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70:念怨不休


 2017/2/4    熱度:2629    下載DOC文檔    


  經文:念怨不休。

  自古同官若弟兄,一言不合莫相傾。

  冤家路上偏相遇,回想當年面發赧。

  原文:

  【注解】“怨”,小隙也。或一事之犯,或一言之忤,縱當下不能不然,過後便當消釋胸中。得多少便宜,多少受用,若念之不休,勢必報復,至於報復,則毒恨不知何日能忘矣。

  【證案】熊朝弼與秦國輔同官吏部,熊為文選司,秦為驗封司,兩人交情甚密。時屆大選,尚書問已铨者若干名,待铨者若干名,熊全然莫應,秦代為登答,一一詳明,尚書甚喜,大加誇獎。熊心懷嫉忌,從此事事與秦為仇,雖同盤飲食,同案辦事,不啻敵國。居家每憶前事,常撲案大怒,其子谏曰:“同官如弟兄,些小過失可相忘。”熊曰:“彼於堂尊前辱我,何啻撻諸市朝,此安得不念?”子不敢再谏。越歲余,熊轉刑科給事,秦轉侍講。時當秋爽,退朝無事,諸翰林相約至酒園演《長生殿》戲文,忘系忌辰,被熊訪知,曰:“二載之怨,可藉此洩矣。”即上疏糾參,指秦為罪魁。奉旨,秦革職,余降調。秦有去官詩雲:“可憐一夜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之句。熊一日上殿奏事,舊怨未平,語侵前尚書,上惡其诋毀大臣,降旨切責。尚書查出熊文選時營私數事,胪例奏聞,上即著該部究擬具奏。熊百計央當道向尚書求情,尚書曰:“吾非記小怨者,但渠欲我忘情,渠何不忘情於秦國輔耶?”竟議革職,即日驅出都門。適秦原官起復,進京途中相遇,秦不提前事,握手敘舊,厚贈盤費。熊謂其子曰:“當初不聽汝言,致贻今日之愧,悔無及矣。”

  【附證】崇祯癸未,山東濟寧南關有文帝、武帝二廟久圮,庠生王道新、陳益修等捐赀競勸,鸠工重修,卜吉上梁。廟後界清真寺,回教楊生花、楊化龍侵獵廟地,糾黨拆逐,益修不平,偕兄嘉修、弟尚謙、王宏等,公呈總河禁止。生花銜憾,邀截益修於途,捶毆幾斃,剜其雙目,塞以礦灰,群為得計,斷無生理矣。夜半,益修夢綠袍偉人持酒,命咽之,有聲,家人驚聞。次夜又夢唐巾藍衣神排闼而入,趣益修起雲:“吾來醫子”。手擊腦後,死血迸出,目孔噴血如注。三夜見一老妪,先飼以杏,繼飼以李,使吞之,又投羊眼盈把,益修接之吞其二,兩目復生明矣。益修恐生花等復思害之,避去舊裡。甲申年,流寇郭升至濟寧,將生花合族十三口一一剜目剖心,戮於市。乙酉,學政校士,拔陳氏兄弟俱高等。鄉試,益修並弟尚謙同修廟王宏、王道新俱中式,聯登甲第,益修授江南貴池令。(《居易錄》)

  施閏章《矩齋雜記》雲:陳刻有《奇報錄》,余親見其目,瞳子微異而州人無異辭,故信其不誣而記之。又《毛西河合集》記此事甚詳。

  譯文:

  【注解】“怨”,是小矛盾。或者因為一件時或一句話的矛盾,縱然當時心上過不去,過後心中便要把不愉快放下。這才是真正的好處,受用不盡,如果耿耿於懷,總有一天要想著報復。一旦報復,則毒恨就更大了,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忘記?

