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普賢十大願王【請佛住世】


 2017/10/7    熱度:1587    下載DOC文檔    

  再來第七個是「請佛住世」。天台宗講,佛有四種:「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也就是說,各種不同的根器,他所修證達到的究極果。小乘人達到的極果是四果阿羅漢,所以達到阿羅漢果位就稱之為佛。利用這四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頂的就稱之為佛。這裡包含著大小乘佛法。凡是善知識,都要請他住世。怎麼樣請他住世是有學問的。有些人去請善知識住世,他用聯名的,就像古代聯名上奏一樣。這樣請善知識住世,沒有用,那只是一廂情願。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滅度?在《涅盤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在《法華經》裡面也有說到。譬如有一位醫術非常高明的醫生,他的小孩生了重病,每次在危急的時候,他都能救得回來,可是這個小孩很頑皮,開給他的藥他就是不願意吃。這醫生就想了一個辦法,假裝生病,死亡後留下這藥方,告訴他小孩,如果不照我的方子吃藥治病,我死以後,你也馬上就得死。這孩子聽到這一次自己可能沒救了,因為爸爸走了,所以他就如法的去服藥,之後病就痊愈了。實際上他爸爸只是暫時離開一下而已。釋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在南閻浮提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眾生就認為,沒關系,佛都在。佛的壽命長,他跟阿難講,自己有能力住世一劫。所以眾生就生起了懈怠心、不願意修行的心,所以釋迦牟尼佛就示現涅盤。實際上,佛並沒有真正入滅,而是到別的地方去教化。在這個世間留給我們的,只剩下佛陀的捨利。

  那後世這些學佛的人,一看到佛不在了,要趕緊用功,不然沒有人可以救自己。這些後面的學佛人,就像這調皮的小孩一樣,警覺到問題嚴重了,所以發奮用功,成道以後他才知道,原來他的爸爸沒有離開,只是到他方去而已。所以,憨山大師講,你不讀《法華經》,你沒有辦法了解佛陀的用心。所以「請佛住世」不是聯名去請,沒用的。必須要真正的修行、真正的用功,才能請佛住世。不要認為:「沒有關系,善知識還在」。一旦因緣不具足,善知識不在,就沒有法可以聽了。所以現在有人講佛法,都要認真努力的學,不然,一旦因緣化去,就沒有辦法回到之前那樣子,所以,請佛住世非常的重要。

  你真正的修行,把煩惱給伏住、煩惱給斷掉,這才是請佛。善知識就跟佛一樣,請他住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勸請善知識講經典,作為弟子的則依教奉行,這才是真正的住世。但是,不管善知識再有能力,這色身總是會壞,所以真正的住世是把善知識所教的記住,運用在這世間日用平常當中,「世」就是世間,請佛住世。

  把佛菩薩教我們的東西記起來、背起來,平常的時候用功,遇到境界的時候,在事緣上去運用,這叫請佛住世。你在運用的時候,就是如來的法身,如來的法身就是你,你就是如來。為什麼說眾生即佛,佛即眾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為你落實了佛法,運用佛法,自然你就是佛。不用向外求佛,你自己就是,這道理要清楚。不要認為那色身肉體是善知識,不是的,他所教的法才是善知識。「法」亘古亘今,不會改變,你能記取、能落實。要落實是不容易的,要敵得過自己的煩惱習氣,眾生內有惡因,外有惡緣誘惑。你的同學、你的親戚、你的朋友,都會誘惑你,不要學佛、不要修行,甚至他看到你在念佛,他會嘲笑你、數落你、毀謗你,甚至會障礙你,那自己要有道心,不要怕人家笑,一般常講的:「笑到最後才是贏家」。你們要做笑到最後的那個人。什麼是笑到最後?就是你生死了了,就能笑到最後了。他們是樂在前面苦在後面,一旦業報現前,自己身體生病了,情執、愛欲全部都生起來,所有的擔憂全部一時湧現,做不得主,那真是痛苦萬分,內外交煎,沒有辦法解脫。他們眼前是很快樂,後來卻不是,學佛人前面很快樂,後面也很快樂,但佛門不叫快樂,叫法喜充滿。修行落實佛法,得的是法喜,所以,你不要害怕你同學嘲笑你、你的同事嘲笑你。給他笑,沒關系,這是消你的業障。因為你過去生看到人家修行,一定也是這樣嘲笑人家,說他很笨、說他很無知、說他很迷信,甚至說修行人很死板,有的人還毀謗修行人對國家社會沒有貢獻,其實修行人對國家社會貢獻才大,每個修行人都是安定國家社會的一股強大的力量,只是這一股力量,這些浮躁的人感覺不出來,實際上他還是受修行人的影響,不是沒有貢獻。

