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血瘀是衰老的根本原因


 2017/5/9    熱度:6224    下載DOC文檔    

  常言道:"天天動,血脈通","生命在於運動"。而運動的目的在於氣血的流通,氣血流通則是機體健康的標志,也是長壽保證。"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反之則"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從而導致人體趨向衰老。氣血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是髒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生命的本質在於氣血,離開氣血就無所謂生命,正如《內經》所說的"以奉生身,奠貴於此"。因此,人體生長、發育、壯盛以至衰老的過程,從中醫理論角度看也即氣血由弱轉強、由盛轉衰的過程,人的生、長、壯、老、病、死,盡管其表現形式很多,但歸根到底都離不開氣血的變化。

  因為血液循行於脈管之中,流布全身,環周不休,而氣則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兩者並行以供給人體各髒腑組織之營養需要。任何一種原因包括七情、六YIN、外傷跌僕,各種疾病的發生均將影響氣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現氣血失衡,流通受阻,瘀血停滯。由於瘀血的產生和存在,使髒腑得不到正常濡養,然後才出現髒腑虛蠹,精氣神虧耗。氣血阻滯,氣血失調,造成氣的生化作用減退。氣化一旦受損,髒腑的生理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從而加重氣血失衡,形成惡性-循環,最後髒器功能衰老直至死亡。可見"虛"是現象,"瘀"是本質,"虛"是歸宿,"瘀"是原因。然而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與自然界和疾病的不斷斗爭中,正氣必然受到消耗,由於氣虛推動血液無力,更加重了瘀血的阻滯,形成一種"虛實夾雜"、"氣虛血瘀"的狀況。

  所以說,瘀血實在是導致衰老的因子,因子不除,補之何益?臨床上也看到一些老年人愈補愈滯、愈補愈虛之現象。根據有關資料的統計,現在的百歲老人,很少是以補取得效果的。欲謀長壽之道,必需消除導致衰老的因子--瘀血。消除瘀血最妥善的方法是"固本清源",清源者正所以為了固本,固本者亦所以為清源服務,因氣行則血行,益氣有利於化瘀。中醫的治則中有"關門緝盜"之戒,補法之所以不效,是犯了"實實之戒"。臨床所見,人體進入老年,都有明顯的瘀血存在,例如色素沉著、皮膚粗糙、老年斑的出現,鞏膜混濁等等,都是典型的瘀血表現。而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中風、老年性癡呆、前列腺肥大、頸椎病等都是瘀血深化的體現,也是最常見的導致衰老和致死的原因。經過臨床證實,應用活血化瘀方法能治療許多傳統上認為是"腎虧"的陽痿脫發、耳聾等等,也可反證這一觀點的可信性。

  用現代科學研究來證實老年人衰老的本質在於氣虛血瘀,表現在微循環的障礙和血液流變性的改變,各個主要髒器的血管形態變化。亦即氣血平衡的狀態受到破壞。導致血瘀征象,因而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合成代謝功能以及主要髒器機能均受影響,呈現一系列病理改變,出現衰老征象。通過對老齡家兔的心、肺、脾、肝、腎、腦等主要髒器的光學顯微鏡觀察,在這些髒器內均可看到髒器功能的微循環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一些代謝廢物--脂褐素不能排洩而沉積於髒器內,以及髒器組織細胞間沉積瘀血等一系列病理變化。這證實了機體進入老年時,其微循環障礙遍及全身各個髒器和組織。這種微循環的障礙,即是氣血失衡狀態。由於"氣虛血瘀",髒腑無以滋養,出現功能失調、津液虧耗等,諸髒腑因瘀而衰,直至死亡。

  臨床實驗發現,老年人的血液成分、血球性狀與青年人相比有明顯改變,老年人血漿粘度明顯增高,主要表現為血清白蛋白減少,球蛋白、脂蛋白、纖維蛋白原的增多,特別是脂蛋白的增多,導致血流緩慢,血管硬化,管腔狹窄,出現"脈不通、血不流"的瘀血病理改變。也證實衰老的表現在虛實夾雜:所謂虛,即是血細胞及血清白蛋白的減少;所謂實,就是血聚集成團,血液粘度增高。

  綜上所述,無論理論上,還是臨床所見和現代科學研究,均說明老年人存在瘀血。可以認為:.人體衰老奧秘在於氣血失衡,其失衡的關鍵在於氣虛血瘀。

台灣學佛網首頁素食护生健康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