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186:自咒咒他
經文:自咒咒他。 【原文】 生來凶暴性難更,煉就頭顱鐵鑄成。 責罷又枷枷又責,悔行死裡得逃生。 注:詛咒一事,篇中屢言之。“干求不遂,便生咒恨”,是懷怨而咒他人也。“咒詛求直”,是忿極而白自己也。此則撒潑無賴之小人耳,不獨王法加之,鬼神亦殛之矣。 案:齊五,生性無賴,與人相角,以頭撞去,靡不立倒,曾受木棒數十而頭不破腫,故綽號“齊鐵頭”。一日,在碗店門首閒坐,店中不見錢數百文,主管曰:“方才在此,轉眼不見,想有賊人偷竊。”五出而認話曰:“爾賴我耶?”仰天咒罵,店主屏息不敢抵對。有一乘馬者見其潑撒太甚,斥曰:“彼未嘗指名賴汝,辱罵無禮,獨不畏王法乎?”五將其人扯下,拳腳交加,衣冠盡碎,旁人勸曰:“此系縣令親友,不可動手。”五曰:“此更不可恕。”鄉地飛來救護,已半死矣。縣尹怒極,差人鎖拿到案,重責四十,枷號三個月,不許進屋,使之日受曝曬,夜受霜露。限滿,復責四十,五躍出縣門,指而笑曰:“爾奈我何哉?”至前碗店,猛然跳入,取身旁小棍亂打,數百金磁貨一時俱粉,又打進內室,辱其婦女。店主禀縣,尹曰:“此地方大憝也,吾當為萬民除害。”遣差立刻鎖來,選八名有力皂役,以大板授之,曰:“可帶赴門外,三板一換,勿令速死,責至二百板,方許氣絕。”五至此方知要命,流血長號,哀求萬狀,尹曰:“上帝好生,吾忝為父母,豈忍置人於死,汝既畏法求饒,吾且網開一面。”仍命枷號,不拘月日,從仲秋枷起,直至十二月。尹曰:“吾欲放爾過年,但元旦佳節,與民休息,豈容惡人生事?”俟至五月歸家過端節可也。至期又曰:“如此炎天,帶枷靜坐,正好乘涼,如何求釋?”叱令帶出,前後計及一年,改悔方釋。問五知罪否,五伏地流涕曰:“小人知罪,再不為非矣。”後果改行,得令終。尹之意,責之彼既不畏,殺之又恐傷生,故枷號經年,使之靜中自怨自艾,亦居官之微權也。 附:當湖林某,有二姊適陸氏昆季,長生子某,次生子天錫。康熙戊午,林病殁,翌日復蘇,告家人曰:“異哉!陸氏二甥,一段因果也。昨至冥府,侍衛森嚴,予方惶恐,忽聞人馬喧阗,諸神送今科天榜至,查核功過以定去取,申詳桂宮。冥王因喚予曰:‘汝祿未終,既來此,看我查核新科舉子,以昭報應之不爽。’予悚懼旁立。隨有判官呈冊,解元即甥陸某也。冊載母林氏詛咒口過,上干天怒,王色怫然。再查陸某犯財色二字,遂除之。次查至二十一名乃甥天錫,其母口過相等,王亦欲除之,再查籍中注有友人逋賦當受杖,代為完辦;叔為縣令虧帑,棄產補之;又拒一奔女。王喜。谕予曰:‘汝甥有此三大善,榜當留名,汝回陽可勉其精進勿怠。’予受命而出,恍恍間即歸家也。”因召二甥語之。是科,天錫果中二十一名。(《桂香鏡》) 【譯文】 注:“詛咒”一事,篇中多次言及。如“干求不遂,便生咒恨”,是講因心懷怨恨而詛咒他人;“詛咒求直”,是講羞憤惱怒而發誓證明自己的清白。而這一條指的是撒潑無賴的小人,不僅王法會懲罰他們,鬼神也會降罪。 案:齊五,生性無賴,與他人發生爭執,就一頭撞去,人無不被他撞倒,腦袋曾被人用木棒打了幾十下,也不破不腫,所以外號叫“齊鐵頭”。