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彌勒淨土法門及其現實意義(四)


 2017/6/7    熱度:1627    下載DOC文檔    

  彌勒性格的現實性

  彌勒法門的現實性還表現在彌勒菩薩的個性特征上。目前學術界對於彌勒是否為歷史人物尚無定論。實際上,從佛教信仰的角度而言,彌勒是否為歷史人物並不重要。佛教中的菩薩各具秉性,菩薩的性格都是表征佛法的。

  在一般人眼裡,菩薩個個都神通廣大,法力無比,福慧具足,完美無缺。是的,大乘菩薩普遍都具備凡人無法企及的神聖和卓越。然而,佛經中描述的彌勒菩薩卻沒有那麼高大完美。據《佛說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所說,彌勒具凡夫身,未斷諸漏,不修禅定,不斷煩惱。另據《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所述,彌勒菩薩發心求佛道比釋迦牟尼佛早四十二劫,因釋尊修行比彌勒更精進勤奮,故反而先於彌勒而成佛。

  關於彌勒修行的懈怠,在《法華經.序品第一》中也有記載。釋迦牟尼佛在講《法華經》前作種種神變,現種種瑞相。彌勒不知釋尊為何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變和瑞相,心生疑惑,於是就請教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在解答彌勒的疑問時涉及彌勒的本生故事:在久遠的過去生中,文殊菩薩名號妙光,有八百弟子,為八佛之師。那時彌勒是妙光菩薩的弟子,名號求名,因彌勒“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 在《維摩诘經.菩薩品第四》中也有彌勒菩薩出場,他出場時的形象也不是很光彩。經中的主角維摩居士是一位道行高深的在家大菩薩,他為了向眾生說法假裝生病。釋尊知道維摩居士的用意,先派他的十大聲聞弟子去探病,但十大弟子因為以前曾受到維摩居士的斥責和诘難都不敢去探病。於是,釋尊就叫彌勒菩薩去探病,不想彌勒也不敢去,因為他過去生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第八地菩薩境界時曾受過維摩居士的訓斥。維摩居士嫌彌勒說法不如法,先就彌勒得釋尊授記為未來佛之事提出诘問,又向彌勒大談一通什麼是菩提的道理。可見,同為菩薩,彌勒的道行不如維摩居士,智慧不及文殊菩薩。由於他不修禅定,不斷煩惱,其修行的境界甚至還比不上已得阿羅漢果位的釋尊的聲聞弟子。難怪釋尊的大弟子們對於釋尊授記彌勒為未來佛,定為佛的接班人有疑問,甚至不滿意。如在《佛說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優波離就曾提出過這樣的疑問。

  彌勒修行上的不足和性格上的缺陷並不影響他作為未來佛的地位,也不影響信眾對他的信奉和崇敬。或許彌勒的性格及缺點具有表法作用,是出於教化眾生的需要,是對眾生的開示。彌勒的性格與欲界眾生和人間眾生的根性、習氣相應,消除了菩薩在凡夫心中的神秘感和疏離感,拉近了菩薩與凡夫之間的距離,讓人覺得菩薩也有人性人情,也有煩惱習氣,甚至也有缺點,菩薩境界和菩薩的道行果報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能夠使信眾增強修行的信心,堅定學佛的決心。彌勒法門充分體現了凡聖平等、人佛平等思想,使大乘佛教宣揚的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的佛理真正落實在實處。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