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古聖先賢的管理智慧(第二集)


 2011/1/24    熱度:3263    下載DOC文檔    

古聖先賢的管理智慧(第二集)
蔡禮旭老師  2010/8/14  馬來西亞某公司
 
    大家好!我們今天跟大家談到「承傳家道文化,實現企業有續經營」,我們看世界上,家道承傳能承傳多久?聖賢人的後代都承傳幾千年、幾百年。孔子的後代,承傳兩千五百多年了;大舜的後代承傳四千多年了。姓「古月」胡,胡姓、陳姓、虞、田、姚,請問大家,黑板上有您的尊姓的請舉手。哇,這麼多大舜的後代來了,請大家掌聲歡迎。
我們林董是比干的後代,大忠臣的後代。而大家看,大舜的後代現在都還這麼興旺,家道四千多年,你們假如有家譜的話,回去找,一定可以找得到。
那很多人肯定一看,「哇,沒有我啊」,心裡很難受。我們剛剛講到的,自信很重要,我幫大家查一查,我敢跟你們保證,你們不是堯、舜、禹、湯的後代,一定是文、武、周公的後代。因為我們的祖先是聖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大家去看看,全世界還有哪一個民族他的家族是四五千年的家譜都還在的,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民族了。
所以這麼好的教誨讓一個家族能綿延五千年不衰,那我們不承傳這麼寶貴的財富文化,那就是太可惜了。而文化的承傳是世世代代人,一代都不能缺哦。哪一代斷掉了,整個民族的素質快速墮落。以前寫文章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沒有很深刻的感覺,現在知道了。
比方我們文化當中最強調的,「孝」的文化。孝道不傳,一代人就差很多了。以前孝子是孝順父母叫孝子,結果這三五十年忽略教育了,請問現在的孝子是什麼狀況?孝順兒子叫孝子,孝順孩子是孝子了,還比誰侍候得好,你說顛不顛倒?你越侍候,他沒有長孝心,長什麼心啊?長「理所當然」的心哦。現在孩子一比,「我同學他媽媽送他兒子到德國去留學,我也要。」媽說,「我又沒有賺那麼多錢?」兒子說,「你不會去借啊。」
真的,你沒有長他的善良,他覺得什麼都是應該的。麻煩啦,我們忽略了,教育是教育他那顆心啊,不是把他養大就叫教育好了,不是給了他個學歷就教育好了。他假如沒懂得做人,身體越大、學歷越高,造的孽越大。你看現在高科技犯罪多不多,多少?所以老祖宗提醒我們,一個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至要莫若教子」,一定要把下一代教好,下一代沒教好,再有錢再有地位,每天在那裡擔心,「我兒子今天不知道又要給我搞什麼名堂出來了」,你提心吊膽啊。現在不只吊膽,連肝都吊起來了,是吧?
有一個很有權位的人,當大官的,他的兒子十九歲,有一天給他父母講:「爸,媽,今天晚餐我想跟你們一起吃,跟你們好好聊一聊。」這個爸爸媽媽高興得不行了,「哇,好久沒有兒子主動說跟我們說說話了。」准備了豐盛的晚餐,等著兒子。結果兒子回來了,帶了一個女孩回來了,然後對爸爸媽媽講:「爸、媽,我女朋友懷孕了。」然後拿著一張已經打好的明細表拿給他爸:「爸,我們要結婚,需要這些東西,一棟房子,一台車子。」全部給他父親寫好了。你看父親高興兒子要找他談話,結果居然是談這種話,一下子那個落差,都不知道要去向誰哭啊。所以這個教兒子重要。
尤其夫妻要配合好。父親的辛勞,父親自己講,講不出來啦。為什麼?天性啊。看到孩子那種天性流露,盡心盡力為了孩子。這個時候太太就要講:「你知道你爸有多辛苦嗎?」那孩子就知道爸爸的辛苦了。那爸爸要講媽媽的辛苦啊,「你知道你母親生你的時候,多辛苦嗎?多難受嗎?生完你了馬上都是顧及你的安危,早就把痛給忘記了。」點點滴滴從小引導他、告訴他,那孩子的孝心很自然就出來了。
孩子愛父母,那也是天性啊。我們看那個一兩歲的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來了,伸出雙手過去擁抱,「媽」,比中什麼還高興,這是天倫。讓他保持,讓他的孝心不斷的增長,這個要靠家裡長輩好好引導、教導。更重要的,父母長輩自己要把孝道做出來,用自己的孝行感動孩子。這個是孝要承傳。這幾代忽略掉了。以前老人最重要,老人最尊貴啊;現在倒過來,變小孩了。大家想一想,「做壽」現在給誰做壽啊?兩歲、三歲就做壽,你看他能多長壽?是不是?福都被折完了。為什麼做壽?做壽是因為他年長,年長對家庭對社會貢獻很大,他受得了啊。一兩歲有什麼功勞啊?然後還叫高朋滿座,他哪有那麼大的福給我們折啊!
