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大和尚:想成佛就要學會奉獻


 2017/7/14    熱度:1077    下載DOC文檔    

  社會上有許多人都把我們當修行人看,如果我們真的知道作為一個修行人要具備哪些條件的話,我們就不敢自稱是個修行人了。我們跟世俗上的人沒什麼兩樣!盡管我們在努力做到不同於一個世俗上的人,而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做到。如果有一天我們果真做到了,這也是我們份內的事。原本就應該如此!

  佛教講“五戒十善”,難道這些僅僅是修行人應該遵守的嗎?實際上,“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准,不是說只有修行人才應該遵守。

  所謂的“假”,不是外面的東西假,而是自己假;所謂的“好”,也不是外面的東西好,是自己好。眾生有多少類型,外面的事物就有多少類型。因此眾生在何時何地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事物。譬如說造化既然有牛羊,就必然會有草木。

  我們每天踩在腳下的泥土裡面就有黃金,可是誰能夠識別出來呢?等別人把黃金拿到你面前來你才認識,這不是真智慧。甚至有些人真的黃金擺在他面前,他也不能識別。當一個人帶著抱怨心做人做事的時候,他內在的智慧就已經關閉了,就沒有辦法識別外邊的事物。

  學佛的人都知道“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知道大家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何為“萬法唯心”呢?不知道是沒辦法修行的,哪怕是做人,你都會做得很痛苦!西方心理學告訴人們,每天早晨醒來的時候,躺在床上告訴自己:“我成功,我高興,我健康!”每天早晨說一遍,不到一百天,他真的會變得高興、健康,做事容易成功了。

  實際上幾千年前我們的佛祖就已經告訴過我們“萬法唯心”。如果你帶著一種嗔恨心、抱怨心做事情的話,你眼前的一切、萬事萬物,氣氛都改變了,它們面對你的時候也是用一種嗔恨、抱怨的氣氛把你包圍起來。如果你帶著一種歡喜心、感激心做事的時候,你眼前的萬事萬物同樣會向你釋放出感恩的氣氛。

  因為人和外界的萬事萬物是同一體的,就像一根完整的電線一樣,不存在前一段的電壓是二百伏,後一段的電壓是五百伏。絕對不存在!只要是一根線,每段的電壓絕對是一樣的。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是受我們“靈魂”支配的。譬如我在用“心”咒罵你們,雖然你的“頭腦”不知道,但是你的“靈魂”卻已經感應到了。可見你的頭腦是受你的靈魂支配的!

  此時你的“靈魂”就會把信息傳達給你的頭腦,你的頭腦自然對我就不會友好。甚至連你自己都會感到莫名其妙:為什麼我見到對方不會友好呢?實際上是因為對方的心態沒有調好,他的磁場影響到了你的靈魂。

  單純的人,“靈魂”的力量會更大,佛教是反對“靈魂”之說的,我是便於大家理解而采用“靈魂”這個詞來闡述。

  修行應當從哪裡下手最容易成就呢?容易與佛菩薩、與道相應呢?(明厚答:從“慈悲”下手……,道惠答:從“奉獻”……)我發現我們這裡明厚的嘴巴特別厲害!真的,我們這裡任何人的嘴巴也抵不過明厚。但是你只具備了一半,語言般若你似乎具備了,但是你還缺少一大部分,還沒有“落實”。你的頭腦在我們這個團體裡是最敏銳的一個,第二個就是永清,但是都缺少耐力。

  學佛主要是落實在行為上,今天你和道惠兩個回答得非常准確,一個是“奉獻”、一個是“慈悲”。你們兩個回答的名詞不一樣,實際上是一條路,這是與佛菩薩、與道相應的唯一途徑。你有智慧、有功夫、有定力,這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慈悲。

  只有慈悲,你才能夠成為佛菩薩。有定力可以與“道”相應,但你絕對不可能與佛菩薩相應。佛菩薩已經超越道了,他不屬於道裡面,他屬於道外面,獨立超然於道之上!“定力”它是修道的基礎。

  為什麼大乘菩薩路線把“布施”擺在第一位?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夠走“布施”這條路?因為我們沒有“無我”的精神。我執太重,你怎麼布施呢?之所以“我執”太重,是因為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當然也就談不上奉獻。實際上“奉獻”就是“布施”,所以我說明厚擊中要害了!

