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還棗記


 2017/2/10    熱度:1972    下載DOC文檔    

  『中心疑者其辭枝』,心中有疑惑的人,心神不定,講話就會沒有條理,支支節節的。因為他有懷疑,他心不是很專注,就會有這個現象。當然假如我們底下的人有這個現象,應該引導他把這個疑惑講出來。我們這個時代,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大部分的人不善溝通,很多事情都悶在心裡,然後愈想好像愈偏。比方說某人的一個動作,自己留在心上就愈想愈偏。其實,可能當事人都沒那個意思,但又不拿出來請問一下。所以人與人相處,坦誠還是很重要。

  比方有一次,我們有個同仁,他出公差回來的時候,有人托他拿個東西給我。結果他非常負責,他自己的房間都還沒進去,他就先到我這裡來,就趕緊把人家付托的東西拿給我。結果這個東西拿出來,就跑出來兩顆紅棗,他的行李裡面有紅棗。所以他把這東西交給我,他自己也沒發現紅棗跑出來,我也沒發現。後來我就發現有兩顆紅棗,請問大家你會怎麼處理?經典當中教誨,「不與取」,才是不盜。任何一個小東西,沒有人家同意是不能拿的,更不能吃掉。你不能說,這個老同事了,我又是他的上司,他不會跟我計較,吃下去,犯戒。人世間哪怕你的地位再高,決定不要視人家對我們的付出是應該的,這個心性就開始墮落了。要珍惜每個人對我們的尊重跟愛護,不能有應該的念頭。結果我就把這兩顆紅棗拿回去還給他。結果還給他以後,我聽說,他洗一洗把它吃掉了。反而是旁邊的人起了懷疑:蔡老師干嘛專門拿兩顆紅棗過來干什麼?我們這個同仁怎麼可能會跟他計較兩顆紅棗?他就開始在那兒轉。不過挺好,他挺信任我的,他終於鼓起勇氣來問我,你何必就為了兩顆紅棗還要拿過來還?我就跟他講:我說時時要在細微的地方守好自己的態度,對方又沒有說送給我,我怎麼可以把它拿起來?所以他有疑,他就主動問,可能很多誤解就去掉了。

  摘自:《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九十四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