然後你看,家裡要吃什麼,問誰?出門了,「來,小明」,你看那爺爺奶奶是什麼感受啊?然後你說,美其名,「爺爺生日了,來,出去吃飯」,點的都是小孩愛吃的,然後小孩在那裡吵了半天,兩個爺爺奶奶在那裡打瞌睡,沒事干。
家裡出去玩,都去哪裡玩?先問誰啊?倒了,先問小孩。「游樂園!」老人去游樂園,不能玩的。我有一次帶學生去游樂園,這個有時候,這個墮落的力量太大了,我給小朋友講半天,「哎呀,我們到哪些大自然、哪些古跡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講了半天,「好,小朋友你們要去哪裡?」「游樂園。」結果就陪他們去了,沒辦法,民主時代,父母、老師的智慧也用不上啊。
結果去了那個游樂園,有的從一百多公尺就這樣掉下來了,然後就「啊……」,這樣叫快樂。告訴大家,這個叫苦中作樂。
結果,我說,這個不去嘗試一下,可能很難體會,我就真的試看看。我去試了什麼呢?試了一個轉盤,四個人掛在一個圓上面就「欻欻欻」,這樣轉轉轉。轉了幾分鐘下來,我都不知道東南西北在哪裡了。真的,我假如沒有一點功夫,當場就吐了,我是把它壓下去了。我說人把自己的身體在那裡攪攪攪,這個叫快樂了。
所以說人,苦啊,空虛到要找刺激了,找完刺激,該怎麼苦還怎麼苦。有沒有人刺激完,煩惱沒有了?其實刺激完了,還多一條苦,是不是?你喝酒,借酒消愁愁更愁,本來煩惱已經很多了,喝完酒加一條:頭痛。是不是?你說抽煙消愁,抽了煙,愁也是還在啊,這個肺部受損,身體受損了。「那我去跳舞,去high一下。」High了三個小時、四個小時,high完隔天腰酸背痛,連爬都爬不起來。所以真正的快樂,孔子講得有道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喜悅,一輩子都快樂。
你看我們小的時候孝順爺爺奶奶,看到奶奶喜歡吃的豆腐乳,趕緊買下來,坐著游覽車,小學出去校外教學,拿回家給奶奶,奶奶一看到很高興,「哎呀,乖孫子。」那一個禮拜見人就說:「我孫子很孝順,給我買最喜歡吃的豆腐乳,你要不要來一塊啊?」還跟人分享。請問大家,我奶奶快樂多久?你們都沒有這種經驗嗎?我奶奶快樂一輩子啊,想到就高興。這種樂就是內心的喜悅,德行的感染,孝心的落實。我自己快不快樂?我一想到就高興。你看我剛剛講你們也都笑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所以,所有要靠外在刺激的樂,那都是痛苦停止,不叫快樂。等到那個刺激沒有了,痛苦就來了。而且還有副作用的。所以真正的樂,不要往外面找,往內心——法喜,內心道德的喜悅。所做的事情問心無愧,助人為樂,為善最樂,知足常樂,內心裡都是善心、愛心,都是感恩的心,每天都高興。
有科學家試驗,一個人,一兩歲的時候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長大以後成人平均一天笑七次。恭喜大家,今天笑的次數已經超過平均值了,今天做得挺好。這個科學數據很值得我們冷靜。人生不斷的在追求幸福快樂,你們有沒有遇過哪一個人說,「我的人生就是追求痛苦,越苦越好」,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人?假如有遇到,可能要帶他去看心理醫師,或者把《弟子規》要介紹給他,他這個內心走錯方向。
隨著我們年齡增長,我也付出了非常多的時間跟精力在追求快樂。努力應該有結果啊,可是怎麼結果是本來笑一百七十次,越努力,越笑不出來了?那這個方向要考慮了。請問大家,你有沒有遇過成人一天笑一百七十次的?我遇過,新加坡許哲女士。我們那一天見到她,短短兩三個小時,我看她笑的次數可能已經快一百次了。非常善良的長者,我們不敢叫她「老人」,因為她說她是一百十三歲的年輕人。我跟大家保證,她內心的那個年齡,真的是嬰兒的年齡。那個笑起來就跟小孩笑一樣的燦爛。你們不相信,到新加坡去看看。或者,我們下一次請許哲女士來的時候,我通知林董,歡迎大家看到一個真正真實的大善人、大菩薩,給大家看一下,百聞不如一見。
人家問她:「你為什麼這麼長壽啊?」她說:「我從沒想過我會老啊。」「那你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她說了三個字:「哈、哈、哈!」常常保持喜樂的心。而且她說:「每一次我照顧那些老人」,她所謂的老人都是小她二三十歲的,她去過照顧他們。她說,「我是用孩子的心,以她們孩子的心去照顧他們。」你說她為什麼不老?她都是赤子之心,她怎麼老?所以告訴大家,去教孩子、教幼兒園的老師,比較不會老,每天都是跟孩子玩在一起,都看著孩子那個笑容,感染自己,不容易老。
而且,其實這個許哲女士她為什麼這麼長壽?儒道釋的教誨都講透了。《論語》裡面講,「仁者壽」,仁慈的人就長壽。其實這個道理用科學來思維,也很容易了解。一個人一個善的念頭起來了,還沒有幫助到別人,他善的念頭還要透過他的言語行為,人家才能受益啊,別人還沒受益,誰受益了?自己。這個念頭是好的磁場啊,身心都在這個太和之氣,八十兆細胞都得到能量。所以利人絕對怎麼樣?利己。害人?害己。這個是真理啊。所以人明白這個真理了,絕不起害人的念頭。那就是害自己啊。
大家冷靜去看,歷史當中每一個朝代的大奸臣都長什麼樣子?有沒有長得像彌勒佛一樣的?有沒有?沒有。都是尖嘴猴腮。為什麼?他每天算計別人,「相由心生」,所以那個長相就越長越往那個樣子去走了。所以做人,利人絕對利益到自己,絕不吃虧。利人的時候增長智慧,增加自己的福田。所以道在哪裡?人生的道理在哪?在當下,隨時隨地都能體會。
比方,今天我們去參加課程,人家講得不錯,我們給他鼓掌,鼓勵他,讓他進步。告訴大家,我也是很需要鼓勵的。我不是這個意思啦,我是說,我是緊張,現在有點功夫了,緊張都是腰部以下發抖,不被看到。
而且,我記得六年多前,我剛到海口,那個時候人生地不熟,毛頭小子去,能力還很差。但是,還是得去跟大眾分享。一開始,差不多十個人來聽課,每一個進來的,好像多年失散的老友一樣感動啊,「哎呀,謝謝,謝謝,感謝你來聽課!」沒有人來聽,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學習、去提升了。結果有一次來了一個七十歲的老太太,她在底下聽,邊聽邊對我笑,給我微笑,我越看就越來勁,越有能量。結果當我一個半小時講完了,我就很感激這個老人給我的鼓勵,一下課我就沖到她的面前,要感謝她,「老太太,謝謝您來聽課。」我講了幾句話,她就一直看著我沒講話。旁邊的人說:「她聽不懂普通話。」