  學佛的人愈多,愈少人犯罪,學佛的人愈多,家庭問題就愈來愈少、社會問題就愈來愈少,所以有絕對的貢獻。學佛人平常要懂得用功,不要怕人家笑,或是你的家人笑你、障礙你。有的人學佛,父母會障礙你,曾有同修說他父母障礙他,不給他聽經,以前有隨身型播放器,他花了三、四萬元,算很貴的播放器,但他說為了聽佛法,他願意花這些錢,錢可以再賺,但是聽經、聞法、修行的機會過去就沒有了。他說年輕的時候,看到電線桿上貼著「阿彌陀佛」的名號,一看到滿心歡喜。所以後來接觸佛法,一接觸就相信,他的家人障礙他,他也不受他們障礙,想方設法的用功,所以他修持得很好,念佛號不會間斷,遇到境界不會動亂,人家在講閒話,他自己在用功,這是真正有學佛的人,他也不怕人家笑,他說:「笑給他笑,罵給他罵,我無所謂」。

  有的父母親很沒有智慧,看到子女學佛,就拿世間的孝道來障礙他、侮辱他:「你這個不孝子,我叫你不要學佛,你就偏偏要學」,拿世間的孝道來障礙孩子學佛。像這種人他的果報在哪裡?釋迦牟尼佛遇到他過去生的母親,他過去生的母親障礙他學佛、障礙他出家,她果報是在三塗,余報是五百世貧窮下賤。這一世她是奴隸,四姓階級裡面最低賤的。現在中國沒有階級制度,但是果報一樣是生活貧困,多諸業障,或是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或是殘缺、或是現在講的,全天下的倒霉事、壞事都集中在他身上。這都是過去生障礙人家學佛,毀謗正法、毀謗大乘,才有這嚴重的果報。甚至,不要看這只是佛像,如果你惡心去損毀他,你的來生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因為果報太嚴重了,不敢想,連想都覺得恐怖,所以叫不堪設想。今人斷章取義,認為事事順從就是孝順,所以,不要因為父母障礙,就隨順他們,那不是真孝順,那是你愚孝。無論是先生障礙、太太障礙、父母障礙,要知道是他們不懂佛法,你要善巧回避,善巧方便勸導他,不要讓他生煩惱,不要讓他造業,但你自己還是要用功,還是要來道場共修,這很重要。

  不要因為看了《弟子規》,家裡媽媽、爸爸反對你學佛,你就不學佛了,只想著孝親尊師,回去做世間的孝養,這只是盡人倫。佛說你這是不孝,你在幫助你父母障礙人家修行,佛說這是「愚孝」。經中佛講有關孝順的部分,佛說即使做盡世間的孝道,即使做到這麼孝順,事事都能順父母了,都不算是個孝子。佛所說不外都是引導大家要修行。怎麼樣才算真正的孝子?父母還在輪回,做子女的要度他們出輪回。如他們還沒修行,你要度他們修行,對父母如是,對妻子、兒女、家親眷屬都是如此,這樣你才算真正有把佛法當回事。