  大家都是想要成佛、成菩薩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慈悲,因此,佛菩薩在制定大乘修行路線的時候沒有把“慈悲”擺在第一位,而是把“布施”放在第一位。因為前者的含義太廣泛了,把後者放在第一位,我們更容易理解,對修行的路線會更清晰。

  一談到“布施”,給大家的印象似乎更明確、更局限:“無非就是布施錢財、布施體力!”實際上布施是最難做到的,同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最難的往往也就是最容易的。譬如說走路的時候,我退到後面,讓你走到我的前面;你罵我一句,我不吭聲;同時到衛生間,我讓你先進去,我等著。這都是布施!可是最簡單的恰恰是我們凡夫最難做到的。一個修行的人要想把內在的潛能開發出來,唯一的路線就是通過奉獻,亦即“布施”!

  學佛不是向外索取,而是把內在的力量拉出去才叫做“學佛”。就像是水井裡面的水不斷地往外提,井水不斷地湧出的道理一樣,我們只有通過這種不斷奉獻的方式,內在的潛能才能夠打開,進一步才能夠與佛菩薩相應,才能夠和他們同一體。

  如果你違背了這種方式,而去采用索取的方式,把外邊的東西搬進來,這就如同你把外邊的水往井裡邊倒,最後水井裡的水一定會干枯。

  水井裡面的水往外提,它不僅不會干枯,而且會源源不斷地再來。心靈裡面的力量不斷地使用出來、釋放出來,你將和佛菩薩具有同樣的力量!為什麼羅漢與佛菩薩的區別那麼大呢?因為佛菩薩是往外釋放力量,羅漢絕對不往外釋放力量,他甚至還從外面索取力量。

  初地菩薩的功德、福報勝過千百億個羅漢的功德、福報。為什麼是這樣呢?羅漢是“自受用”,修成了以後是自己受用,而菩薩從初發心的這一步(他還沒有修成),就已經具備“他受用”,已經使眾生受用了。何況他修成以後呢!所以說羅漢不能續佛慧命。

  譬如說在座的學佛者,都具有挑得起50斤擔子的力量,可是誰也不願意去挑。有一個人他根本挑不動50斤的擔子,但是他願意去挑,他把50斤的擔子分成兩個,今天挑不完,明天繼續挑。你能挑50斤(具有這個力量),你是個羅漢;他只能挑20斤(力量沒有你大),可他是個菩薩。因為他願意挑,雖然只挑20斤,眾生已經受用了。只要他不斷地挑下去,總有一天他能夠挑得動100斤的擔子!而這些能挑50斤的人,因為他不去挑,眾生從他那裡就得不到受用,他也只能是個羅漢。佛菩薩是讓他人受用,羅漢是自己受用,因此羅漢不能續佛慧命。

  來果禅師講過一句話,他說:凡是能發心建寺安僧、講經論法,參禅打坐的,這些類型的人都是佛菩薩再來。即便他不是果地上的佛菩薩,他已經是因地的佛菩薩,已經列席了!何為“列席”呢?就是他已經超越三惡道了。也就是說極樂世界已經擺好了他的位子,三惡道裡沒有他的位子了。雖然對於往生極樂世界而言,他的力量還不夠,但是已經擺好了位子,在等著他,他已經列席了。

  就我們目前這種修行的心態,不可能直接到極樂世界!必須要到三惡道裡面去游玩一圈兒,才談得上到極樂世界。我們沒有理由不進三惡道,哪怕你說得天花亂墜、口吐蓮花也沒有用!魔鬼都能夠口吐蓮花,但他仍然免不了六道輪回。不過我們東華寺裡面有幾棵苗子,他可以避免三惡道。雖然他的功夫還不夠,但基本心態已經具備了。

  連最基本的心念都沒有轉變,仍然按著凡人的思維方式、做事方式,怎麼能不種三惡道的因呢?如果你是一個常人,沒有學佛,你的想法、做法,絕對正確!可是我們在座的人都承認自己是學佛的人,那麼我們已經不是俗人了,不是凡夫了。

  既然是學佛的人,為什麼我們的念頭不從凡夫的方向轉到佛菩薩的方向來呢?雖然我們現在不具備佛菩薩的功夫,但是我們的念頭、思維方式要轉變過來。轉不了,也要轉!除非你不學佛。

  六祖講:“六、七因上轉”,就是強調學佛的第一步,首先要轉變你的念頭。第六意識(也就是頭腦),第七末那識,在因地上就必須要“咔嚓”一聲把它轉過來。你扭轉不過來,想要學佛,免談!前五識、第八識必須要等到開悟成佛,證果的那一剎那,才能徹底轉變。

  佛菩薩告訴過我們,並不要求我們的前五識和第八識馬上轉變過來,但是你完全可以做到在學佛的第一步,把你的第六意識(頭腦的觀念,也就是你的思想觀念)轉變過來。如果這一點你做不到、不去狠下功夫的話,學佛免談!