諸位朋友,一個人的成長,有多少人的信任跟鼓勵才能進步。我當初剛開始的時候能力很差,連聽不懂普通話的老人都來幫忙啊,我們能不感謝嗎?所以,一個人的成長、進步,伴隨著父母、所有的長輩老師、所有的同學朋友的支持鼓勵,我們要把這些感動、這些愛,時時放在心上,鞭策自己,這一生不要讓所有愛我們的人、對我們有恩的人失望,要讓他們覺得欣慰、感動、自豪,「哎呀,我這個兒子讓我真的覺得,養這個兒子太有意義了,養這個兒子太有價值了」,「交這個朋友太好了」。時時以真心來做人。
所以,每每想到這些情境,就很鞭策我自己要勇往直前。尤其我每一次回到馬來西亞來跟大家分享課程,我差不多一年來一次,結果去年底來了,就不大想走了。所以我是從去年底,就在我們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在吉隆坡,就一直到現在。我們這個中心也一直在辦課程,也歡迎大家到中心來給我們批評指正。
所以我回馬來西亞參與課程的時候,讓我最感動的,就是很多七八十歲的長者,都來做義工。有的在廁所前面,歡迎每一個人,非常的親切,大家去聽課了,她再進去把它搞得干干淨淨,看到每一個人來聽課,他們比我們還高興。因為老人慈悲、慈愛啊,老人比我們急啊,他們知道文化太重要了,在他們的眼前看到三代人整個道德素養,怎麼落得這麼快?這個文化不能不復興了。
所以剛好前幾天,在雲南昆明辦了一場傳統文化的論壇,整個政府被老百姓感動。很多老人,拿著一千多塊的零錢,到會場,「我要捐款」。我們看到那個零錢就知道,他是捐多少?他是全部拿出來捐了。還有的年輕人過來,「這個是我父母留下來的錢」,他們一直等著能夠在自己的故鄉辦中華文化的課程,他們終於等到了,「所以這個錢一定要交給你們來辦課程」。
所以我們深刻感覺到,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怎麼可以讓我們的老人繼續再操心下去?我們不忍心這麼做了,我們也有責任讓他們安心。老人已經為了家庭、為了整個社會國家付出一輩子了,我們自己年輕人、中年人沒有做好,讓他們還繼續擔心。所以我也把這一些老人在付出的景象,要深深留在我的心中。包含這個七十歲老太太,她那個對我笑的景象,只要我有點懈怠了,我就趕緊把她請出來,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能讓他們失望。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一定有責任要承先啟後。
所以剛剛跟大家舉到了,文化一代人不傳,孝道沒傳下去。而一個人他的「明德」、「本善」,就好像無窮的寶藏,它可以打開的。怎麼打開呢?「孝敬」二字。孝順父母,恭敬長者、恭敬師長。人只要有這兩個德行了,這個人這一生的道德跟他的福分,就會非常大,因為那是源頭活水。
而我們小時候恭敬長輩,是很自然的。我記得小的時候,吃飯時間到了,我趕緊去叫爺爺吃飯。奶奶一般在家裡,爺爺比較外向,去找人家下棋、談天。遠遠看到爺爺,因為我跟爺爺有默契了,禮拜一在土地公廟,禮拜三可能在元帥廟,都比較了解了,找到爺爺,我說「爺爺,吃飯了」。我爺爺很高興,「哎呀,我孫子來了,我得回家了。」我那個喊出去的聲音,旁邊的鄰居看到了,每個人都露出笑容,大家都感染了,這個是人間很美的詩篇,天倫之樂。把爺爺請回家了,「爺爺坐」,盛好飯給爺爺吃,侍候爺爺奶奶。所以《弟子規》講,「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個叫「道」啊,做人之道。
結果忽略了道德教育了,一代人沒傳了,現在誰叫誰吃飯啊?你看爺爺奶奶老半天才把他請回來,請回來還得喂他吃,一口接一口,有時候喂一口他還要跑三十公尺,爺爺奶奶還得陪著跑。所以現在爺爺奶奶要當保姆,還得先馬拉松培養一下,鍛煉鍛煉身體才行,不然吃不消。
《弟子規》又講,「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這個是接待客人之道。尤其來的客人都是長輩,叔叔阿姨來了,我們小的時候,「啊,阿姨好,您先坐一下」,倒杯水給阿姨,「我趕緊去通知我媽」,趕緊去通知誰過來,這是禮啊。結果現在叔叔阿姨到家裡來了,小朋友在看電視,連站都沒站起來,坐在椅子上,「嗯」(轉頭看一眼),「嘿嘿」,「嗯」(頭轉回來),又回來了,只笑一下,沒任何動作。結果有家長就說了:「哇,他還對你笑,不錯啦。」
大家注意,現在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哎呀,他能笑不錯啦」,「哎呀,他能不怎麼樣就不錯啦」,這個說法錯誤。標准,做人的標准是不能降的。假如大舜那個時候就說,「哎喲,這樣就不錯了」,那請問,我們現在已經到哪裡了?可能已經趴在地上了,不是人啦,是吧?那做人的標准哪可以降?一代一代降下來,人都不像人了。我們看,就這三五十年做人沒有傳,做出來的行為真的是嚇死人,都是讓人沒有辦法想象的惡行。所以標准不能亂降。
我們曾經到監獄去給服刑人員講《弟子規》,講孝道,結果那個服刑人員也有善良、善根,聽完以後,他爸爸來了,「噗通」就給他爸爸跪下去磕頭、忏悔。結果他爸爸跑去找那個干警,「你怎麼給我兒子教成這個樣子呢?他已經不錯啦!」「他怎麼不錯?」「我們那個村落吸毒的都打父親,他沒打我,他已經不錯啦!」你看,他們的標准降到什麼?不打父母,就算很好的人啦。降得實在太誇張了。
所以,假如上一代的人恭敬長輩,這一代的人連站都沒站起來,只是轉個頭笑一下,請問三十年之後的小朋友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叔叔阿姨來了,得走到這個小朋友面前:「小朋友好,要不要喝水?」那假如已經變成這種社會風氣了,那人都不像人了。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有道德,所謂「五常」:仁、義、禮、智、信,才稱為人。而老祖宗提醒我們,「棄常則妖興」,《左傳》裡面講,人放棄了做人的常道,整個人跟社會,就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現象產生。不只是人與人的怪現象,連大自然的怪現象都出來了。閩南話有一句話講到,「人不按天理做事了,那整個大自然就會很混亂」。人心善,風調雨順;人心惡,天災不斷。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年整個地球好像發熱了?四十幾度,還有科威特到五十幾度,印度也是,哇,那熱死多少人啊。我每一次在那裡看新聞報導,這麼多地方都這麼熱,結果怎麼都沒有馬來西亞的城市很熱?馬來西亞是赤道,結果居然沒有那麼熱,反而是那些高緯度的地方熱得不行了。大家知不知道原因啊?馬來西亞的華人有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吧?心裡善良、厚道,這個大自然都會有呼應的。人跟天,不能分開的,老祖宗教誨我們是天人合一的智慧。這個真理其實人自己留心就可以發現了。
