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法師:現在做好事,能把過去做的壞事抵消嗎?


 2017/2/25    熱度:5563    下載DOC文檔    

  1. 師父好!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真的有用嗎?

  答:「悲」和「慈」在佛法裡是兩個意思。慈能予樂,悲能拔苦。給予快樂的叫慈,拔除痛苦的叫悲。跟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悲不一樣。

  在大悲咒前的發願文裡有一段話,「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我過去念到這一句,在心裡面,總有特別有感覺。我們念到哪句有感覺就多念一下。比如,我念《無量壽經》「彼佛光明無量十方諸佛無所障礙」,念到這一句,有一種光明通透的感覺。

  為什麼呢?因為能量來源不同,經文裡面所承載的慈悲和力量是不一樣的,功德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念經文的時候哪怕不懂都沒有關系。

  為什麼不懂也有效果呢?因為經文裡面有能量有功德,它會釋放一種東西。雖然意識不感知,但潛意識很智慧。潛意識會知道,它不需要分別。

  比如,我們在放生的時候給動物皈依,給動物皈命,跟動物說話,有人疑惑跟動物說話,它們能懂嗎?當然動物用耳朵聽不懂,但它的潛意識能感受到。

  2. 師父,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佛法裡有六道輪回和二十八層天。如果一不小心我去了我不想去的地方怎麼辦?怎麼樣鎖定目標去我想去的地方?

  答:到底我們死後會去哪裡?這就好比我們那個年代,念完大學,采用的分配制度。會分配去哪裡,跟我們的優秀程度有關,也跟我們的因緣有關。如果是全系第一名,那麼會分到最好的地方。

  佛家說我們死後去到哪裡都是由我們的業來定的。比如,女性嫁到哪一家也是業來定的,業力就是一種牽引,業力是無形的。

  佛家講六道裡是「重業先牽」,哪一個重就先牽到哪裡去,然後再去次重的。哪個業重,哪個就先受果報。

  比如,有個人做了很多善事,但生前也做了一些壞事。這時就有兩種力量,一個往天堂拽,一個往地獄拽。天堂力量大就先到天堂,由於到天堂慢慢消耗了這個力量,就再會墮去地獄。

  所以,我們今天在造作各種業力的時候要分得很細微,可以說他的類別無窮種。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有人造了健康的業,但是有人總生病卻很長壽,有人很貧窮也很長壽的原因。所以,各種業是分開報的。

  過去,我們認為干一件壞事再干一件好事就抵消了。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地裡種了毒草,現在又種人參,但長出來後既不是毒草,也不是人參,最後長成了莴筍。這可能嗎?不可能。所以,好事歸好事,壞事歸事,這兩個不相干。

  比如,我們做了件好事,把錢捐給別人念大學。後來,我們又做了件壞事,偷了別人的東西。這兩件事就是兩顆種子,是分開來報的,不是說我們捐了錢就可以了偷東西的果報。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曾經做過的錯事忏悔。

  以前有個人問我:「過去對媽媽不好,那我現在對他們好,不忏悔可不可以?」我沒有直接回答他,我最擅長的回答就是講故事。因為直接回答,他依然不懂。所以,父母教孩子要會教,啟發的教。

  於是,我說:「你裡面衣服髒了,不用換,外面再套一件新衣服行不行?」髒衣服還是髒的,不會因為你套一件新衣服就不用洗了。

  他一聽就明白了,那件衣服要洗。所以,對父母的不孝依然要忏悔,對他人不好,依然要忏悔。不能說我對他好就行了!你看這些多清晰,多科學,多嚴謹啊!所以,佛法是很嚴謹的。

  3. 在做事的時候會明顯覺得自己願力不夠,遇到障礙比較大的時候會感受迷失。如何才能像師父一樣,從真心裡發出幫助眾生的大願,如何才能激起救度眾生的責任心?

  答:人是什麼?人什麼都不是,裝什麼就是什麼。

  當我們發現力量不足時,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動力不足,一種是阻力太大。所以,我們要去積累動力,消除阻力。動力從哪裡來?從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來。我也不是大學的時候就有這樣的願力。

  我們要慢慢去積累,慢慢去熏陶,慢慢去踐行,當我們做一點的時候它會成為一種力量。做善會成為一種力量,做惡也會成為一種力量。

  比如,我們可以在塔前發願,可以在佛前、聖賢、高山大海面前發願。然後,我們還要一點點的去做,我們磕一個頭是不是做?念一個皈命文是不是做?撿垃圾是不是做?有人需要了,幫他過個馬路,幫他推個車,這些都是做。

  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點點滴滴積累而來的。所以,一個人的成功是積累而來,一個人的財富是積累而來的,一個人的學問是積累而來的,一個人的願力也是積累而來的。懂得「積累」這兩個字,就可以了。永不放棄,永遠持續的積累。

  4. 師父,你說一切都是功德的化現,可我也聽過一切的結果都是業力的原因。他們兩者都有一樣的東西也有不一樣的。這兩者如何辨別?

  答:這個業力分為兩塊,叫善業力和惡業力。善的業力感召善果,惡的業力感召惡果。毒草的種子長成毒草,甜果子的種子長成甜果子,就這個意思,這是第一。那我們外在的無非就是這樣的結果。

  在我們沒有學習佛法之前,所有的外在都是被動出現的。當我們學了佛法,開始有願力的時候,或者我們接觸了善法開始生出願力的時候,結出的果子就是我們心中主動去播種的。

  所以,這些惡報和善報,是自動產生的。

  功德指的是更高級的一個東西。比如說,我們主動去開發如來藏,主動去愛這個世界,主動去利他和發大願,這樣產生的一個東西,我們把它稱為功德。

  不管叫功德也好,叫業力也好,其實他們的本性一樣的,只是稱呼有點差別。就像不管是善業力還是惡業力,業力是一樣的。只是他們的層次跟叫法有點不同。

  總之,不管是好不管是壞,都是我們內心化現出來的一切。所以,今生我們有善報,也有惡報。

  當知道這個原理之後,我們就知道要特別主動地去發大願,去利他,去愛國,去愛這個世界。然後,由此而產生的就是在心性這個層面的作用。功德是心性層面的。作一個比喻,如果將善業看成皮,那功德就相當於是肉。它們是一體的,只是層面有所不同。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