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110:沽買虛譽


 2017/2/11    熱度:2521    下載DOC文檔    


  經文:沽買虛譽。

  【原文】

  亡而冒為有,虛則假為盈。

  巧詐欺同輩,關通攫功名。

  一朝奸畢露,鬼蜮現其形。

  所以玉蘊石,抱璞甘沉淪。

  注:自古有高世之德業者,皆名並天壤,豈有心求之,實大聲自宏耳。如居官本不廉,要人稱廉,本不公,要人稱公,以致賄囑要路,買求薦揚,挾惠施恩,刊刻碑記。再如為士者,義理實未達也,好刻文章;名節本未真也,偏講聲氣。甚而為假道學,語錄盈箱,坐享大名,亦可恥之甚矣。

  案:偽名士宋繼濂,人呼為“宋三好”,謂其生得一副好面貌,飄飄若神,人皆樂近;一雙好手,落筆琳琅,酷似趙雪松;一張好口,隨機應變,對答不窮。又且家道富足,揮金結交,開萬春園,延接天下能文名宿,藏脩其中,評選時藝,刻以己名。一時海內之士,皆奉為程式,非宋繼濂先生所筆削,不置案頭。其為人所景仰如此,鄉試主司慕其名,欲收為門下,預送三場題目。宋央能文者作就,至場中照稿謄真,榜發果得高選。因經藝有犯忌處,故未得掄元,主司猶咄咄抱憾。會試亦因名重,遂捷南宮,殿試策字畫端妍,欽點探花,居翰苑。宋曩時猶良心未泯,自知假冒虛名,待人謙和。迨居鼎甲,遂忘本來面目,大言不慚,俨然真名士矣。後天子臨軒,試諸翰林日月五星賦。宋又央同試者代作,作者將稿又另與一人,進呈御覽,查出宋卷與某卷雷同,發刑部嚴審,宋不敢供出代筆之人,與某俱供拾諸地下,彼此抄襲,兩出不知。奏上,奉旨,如某者系少年無名之人,尚可原宥,宋繼濂負海內重望,乃盜襲地下棄文,以為己有,無恥極矣。著革職。宋遂終身不振。

  附:富春大賈寧標,其子寧固,為邑諸生,濫忠孝之名,竊文壇之譽,貶駁人倫,輕侮師友。父子濟惡,谄谀上官,詐害平民,起滅詞訟,因而致富。崇祯六年,直指梁公按越,廉得其惡,密訪之行拿,而固已逃諸楚矣。山田屋廬,妻妾婢僕,當時嚇詐而得者盡為人讦告。梁公訊實,一一給還,合郡稱快。固在楚窮困無所資,為人謄寫,復以詞狀诳人,被有力者數擊垂斃。自此恍惚,如非刑立至,雲雷下擊,安身無所。有識者告人曰:“此逃生也。”眾益薄之。越二年,遇眾鬼扭至州上,鬼笑曰:“汝父子一生賊害人多,即兄弟親朋俱懷一點惡心相待,今薄贈爾數種,回去更好恐嚇於人。”於是共相變易之,為金雞之嘴,銅鈴之眼,斑斓之面,焦黃之須,棄之中野,嘩然而去。固醒,悲啼入市,人皆以為鬼魅而不近之,乞食無門,饑渴數月而死。其父於他邑逃回,為鄉人所不齒,亦行乞而終。(《感應篇集注》)

  【譯文】

  注:自古高行碩德,必名貫天地,豈有特意求名的呢?那是聲音大自然宏亮。比如做官本不廉潔,卻要人稱廉;本不公正,卻要人稱公。甚至於行賄囑托權要,乞求薦拔揚名。憑借一些小恩小惠,求人樹碑立傳。再比如做讀書人,義理本沒有弄通,卻好刊刻文章;名節本無,卻偏要講求名聲氣勢。更甚至於做假道學,語錄滿箱,坐享大名,可以說是可恥到極點了。

  案:偽名士宋繼濂,人呼為“宋三好”。是說他生得一副好長相,飄飄然若神仙,人們都樂於接近他;有一雙好手,下筆即是滿紙珠玉,書法酷似趙孟頫;長著一張好嘴,隨機應變,對答如流。再加上家道富足,不惜錢財,廣交朋友。創設萬春園,延請天下文士名儒,在園中講說研討,評選出高明的文章,用自已的名字刻印出來。一時間海內之士,都把它奉為典范,不是宋繼濂先生評定過的文章不擺在桌上。人們當時就是這樣景仰他。鄉試的主考仰慕他的名聲,想收為門徒,就預先把三場試的考題送去,宋繼濂央求會作文的人寫好,到考場中照稿抄寫上去,榜發果然高中。但因試卷中有犯忌諱的地方,所以沒有奪得第一,主考還咄咄為他遺憾可惜。會試時也因大名在外,聯捷南宮。殿試的時候,試卷字畫端正絢麗,皇帝欽點為探花,入翰林院為學士。初時宋繼濂還良心未泯滅,自知假冒虛名,待人謙虛和順。等到位居鼎甲,就忘了本來面目,大言不慚,俨然一副真名士的派頭。後來天子到翰林院視察,以《日月五星賦》測試翰林學士,宋繼濂又央求一同被試者代他作一篇。代他作文的那人又將稿子給了另一個人,抄上進呈皇帝審閱。結果查出宋的卷子和另一人雷同,命令刑部嚴加審問。宋繼濂不敢供出代筆之人,與那人都謊稱是在地下撿的,各自抄襲,彼此不知道。刑部奏上去,領回聖旨:如某人本系少年無名之人,尚可原諒寬宥;宋繼濂負海內重望,偷竊抄襲地下丟棄的文章,以為已有,無恥至極。明令革職。宋繼濂由此終身不振。

  附:富春大商人寧標,兒子寧固,為鄉邑學生,濫冒忠孝之名,虛得文壇贊譽。便常貶低駁斥他人人品,輕慢污侮師友。父子一同作惡,巴結迎奉上面的官吏,欺詐殘害平民百姓,左右官司,因此而致富。崇祯六年,欽差梁公巡按浙江,訪查得其罪惡,密令捉拿,但寧固已逃到楚地去了。田地屋捨、妻妾婢僕,原來通過訛詐而得的都讓人揭發出來,梁公考訊得實,一一歸還原主。全郡人都拍手稱快。

  寧固在楚地貧困無依,靠為人抄寫過活。又以詞狀诳騙人,被有勢力的打了幾次,差點兒死了。此後就恍恍惚惚,有如馬上就要被刑逼、雷打,無處安身一般。有知道他的人告訴人們說:“這是個逃亡出來的學生。”眾人越發輕視他。過了二年,碰見鬼把他扭到州上,鬼笑著說:“你父子一生害了很多人,即使是兄弟親朋,都懷著壞心眼相待。今稍稍贈給你幾件東西,回去好恐嚇他人。”於是,一同給他改變相貌,安上金雞嘴、銅鈴眼、斑爛面、焦黃須,扔在野外,叫喚著而去。寧固醒來後,悲泣著到了城裡,人們都以為他是鬼魅而不敢接近他,乞討無門,饑渴數月而死。他父親從外鄉逃回後,為鄉人所不齒,最後也行乞終生。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