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簡體)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檢歛端直。身心潔淨。無有愛貪。志願安定。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鹹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裡。過度解脫。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回。轉變最勝。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 沙門釋淨空注解 【壽樂無極⑴第三十二】 ⑴壽樂無極:“壽樂”是壽量、快樂;“無極”是沒有極限。 〖注解〗本品是佛為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諸往生者的壽量、快樂都是沒有極限,顯示極樂人民的殊勝,以及他們生活環境的美好。這是勸勉我們,要發心求生淨土,親近諸上善人。 【經文】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⑵。何不力為善⑶,念道之自然⑷。 ⑵若此:是如此。 ⑶善:這裡是指念佛求生淨土為最善。 ⑷念道之自然:“念道”是念阿彌陀佛名號,“自然”指念佛能恢復自性清淨本然。 〖注解〗佛告訴彌勒菩薩及與會的大眾們,極樂世界裡的聲聞菩薩,他們的功德智慧不是我們的語言所能贊歎稱說的。他們的修學生活環境,國土的精微奇妙,安樂清淨達到如此的程度。這種殊勝莊嚴美好,也是十方諸佛世界無法相比的。 這樣美好的地方,一切眾生為什麼不努力修善,不願意求生淨土呢?如果真信發願念佛求生淨土,自然就能得生。一生到極樂世界,即恢復自性之清淨本然。由此可知,念佛就是念自性。 【經文】出入供養⑴,觀經行道⑵。喜樂久習⑶,才猛智慧。心不中回⑷,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容容⑸虛空,適得其中⑹。中表相應⑺,自然嚴整⑻。 ⑴出入供養:“出”是飛行供養他方一切諸佛;“入”回來供養本師阿彌陀佛。 ⑵觀經行道:“觀”觀照。“觀經”是透徹明了佛在經中所說的一切教誨,理、事、性、相、因、果等法。“行道”是把佛說的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⑶喜樂久習:“喜樂”是一門深入,法喜快樂。“久習”是長時間的熏習。 ⑷中回:是中途退轉的意思。 ⑸容容:第一個“容”是名詞,指心量;第二個“容”是動詞,指能包容的意思。 ⑹適得其中:“適”恰到好處,“中”指中道。 ⑺中表相應:“中”是指內心,“表”是表現在外的。這是說菩薩心契中道,得於中而形於外,所以表裡一如,自然相應。 ⑻自然嚴整:“自然”是指一切法的自然規律;“嚴整”是莊嚴整齊。 〖注解〗極樂世界菩薩們,能夠毫無障礙的化身現在十方世界供養一切諸佛。回來時又能合成一身供養本師阿彌陀佛。他們能透徹明了佛的教誨,並能把佛的教誨實踐在日常生活中。這樣長時間的熏習,自然契入如來境界,獲得法喜充滿,表現出才能勇猛。他們信心堅定不退轉,且有深信切願,勇猛精進,永無懈怠的心。 菩薩們的修行,外表顯得從容、悠閒,內心真正在用功修行。其心量如虛空一樣能包容一切。在修學上不急不緩,恰到好處,契入中道。所以能中表相應,不需安排造作,自然成就。這充分表現出極樂菩薩們的威儀自然整齊。 【經文】檢斂⑴端直,身心潔淨,無有愛貪。志願⑵安定,無增缺減⑶。求道和正⑷,不誤傾邪⑸。隨經約令⑹,不敢蹉跌⑺。若於繩墨⑻,鹹為道慕⑼。 ⑴檢斂:“檢”是檢點;“斂”是收斂。 ⑵志願:指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願。 ⑶無增缺減:是不增,不缺,不減。表知足常樂。 ⑷求道和正:“道”指平等心、正直心。“和”是和平、調和。“正”是中正、中道義。 ⑸不誤傾邪:“誤”迷惑的意思,“傾邪”指邪知邪見。 ⑹隨經約令:“經”指佛講的一切經典。“約”約束,“令”教誡。這是說隨順佛的經典理論教誡,約束自己的心行。 ⑺蹉跌:是失誤、違背的意思。 ⑻繩墨:准繩、規矩的意思。 ⑼道慕:“道”無上的菩提大道,“慕”仰慕。這是說對成佛的菩提大道非常仰慕。 〖注解〗菩薩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檢點、收斂自己的行為,時時提醒自己的行為要端正,內心要正直。所以他們所得到的是身心清淨,沒有一切煩惱習氣。菩薩們自己修行,能夠堅定這個念佛法門,絕不動搖;而對教化眾生也用這句佛號,並且知足常樂。他們在自行化他時,常能保持和平中正的心念。因此不會被一切邪知邪見的境界所迷惑。 菩薩們依照經典的教誨來約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所以他們的思想、行為都不會違背佛的教誡。沒有絲毫失誤。依佛的教誡為准繩。他們所仰慕的就是無上菩提大道,也就是一心一意要求圓滿成佛。 【經文】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⑴,虛空無立⑵。淡安無欲⑶,作得善願⑷,盡心求索。含哀慈愍⑸,禮義都合。苞羅表裡⑹,過度⑺解脫。 ⑴自然無為:就是自性清淨本然,沒有絲毫造作。 ⑵無立:指一法不立。 ⑶淡安無欲:“淡安”是淡泊安寧。“無欲”指沒有貪瞋癡等欲望。 ⑷善願:指廣度眾生的大願。 ⑸含哀慈愍:指大慈大悲的心。 ⑹苞羅表裡:“苞”同“包”。“苞羅”就是包容含攝,“表”指一切事相,“裡”指道理。 ⑺過度:是超過度脫。 〖注解〗極樂世界菩薩們的心胸空曠,無有妄念,沒有憂慮、牽掛。他們的行為完全是從自性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沒有一絲毫的造作。他們的心清淨像虛空一樣,一法不立。在生活上是淡泊安寧,沒有任何欲望,自在隨緣。在他們的心中只有度眾生成佛道的大願,對於這些善願,他們會盡心盡力以善巧方便來弘揚佛法,以清淨、平等的大慈悲心來普度一切眾生。 菩薩在世間度眾生,所用的方法都是適合世間的道德、人情、風范、禮俗。菩薩的智慧包羅世出世間一切事理,所以度化眾生能容通無礙,菩薩們是以學習念佛法門,一生當中得到解脫,同時又以這個法門利益一切眾生,讓眾生在這一生也得到解脫。 【經文】自然保守⑴,真真⑵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⑶。一旦開達明徹⑷,自然中自然相⑸,自然之有根本⑹,自然光色參回⑺。轉變最勝。 ⑴保守:保持不變。 ⑵真真:前一個“真”指真如本性,後一個“真”是指絕對的真。 ⑶淨定安樂:指如如不動,安然自在。 ⑷一旦開達明徹:“一旦”忽然的意思。“開達”開悟通達。“明徹”明了透徹。 ⑸自然相:指一真法界,清淨本然。 ⑹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指宇宙萬物的境界事相;“根本”指自性本體。 ⑺參回:“參”交錯的意思。“回”是變化無窮的意思。 〖注解〗菩薩們的自性保持不變,真如本性真正清淨潔白,他們有上求下化,至高無上的心願。所以他們心地清淨,如如不動,安然自在,能夠於一剎那間豁然開悟,明心見性,開悟之後能明了通達自性中所顯現的一真法界境界相。並能通達明了宇宙萬象的自性本體。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蒙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自性的德能馬上顯現,自然就放出無量的光明,這些光明彼此交錯,融成一體,光色千變萬化,光中又化無數佛,諸佛又放無量光。這個光明化佛能普度十方一切眾生,從凡夫轉變成佛,這就是最殊勝的轉變。 【經文】郁單⑴成七寶,橫攬⑵成萬物。光精明⑶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⑷,洞達無邊際⑸。 ⑴郁單:印度話,是北俱盧洲的別稱(名)。 ⑵橫攬:“橫”指十方,“攬”是收羅的意思。 ⑶光精明:“光”光明,“精”精妙,“明”明淨。“光精明”就是真善美。 ⑷著於無上下:“著”(音住)明顯。“無上下”指平等法。這句就是指明心見性。 ⑸洞達無邊際:“洞達”是洞徹通達,“無邊際”是沒有邊際。 〖注解〗北俱盧洲的一切物質受用,都是自然七寶而成。在這裡引用它的自然來形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也是自然成就的),都是由阿彌陀佛的大願及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清淨心自然成就。因為極樂世界的菩薩們自心清淨(身心清淨則世界清淨),所以極樂世界一切萬物的真善美都完全顯現出來,這種善好殊勝,是十方諸佛世界所不能相比的。極樂菩薩們心清淨平等,明心見性。所以自性自然流露出圓滿究竟的智慧。對十方世界一切萬法都能洞徹通達,無有邊際。 經文到此,都是贊歎極樂世界裡的菩薩們自性真實功德。 【經文】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⑴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橫截於五趣⑵,惡道自閉塞。無極之勝道⑶,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⑷所牽隨。 ⑴超絕:超脫輪回,絕斷生死。 ⑵橫截:橫超。 五趣:指六道輪回。 ⑶無極之勝道:指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 ⑷自然:“自然”指與生俱來的惡習。 〖注解〗佛勉勵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勤奮精進,努力的求往生。只要我們肯努力求取,必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淨土之後,親近阿彌陀佛,必然橫超六道,惡道自然就閉塞了。 極樂世界這麼好,往生也不難,卻沒有人想去。極樂世界很容易往生,為什麼沒人想去呢?只因眾生被無始劫以來的惡習、煩惱種種障礙所牽,所以不能生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 【經文】捐志⑴若虛空,勤行求道德⑵,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⑶憂無常。 ⑴捐志:捨棄對於世間的欲望追求。 ⑵道德:“道”指持名念佛之因,“德”指往生淨土之果。 ⑶譊譊:是爭競喧嘩的態度。 〖注解〗我們應當捨棄世間的一切,放下身心世界,像虛空一樣一法不立。心裡一心一意念佛,只求往生極樂世界不退成佛。往生淨土後,壽命與快樂都同佛一樣無有窮際,既然往生能得如此無比殊勝的利益,為什麼我們還要貪著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呢?這些都是無常的,何必繼續操心憂慮呢!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