大家假如到中心,或者我們到時候可以送給大家,有一個山東電視台的欄目叫「天下父母」,他們那個「天下父母」有一個胸章,他們的員工一進公司,首先要把這個「天下父母」的徽章放在自己的胸口,左胸口。什麼意義呢?就是:進公司這一天,就要把天下的父母放在自己的心上。因為他這個欄目就是專門弘揚孝道的欄目。不簡單,媒體工作者也有菩薩,也有真正有愛心的人啊。
結果他們的目標,希望在大陸建一千個孝心村,他們正在做。做第一個孝心村,是在曾子的故鄉。曾子是孝子,傳《孝經》,曾子的故鄉,山東嘉祥縣。結果他們要辦這個開幕式的時候,連續下了好幾天雨都沒停,結果前一天就擔心了,這個下雨沒有辦法開幕啊,怎麼辦?他說,約的官員,人家那個官員,現在當官不容易,很辛苦,行程都排滿滿的,不可能給你調日子的,沒辦法,只能辦了。結果九點開始開幕,時間到了,剛好雨就停了。結果半個小時,主管、這些領導人講完話,然後這個理念宣達完了,大家一起拍合照。一拍完合照,咔嚓,半個小時經過了,雨又下下來了。你看,老天爺借給他們半個小時啊。這是真實不虛的事情。
我們自己曾經在安徽廬江辦了三年的課程,每一次天氣很熱,一辦班,馬上涼風就吹來了。我們還有二十九畝田,種有機農作。因為用農藥化肥,以後我們的地就壞掉了,不能種東西了。大地是母親,不能繼續這麼糟蹋了,我們希望帶頭,帶動這個風氣,所以我們二十九畝田都是天然的種植,沒有用農藥化肥的。結果,那個小鳥都飛來做窩。當地的老百姓很驚訝,為什麼?那個做的窩,我們手都碰得到,牠不怕我們。一般的地方不敢做那麼低,都要做高一點,怕被抓下來。你說動物有沒有靈性啊?有啊。而且牠做窩在那裡,牠懂一個道理,肥水不漏外人田,是吧?牠都把牠的貢獻放在我們這個地上。
第一年要收成,那個西紅柿,西紅柿,我們剛要種的時候,因為在整那個地的時候,整出來一大堆的建築垃圾,一塊一塊的磚塊,然後旁邊的農民就說了,「哎呀,你們明年要種出東西來,我看是很難。」結果明年光是西紅柿,收了一萬斤超過。吃不完,拿到那個綠色課堂,我們有一個教室就是在樹下,都是跟鄉親們一起唱好的孝、感恩的歌曲。送去給大家吃,結果當地的農民說,「第一年就有這麼好的收成,可能是種的人有愛心。」欸,你的心可以把這個環境轉變哦。
而且因為二十九畝地非常大,我們種玉米、種花生,那個面積太大了,用人工澆水幾乎辦不到,沒那麼多人。可是每一次大面積種植谷物的時候,老天爺一定下雨。所以,我們在農業部服務的同仁,最相信天人合一,善心一定能夠感啊。
所以《書經》告訴我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實已經告訴我們怎麼化解這個世界的問題了。從哪裡化解?從人心就能解決根本問題了。所以為什麼七零年代湯恩比教授,他是英國人,他是對全世界的歷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他說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而他講完以後,因為他的威信很高,天主教聽完以後,開放可以祭祖。因為華人特別重視「慎終追遠」。可見得這個湯恩比教授是很有分量的。
大家聽過這一句話嗎?「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有沒有聽過?(有。)你們聽了這句話以後,有沒有覺得生命不一樣了?有沒有?(有。)有。這句話提醒我們,誰能救這個世界啊?「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所以華人有解決這個世紀、這個世界問題的方法、智慧。所以我們聽完這句話,就是我們這一生是來干什麼的?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是來解救這個世界的危難啊!對啊,你這句話都聽了,「啊,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可以救這個世界,我就是華人,我有這個方法」。「那假如我不去做呢?」那叫「見死不救」。請問大家,一個人見死不救,以後會到哪裡去?你們自己看著辦。那有沒有人說,「哎呀,我要把句話挖出來,我沒聽到。」人要有承擔,這一生來,又不要空過,總要對家庭、總要對社會國家、對這個世界做些貢獻。
所以我們學習中華文化,孔子在《論語》講的,君子要知命,知道我這一生有什麼使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而這一個「命」,它包含:一個人如何改造自己的命運;如何成就自己的慧命;進而成就自己家族的使命;還有社會國家的使命,以至於民族的責任,我們這一生要知道,我們再不傳,它就斷啦。還有我們生為一個地球人,我們的使命在哪裡?孔子這一句話,給了我們人生的方向、目標。
那有了遠大的目標了,其實經典很精辟,一句話就把人的意義、方向都講完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一個人「明明德」,就是成就了自己的道德、福分,「成」。「明德」就是一個人本有的本善,它是不同的名詞,是指的一個東西。而這個「明德」又讓我們了解到,一個人本善裡面,具足了什麼。「明」是智慧,「德」是一個人本有的德能、福分。那每一個人都有明德,但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煩惱障礙住了自己?就是染上了習氣了。所以為什麼前面還加一個「明」?就是要把它恢復回來。那怎麼恢復呢?把習氣放下,就能恢復了。俗話講的「撥雲見日」。請問,當烏雲在的時候,太陽發不發光?發不發?發啦,照不出來而已。我出的這一題這麼難嗎?所以他本善都在那裡發光,我們的習氣把它障礙住了。一打開來,就亮了。所以,怎麼打開呢?待會整個《大學》,它的次第就給我們講清楚了。人一知道自己本來就有智慧、德能、福分,就不願意再糟蹋自己了,不願意再隨波逐流了,這個是成就自己。
