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圖說212: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經文: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原文】 金章丹诏自天來,位壓群真列上台。 行滿功成歸玉阙,一朝凡骨換仙胎。 注:此以下,正言以結全篇也。吉人即善人,不曰善而曰吉,以善能召吉也。所語皆善,所視皆善,所行皆善,則其善純矣。三善即指此三者而言,如此積至三年,毫無作辍,有不致福者乎?三年非遲其期,蓋必三年而其真始見也,玩“必”字有斷斷不爽之意。 案:程溥,字萬涵,生性慈祥仁恕,急遽之色不施於婢僕,叱咤之聲不及於犬馬,時時以濟人利物為心,人皆稱為吉人,蓋取古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之意。嘗見趙清獻以黑白豆記善惡,竊自念曰:“理欲不兩立,如君子小人不並居,若一日之間有善又有惡,則一小人足害眾君子。烏乎可?”故其用功,學顏子之四勿,非善則不言,非善則不視,非善則不行。如是三年,動則萬善俱隨,自覺俯仰無愧。一夜月明,程玩賞未睡,忽聞月中有雅樂之音洋洋入耳。須臾,見一仙官手捧丹诏,二童子左右相隨,一捧金章,一捧赤丸,冉冉從空而下,謂程曰:“子一生語善、視善、行善,久久心無退轉,上帝克嘉,位擢上真。不日帝巡視北極,以子厚德深仁,必能為帝廣沛恩膏。特命冠帶隨駕,又恐彼處寒冷,賜藥一丸。”程跪而服之,但覺一股暖氣送入丹田,遍體盡是陽春。仙官與童子升碧落中停雲以待,程乃召家人作別,端坐而逝。後數月,有友人山行,逢一乘輿貴人,儀從森嚴,呵道而來,友避於路傍,視輿中人,乃程也。執手相敘,不異生時,臨別謂友曰:“吾以多立善功,故膺帝眷,可語吾子克遵吾志,切勿視為迂談,自甘墮落。”拱手登輿而去。後其子若孫皆以善繼善,代代相承,而天亦降之以福,故至今簪纓之盛,無過程氏焉。 附:諸生景文,甲子科薦復不售,疑命途多舛,終身與科名無分,憂郁成病。乙丑元旦,夢文帝谕以天時人事未至。遂奉行《感應篇》、《陰骘文》,每旦虔誦《文帝寶诰》、《紫陽咒》、《開心咒》,舉念應事。時覺神明在前,不敢稍涉非禮。行甫三年,丁卯遂登賢書。(《晨鐘錄》) 休寧程祥善,清羸多病,生八女俱育之,居恆以乏嗣促齡為憂。至四旬,忽發願持誦《感應篇》,遵訓力行,甫三載,妻妾生五子。會裡中饑疫,設粥食餓,施藥療病,全活無算,年七十,子孫繞膝者二十四人。(《感應堅信錄》) 徐太史曰:乏嗣者,三年中忽而多男,太上所雲三年天必降之福,不信然哉!其種種善舉,是實能積德累功者。 商瞿怊怅慚華顛,況復恹恹二豎纏。三十年間重造命,九分人事一分天。(徐太史詩) 【譯文】 注:從此以下,正說以結束全篇。吉人就是善人,不說善而說吉,因為善能感召吉。所說的話都是善語,所看的都是善事、善書,所做的都是善行,那他的善就是純粹的了。三善就是指這三者而言,如此積累到三年,毫無間斷懈怠,哪有不招致福報的?三年不是拖延日期,因為必須要三年時間,人的真誠心才能體現出來。把玩“必”字,有斷斷不爽的意思。 案:程溥,字萬涵,生性慈祥仁恕,急怒的臉色不施於婢僕,呵斥之聲不及於犬馬,時時刻刻以濟人利物為心,人們都叫他“吉人”,大慨是取古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的意思。曾經有一次,看見趙清獻公(趙抃)用黑豆和白豆記錄自己每日的善惡,心中竊念:“理欲不能兩立,就如同君子和小人不能並居。如果一日之間有善又有惡,那麼一個小人足以危害眾君子。這樣怎麼可以呢?”所以,他用功學習顏子的四勿,不是善的則不說,不是善的則不看,不是善的則不做。如此三年,動則萬善相隨,自己覺得俯仰無愧。一天夜裡,月光明亮,程賞月未睡,忽然聽到月空中有高雅的樂音洋洋入耳。不一會兒,看見一位仙官手捧丹诏,二個童子左右相隨,一個捧金章,一個捧紅丸,冉冉地從空中而下。對程說:“你一生語善、視善、行善,久久心不退轉。上帝嘉獎,位證上真。不久,上帝巡視北極,憑你的厚德深仁,一定能幫助上帝廣播恩澤。特命你冠帶隨駕,又怕那裡寒冷,賜藥一丸。”程跪著服下藥丸,但覺一股暖氣送入丹田,遍體全是陽春。仙官和童子升在天空中停雲等待,程叫來家人作別,端坐而逝。過了幾個月,有一位友人在山中行走,碰到一個乘辇車的貴人,儀從森嚴,一路鳴鑼開道而來。這位朋友躲避在路旁,看見車中的人就是程溥。兩人執手敘談,與活著時沒什麼區別,臨別的時候對朋友說:“我因為多立善功,所以榮膺天帝眷顧,你可告訴我的兒子,一定要繼續遵守我的志向,切不要視為迂腐之談,自己甘心墮落。”說完之後,拱手登車而去。後來,程溥的子孫都是以善繼善,代代相承,而上天也降給他們福祉,所以直到今天,子孫高官厚祿、功名顯赫的盛況,沒有超過程氏的。 附:秀才景文,甲子年科舉考試時又不中,懷疑自己命運多舛,終身與科名無緣,憂郁成病。乙丑年元旦夜,夢見文昌帝君對他說:“因為天時人事還未到。”於是奉行《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每天早上虔誠地誦讀《文帝寶诰》、《紫陽咒》、《開心咒》,然後才處理事情。時刻覺得神明在前,不敢稍涉非禮的行為。這樣奉行剛到三年,丁卯年就鄉試中舉了。 休寧的程祥善,體格清瘦羸弱多病,生了八個女兒都養育成人,一直沒有兒子,年齡越大,憂慮越深。到四十來歲,忽然發願,要持誦《感應篇》,遵照力行剛滿三年,妻妾連生五個兒子。適逢鄉裡遭受饑荒瘟疫,程施粥給饑餓之人,施藥治療疾病,救活保全的人命不計其數。七十歲的時候,子孫繞膝的,共有二十四人。 徐太史說:沒有兒子的人三年中忽然生了許多男孩,《太上感應篇》所說的三年天必降之福,是真實可信的!從程祥善的種種善舉來看,確實是能夠實實在在積德累功的人。 商瞿怊怅慚華顛,況復恹恹二豎纏。三十年間重造命,九分人事一分天。(徐太史詩)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