  【證案】熊朝弼和秦國輔一同在吏部當官,熊朝弼擔任文選司,秦國輔擔任驗封司,兩人交情很厚。當時正在選拔官吏,尚書問道已經選上的有多少人,待選的有多少人,熊朝弼一點也回答不上來,秦國輔代替他回答,說的很詳細,尚書很高興,大加贊賞。熊朝弼心懷嫉妒,從此以後不管什麼事都和秦國輔作對,雖然在一個桌上吃飯,在一個案頭辦公,但是就和仇敵一樣。在家裡每次想到以前的事情,常常拍案大怒,他的兒子勸谏他說:“一塊做官的同僚,就和兄弟一樣,小小的過失,就把它忘掉就好了。”熊朝弼說:“他在長官面前羞辱與我,就像在朝堂之上鞭打我,這種冤仇怎能令人忘掉?”兒子不敢再勸谏。一年之後,熊朝弼轉調擔任刑科給事,秦國輔轉調為侍講。當時是秋天,秋高氣爽,秦國輔退朝後閒來無事,諸位翰林們約好到酒園演戲,戲目是《長生殿》,忘了是先帝忌辰,被熊朝弼訪查得知後,說:“兩年的冤仇,現在可以報了。”就上書皇帝,參劾演戲的官員,指認秦國輔為罪魁禍首。皇帝下旨,秦國輔革職,其他人降職。秦國輔曾經寫下一首《去官詩》,詩中有“可憐一夜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的句子。熊朝弼一天上殿奏事,過去的怨氣還沒有完全消解,語言上對原來的尚書有所冒犯,皇帝厭惡他隨意诋毀大臣,下旨處分他。尚書查出熊朝弼在擔任文選司的時候,營私舞弊的事情,羅列罪狀,上奏皇帝,皇帝立即命令吏部擬好處理辦法上奏。熊朝弼千方百計央求尚書求情,尚書說:“我不是記恨小冤仇的人,但是你想要我忘掉前怨,那麼你為什麼不忘掉和秦國輔的小怨呢?”最後還是被革職,立即被驅逐出京城。當時秦國輔原官起用,在進京的路上相遇,秦國輔不提以前的事,握手敘舊情,並給予厚贈作為盤纏。熊朝弼對他的兒子說:“當初沒聽你的話,導致今天的羞愧,後悔也來不及了。”

  【附證】崇祯癸未年,山東濟寧南關有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兩座廟,已經坍塌很久了,生員王道新、陳益修等人出資,並且募捐,開工重修兩座廟,選擇良辰吉日上梁。廟後面緊鄰著回教清真寺,回教的楊生花、楊化龍等人侵占廟裡的土地,糾集眾人拆廟,益修心中氣憤,與兄長陳嘉修、弟弟陳尚謙、王宏等人一塊到總河衙門請求制止。楊生花懷恨在心,和人一塊在半路上截住陳益修,狠狠毆打,幾乎被打死,又挖去雙眼,把煤灰塞進傷口。那群回教徒們認為陳益修一定活不了。半夜裡,益修夢見一位身著綠袍的偉人拿酒讓他喝,有吞咽的聲音,家人都聽見了,很驚奇。第二天晚上又夢見頭戴方巾、身著藍衣的神人推門而進,把益修叫起來說:“我來給你治病。”用手拍打他的後腦勺,死血噴出,眼孔中血流如注。第三天夜裡又夢見一位老婦人,先給他杏子吃,又拿李子給他,讓他吞下去,又給他一把羊眼,益修接過來吞下兩個,雙眼復明了!益修恐怕楊生花等人再次加害於他,離開家鄉到外地躲避。甲申年,流寇郭升進入濟寧境內,將楊生花全家一十三口人,全部挖眼剖心,當中殺掉。乙酉年,學政官考核生員,選拔陳氏兄弟為高等,鄉試的時候,益修和弟弟尚謙以及一同修廟的王宏、王道新全部考中舉人,又接連考中進士,益修被授予江南貴池縣令。

  施閏章先生《矩齋雜記》中說:“陳益修寫過一篇《奇報錄》來講述這件事,我曾經親眼見過他的雙眼,眼珠和普通人有點不一樣,但是當地人對此沒有異議,所以相信這件事是真實不虛的。”《毛西河合集》記載這件事也很詳細。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