  學佛碰到了障礙,要先忏悔業障,這障礙就是自己面子放不下,怕人家笑你念佛,笑你學佛,笑你傻。這你不用放在心上、不要擔心,學佛是有智慧的,反而你的智慧高過一般常人,一般人都還在迷惑顛倒,還在貪五欲六塵種種享受,學了佛,你的智慧已經高過他。第一是你懂得吃素,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殺業都斷掉了。再來能夠護生,那不殺生戒你就算持得相當不錯。再進一步知道眾生同體,那心理上的殺念也不起現行,你確實就異於常人。所以你的智慧比人家高,這第一步你就跟人家不一樣。再來,你看佛經有智慧,人家心隨境轉。產品打個廣告,說這東西有多精美、多豪華、多尊貴,戴的人多稀有,世間人就也想去追,那就心隨境轉了。你學佛有般若智慧,就會曉得,廣告今年跟你說這是尊貴的,到明年換另外的產品比它更好。世間是生滅的,你就曉得這廣告是一期一期的,他所說的廣告詞不會是真理。有般若智慧就照得破、看得透,不會被物欲所轉,也不會被人欺騙。想要不被人欺騙,第一必須你不要自己騙自己,人最怕的就是自己騙自己,你自己騙自己那是自欺。你有煩惱習氣,你不願意改、不願意捨,拿很多佛門的經典、用詞、祖師的開示來掩飾過失,成就自己的業障,這是自欺。自欺以後你就會欺人,而欺人的果報就是自己被騙。

  所以「請佛住世」的「佛」就是佛法,就是佛陀講的正法,「住世」就是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在這世間當中去用功。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就是請佛住世。所以修行沒有離開世間,有一種沒有離開是心裡放不下、離不開,所以他說「不離」世間;我們講的是心裡真放下,但是在日用平常當中,心會起作用,能夠「事來不拒,境去不留」。而眾生就麻煩在這裡,他是事來沒辦法拒絕,境去也沒辦法忘記。境界沒有了,就執著、貪戀了。所有世間的男女都是如此,一旦世間業起來了,都沒有辦法拒絕,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念頭、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一旦分開了,還忘不掉,這就是世間凡夫。對男女是如此,對種種的物質欲望、名利、財色全部都是如此。甚至對睡覺的感覺,想睡就昏沉,沒有辦法拒絕它,自己控制不住睡了,要叫你醒來了,你卻捨不掉這舒適安眠的感覺。事來沒有辦法拒絕,事去忘不掉,這就是生死凡夫。但是如果你學佛、念佛了,你就有能力、有定力、有慧力,定力就是對境界,不起心動念。這裡說的不起心動念不是像木頭一樣,像木頭那就不用發願成佛了。佛不是木頭,也不是石頭,我們是發願做佛,不是做木頭。碰到境界有定力,心不隨境轉,這叫如如不動。「不動」就有慧力,就能照破,不動能如如,一般是如如不動定死在那裡,只注重在不動,其實不是這樣的。是不動了以後還能如如。「如如」就是「事來不拒,境去不留」。這才是真正的「定慧雙修」、「定慧等持」。大乘佛法是「定慧等持」。在一般方便上是先修定再來開慧。當然這只是接引初學,修定的方法就是持戒,持戒以後就能夠修定,心才定得下來。所謂戒律就是「教誡」的意思,依著佛陀的教誡去修,每天要念佛要做課,然後才會得定,得定以後對境不迷,佛法能夠提得起來,那就是智慧,這就是「修定開慧」。但是在真正一乘了義來說的話:三學是圓融的,定慧是等持的。修定的時候就發慧了,發慧的時候就修定。

  用天台宗講的「定慧」,就是「止觀」。止觀是因,止是定之因,觀是慧之因,修止觀成就定慧。要這樣修,必須先要懂得一心三觀、一心三止。那你才是定慧等持。三止: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三觀:空、假、中,這三觀是一心,三止是一心。不離一心而起三觀,不離三觀成就三止,這是「止觀雙運」。

