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地藏經》講記第二十一講


 2017/10/18    熱度:1910    下載DOC文檔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一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第七。前面如來贊歎品中,是說明地藏菩薩威神之力,這一品是地藏菩薩度化眾生,予眾生之利益,拔苦救難。地藏菩薩勸眾生,臨終之日,勿拜祭鬼神,求助魍魉,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唯有仗佛力,法力,供養僧力,才能存亡兩利。好,我們看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地藏菩薩在閻浮提度眾生,時節久遠,度眾生無量無數,對眾生的心性非常的了解。心念就是指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六識。舉心動念,舉和動是功能,第六識和前五識一起,分別出外境的冷熱、美丑、好壞等,通過第七識末那識,傳送給第八識阿賴耶識,再由阿賴耶識,命令前五識,所謂眼著色、耳貪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滑軟,這樣處處攀緣,時時染著,所以說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每天每時每刻是不是這樣的,見到好的,喜歡的,就會起貪戀的心,見到不順自己意的,就生起厭惡心,嗔恨心,一刻這個心都清淨不下來。所以這裡說,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是由於修善行而獲得的利益,本來應當繼續精進修行,不能間斷,但是因為我們的性識無定,遇緣則變,道心不堅固,剛有了點進步,就非常的滿足,反而將當初發的這個大願退失了。這種情況,在我們修行當中非常的常見,一開始修行的時候,功課堅持做,戒律也持的很嚴謹,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感覺到自己修行很不錯了,就開始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當初的這個初發的大願心,逐漸也淡化了,以至於最後又回到了五欲當中,提不起道心來了。正如《僧護經》中說:“閻浮提人,為性難信,由行善而獲利益,自宜進功無間,乃因獲利,反退初心”,《佛說寶雨經》中也說:“菩薩見一切有情,受諸苦惱,雖復成就微少善根,暫時非久”,都不是能夠堅持的,暫時非久。

  若遇惡緣,念念增益。那如果遇到惡友惡境,來做助緣的話,惡念就會增長,這個是很難退失掉的,越來越多,不能夠自拔。這方面我們大家都有體會,本來想修清淨心,可是一遇到別人來說是非,不知不覺地就攙和到裡面去了。所以我們一直都在講,如果有人在說是非的話,你趕緊遠離,如果你想聽是非的話,你喜歡聽是非的話,那說明你也在造是非,這樣心就被干擾了。也有的人,學佛了,知道打妄語不好,可是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做生意的怕賺不到錢,這樣就又開始說謊,造口業了。給大家說,如果你能堅持不妄語,大家時間長了,大家都肯誠信你的,都肯對你有一個認可的,反而增長了你的信譽度,能提高你的生意的效率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正知正念的,生活在這樣一個令人眼花缭亂的社會中,面臨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定力不夠,就會被現前的五欲六塵把心牽走,念念造罪,這就是業障深重的表現。做了一點點的善事,想種善根,但是做不久遠,得到點小利,就滿足,退失道心了,而遇到惡緣,做起壞事來,反而停不下來,因為我們人的這個貪嗔癡的念頭太重,根子太深了,做了還想做。所以《賢愚經》中說:“人身難得,遇惡因緣,則便易失,以惡多善少,一日之中罪念百千,善念無一”。人身難得而易失,就是我們這個惡念太多,善念太少,善念你就會受生到人天,惡念就會受生到三惡道,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起心動念。