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心經》中的九個層次


 2017/7/20    熱度:12527    下載DOC文檔    

  作者:大道行者君亦

  【《心經》修行密法】唐僧西天所取經書中最簡要的就是“《心經》”。現代高僧注釋的都是《心經》顯意。然早在大唐,禅宗九祖大顛和尚在修行中,就次第入頓證悟了《心經》中的密法,寫《大顛和尚注《心經》》。《心經》中隱藏著一部修煉出世的密法,即如何從海底輪沿中脈直沖梵天輪,去會合宙心大日如來,從而得道成佛的密徑。

  【觀自在菩薩】的顯意是觀音菩薩,但不解其密意終不得真谛。佛經的真正價值是教給後人一套開悟、修行得道的方法,使眾生能渡到彼岸回歸宙心本源。這五個字的密意是指修行者在打坐入靜時,至極靜入定時會觀見一“無位真人”即自在菩薩,在自己的身體出出進進。此即修行者的元神、大靈、真我,摩尼珠。

  【《心經》中的第一層次】生命能量主要分布在腦和脊椎,其70%-90%集中在海底輪和水輪。通過打坐及冥想調息將此生命能量沿中脈提升並集中至月輪時,松果體內就可觀見一個明亮的性光團。此稱為月、佛性、自性或自在。月明後方可行觀,叫自性觀。在入定後所觀見的自性就是自在菩薩。這是《心經》修行密法的起點。

  【《心經》中的第二層次】菩薩觀是已經進入大觀的神通,已成就了三魂合觀。大觀時見到了什麼?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破了肉身的“我”。若五蘊不空,依墮落生死輪回苦。只有悟到蘊空法的人,才可以度過一切苦厄。如把度理解為觀音來度人救苦不是《心經》的本意。佛不度人人自度,行至菩薩觀才能自度。

  【《心經》中的第三層次】《心經》裡捨利子密意是表示一種特殊的生命形態。脫離人體遁入虛空靈界的自性就叫捨利子。它是自性本空,亦色亦空,色空不二。捨利子出現後你的修行就會進入色空同觀。人的六根六識也是互相神通妙用,此時的“真我”是無眼能看(天眼通),無耳能聽(天耳通),無腳能行(神足通),等等。

  【《心經》中的第四層次】又來捨利子,諸漏已盡,修到此時已成就了漏盡通,以歸寂滅。此時修行者若打算捨棄人身出三界,回歸法界外,自在更無憂,獲得真捨利子。如若不明白,也不要再問了,還去靜坐吧。照見五蘊實無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無生死可斷,無涅槃可證,此即等覺、妙覺之境界。

  【《心經》中的第五層次】修行到層次終於明白"真我"的體性了: (1)永恆性;(2)不染性,生命載體不能沾染它;(3)虛空性,陽光電光可以穿過它,但不相溶;(4)靈性,無所不知;(5)獨立性,既可與宙心相溶充滿宇宙,又可飄移出而獨立存在;(6)依附性,可依附在動物植物人身上而成為其主宰,也可離去另尋載體。

  【《心經》中的第六層次】修到第五層次是人空法不空,自性溶入光的海洋,是很多佛門弟子誤認為的最高境界。問題在於這個所謂的最高境界其實並沒出三界,而僅是在三界內寂滅了,誤以為涅槃當佛去了。修行最危險的就是到第五層次而止觀止行。第六層次要繼續前行,日夜精進,得無所得,自性清淨,無得無失。

  【《心經》中的第七層次】修行到此成了人法俱空,無人無法了,溶入光的海洋而無智無得的永恆散解。但是生命並沒有消失。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薩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覺。果行圓滿,得四果阿羅漢位,入第七密度世界。轉凡成聖,悟佛三昧,無師智,自然智。繼續精進前行則是第八密度菩薩世間。

  【《心經》中的第八層次】修行到上一層人法俱空後,切不可止步,而須依據大神咒去找回自我的存在,這叫空不落空。若僅止於人法俱空,就心有掛礙而產生恐怖。這個心是指修行者的天心,即大靈,時時牽掛色魂的得失。只有按般若波羅密多大神咒接著修,方可無有恐怖,窮盡之法,全部放下,知見無見,即是涅槃。

  【《心經》中的第九層次】三世諸佛之母即宙心大日如來。般若波羅密多,此即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是宇宙間威力最大的咒,意思是:我與宇宙同在,我與大日如來同在。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個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果位稱為無上正真,園頓上乘。蓦然頓悟,親見無上正真當為佛。佛祖拈花一笑,不可說…

  【般若波羅密多】般若即光明法船,波羅即乘此船方可出界,密多即宙心。此大明咒明確告訴眾生,乘光明法船出三界回歸宙心本源。這是末法時期最殊勝的回歸宙心成佛之法。《心經》中觀音最後告誡說,既然已經把最高、最上乘的修行功法說給你們了,“揭谛揭谛…”去吧,去吧,一起修行去彼岸吧,好自為之吧!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