  在淨土宗的「定慧等持」比天台宗來得方便許多,念佛就是定慧等持。念佛的時候心不起妄念,這是「定」。對境時心不生煩惱、不隨境轉,這就是「慧」。佛號字字句句清楚明白,在念佛當中沒有任何的妄念,心也不昏、也不沉、也不掉舉、也不亂意,這就是「定慧等持」。在修定的時候同時發慧,「慧」就如同鏡子的光一樣能夠照。在照鏡子時,鏡子不會起分別,分別你長得好看不好看,好看就留下影像,不好看就刪除影像。

  慧力就像鏡子的照用一樣,事情來都能辨別得清楚,事情過去了,絕對不會留在心中,還在那裡嘀嘀咕咕的。如果在心裡還留有影像、留有後話,那是你定慧力還不夠,沒有能力斷煩惱。

  所以定有根、慧有根,這定慧就從根裡面逐漸茁壯,就有力量斷煩惱。

  佛是三界導師,是諸法之王,有些密宗的上師也稱法王,「王」就是自在的意思。「法王」是「於一切法當中都得自在」。佛於一切法當中所得的是真正的解脫自在,所以尊稱佛為法王。這名詞在現代是用來尊稱的,就跟稱「大師」是一樣的。原本都是尊稱佛的。佛是佛教的教主,如果有諸佛如來要滅度,做為佛弟子的都要去勸請佛住世,請佛留下來講經說法。講到佛,實際上同時涵蓋著三寶,佛是說法之主,所說的是法,傳承的人是出家眾,也就是佛、法、僧三寶。所以請佛住世,就是請三寶住世,其中包括了所有能教化眾生的大善知識,乃至能夠利益眾生的正法,大家都要幫忙流通,幫助保存正法,用自己的力量去保存它,或用財力,甚至用軍隊去保護佛法,這在歷史上都看過,像佛陀的捨利,歷代多少都有受到一些異教的破壞,歷代的住持為保護佛陀的捨利,不惜用火焚身,這也是請佛住世。

  當看到有人要破壞佛法,破壞佛教的形象,毀壞正法,做為佛弟子的你,就應當拿出你的力量,運用你的關系去護持正法,你不能想:我只要修自己就好了,自己清淨就好。這都是錯誤的觀念,這叫自私自利,不是真正學大乘的行人。很多人認為自己學大乘,但是真正的大乘是肯捨身為人,包括捨棄自己的名聞利養,一般大眾所認為的名利是世間的名利,佛門講的名利,不只是講世間的名利要捨,包括人家贊歎你,說你有修,說你清高,這種叫「清名」,這些全部都要捨,這才是不為名聞利養。

  一般修行人好樂的是清名,世間人好樂的是世間的名利,所以要懂得用善巧方便來維護正法,這是婉轉的護持,使正法可以久住。像做到佛經、佛像的保存,甚至講經人才的護持,以及培養,這些都是請佛住世。所以不要想得太狹窄了,以為請佛住世是普賢菩薩的事情,不關自己的事,那就搞錯了。因為在《普賢行願品》上講:如果有諸佛要示現滅度,普賢菩薩就會勸請佛住世,繼續教化眾生。那凡夫怎麼修請佛住世?只要你流通正法、護持正法,保護佛菩薩的形像以及經教,甚至僧團,這都是請佛住世。所以聽經、看經都要會看、會聽,經典裡面的意思很深很廣,沒有辦法在簡短的文字裡面一一敘述,有智慧的人應曉得經文衍生出來的意思,應要去落實。最重要的請佛住世,就是自己要修行。請佛住世,但你自己不修,那佛法住世沒有用,因為沒有人學。就像共修,能來參加的都盡量來參加。其實,有時候在選擇佛法跟世間法,就這麼一念之間,輪回跟出離也是這一念。

