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211: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經文: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原文】 作惡臻祥善反殃,天公微意妙難量。 破星收去凶神退,從此綿綿福祿長。 注:久久者,久而又久也。世人抱咫尺之義以責報於上天,執一時之窮以抗懷於千古。謂彼蒼漠漠,為善未必有報,不知感而無應皆其為善之心未真耳。如果回頭猛省,勇往精進,久久不倦,豈有不格天心哉! 案:許大年善謀什一之利,美田華宅無不備具,家資將近十萬。惟中年無子,時以為憂。年四十三,正室生子,許萬事已足,自悔生平所為多不當理,遂回頭行善。一切家產由折准而得者加倍償還,由計謀而得者許其取贖,濟人利物之事靡不踴躍樂行。年五十而其子夭殇,復行蹇運,家亦中落。許謂天道無知,終日仰空呼吁,忽轉念曰:“天心仁愛豈有錯罰之理,必是我所存之善心虛而不實,所行之善事假而不真耳。”於是痛自悔責,遇有善事,戒其虛假,務求真實。行之數年,已五十四矣,蹇運如故,家更貧薄。時天寒大雪,許與妻食小菜荳粥,回憶昔年披狐裘、食嘉肴、飲美酒、召賓客、開樽掃雪烹茶何等繁華,今改悔行善反遭天罰,真是枉然。忽又轉念曰;“釋迦牟尼在雪山修行,受盡苦楚,方才成佛。我雖遭磨難而布衣薄粥尚未缺乏,不感上天之恩,反存怨心,益要墮落矣。”乃焚香禮佛流涕忏悔,再不敢復萌退轉之心。是夜與妻同夢一紅衣幞頭神道進至中堂,呼出許多奇形異狀之鬼,指而謂許曰:“此喪門吊客冰消瓦解諸惡神也。上帝因爾少時為惡種種,使破星為爾之子,以敗爾業,更遣此輩相幫作耗。喜爾得子後回心向道,力行諸善事,足蓋前愆,故將破星先為收回,此輩仍留相隨以試爾心。歷試久久,爾並無退轉,上帝克嘉,特命吾神送福祿二星官為爾令嗣,爾失一得兩,失壞得好,可謂獲大利矣。”遂向許拱手作賀,率諸惡神出門而去。是年妻已五十,忽懷孕孿生二子,取名增福、增祿,皆跻大位,許夫婦親受殊封。 附:戶部尚書趙申喬公子熊诏,豐才藻,屢困棘闱。康熙庚午,復下第,心竊自咎,欲取所構文字盡舉而沉諸河,隨以身殉。其躊躇未決,惟“大傷厥考心”一語為念。一日趨庭,公溫谕之曰:“遇不遇,命也,奚戚戚為?且得失在天,修為在人,欲感天心,須盡人事。吾輩德涼學淺,不能為聖賢性命功夫,然強為善之念,何可一日不存?汝欲廣播《感應篇》,姑就己所見聞,自為演說,果能發揮事理,指陳禍福,未始非檢身之助。”熊诏涕泣受教,遂更名學了,精思著述,集為四卷。先是其叔有《渡人航》之刻,曾力襄厥事,今願作一帆以助,爰顏其集曰《航中帆》,付之剞劂,後果大魁天下。 【譯文】 注:“久久”是指久而又久。世人做了些微的善事就要求上天給予豐厚的回報,因一時的窮困就放松了對高尚情懷的堅守。於是就說是上天漠漠無聞,為善未必有善報,殊不知感而無應,都是因為他為善的心不真誠。如果回頭猛省,勇往直前,精進不息,久久不倦,哪有不能感動天心的道理呢? 案:許大年善於謀求什一之利,美田、華宅無不具備,家中資產將近十萬。只是已屆中年,尚無子嗣,因而時常感到憂慮。到了四十三歲那年,正室夫人生了個兒子。許大年萬事已經心滿意足,自己反悔生平所做的事多有不合理的,於是回過頭來行善。家產中凡是由抵償而得來的,加倍償還原主;由計謀而得來的,准許原主取贖,凡是救濟人物的事,無不踴躍歡喜施行。五十歲的時候,兒子夭折,又走敗運,家道也中落。許大年說天道無知,整日仰天呼吁。忽又轉念一想:“天心仁愛,哪有錯誤懲罰之理,一定是我所存的善心虛而不實,所施行的善事假而不真的緣故。”於是更加沉痛的自我反悔,遇有善事,力戒虛假,務求真實地去做。幾年後已是五十四歲了,挫折如故,家業更加貧薄。 時值天寒下大雪,許大年與妻子吃小菜豆粥,回憶起當年披狐裘、吃美味佳肴、喝美酒、招集賓客開懷暢飲、掃雪烹茶的情景,何等繁華,而如今改悔行善反遭上天懲罰,真是枉然一埸。忽又轉念說:“釋迦牟尼在雪山修行,受盡苦楚,方才成佛。我雖然遭受磨難,但布衣薄粥尚未缺少,不感念上天之恩,反而存有怨心,更要墮落了。”於是焚香禮佛,流涕忏悔,再也不敢萌生退轉之心。 這天晚上與妻子一同夢見一個身穿紅衣、頭戴紗帽的神明來到中堂,叫出許多奇形異狀的鬼,指著對許大年說:“這是喪門、吊客、冰消、瓦解等各個惡神。上帝因為你年輕時做惡種種,差遣破星做你的兒子來敗壞你的家業,又派遣這些惡神來幫助消耗。可喜的是你得子之後回心向道,盡力施行各種善事,足以抵償前罪,所以把破星先行收回,這些惡神仍留下來相隨,以試驗你的誠心。歷次試驗許久,你並無退轉之心。上帝非常嘉獎,特命令我送來福祿二位星官做你的子嗣,你失去一個得到兩個,失去壞的得到好的,真可謂獲得大利益了。”於是向許大年拱手道賀,率領各神出門而去。這一年,妻子已五十歲,忽然懷孕生下雙胞胎二子,取名為增福、增祿,都身居高官顯要,許大年夫婦二人親身受到封诰的殊榮。 附:戶部尚書趙申喬的公子趙熊诏,才華橫溢,但屢試不第。康熙庚午年,又落榜了,心中自責,想要將所寫的文章都沉在河中,自己也隨之跳河身殉。正在躊躇不決,忽然想到這樣會大大傷害父親的心,所以才不輕生。 一天到中庭,父親溫婉地勸慰他說:“有沒有好的際遇,都是天命,為什麼愁苦呢?況且得失在於上天,修為在於自己,想感動天心,必須盡力於人事。我們德行不厚,學識淺薄,不能向聖賢那樣修學性命之功夫,然而存心行善的念頭怎麼能中斷一日呢?你想廣為流布《感應篇》,姑且就你自己的所見所聞自為演說,果然能夠發揮事理,陳述禍福,未嘗不能成為修身立德之一助。”趙熊诏流淚接受教誨,於是更名為“學了”,精思著述,集為四卷。在此之前,他的叔父曾刻印《渡人航》一書,熊诏鼎力相助,現在願意再作一帆以為相助,於是給他的集子取名為《航中帆》,付印流通勸世。後來果然大魁天下,高中狀元。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