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老師:《弟子規》之己有能 勿自私
《弟子規》之己有能 勿自私
周泳杉老師 “己有能,勿自私”,就是“布施”。什麼是布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服務,就是全心全力的服務。人生的目的在哪裡?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為大眾服務,這就是他的下手處。什麼東西可以服務?我們很容易想到財富可以服務,我可以拿金錢來服務,我可以拿體力來服務,這是屬於內財。我可以拿我的智慧經驗來服務,我也可以拿我的言語關懷來服務,這服務的面向就很多,方方面面都能服務,但是什麼叫真的服務?他不要求回報,完全的不要求回報,這是真正的服務。再來只有一個念頭,這個是我應該做的,就怕怎麼樣?我做得不夠,就怕做得不夠。所以“己有能,勿自私”,這就是修道第一個下手處。
強調那個“私”字,你看重要!這是施眼。就像我們看私,最重要的眼睛就是這個字,“勿自私”,就是這個字。所以捐不捐?捐什麼?這個重點要把它搞清楚,在用心。我們覺得也很擔憂的是教育,現在都往腦在發展,沒往心在發展。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現在的孩子腦力很發達,可是怎麼樣?不會用心,他沒有辦法用心去領悟。他的腦子很發達,邏輯推演能力很強,可是感受力很弱,這也是我們擔心的事情。所以這個教育要教布施,布施絕不是在攀比,大家要注意不是在攀比。末學跟大家舉個例子,就是學校有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回去跟爸爸要二十塊錢,這是中國大陸的例子,中國大陸有一種紙幣是面額就是二十塊的,爸爸就拿了一個面額二十塊的給他。孩子就說“爸爸,我要兩張十塊的。”爸爸說“那不是一樣嗎?”他說“不一樣,爸爸,不一樣。”“哪裡不一樣?”“我這兩張十塊的我要分兩次送到教務處,做什麼?拾金不昧。”就是我可以送兩次十塊的,我就有兩次拾金不昧的記錄,就能記兩次嘉獎。大家要曉得,這個事情好還是不好?你看這麼小就會騙人,這個錢不是他去撿的,而是他跟他爸爸要的。換句話說,他是拿錢去買什麼?買榮譽。可是他的父親居然跟他說,“你好聰明。”這大家就知道了,我們現在是在增加腦力沒有在增加什麼?我們的感受力、我們的領悟力,我們的用心沒有在增加這個。所以這是教育的引導重要,非常的重要。布施這裡不是在攀比,不是,而是在什麼?強調用心,真能用心,一文可消千劫之罪,這是真的。所以進修的第一步是布施,當然我們初學,從比較容易布施的開始下手,但是這一條一定要做,無論如何一定要做,才能怎麼樣?才能轉變我們的命運。
恭摘自周泳杉老師弟子規講座(編號55-026-0012) 2010/5/31
感恩老師!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