  大家平常有很多機會,決定要選擇佛法或世間法,可是通常沒有功夫的凡夫,都選擇世間法這一邊,這隨順欲望的習性是自己養成的,輪回是自己造成的。閻羅王可以判你上天堂,可以判你下地獄,但是他沒有辦法判你繼續輪回,閻羅王的能力也很有限。輪回是自己判的,你可以持戒,也可以懈怠,可是你選擇懈怠。就像吃素跟吃葷腥,有些人為了人情,他就選擇吃葷腥,吃葷腥就沒有辦法持戒,沒有辦法修行,因為傷害眾生,損害物命,那就是自己選擇輪回。早起床跟繼續偷懶懈怠也是,你早上確實起得來,可是習性拉著你,再睡一下吧,再睡一下……。現在鬧鐘、手機都有貼心的設計─貪睡的功能,幫助你貪睡,幫助你耽誤事情,那個功能不要用,對你沒有好處,它會助長你的習氣。是你自己把功能打開,你啟動這樣的功能讓自己懈怠,要是有決心、有魄力,懂得自己要修行不要貪睡,那這就是隨順佛法,這就是「請佛住世」。佛就代表佛法的意思,佛陀的教法在自己心中運用,這才叫住世,「住世」就是把佛法落實到自己生活上、世間上,這才是真正的「請佛住世」。至於保護佛教的形象、保護佛陀的正法,才能真正的使法輪常轉。

  所以普賢十願是圓滿的,隨選一願都能含攝其他的願行,重重無盡,真的像《華嚴經》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華嚴菩薩的心量,所以對於「請佛住世」要做這樣的理解,那才是真正的做到。所以你在煩惱跟正念當中你要去做抉擇,平常沒有時間用功,周六、周日能夠用功的時候,就要做出抉擇。每個人這一生當中要面對這麼多次的抉擇,但是多數人都選擇了懈怠,待在家裡偷懶、繼續昏沉……等等,或是找很多理由來成就自己的業習,輪回就是這樣產生的,你選擇的是你的習氣,這樣選擇久了,你就會覺得:「我的想法就是這樣子、我的觀念是這樣子的」,所以為什麼稱之為凡夫,為什麼眾生沒有辦法超脫—俗話說「無法自拔」,「拔」就是超脫、超拔的意思,你陷在自己的習氣裡面、陷在自己的煩惱裡面,因為無量劫來你選擇煩惱的次數非常的多。所以當你們聽到這裡這樣講,自己就要反省、要覺悟。每個人都曉得念佛、學佛的好處,問他,他也跟你說得頭頭是道,可是當他習氣現前的時候,這些道理他就忘光光了,該怎麼發脾氣還是發脾氣,該怎麼樣輪回還是照樣輪回。

  說實話,有些同修在家裡確實沒事,但是他心裡面亂,他就覺得自己有好多事,這個也做一點,那個也做一點,東摸西摸,那是心亂,不是真的事多。不然就是給自己一個理由:「好不容易小孩在家,所以要陪他」,可是你的小孩心裡卻是這樣想:「好不容易我放假,大人最好不在」。所以你以為孩子想跟你在一起,不是,他希望你不在,那你何不就「恆順眾生」?後面要講的就是「恆順眾生」,來成就自己的道業。你修行修好了,你的小孩就照顧好了,這話很少人敢說,因為到佛門來,很多出家人都講:「你要把家庭照顧好,佛才學得好」。這點我不認同,你把行修好了,你的家庭就好了,佛念好了,小孩自然就照顧到了。這話很少出家法師敢這樣說,因為怕信徒跑掉。

  精捨這裡三不政策:不跟你收費、不暗示你要給錢、不變相收費,有這三條,所以我們不怕講了真話後居士會離開,你們來這裡就是要學佛法,你用清淨心來學佛,我們用清淨的法給你,不講世間人情,這裡沒有人例外,大家都是守著佛陀的教誡。我們講真話:「你把佛念好、修行做好,你家庭自然就好了,因為你放下了」。家庭不圓滿是因為你放不下,你執著太深、罣礙太重。小朋友功課不好、人際關系不好,原因也是執著重、煩惱重!你學佛你有智慧,將來做什麼都一帆風順,不用想你將來要做什麼行業,才能發大財、賺大錢,你不用想這些,因為善緣自然成就,這是真的。所以大家放心的學、用功的學、認真的學,佛法是能幫助眾生,能夠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把你心裡面的得失心去掉,有沒有考第一名都無所謂!人家超過你,你覺得很好,因為你還能再進步,還能跟他學,這世間超過我們的人太多了,你不要心生嫉妒,要保持一顆肯學的心,那你就會不斷的提升,但也不能自滿,這都是佛法裡面教的。你這肯學的心,在世間叫「謙虛」,佛法講是「空寂」。世間的謙虛還有「我」,佛法講「空寂」是你心空了,那你學東西學很快,「如鏡現相」—如同鏡子照物,顯現物相,「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學什麼都容易、學什麼都快,而且不會生煩惱,這都是學佛的功德。這是佛法住世可以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