有一天,他在一家碗店門口閒坐著,店中不見了數百文錢,主管就說:“剛才還在這兒,轉眼就不見了,想來是被賊偷走了。”齊五就過來接話說:“你這是賴我嗎?”仰天咒罵,店主默不作聲不敢與他爭執。有個騎馬的人看見他撒潑太過分,就斥責他說:“他又沒有指名賴你,你無禮辱罵人家,難道就不怕王法嗎?”齊五把那人拉下來,拳打腳踢,衣冠盡破。旁邊眾人解勸說:“他是縣令的親友,不能動手打他。”齊五說:“這就更不能饒恕!”鄉中地保飛跑來救護,已經打個半死。縣令大怒,差人捉拿到案,重打了四十棍,又枷號(舊時將犯人上枷標明罪狀示眾)三個月,不讓進屋,讓他白天受曝曬,晚上受霜露,期限滿後,又打了四十棍放走。齊五一跳出縣衙門,就指著笑罵:“你能把我怎麼樣!”到了前面那個碗店,猛然跳進去,隨手拿起一根小木棍,亂打一通。價值數百兩銀子的瓷器,一時間被打得粉碎。又打進內室去,侮辱婦女。店主告到縣裡,縣令說:“這家伙是地方惡霸,我應為民除害。”派了差人,立即捉來,選了八名力大的差人,每人給一個大板,說:“把他帶到大門外,每人打三板就一換,不要那麼快就打死,要打到二百板才讓他斷氣。”齊五到此才知到要送命,磕頭流血,大哭哀求。縣令說:“上帝好生,我作為父母官,怎麼忍心置人於死地。你既然害怕求饒,我且網開一面饒了你。”於是就命上了枷,不計日月,從中秋開始枷起,直到十二月。縣令說:“我也想放你回家過年,但新春佳節,與民休息,怎能容惡人惹是生非?等到五月回家過端午節吧。”到了時間又說:“這麼熱的天,帶著枷靜坐,正好乘涼,怎麼要求釋放呢?”叱令帶出去。前後大概有一年的時間,悔改了,才放了他。問齊五知罪了嗎,他伏地痛哭說:“小人知罪。”後來果然不為非作歹,改過自新,得以善終。縣令的意思,責打他既不聽,殺了他又恐傷害生命,所以枷鎖了他一年,使他冷靜中自我反省。這也是為官的一種權宜之道。 附:當湖的林某,有兩個姐姐嫁給陸氏兄弟倆。大姐生了陸某,二姐生了陸天錫。康熙十七年,林某病死,第二天又蘇醒過來,告訴家人說:“很驚奇,陸家兩個外甥有一段因果。我昨天到了冥府,禁衛森嚴,我正在害怕,忽然聽見人馬喧天,說是諸神送來今年科考的天榜,來審查功過,決定去取,報告到桂宮。冥王因而喚我過去,說:‘你壽命未盡,既然到了這裡,就觀看我審查新科的舉子,可以知道報應的不差。’我小心地站在旁邊。隨後就有個判官呈上冊子,解元就是外甥陸某,冊上記載著:母親林氏,犯了詛咒的口過,觸犯天怒,冥王不高興。再查,陸某犯了‘財色’二字,就除了名。依次查到第二十一名,是外甥陸天錫。其母也同樣犯了口過,冥王也要除名。再查,簿籍中注著:有朋友欠了賦稅,要被杖責處罰,他能代為完納;叔叔作縣令虧了庫銀,他能捨棄家產為其補上;又拒絕了一個私奔的女子。冥王很高興,對我說:‘你外甥有這三大善事,榜上當留名。你回到陽世間,可勉勵他勤苦努力,不要懈怠。’我受命出來,恍惚間就回了家。”因而叫來兩個外甥,告訴了他們。這一科,天錫果然中了第二十一名。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