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老師:《弟子規》之養廉


 2011/1/27    熱度:2608    下載DOC文檔    

《弟子規》之養廉: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周泳杉老師

 

    可是“過不規,道兩虧”,沒有教學兩個都墮落,這沒有辦法泛愛眾。兩個都墮落了,就是“雙墮示弊”,沒有教學的過失就在這裡。往下我們要知道泛愛眾愛多久?愛一天嗎?愛一個禮拜嗎?永遠愛下去。什麼力量保持我們那種永遠能夠不斷的愛心?下面講到“保任要道”,保任就是保持。保持的要道在哪裡?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在這裡,在這三條對人的愛心,那種滿滿的愛心怎麼樣保持不退?第一條“養廉”。換句話說,我們剛開始服務別人,那種熱誠、那種恭敬心、那種關懷,那是初發心非常的勇猛。可是服務到了某一個階段之後,別人也知道這個人是善人,這個人是好人,於是乎就給你表揚,就給你供養,結果表揚多了、供養多了怎麼樣?退轉了。他退轉來自於哪裡?貪念起來了。所以怎麼保持?第一條養廉,儉以養廉。養廉怎麼做?節儉。不管我們幫助的人有多少,不管我們做的事有多少,最終不忘初心,還是過著物質生活最基礎的水平,這要養廉。所以“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付出的不要計較,可是接受社會大眾,我們怎麼樣?我們要知道節制,我們要知道怎麼樣把它轉化掉。才不至於在行善的過程當中,在服務社會大眾的過程當中,被這些贊歎、被這些名利給沖昏了腦袋,這樣才能真正的泛愛眾,大眾對我們的信心才能真正的長養起來。所以重要養廉,這是保任要道第一個,一定要過著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享受,不要再追求了。再來別人給的肯定要適時的怎麼樣?把它轉化,這不是我的功勞。為什麼不是我的功勞?是我應該要做的。

 
恭摘自周泳杉老師弟子規講座(編號55-026-0012) 2010/5/31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