  所以你們不要想:「放假要在家裡陪小孩,他不需要你陪,你把他帶來道場,培養他的福德,讓他跟你一樣有善根接觸佛法。你不用想你來積陰德給他,他不一定用得上,你讓他親自來道場,你的小孩不會變壞,因為道場沒有惡友,沒有不善的人,精捨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裡每個人都是有上進心的,都想往善法上增進、想往菩提道增進,這就是「諸上善人」。是不是來道場的人每個人習氣都沒有了?也不是,但是大家都想改,大家都想增進,這樣就有一股影響的力量,這就是共修的力量,依眾靠眾。原本你自己有習氣可是因為怕影響別人,不敢表現出來,那這習氣當下就放下了,所以要帶你的小孩到道場來。那小朋友被父母帶來的,你也不要不甘願,來久了你就知道好處。

  真正的好處不是眼前的,有些好處都是眼前的;像吸毒的那些人很快樂,覺得很好,但是後患無窮。這世間的東西,都只能讓你的心更散亂而已,對你的學業、對你的善業,不會有幫助。你不會因為熏習世間法,變成一個善人,變成一個好人,相反的,你熏習佛法、你會深信因果、你知道要修福,要講求因果,會知道這最基本的概念:造惡必然受惡報,造善必然有善報。想有錢,你從小就知道要修財布施;想健康你就知道要吃素,要施無畏;你想得聰明智慧,你就知道你要用你的智慧以及能力去幫助別人,去流通佛法,得出世間上上智,這些你從小就曉得,你也讓你的小孩、讓你的孫子,從小就知道這正確的概念,那你就不用替他操心。有些人活到老擔心小孩到老,他一輩子都活在痛苦當中,但是小孩子學佛了,你可以完全放下心,完全不用擔心。如果自己的小孩善根不夠怎麼辦呢?那你自己先學。有的做媽媽的情很重、業很深,想:我要先讓我的小孩來學佛,我自己再學。錯了,你先學佛、念佛,你的業力轉變了,你的小孩就會受你影響。「請佛住世」裡面就含著這些道理!

  佛法為什麼能根本解決這世間的問題?因為世間任何的問題,不離一個字「業」。男女的業、父母的業、兒女的業、家親眷屬的業,你沒有離開業,所以有好、有壞、有喜歡、不喜歡、有討厭等等的差別;有得、有失,得到了歡喜了,失去了難過了;等得到了又怕失去了,得中有失,失去了又想得到,失中有得……,這些統統都不離開業。那業要怎麼轉?用佛法來轉,世間法不能轉業!

  連袁了凡也沒辦法轉,了凡先生之所以能轉的秘密在他念准提神咒,准提神咒可以轉業,善法是其次。心裡面念准提,外行善法,他的業轉過來了,這是准提菩薩的願力!如果沒有菩薩的願力加持,世間人要轉自己的業,是不可能在一生當中看到,確實非常的困難,所以了凡先生的業還是佛法讓他轉的。用世間法很難啊!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們沒有教你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因為它不能轉業!能轉都是因為佛法的關系。要從你心裡面轉,心是業之根,你的心在動念,就造業了。你心轉了,尤其是再搭配持咒、念佛、讀經……。當你的心不動念不執著了,業就不生,不生你的業就消掉了。所以佛法在世間是可以利益眾生的。因為世間法不離開「業」這個字,唯有佛法可以轉業。佛講經說法就是尊貴在這裡!不但你的世間業可以轉,能脫離你輪回的業,還能夠成就無上菩提。