  古人講:出家容易修道難。等到有一天把“道”修好了,又說修道容易弘法難。過去有很多獨覺佛,現在聯想起來,他們之所以要做“獨覺佛”,可能也是緣於此。老子就是獨覺佛,可他還是把慧命給延續下來了。他幸運地寫下五千言,傳給了他的弟子,他就走掉了。

  釋迦牟尼佛沒有老子那麼有清福,他是一個忙忙碌碌的人。也正因為這樣,悉達多是具備了法身、報身、化身的三身佛,而老子就不是三身佛,因為他付出的沒有悉達多付出的多。

  學佛的路上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你付出十分,就得到十分。絕對不會像做生意那樣,有時候你投資一百萬,可能會虧得血本無歸!學佛絕對沒這一說,不存在虧本。佛教裡面有一句話:沒有天生的彌勒佛,也沒有自然的釋迦佛!都是經過累世、累劫修煉成功的。

  我們在座的能夠在這一世聞到佛法,又能夠學佛、出家,實際上我們在無量劫以前,無數世以前都曾經學過佛、修過道。如此說來,無量劫以前我們就學佛修道了,現在還沒有成佛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如果過去已經成佛了,那麼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言行舉止就應該和佛是一樣的。我看不到大家的所作所為和佛菩薩一樣,不過倒是有一點點像羅漢的影子,多數人都是各顧各!果真我們都把自己管好的話,那也好,也是一個莊嚴清淨的修行人。問題是連自己也管不好。

  教我彈古筝的那位老師,她畢業以後教的頭幾個學生很笨,但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他們教好。因為她剛剛畢業,涉世未深,渾身是勁,不信這幾個學生教不好,她堅信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把他們教好!她從來不知疲倦地教這幾個學生,可是幾年下來,自己的心力消耗了許多,而這幾個學生的進步,卻非常非常小。後來她終於認識到一個事實、領悟到一個道理:教學生要選拔苗子。

  一個好苗子,你根本不用費多大力氣,一點他就通了,不用費多少心思。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教得好,更不是說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帶。用佛家的話講:眾生確實存在“根器”的差別!如果沒有差別,為什麼佛菩薩的等級分得那麼清楚呢?三身佛、十地菩薩、四果羅漢、聲聞緣覺,那就說明他們在因地上有差別,所以修到果地上還是有差別。有差別是很正常的!佛菩薩都“不平等”,何況人呢?

  一個人摔倒了以後,他願意爬起來,你去拉他才能夠拉得起來。如果他摔倒以後,趴在地上不願意起來,即便是你把他拽起來,你一松手,他依舊是撲在地上。可是我們每個人摔倒了以後,都希望有人把自己抱起來,而且永遠扶住自己別松手。靠在人家身上!等到最後證了一個小小的羅漢果,還是一個“半生不熟”的羅漢果,夾生的!

  想成佛的人不從“布施”這條路入手的話,絕對沒有成就的日期!“奉獻”是現在的名詞,傳統宗教都是用“布施”一詞來表述。通過不斷地布施,不知不覺地自己已經成了佛菩薩了。你不走這條路線,坐在這裡不動,你認為自己每天在持戒、在忍辱、在精進,實際上你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小。你本來可以成個菩薩,現在成了個羅漢了;你本來可以成個羅漢的,現在卻成了一壇苦水,羅漢都成不了,成了一棵枯木!

  過去的祖師大德,經常呵斥那些修枯木禅的。一個人的心量、能量場、層次,都是通過布施修出來的,或者說是通過布施逐漸培養起來的。再通俗一點講,一個人的承受力、能力,都是通過布施,慢慢培養起來的。爭強好勝,會使自己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小,只能夠斷掉自己的慧命而成就對方,是三惡道的種子!

  東華禅寺開山方丈釋萬行,萬行大和尚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從農禅並重的祖訓,“堂上坐禅,堂下禅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歲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四十歲創立東華禅,讓學人通過學修“東華禅”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家庭的關系,我與社會的關系,我與國家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