「在親民」,「親民」就是利人。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不認識的人,我們能幫到,我們盡心盡力去幫忙。「親仁」,就是「成人」。所以人生的意思在哪?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而且,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比方我們在小學教書,我們越教書,越察覺自己還有修養不夠、還有能力不夠,「教學相長」;越教書,這些孩子們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的需要,我們的那種使命感越來越能提得起來。所以也在幫助別人當中,把自己的習性跟自私自利放下。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叫「醫道」,這個是敘述韓國許浚醫師,他是一代的心醫,是一個非常仁慈的醫生。這個劇中就講到了:看起來是醫生在挽救病患的性命,同時病患也在把醫生的慈悲心給喚醒。所以這是相互的一個良性的感應。而且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會看到自己的不足。比方在幫人的時候,沒有耐性了;幫人的時候,情緒化了。我們就馬上看到自己的不足,趕緊來修正。「成己成人」。所以能把自己跟他人都能成就最高的智慧,最高的一個人生幸福,這個就是「止於至善」。
而「成己」,怎麼成就自己呢?細目裡面就講了,「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我們希望利益天下的人,首先怎麼做呢?「必先治其國」。就是說,一個人他的國家都不好了,他能不能利益天下的人?人家說,「你少來了,把你自己國家先搞好就好了,還幫我們。」是吧?所以自己的國家好了,你才能把好的經驗去幫助天下的人。
國家要好,那首先家庭要幸福。一個人自己的家庭都搞不好了,然後說「我要去利益社會」,人家相信嗎?不相信。所以經文裡面講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他得有修養,他才能把家治理好。要修養自己,從哪裡呢?「欲修齊身者,先正其心」,「先誠其意」,一個人修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心。怎麼把心調好呢?「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一個人都是貪心、都是壞脾氣,他怎麼會有真誠心呢?人家怎麼會感動呢?所以根本下手的地方,在先對治自己的習氣。有遠大的目標,還得要從眼前一步一步踏過去,所謂「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千裡的目標,也是從眼前這一步踏出去的。
所以從這裡,就非常清晰了。怎麼樣成就自己呢?一定從格除習性、物欲開始,「格物」。一個人煩惱習氣越來越少,他的智慧就開始冒了,叫「致知」。煩惱輕,智慧長。「致知」了,他明理了,常常都用這些道理來觀照自己,他的意就越來越誠了,心也越來越正了。
我們看,這一個部分都屬於「明德」,成就自己的部分。要到成就他人、利益他人,那就是進一步從「修身、齊家」這裡的境界,「修身、齊家」到「治國、平天下」,這個就是人生觀,人生的意義所在啦。
我們以前在讀這個,都覺得,這種經典文章都是放在書櫃裡面的,跟我們人生有沒有關系啊?其實告訴大家,這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
我們全國校長職工會,我們彭校長、李校長,他們發了一個願心,希望全國華小統統學《弟子規》。人有這一種善心,力量很大。今年已經第四個年頭了,推展得非常好,很多其它地方的華人到了馬來西亞,也都要學習這些經驗。他帶動了全球華人學校學習傳統文化風氣。大家想一想,一個人的願心、力量有多大?很大哦。
大家看胡小林董事長,他一個人好好的斷惡修善、修養自己,然後把他的企業經營得很好,他這幾年業績都非常好,其它的企業看了非常感動、羨慕,向他學習。請問,他的人生達到什麼價值?現在他講的這些經驗,傳遍全世界的華人,他的人生可以達到「治國、平天下」。
在大陸東北吉林松花江中學,他是中學生,中學生一般比較不好管,可是他們管得很好,成績不斷提升。連那個本來不接受的同仁,看到前年考出來的高中聯考成績,那個本來反對的老師講了一句話,因為成績太好了,說道,「孔子顯靈了。」你跟現代的人講理念,不先給他這個成績好,他有時候還不接受。你得給他賺到錢了,成績好了,現在人比較現實。不過說實在的,只要德行好了,成績一定會好的,這從根本救起來。
那他一個老師對一個班級,最後他的經驗全世界都在跟他學習,那不就是「格物」。為什麼?他放下了自私自利,一心一意為孩子想。他教書很有靈感,「致知」,很真誠的面對學生。「齊家」,他的班級就是他的家,他教好了這個班,全校一起向他學習,全校推開來了,這個大家庭在做了。最後,這個學校的經驗又往全中國送,最後現在送出中國了,「治國、平天下」。
假如有一個企業真正落實老祖宗的倫理教育,那這個企業會放光,會照亮全世界的企業、全世界的商業。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一個企業?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你們都傻傻的對我笑。我是很懂人性的,我知道你們的意思,因為你們都比較謙虛,是吧?「我們做就好了,不要講出來了。」
所以一個人學經典,最可貴的就是把經典轉變成他的人生,轉變成他的生活,轉變成他的價值,這個是真正這一生沒有空過了。尤其,我們剛剛提到的,七零年代湯恩比教授說,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才能救這個世界。而全世界聽不懂華語的地方很多,得要用英文給他們講中華傳統文化,是吧?大家想一想,全世界哪一個地方的華人,最適合用英文給全世界講傳統文化?像我就I don’t speak English,是吧?這我沒辦法啦。你看哪一個地方的人最適合?(馬來西亞。)哇,你們真是「當仁不讓」!