  所以佛弟子要努力護持佛陀的教法,幫助佛法弘揚、幫助正法宣揚。這不只是出家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現在有許多人想要消滅佛法,他們在佛法中夾雜著世間法,把邪見帶到佛門裡面來穿鑿附會,把無上甚深微妙法,解成世間法,說:學佛就是孝順,說學佛就是把人做好。那是不是壞人就不能學佛了?佛是無緣大慈,什麼人都度。不光是度人、連畜生也度,也度鬼,也度地獄的眾生,所以做超度法會冥陽兩利。寺院叩鐘就是希望地獄眾生的苦能夠暫停!所以不了解正法的人,穿鑿世間法,把無上甚深微妙法,解成世間法,那是他世間心太重了。每一個佛弟子都有責任,大家都受了三皈,都是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你本身有錢,要懂得出錢護持正法,不要吝啬;你有能力,就付出你的能力、付出你的技術,來幫助佛教正法的道場,不只是我們道場,正法的道場都要隨分隨力的護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要只想著自私自利,自己好就好,「我有佛法聽就可以,其他的你們就隨緣吧」!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不是大乘,這是小乘。

  失去了慈悲心、失去了利益眾生的心,佛喝斥小乘「即使地獄的眾生都成佛,你們也不會成佛」。因為沒有利生的心!那要利益眾生,就要先了解佛法,這很重要,所以「請佛住世」的「佛」,包括三寶:佛、法、僧。「法」包含大小乘,「僧」包含聖賢僧跟凡夫僧。你不要看這出家人有沒有修,那是你在分別,你平等心護持,平等心供養就可以了。在佛門裡發心不要想:「我捐了錢,看可不可以拿一張可以抵稅的單子。」想到的還是自己。如果這地方有,你就拿,不拿也無所謂,既然是捐出去了,那就放下吧。有很多人愛說:「我去某道場捐了多少錢……」這是捐出去以後,心裡沒放下。如果捐了錢,還要去人家道場裡面管事情,那你沒有捐!捐了就是要放下,就是護持了。

  所以要看看自己有沒有真捐,已經布施出去就不再是自己的了,就不管了,這是放下。很多人以為自己在修福做功德,去道場捐錢,希望道場法師重視你,其他居士來恭敬你,最好什麼都聽你的,那完蛋了,你這福全部沒有,還有罪業。這些法師看你是大護法不敢講你,但是你絕對有果報,這點自己要覺察。所以發心捐款不要再想看能不能拿一張回來報稅,這觀念是錯誤的,因為你在幫助眾生的同時還是自私自利,還夾雜著這種染心在裡面,還想著自己能不能稍微少給國家一點錢。如果這個道場有,那你就拿,沒有也沒有關系,就是很自在,完全放下的做。甚至有時候捐錢,還特別要求他不要再寄收據,這可以節省常住的開銷,這都是護持,你還要對方寄,就是還執著。想要拿著這收據回去,跪在佛前將做的功德化掉,這是有相。做就直接做了,他造業是他的事情,在你心裡面做的是好事,業是在心裡面結。當然要捐款前也要考慮清楚,了解這地方如不如法,道場如法就會如理運用。你就清淨心做,不要想要拿一張單子回來報稅,是沒有必要的。相對於你的收入就會來得順暢,這就是因果。這世間為什麼有人賺錢賺得這麼辛苦,那就是他在布施的時候捨不下,還去想想對方有沒有好好用我的錢?單據可不可以扣稅?所以賺錢的時候賺得很辛苦,還有不肯布施的,再怎麼辛苦都賺不到。只有佛法可以解決生活上所有的問題,所以你要落實佛法,要請佛法住世。

  這是講怎麼修行來「請佛住世」。請佛住世以後,有些人將講:「好啦,法師,我已經請你來講經,我就沒事了」。不是的,還要「常隨佛學」。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