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杉老師:《弟子規》之仁恕


 2011/1/28    熱度:2800    下載DOC文檔    

《弟子規》之仁恕: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周泳杉老師

 

    下面這裡講的“仁恕”,“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他為什麼保持得住?他有真正的仁愛之心,人饑己饑,人溺己溺,這是兩個聖人的心境。你看人饑己饑是誰?後稷。後稷他教導人民種稻谷,為什麼?因為他看到人家饑餓,就像自己饑餓一樣。而大禹王為什麼治水?他看到人家溺在水裡面,就像自己溺在水裡面一樣,人溺己溺,你看這是仁愛之心,這是恕道。所以人有這個不忍人之心,他的慈悲心就保住了,怎麼保住?要養自己恕道的心,隨時隨地的換位思考,隨時隨地的替別人著想。所以這一條重要,這一條就是孔老夫子學術思想入門的基礎,因為孔老夫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夫子,他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一言是什麼?一言是一個字。譬如說我們講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有沒有?那個言代表字數。老子的《道德經》叫五千言,五千個字,所以一言就是一個字。這不是平常人可以問的問題,子貢才問得出來。再來,子貢也不會隨便問,為什麼?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孔老夫子沒有人有能力答,這是真的,子貢也不是隨便問。孔老夫子跟他講“其恕乎”,一個字恕,就是恕,這個人一生都可以去做,而且可以圓滿證到聖人的這個地位。孔老夫子告訴他恕,就是恕。而孔老夫子自己做個批注,什麼批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孔老夫子親自為恕做的批注,這在《論語》裡面記載,就是這一條保任。我們對一切大眾的愛怎麼保持下去?養自己的恕道,時時刻刻養這個恕道,終身行之者,終身把它行下去就是這個,這重要!

 
恭摘自周泳杉老師弟子規講座(編號55-026-0012) 2010/5/31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