而且,不止我們華人有這個使命,我們納吉首相,今年的衛塞節,親自到佛教的道場,去一同慶祝釋迦牟尼佛誕生日。這代表著什麼?宗教的團結。其實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就是和諧、團結,尤其是宗教跟種族的團結。而馬來西亞的特色,就是多種族、多宗教的社會。現在世界上只要有多種族或多宗教,不打仗的地方很少。所以我們要真正從我們這個國家做起,讓全世界看到,「哇,他的種族比我多、宗教比我多,人家還很和諧,到底是什麼原因?趕緊到馬來西亞去挖寶。」
所以納吉首相那一天就講到:「要把馬來西亞經營成宗教和諧、社會和平的一個示范國。」我比你們清楚就不對了,是吧?所以上下一心,我相信馬來西亞落實倫理道德、落實宗教和平,能夠給全世界帶動。尤其八月三號才剛開完一個宗教和平論壇,前首相馬哈迪先生,還有很多宗教代表都與會了,三四百個不同宗教的聚在一起,很美啊、很歡喜啊。
所以我們共同有這個使命,好好把我們的國家治理好、帶好,就能為這個世界走出一條正確的路、康莊的路了。
那我們目標都確立好了,得從哪裡開始做起啊?從這個「格物」,去掉壞習慣。
所以,我曾經也跟企業交流,尤其是一些高級主管,剛好第一次見面,我就跟他們聊到:「今天跟大家交流管理智慧。請教大家,您想『管理』二字的時候,首先想到要管誰?」他們馬上說:「當然是管下屬,管孩子。」是吧?我們剛剛提到,一件事情成敗在心態,假如一個人一提到管理就是管別人,你說他管得好嗎?你們怎麼沉默了?
所以在《論語》當中,因為孔夫子有智慧,很多的國君一見到孔子一定會問他,「怎麼治國、怎麼管理」。其中有一個魯國的大夫叫季康子,他就問孔子,怎麼樣管理,怎麼樣從政,問了好幾次。其實孔子回答的核心,就是自己先做好。孔子跟他講:「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政治的「政」,其實就是先端正自己。這個「子」是對他的尊稱,你自己帶頭做好,誰敢做不好呢?因為你是一國的帶頭人。
像一個家庭,孩子他的是非善惡判斷,從哪裡建立起來的父母是家庭的領導者,那個小孩在小時候成長過程當中,比方人家拿東西給他,他首先看哪裡?看他爸,看他媽。他媽「」,是吧?對呀,你父母都做正了,孩子潛移默化就建立判斷能力了。相同的,領導者,一個新進的同仁員工,他也時時都看著領導,領導怎麼做,他就效法去做,上行,下就效了。
而事實上,人最難的就是心態改變。因為這個季康子問了好幾個問題,孔子其實都是告訴他,「你要先從自己做起」,他好像還沒聽懂。他又有一次又問了:孔子啊,怎麼樣讓人民恭敬我,然後對我效忠,然後人民又互相規勸向善,怎麼做到這樣的情況呢?「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我們看,這一個領導者,他一動念頭,就是要往外去求,沒有從自己去求。其實人往外求,就不是覺悟的狀態了。都是要別人好,都是要別人做,然後自己不做,這行不通的。當然孔子也沒有直接跟他講,「我都跟你講多少次了,都講不聽。」孔子修養比較好,像我們可能就受不了。講了那麼多次了,孔子從對一個大夫那種耐性,就值得我們佩服了。
孔子又告訴他,「當你面對人民的時候,你非常莊重,他自然就對你莊重」。「敬人者,人恆敬之」。而且首先,自己的穿著要非常得體,再加上言語、態度的恭敬,老百姓看到你,自自然然對你肅然起敬。假如一個團體的領導者,出來外面穿著隨便,還穿個拖鞋,穿個短褲。諸位朋友,假如今天我是穿著拖鞋跟短褲上來,請問你看還講不講得成?我可不可以說,「你們不要看我的短褲,要看我的內心」?那誰相信你啊。是吧?
我們教小學,有一個老師就講,給他學生講:「同學們,我在台上是你們的老師,下課就不是了。」有沒有這種邏輯?哪可能啊!有沒有爸爸說:「兒子,今天禮拜天,我當爸爸休息一天,今天我不是你爸爸,我要去happy、happy一下。」沒有這個邏輯吧?所以你當老師的怎麼可以說是「台上是老師,台下不是老師」?那你把教育給搞錯了,教育又不是只有知識傳授,更重要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你要把做人演給孩子看啊。
所以,我們看上一代的父母,尤其是婦女同胞,大家注意,在我們整個馬來社會去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莊重。您看她的頭發,看她的衣著,就會讓人家很舒服。而這樣的一種儀態,坐在家裡,對她下一代就是很好的教育。所以她的母親假如很莊重,她的女兒就比較賢惠,比較注重這一些生活的細節。
但是假如一個母親在家裡穿得很邋遢,然後一出門就塗得很整齊,你看她的孩子學到什麼?「哦,在人前是一個樣子,人後沒人看到就是另一個樣子」,那你說這怎麼教?你說一個父母家裡面亂成一團,什麼時候整理?「趕快啦,客人來了,快啦,快啦。」那你說孩子學到什麼做人態度?「哦,人有的時候再整理,沒人的時候,管它怎麼樣。」這樣,我們教出來的統統都是察顏觀色的下一代,都是陽奉陰違的下一代。領導在跟領導不在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上班跟下班也是不一樣的狀況。那人就不真誠了,就虛偽了,就應付了。所以,我們要表現出言行一致的人生態度,才能夠教出實在的孩子,而不是應付,而不是盡動小聰明的孩子。
    其實諸位朋友,孩子從小聰明好不好啊?小孩三四幾就機靈古怪的,很麻煩。假如一個孩子十一二歲了,還憨憨的像彌勒佛,好!真的,那個叫童真啊!現在童都不真啦!現在五六歲念幼兒園就要交男朋友、交女朋友啦,麻煩啊!五六歲就在唱「給我一杯忘情水」,那個表情還揪得像真的一樣,沒痛苦都要把他搞得很痛苦,所以這個都是很不好的污染。
以前孩子憨憨的,然後懷抱大自然,都跟大自然在相處,他就懂得去珍惜資源、珍惜環境。現在都把他關在鳥籠裡面,是吧?出門,連對面那個鄰居姓什麼叫什麼都不知道,你說他的心胸要多寬大呢?