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印祖說的要老實念佛,降服貪嗔癡的念頭,我們不與六道輪回相應,我們與阿彌陀佛相應,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當我們念這一句佛號的時候,用心念用心聽,這就是與極樂世界相應。現在我們念佛,這個極樂世界就會有一朵蓮胞,我們的蓮胞,上面寫著我們的名字的這麼一個蓮胞,它就會茁壯的成長。將來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會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聽阿彌陀佛,聽諸大菩薩,講經說法,再也沒有這些惡緣,在極樂世界能夠快速的成佛。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這是比喻善退惡增的人,就像走在這個泥地,爛泥地,我們說沼澤上面,身上還背負著沉重的石頭,負擔,越走越覺得重,腳步也漸漸的向下深陷,這只腳剛拔出來,那只腳又深陷進去,越陷越深。閻浮提的眾生修福少,造惡多,罪業重的人就好比背著這個大石頭,走在泥地當中一樣,一步一步地,就會墮落到三惡道中,很難出離。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若得,這個裡面含有幸運的意思。知識,這裡的知識有兩種,一種就是父母親屬眷屬,能為你來修福報,他們知道這個地藏法門,知道佛法能幫助你去修福報。遠的呢,就是指佛、菩薩能夠幫助眾生滅罪。修福的功德,能幫罪人減少罪業,就是這裡指的減負。把罪業全部滅除,就是全負。全與負,善知識有大力,不但能幫助罪人減輕罪業,或者罪業全消,還能勸他勤修十善,不退初心,超拔他生人天之道,而且幫他認識到三惡道苦,以後不再墮入惡趣。就像有人背著大石頭,陷入沼澤地中,幸虧遇到有大力的好心人,不但幫助他背起石頭,還扶著他離開這個沼澤地,並且勸他站穩腳跟,不要滑倒,否則的話,很難再爬起來。站穩腳跟,就是比喻堅固道心,不要退失,一旦退失道心,沉溺於五欲的享樂當中,很難自拔。等到達平地之後,這是比喻得到了超拔到人道,或者天道,勸他回想以前所經過的險惡,不要再去經歷,不要再去造惡了,也就是千萬不要再墮入惡趣中了。

  學習了這一段經文,我們真的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今天有幸得了人身,遇到了淨土法門,又有善知識每天督促、提醒,如果還不能堅固信願的話,不能夠精進念佛,而是每天貪戀兒女情長,五欲的享受,不改變嗔恨、嫉妒的惡習,那將來豈不又墮入惡趣受苦?到時候能不能遇到善知識,能不能遇到佛法,我們能不能得到救拔,真的不好說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所以趁著現在,有這麼好的修行因緣,一定要好好的念佛,自己來把握自己的未來,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習惡就是造作惡業,眾生之所以會造作惡業,是由於八識田中有惡習的種子,這些惡種子,遇到惡緣起現行,就會造業。惡習是種子,習惡就是現行,這些習惡,是由於一念不覺的心生起,也就是起初從極微細而生起的,由惡種子起現行造惡,這些惡業就內熏為種子,惡種子增加,種子又起現行,現行再熏種子,這樣種子和現行,反反復復的相熏,逐漸便至無量。比如一個人,八識田中,他的八識中有嗔恨這種惡習的種子,遇到了惡緣,被激怒,造了殺生的惡業,一造惡,就有這個種子,嗔恨的習氣加重,就容易再去殺生。就比如我們這個樹,上來種子它會發芽,發芽就會生根,生了根以後它又會發芽,這樣到了最後,生根發芽,生根發芽,樹越長就越大,根越來越深。所以佛教導弟子們,初夜造罪,初夜就要忏悔,這樣容易拔罪,不要等到天亮,天亮以後,種子已經種在這個八識田中,就難拔掉了,已經落根了。有些人犯了過失以後,極力的隱瞞,其實這個罪業,不會因為別人不知道,它就不存在了,它還是會一直的增長下去。就像我們剛才比喻的,這個樹長大了,同樣根也跟著扎的很深了,很難再拔掉了。所以我們對於自己身口意方面,大大小小的過失,一定要及時的發露忏悔,不要再增長自己的惡習種子,否則的話,遇到這個惡緣,你控制不住自己的習氣,就會造作惡業,將來一定就會墮到惡趣當中受苦。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這些眾生,由於往昔的惡習種子,以致於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造作了無量罪業,假如臨命終時,父母眷屬不為他設福的話,那他自己所造作的,一定就會墮於惡道。