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定律:貝勃定律


 2011/1/26    熱度:2879    下載DOC文檔    

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覺到與已有重量的差別

  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普遍引述的一個驗證實驗就是:

  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重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才會察覺。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

  其實,你若有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充滿了“貝勃定律”。比方說,原本1塊的報紙變成了10元一份,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相比較而言,原本5000元的電腦漲了50元,你一定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再看看這個故事:

  一個女孩和母親吵架賭氣離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餓了,她才來到一個面攤,卻發現忘記帶錢了。好心的面攤老板免費煮了一碗面給她。女孩感激地說:“我們又不認識,你就對我這麼好!可是我媽媽,竟然對我那麼絕情……”面攤老板說:“我才煮一碗面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你媽幫你煮了十幾年飯,你不是更應感激嗎?” 女孩一聽,整個人愣住了!是呀,媽媽辛苦地養育我,我非但沒有感激,反而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氣,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門時,她看到疲憊、焦急的母親正在四處張望。媽媽看到女孩時,忙喊:“飯都已經做好,快回去吃,菜都涼了!”此時女孩的眼淚奪眶而出……

  我們對親人朋友的關愛習以為常;而陌生人的一點幫助,卻我們就感激不已。這便是“貝勃定律”在操作我們的感覺。對於親人朋友,我們對他們的關愛習以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時他們少了一絲關愛,我們甚至會惡言相向。對於陌生人,我們沒有抱著多大的期望,因此,他們的一點點幫助,我們都感動不已。

  事實上,對於陌生人的幫助,我們應當報以適當的感動。可是對於親友的幫助,我們更應該報以更大的感恩。所以,珍惜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邊的親人朋友吧!

  除開親情,生活的其他事件上也可以說明“貝勃定律”無形地作用:

  一個新人剛開始工作,在單位拼命表現,兢兢業業,然後慢慢熟悉環境後就松懈下來,周圍人會覺得這個人矯情,前面的表現都是假的,對這個人的人品也提出質疑;另外一個新人,開始就顯得一無是處,懶散不守紀律,慢慢熟悉之後,懂得了單位的規矩。僅僅能做到按時上班,但大家立刻都會誇獎他進步,表現越來越好,覺得這個人要求上進,比前者好很多。其實,前者已經做的工作總量不知道比後者多了多少。

  俗話說,好人難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卻因為做錯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勞全部葬送;而壞人卻可以因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稱贊。從而,大家對事物的感覺也都產生錯覺,似乎後者的“真小人”比前者“偽君子”更值得信任。其實這些都是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覺而已。

  貝勃定律告訴我們:理性的分析事實,不要隨意憑感覺論事。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