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蘊含著佛教眾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懷


 2017/8/24    熱度:2709    下載DOC文檔    

  果堅法師說,“放生”典出於大乘佛經,放生運動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力以及輪回生死的因果觀念。《金光亮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有一段關於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的記錄:當時世尊名叫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由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捕魚,把上游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降低。長者子眼見上萬大小魚類瀕臨死亡,又無法從其上游決堤引水。為了救活魚群,他不得已向當時國王要求派20只大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滿水足,並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魚群。

  放生在隋唐時期尤為興盛,天台宗第三代祖師智者大師曾發動佛教徒,樂捐錢財,購買浙江臨海一帶窪地60余所,開鑿放生池,勸世人戒殺放生。沿海漁民受到感化,沿海四百余裡盡成放生之地,存活生靈億萬之巨。

  “放生蘊含著佛教眾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懷,自他相關、因果回饋的辯證智慧,善待眾生、普度眾生的宗旨追求。”果堅法師強調說,放生文化的意義在於踐行、涵養仁恕精神、慈悲之道,如果人人都能夠愛護生命、保護生命,就能從根本上消減濫捕濫殺,對於促進生態平衡、人心良善、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都可謂意義重大。

台灣學佛網首頁素食护生放生护生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