《無常偈》中說:“常求諸欲境,不行於善事,死王催伺命,親屬徒相守,諸識皆昏昧,行入險城中,將至琰魔王,隨業而受報,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所以要救拔這些造作惡業的親人,應當在他臨命終時,為他設福,求三寶之力,資助他以後的道路。就像師父經常教導你們,這個家親眷屬,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親朋,如果他們要是生了病了,臨欲命終的時候呢,我們一定要多給他念經,念經回向,這樣能叫他得聞三寶,親近三寶。或者給他修布施,讓他們能有福報,給他種在他的八識田中,我們說叫他能有一個華麗的轉身。

  或懸幡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

  修福有兩種,一種就是在事相上修福,如懸幡蓋,然油燈,做種種的善行,供養三寶,做這種善行。第二種呢,就是如法修行,也叫敬三寶,比如誦經、供像、稱念聖號。懸幡蓋、然油燈的功德,非常的殊勝。如《灌頂經》中:“佛告普廣菩薩,若四輩男女,若臨終時,若已過命,於其亡日,我今亦勸,造作黃幡,懸著剎上,使獲福德,離八難苦,得生十方諸佛淨土,幡蓋供養,隨心所願,至成菩提”。就是在人臨終的時候,或者已經死了,做黃幡,供養到寺院,掛在幢桿之上,命終之人,還是中陰身,罪福未定,以此供養幡蓋的功德,就能夠離八難苦,往生到十方諸佛淨土,隨心所願,至成菩提。然燈供養三寶呢,這樣可以仗三寶力,照諸幽冥界,照諸幽冥,這些苦痛的眾生,蒙此光明,暫得離苦,得互相見。轉讀尊經,就是讀誦大乘經典,給他種下大乘善根,亡者承此經力,也得超生。供養佛像及諸聖像,在佛前供養香華、水果這些供品,供養佛像的功德,和佛住世時供養佛是一樣的,供養菩薩像的功德也是這樣。其實供養是什麼,供養是莊嚴我們自己的心性。我們見到這些供具,會反聞聞自性的,供養花果,讓我們修殊勝的因,會得殊勝的果,它有非常深的這種密意的。乃至念佛菩薩,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本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個識,在我們人最初生的時候,剛一住胎的時候,它最先來,去世的時候,它最後離去,所以說先來後走做主公,是我們眾生生生死死的根本,所以叫做本識。在人臨欲命終的時候,念佛菩薩的聖號,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句聖號就種在了這個阿賴耶識裡面,這就是成佛的種子,縱經久劫,終不毀壞。將來因緣成熟了,一定能夠成佛,就因為我們有作佛的種子嘛,就像《法華經》當中說嘛,若以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人們平時眼中的這個風花雪月,耳中聽到的這個歌舞歡聲,口裡貪著的這個珍馐美味,都會使人們的心散亂,但是這種人偶然走進寺院裡面,聽到寺院寂靜莊嚴的,見到寺院寂靜莊嚴,而心生歡喜,或者見到佛菩薩的形像,聽到佛號聲,心生清淨,都會在他的八識田中,種下成佛的種子,將來都能夠成佛。

  我們經常講的一個公案,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跋陀羅,他出家之前家裡貧窮,無依無靠,他就想隨佛出家。這一天他來到佛的住處,剛巧世尊外出了,世尊的這些大弟子們,觀察他往昔八萬劫中,八萬劫之內,沒有種過出家的這種善根,就沒有收留他,讓他回去,這個跋陀羅心裡非常的苦悶,覺得自己業障這麼重,還不如死了算了,他就一邊哭著一邊走,這個時候佛正好回來了,在路上遇到他了,就把他帶回了精捨,給他剃度,出了家,七日之中,這個跋陀羅就證了阿羅漢果了。他的這些大弟子們,不解其故,就問世尊,世尊說,你們,因為這些大弟子們,證的是阿羅漢果嘛,阿羅漢只能觀八萬劫之內的因緣的,而佛能觀無量劫,無所不知的。佛就給這些弟子們說了,他在八萬劫外,曾種過善根,他那個時候是一個樵夫,一天他在砍柴的時候,遇到一只老虎,這個老虎追他,他就拼命的往樹上爬,老虎還不肯罷休,就在樹下轉,必須要把他吃了,老虎也餓了嘛,這個跋陀羅他突然就想到,佛陀大慈大悲,能夠救苦救難,就隨口念了一聲,南無佛,快來救我,老虎一聽到南無佛,就走遠了,沒有傷害他的性命。