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菩薩為何不應住色布施


 2017/3/9    熱度:2543    下載DOC文檔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為什麼講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來了呢?就是今天講課一開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剛經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貫連下來的,不像現在的文章條理化、科學化,過去的文學行雲流水,看起來漫無次序,好似一個不規律的排列,但是卻構成不規律的美。所以說,“菩薩不應住色布施”,就是不應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話文來講,就是一切受物理、環境影響的東西,都要把它放掉,萬緣放下,就是不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佛再三的告訴須菩提,佛法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有所作為,一切一切的作為,都是處處犧牲自我,成就他人;應如是布施,應萬緣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為什麼人放不下呢?因為不肯真正布施,因為眾生著相。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譬如我們人最著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幾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壽者相。但是生命留得住嗎?一切諸相,即是非相。這些現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夠留的;它本身留不住,本來無住,本來不可著相的。凡夫眾生之所以為凡夫眾生,是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尤其是學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們,我大概能留得住吧!總覺得自己不同一點,比不知的不學佛還可憐。所以我經常提到我那袁老師的詩,“五蘊明明幻,諸緣處處癡”。說學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蘊皆空,但是啊,自己到處癡迷重重。這就是因為行不到的緣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為上的行。

  所以佛“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再進一步說,不但無我,也無人,也無眾生。有些年輕人,自以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勸他們,你先求自修啊,自修好了,再來度人,你連自修都沒有修好,怎麼去度人呢!這也是我經常感歎自己的,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自己都沒有學好,度個什麼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你沒有眾生度。眾生愈來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作的,自己修行沒有基礎,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徹底的說,眾生不要你度,個個自己會度,有些菩薩們度眾生,決不是說法,反而加重眾生的苦頭,等他吃夠了苦頭,受不了,他自會回頭的;這也是一個度人的法門,並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學佛。

  因為有些年輕的同學們,心心念念在學佛,而且發瘋一樣的想成佛,成佛干什麼?要度眾生;眾生自己會度,不要你度!“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你要曉得佛法的理,一切眾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干什麼?每個眾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後,對他的師父講:迷時師度,悟後自度。眾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課中要念到,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都是自性自度中。

  錄自:《金剛經說什麼》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