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以本尊的功德為你的自我
你在持戒、修定、修慧之前,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標、方向在哪裡。方向錯了,你以後還要調整一次。
所以,我們受菩薩戒,受菩薩戒你是怎麼樣呢?你在內心當中,建立菩提心,以四弘誓願當做菩提心。所以菩薩是以菩提心為自我,為他整個生命的歸元;我們凡夫是以阿賴耶識為自我,以自我意識來修習善業,以自我意識來得果報;菩薩是以菩提心來修習六波羅蜜,也是以菩提心來成就無上菩提。 所以在經典上,有一次,很多菩薩贊歎說:文殊菩薩!你能夠善巧說法、廣度眾生,你真是善哉!文殊菩薩說:其實這個我是沒什麼善哉的啦!我能夠演說妙法,是因為我內心當中有菩提心,是那個菩提心在演說妙法,不是那個我在演說妙法。 所以說大乘的思考,它是用轉變的方式、用取代的方式,來改造阿賴耶識,不是完全的隨順、也不是完全的消滅。所以你受了菩薩戒以後,你生命的根源就是菩提心了,你因地的時候,就跟諸佛同一鼻孔出氣、同一個種姓。 如果你修淨土宗,那你是以本尊的功德為你的自我,以本尊的功德。 如果諸位看過善導大師對淨土宗的開示,善導大師很強調一個觀念:你不管修習什麼善法,你都要把功德回歸到本尊的加持。你說:诶,我剛剛打坐、靜坐的時候,念佛念得很好,不是我能夠念佛,是因為彌陀本尊的加持。我為什麼能夠把戒持得好呢?也不是有一個我能夠把戒持好,是因為彌陀的加持。 所以印光大師經常強調:淨土宗強調的就是「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就是你的心跟佛的功德要達到不二,自他不二。所以我們了解阿賴耶識以後,我們開始用另外一個清淨的功德,來取代阿賴耶識,而這個功德也是一樣相續變化;但是它已經不是一種自我意識的思考。或者你希望以菩提心、以四弘誓願,來重新啟動你新的生命;或者你願意用彌陀的功德大海,來當作你生命的依止處。當你生命的依止處改變了,你生命的方向就有所改變。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