所以,孔子又對這個季康子講,你希望人民尊重你,你希望他能尊重你,首先你要自重、重人,從一言一行、從整個你的穿著打扮對應起。你希望人民對你效忠,首先你要「孝慈」,你要教他孝順,「忠臣出於孝子之門」。
現在企業界一直很頭大,怎麼都找不到忠臣?忠臣的基礎是孝子啊。所以很多成年人後來學了傳統文化,孝心一起來,馬上就想到了,「哎呀,我太對不起我的領導了,他這麼照顧我,我從來都沒有去珍惜、去感恩過。」因為他孝心開了,他的忠心很自然的就起來了。
而教他孝順,尤其領導者要慈愛,「孝慈,則忠」。我們有沒有真正仁慈對待我們的伙伴、下屬?真正仁慈,為他一生的幸福著想啊!一有這麼五千年的好的文化法寶,趕緊幫助他的人生跟家庭。
所以我是非常佩服我們林董,把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在自己的企業盡心盡力的推展,而且還有很多的這些經典跟法寶,都向社會大眾無私的奉獻給大家。所以我們也掌聲感謝林董為整個社會的付出!
所以告訴大家,人有福氣,都是跟他的心量有關,量大,福就會大了。所以我們看,林董耳垂特別厚,心量大。像我都得要把耳朵常常抓一抓,因為太小了,趕緊抓。不過告訴大家,這是錯誤的方法,因為抓不好了,耳朵會受傷。要從根本解決。相由什麼?心生。要改心,不是拉耳朵。
所以有經典,我們就知道什麼是根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把根本找到了,我們的學問、我們的家道、我們的事業,就能夠興盛起來了。所以我們剛剛講到的,孔子在提醒領導者,就是抓到根本,一定從自己以身作則,這個是本。怎麼以身作則?改自己的習性,就能感動別人。
所以,這個季康子問的,「敬、忠以勸」,孔子告訴他:你自重,敬,敬人,他就尊敬你,你教他孝順,你仁慈待他,他自然就對你效忠。
所以我認識一個企業家也讓我非常感動,他的員工兩百人,其中有三十幾個人,是先天以至於後天肢體殘障,有的耳聾了,有的手斷了,種種這些殘障。那代表他的公司百分之十幾,用的都是殘障人士。這是真的仁慈啊,為社會的整個大家庭著想。結果,他的公司今年的業績,翻了一倍。尤其這一些先天殘障的人,對他非常的盡忠。
而且他很仁慈,他不只自己的企業受益了,他在自己的企業,每個月,有時候社會大眾需要了,他每個禮拜開兩天的「幸福人生講座」,給他們講《弟子規》,放光盤片,然後他親自去帶。然後他自己的員工,都跟著他出來做義工,這些殘障朋友,還有他的這些高級主管。所以一個企業利益了很多的社會大眾。所以當他的員工看到,他的領導者居然是胸懷天下,這麼仁慈,都會覺得,「啊,我跟著這個企業家,真是太有價值了。」
而季康子又問到,怎麼讓人民互相規勸?孔子告訴他,「舉善而教不能」,你把善的榜樣樹起來,讓所有的人效法,這個是好的。就像《弟子規》講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大家聽到這些善行,都希望去效法。那就是你自己要樹立榜樣,然後讓整個社會都有這些好的榜樣出來。
所以整個文化在馬來西亞復興,要有家庭的榜樣,要有小區的榜樣,要有學校的榜樣,要有團體、要有企業的榜樣,要有好兒子的榜樣、好女兒的榜樣,要有好父親、好母親的榜樣,好太太、好先生的榜樣,好媳婦、好婆婆、好岳父、好岳母、好公公、好的小叔、好的小嬸、好的……念得很多了,有沒有漏掉的?有沒有哪一個人說,「沒有念到我的身份」的,有沒有?沒有了,好,一個都跑不掉,都能夠為文化復興貢獻心力。只要這些榜樣都能樹立起來了,整個社會風氣的扭轉,就很快了。
在台灣,三重有一個小區,因為兩個老師發願,要把這個小區變成一個大家庭。去過台灣,或者剛好有台灣同胞的都知道,整個台灣省出最多流氓的地方在哪?就是三重。社會風氣特別不好。這兩個老師看到很多孩子在街頭游蕩,很不忍心,結果就決定在一個小區免費教孩子倫理道德,儒道釋三教的經典。就這樣,經過了十三年啊,沒有拿任何報酬。一開始辦的時候,還是去銀行貸款出來辦的。結果每一次沒錢了,就在阿彌陀佛面前講:「阿彌陀佛,您假如覺得我們的心不是真的,您就讓我們下個月就沒錢;假如您覺得我們的心是真的,那您下個月就給我們錢。」就這樣走了十三年,不簡單啊。
這兩位老師,陳瑞珠老師跟余素華老師,這個余素華老師還得到教育界最高榮譽:師铎獎。去年她們做的工作,這個小區整個教化得到台灣政府的肯定,以她們小區的整個學習為榜樣,推向整個台灣,成為小區學校的榜樣。那大家想一想,她這個小區的貢獻有多大?希望大家去台灣的時候,到三重走一走,走進小區你感受一下什麼叫不分彼此的大家庭。我去參加過了,很感動。當然,人家有這麼好的小區,那我們也要帶頭來做啊。
孩子有一個好的小區風氣來教化,他就會學得很好。那怎麼讓我們的小區變好?誰開始做啊?自己啊。只要在小區看到垃圾了要怎麼樣?撿起來。看到鄰居了呢?點頭微笑。進電梯了呢?「請問你上幾樓?」是吧?這個每一個真誠的關懷微笑,都在促進人與人的和諧。所以行道並不遠,都在每一個當下可以做得到。
所以,我們從《大學》的教誨,就體會到了,要成就他人,首先要成就自己,從自己「格物」下手。我的時間只剩五分鐘了,所以……沒關系,我們看什麼時候再有機會,再跟大家再來做交流。只要大家願意的話,我一定歡喜的來跟大家再繼續來交流。