這個樵夫由此種下了佛種,到這一世遇緣成熟,所以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所以你們今天能聽到一句佛號,我們在講彌勒菩薩,阿逸多菩薩的時候,我們講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這個彌勒菩薩龍華三會,你們今天受了五戒的,你們就證果了,能夠歸依的,第二會證果,能夠今天念這一聲佛的,到了第三會,龍華第三會,你們就證果了。所以一定要有信心,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我們一定要這一生,專修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不要再等的,人生多苦。就像師父,昨天還打著吊瓶,今天就要上來講經,對我也是一種鍛煉,鍛煉我的這種耐力,鍛煉這種在苦難的時候,還能提得起這一句佛號。可能你們今天聽師父的氣力,不像往常這麼足,也不像往常那麼興奮,但是還是帶著清淨平等的心,來給你們講經,希望你們能夠堅韌不拔,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讓這個金剛種子,早日開花結果。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師父這講講經,罪業也消滅了。不能怨天尤人的,如是因,如是果,在這種境界下,我們更應該好好的念佛,求三寶護佑,讓自己的業障趕緊消除。身體不適、外境不順的因緣過來,不是誰給你安排的,都是我們自己所造作,今生所結的果。這些眾生多造惡業,惡因必感惡果,將來一定會墮地獄,或者畜生道,餓鬼道。在《大乘同性經》中,“楞伽王白佛,雲何眾生捨此壽命,受彼壽命,捨此故身,受彼新身,佛言,眾生捨此身已,業風力吹,移識將去,自所受業,而受其果”。眾生這一生的報身捨去之後,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人一死之後什麼都沒有了,他的神識會隨著業力的牽引去受生。蕅益大師說,業道如稱重者先牽,你哪一個業力大,哪一個就牽引著你。就像這個喜歡吃羊的,喜歡宰羊的,他中陰身的時候,他就會看到這個光,其實這就是羊的胎胞,因為他喜歡,他這個業力大,他的種子裡面這個非常的滿的,非常的重的,這個羊的胎胞會放光,他就看到這麼一點光,他就鑽裡面去了。所以佛說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輪回受報,哪個業力重,哪個業力就會牽著我們的神識去受生。做善業就會生到人間天上,做惡業就會受生到三惡道去,我們今天念佛,我們念佛的這個淨業重,那我們就會受生到極樂世界,所以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如果臨欲命終的時候,不受業力的左右,你自己想做得了主,那就要平時好好的修行。圭峰大師說:“欲驗臨終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驗尋常行心自由不自由,二六時中,常當省察”,我們都想臨欲命終的時候,自己能控制的住,自己還能生起往生的信念,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鍛煉呢?圭峰大師說的非常好,就是我們現在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念頭,是不是你能控制得住,不是單位一發點獎金,你就眉飛色舞,別人、領導一說你幾句,你就煩惱重重,就是檢驗我們,平時在這些境緣當中,我們對世間的財產、親情,對這些違境,對這些逆境,還有沒有所牽掛,還有沒有障礙。如果你還是有障礙的話,遇到順境,你高興,得意忘形了,遇到違境,你嗔恨,你煩惱了,那我們想想,那我們這個臨欲命終的時候,心怎麼能控制住自己的,平時放不下,臨欲命終的時候,你自己很難做得了主。昨天我一夜沒睡,因為身體虛脫睡不著,最後我想,正好,念佛吧,平常每天都是看書,念佛念不了時間太長,昨天正好睡不著我就念佛,躺著念佛。所以在這種違緣順境當中,看自己還能不能生起往生極樂的心,能不能控制住自己這個欲念紛飛的心,控制得住,那你就有把握,控制不住,很難做得了主的。現在這些造作惡業的眾生,本應隨業墮到惡趣,但是由於親屬為他誦經、懸幡、然燈,或者供養佛菩薩像,或念佛菩薩聖號,這樣為他設福,以此聖因,使得應墮惡趣的眾生,不但不會墮到惡趣,反而能將以前所做的種種罪業,統統消滅。