殺掉你,我死後絕對饒不了你。”於是一口痰上不來,駕崩了。楊素扶助楊廣即位,這就是隋炀帝。退朝後,楊素笑著對重臣說:“小孩子當大家,不知道能不能勝任?”眾人很吃驚,但也無可奈何,不敢說話。楊素從此以後上殿也不跪拜,向皇帝奏事也不署名,隋炀帝也無可奈何。一天,下了早朝後,正想退下去,忽然繞著大殿亂跑,嘴裡說道:“臣辜負了陛下的厚恩,罪該萬死。”然後倒在地上,氣絕而死。這是文帝顯靈,把楊素打死。 【附證】(一)明朝的王之巽是四川人,在沒有顯貴之前,他的一個族兄供養他讀書,吃飯穿衣,都全靠他的兄長。他曾經對兄長說:“兄長的大恩大德,我一定會報答。”後來,他成為進士,進京去等候朝廷任命,他的兄長又典賣田產,給他做盤纏。沒多久,王之巽被選為江南某縣的縣令,兄長窮困,到他當官的地方去投奔他。王之巽竟然不感念舊日的恩德,只是贈送他很少的錢物,兄長說:“我這次來,想尋找一條活路,要是這樣回家,必然在路上餓死了。”王之巽到最後還是不管不顧,兄長含恨而去。過了一年,王之巽被革職,狼狽回家,家族中一百多口人,到村外迎接,大聲罵他:“這是忘恩負義的人。”眾人爭相指著他的鼻子罵,王之巽不敢辯論一個字,很快就得病死掉了。 (二)西王斯乘船渡海,船被大風吹壞,登上一座山島,遇到一只大猩猩把他救到山洞裡,用果實給他吃。過了一年多,有一艘商船經過這個小島,大猩猩把他送到船上,好像依依惜別的樣子。西王斯登上船後,對船上的人說:“我聽說用猩猩的血染衣服,能夠千年不退色,可以一塊捕捉它。”船上的人都很生氣地罵他:“猩猩是禽獸中的人,你是人中禽獸。”又一塊把他推出去了。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