首先,「格物」當中,很重要的,要去貪心。其實我們想一想,我們為什麼從笑一百七十次,到最後只笑七次呢?因為我們誤會了人生的快樂、幸福,我們覺得,一定要有很多很多才會快樂。其實說坦白話,那個嬰兒有什麼?嬰兒有沒有車?嬰兒有沒有錢?他什麼都沒有,他笑一百七十次。所以告訴大家,快樂是什麼?知足常樂啊。絕對不是擁有得多會快樂,這個邏輯大家要冷靜了。
請問大家,有錢人憂慮症多還是沒錢的人?那不就很清楚了嗎?所以整個社會,好像都覺得,要有很多外在的物質享受才會快樂,這是錯誤的方向。而我們人有越多的追求,他就會有延伸出「求不得」的痛苦。而且人只要貪求了,請問大家,您所見過的有錢的人,比方他前幾年跟你說,「我五百萬就好了」,當五年之後你再見到他,他怎麼說?「五百萬不夠,我隔壁已經有多少了,兩億了」,好像太多了,因為我有時候會轉不過來,用台灣的錢,是一比十,有時候轉不過來。
而老祖宗提醒我們,人假如往欲望一直追求,大家要注意了,欲似深淵,它是無底洞啊。你看到一個大學生信用卡好幾張,請問他會越來越節儉嗎?不會。拉都拉不回來了。所以老祖宗提醒我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小的時候你讓他很會花錢,你是把他一生毀了。為什麼?他花錢花習慣了,他忍不住,他一看到東西他就想要。我們把他教成欲望的奴隸,控制住他了。
我曾經聽說,有那個女士買衣服,看到那個模特穿的那件衣服,自己今天不買受不了了,跑到百貨公司找了好幾間都沒找到,結果找到十一二點回到家,累得半死,啪,躺在床上就睡著了,隔天再去找。你說,就是為了這個外在物質,把自己搞得累得半死。不只自己累,別人也很累,尤其她身邊的人更累。
我有一個叔叔他就說了,他還沒結婚以前交女朋友,看那個女孩子都吃一點點,因為她們怕胖,他心裡想,「哦,太太其實蠻好養的」。結果結完婚以後開悟了,東西很便宜,衣服很貴。所以陪著太太去買衣服,他太太一看,「買了,買了!」他在旁邊說,「唛啦、唛啦!」(閩南語,意思是:不要,不要)。所以告訴大家,自己的快樂絕對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個是我們要有的修養。
而且說實在的,你說穿一件漂亮的衣服,那都是虛榮,人最重要的,是氣質啊。你能把二十塊錢的衣服,穿成讓人家覺得是兩千塊的衣服,那才是功夫啊!所以,很多朋友就講了,「哎呀,不行,穿那些衣服,都退流行,穿出去笑死人啊。」告訴大家,不要緊張,笑死是他死,又不是你死。而且,我們人現在真的被污染了,被什麼污染了?虛榮心。其實每一個物品,都有感情的。這個帽子,姐姐買給我的,越戴越有感情。可是人假如被虛榮心蓋住了,所有這些物品,我們都對它都沒有感情了,都不珍惜了。所以這些物品都是親朋好友買給我們的,越戴越歡喜,越戴越感恩啊。
你說,「這我自己買的,又不是親朋好友送的」,那個也是這些工人、這麼多行業的人,用心幫我們做出來的。假如是這樣的心境來用所有的物品,人都是心存感恩。面對做衣服的人,你是真誠的感謝他,我給你保證,他會給你打折。是吧?你去吃東西,人家端出來,你都是很感謝他,很尊重他,那一天,那個服務員說,「我再給你加個菜,免費。」對啊,你善心就感來善的緣。可是假如我們虛榮了,覺得有錢就是老大了,對人家都不客氣了,對人家再指指點點的,很凶,那個服務小姐一進去那個廚房,「就有幾個臭錢,有什麼了不起」,當她要把你的菜端出來的時候,她一定會給你加「調味料」。所以,假如你在吃飯的時候覺得,嗯,味道怪怪的,首先不要怪別人,先反省一下,你是不是態度很不好。
所以我們看,人有錢了,要了解,錢夠用就好了,有錢,多幫助別人。你今天有錢了,去花費,去吃一大堆東西,對自己的身體沒什麼好。所以大家要了解,一個人再有錢,請問一天吃幾餐?三餐嘛。你說,「我有錢,你管我,我吃五餐」,那你吃吧,五餐是癌症高危險群。所以「家財萬貫,日食三餐;廣廈千間」,「哎呀,我房子有五棟、有八棟」,請問你晚上睡多大?你說,「你管我,我有錢,我每天晚上要睡五張床,跑五間房間,代表我有錢」,那我看你也睡不成了。「夜眠六尺」,躺下去不就六尺長而已嘛。所以知足常樂是真的,而且人越施,就越多啦。
我們下一次再跟大家談,財富真正的原因在哪,怎麼樣讓自己的家跟企業,能夠世世代代財富不衰。同仁堂是中國的企業,它是康熙時代的一個企業體,做藥材的。它比美國的建國還多一百多年,這家公司已經三百多年了。它為什麼能這麼長久?它積德啊。SARS,大陸SARS的時候也是很嚴重,他賣SARS的藥,就能把這個病治好的藥,賣了三百萬包,而且他賣一包就虧兩塊錢。遇到這種國家危難的時候,他是不管賠多少,一定要做。那不是現在做,在清朝的時候,他的祖先就是這麼做的。所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啊。
所以我們了解到知足常樂了,就不要去強求很多的物質,夠用就好了。而且大家要注意哦,求就得得到嗎?不求就得不到嗎?好,大家回去想這兩個問題,我們下一次再跟大家一起來探討。
好,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