這就是前面所說的,遇到善知識有大力,替罪惡的眾生,把罪業全部擔負起來,地藏菩薩有這個大願,有大威神慈悲之力,所以只要親屬能夠修種種的聖因,就能夠使臨欲命終的人罪業消除,以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來替眾生滅罪,可以說如猛風吹浮雲,如大水滅小火。關鍵是必須要有這個因,需要這個福報,臨欲命終的時候,有人為你誦經,有人為你念佛菩薩聖號,有人為你修福,要修種種的聖行才能滅罪,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上面是說臨欲命終的時候修福,這裡是說命終之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廣為亡者來修善。為什麼要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呢?我們講過,人有中陰身,因為人死了之後呢,只要不是大善,或者極惡的人,大善的人,他念佛求生淨土,求生極樂世界,或者成佛,或者去作菩薩,他修大善。還有就是修人天福報非常大的,修天福特別大的,天福特別大的,他也沒有中陰身。還有一個就是下地獄,直墮,我們往生也是直走,墮落地獄也是直墮。除非這個大善、大惡,其他的都有中陰身,還沒有去六道受生。《瑜伽論》中說:“此中有,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若極七日,未得生緣,死而復生,極七日住,如是展轉未得生緣,乃至七七日住,自此以後,定得生緣”。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這個中陰身,是七天一個生死,就是七天一個生滅,七天,這個中陰身死了以後,這個七天裡面,還沒有地方去投胎去,他死了以後,又會復生,到下一個七日,他又死去,如果還沒有投生因緣的話呢,就又復活成中陰身,這樣一直到七個七日,有七個中陰身的生死,就是因緣,夠了四十九天了,必定去六道受生,這個能聽明白,應該講明白的。所以如果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還沒有確定到哪一道去的,這個時間段的話,為亡者廣修眾善,就能夠令他永離三惡道,生到天上享福,生在人間,也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因為在七七日之內,家親眷屬這些善知識們呢,為他修了福報了。為亡者廣修眾善,不僅亡者能夠得生人天,受勝妙樂,而且為亡者修善的這個親屬,我們說的陽上人,他也得利益的,亡者能夠得七分之一的功德利益,而那個修功德的呢,他得七分之六的功德利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冥陽兩利,存亡獲益,就這個意思。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魉。

  這是承上文說,臨終修福,存亡獲益,而勸這個閻浮提的眾生,為亡者修福修眾善,不要為亡者做惡事,因為做惡事,亡者不但消除不了這個宿世的罪業,反而會更增加罪業的。這段經文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學佛了,一定要用這個正念,用智慧,去面對這些狀況的。我們看現在世間人,好多家人亡故以後,他們不是念經,不是去修福報,而是大肆地宰殺豬羊來款待賓客,以為這樣,可以讓亡者走得風風光光的,大擺宴席的人,也覺得自己有面子。其實我們想想,殺害這麼多眾生,生靈塗炭,造作惡業,那這個惡業誰來背?反而害了亡者,亡者的因緣嘛,他的因緣,親屬造業會把他送到三惡道去的,造惡緣。前面說的誦經、然燈、供養佛像等廣造眾善,是善緣,惡緣就是指為亡人去造惡事,造惡緣。

  拜祭鬼神,求諸魍魉。有福報的鬼道眾生,大家把他供養在廟裡,稱為神,魍魉就是指山川中的鬼怪,小的鬼怪。鬼神和魍魉,自己還都沒有得到解脫,他們沒有這種覺悟的智慧,怎麼能幫別人來滅罪呢?佛在《法句譬喻經》中,講過這個殺生祭祀的問題。從前,在印度邊境有一個大國,國王叫做和默,他的國家的人民呢,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他們都信奉外道,經常殺生祭祀,來乞求護佑。有一次國王的母親病重,雖然派了很多的醫師來診治,但是始終沒有治好,於是國王就請來了兩百位婆羅門,問他們如何才能治好他母親的病,婆羅門回答說,這是因為星宿錯亂,陰陽不調,才使這個太後病得這麼久,要治好太後的病,必須在城外空曠的地方,舉行山岳星宿大祭,並且要一百頭不同的牲口和一個小孩子,來殺生祭天,而且國王還要把太後帶到這裡,跪拜祈禱,病才會好。國王聽了以後,立刻命令這些大臣們,帶來一個小孩還有一百頭牲口,到城外去,准備宰殺來祭天。佛知道這件事情以後,憐憫國王的愚昧,慈悲這些眾生,於是率領眾弟子來到這個國家,在城東門的路上,剛好遇到國王和婆羅門,正驅趕著這一群畜生和這個小孩子,哀叫著走過來。佛陀身相圓滿光明,人們當時見了以後,都心生敬愛之心,國王下車也來向佛禮拜。佛就問他要到何處去,國王合掌就回答佛說,我的母親久病不愈,我現在要帶著這些人畜,去舉行祭典,為我母親消災,希望這樣能夠治好我母親的病。佛陀就對他說了,欲得谷食,應勤行耕種,欲得大富,應樂善好施,欲得長命,應慈心不殺,欲得智慧,應廣學多聞,這四件事情,都是根據所種的因,就會得到所要的果,所有的天人,他們都是以七寶裝飾宮殿,他們的衣食,不必自做便會自然的現前,那他們怎麼會捨棄甘味美食,來吃你們殺害的,這些血腥不淨的食物呢。佛就給這個國王講課,佛又說,若人壽百歲,勤事天下神,象馬用祭祀,不如行一善。佛說偈子的時候呢,身上放光明,照耀天地,國王聽聞妙法,又見光明,非常歡喜,後來太後的病就痊愈了,那二百婆羅門見到佛光,慚愧悔過,也都歸依佛了。在這段經文中,地藏菩薩勸閻浮提眾生,在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魉。慎勿,慎是謹慎,勿就是禁止,所以我們要聽從地藏菩薩的勸導,千萬不要做這些惡事,下面講了不要這樣做的緣故。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殺害、拜祭,不但沒有纖毫之力利益亡人,反而由於造作惡緣,使他的罪業增加。在《灌頂經》中說:“雜物之精,浮游人村,既其無食,作諸變怪,扇動人心,或有魃魅邪師,以倚為福,覓諸福祐,欲得長生,愚癡邪見,殺生祠祀,死入地獄,餓鬼畜生,無有出時,可不慎之”。世間邪見之人,為了求長壽,而去殺害生靈,拜祭鬼神,不但修不到福報,反而因為造作惡業,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墮三惡道,無有出期。為亡人殺害、拜祭,不但亡人得不到利益,這個罪業反而增加,活著的人呢,也會由於做這些惡事,自己獲罪。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這個非常主要的,假如這個亡者,自己有善因,來世或者現在命終之後呢,應該得到善果之分,生在人天當中,生三善道。但是由於臨命終時,被他的眷屬造了殺業的牽連,他的眷屬造了殺業的惡因,他就會受牽連,為什麼?因為這些被殺的生靈,會找他索命,就要到陰間與這些被殺者打官司。我們說雖然臨終人沒有殺,不要償命,但是也會延遲到生善處的時間的,他要在陰曹地府裡面來辯論的,耽誤他生三善道的時間。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這就是生前作善業的亡者,都會由於這個眷屬所造惡業,晚生善處,受到牽連,更何況臨命終人,在生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多少善,這樣必定會墮到惡道受報。現在的眷屬又為他罪上加罪,就好比有人墮到井裡,他的親友們不但不去伸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那他想要出來就更困難了。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這是用比喻來說明。有人,就是比喻閻浮提的眾生,從遠地來,指從無始劫以來,入生死苦海,長時間的六道輪回,從遠地來。絕糧三日,這裡的糧,是比喻戒定慧三無漏學,沒有修學三無漏學三資糧。所負擔物,強過百斤,由於不懂得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不懂得這個相有性空,而起妄想、分別、執著,我執,就會造十惡業,這些罪業就像那百斤的重石重擔。忽遇鄰人,更附少物,比喻這些家親眷屬,為亡人殺害拜祭,使亡人的罪業更要增加,這裡用鄰人來比喻,是因為這些眷屬們,不能體諒亡人的痛苦,使亡人罪上加罪。這個比喻,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明白,該怎樣對待亡人的這個道理,明白這個真理,千萬不要往餓著肚子,背著重擔的人的身上再去增加負擔了。據《譬喻經》中記載,佛陀和阿難來到一條河邊,見到五百個餓鬼,一邊走路一邊唱歌,又看到幾百個人哭著走過,阿難就問佛了,為什麼這個餓鬼歡歌,人為何啼哭?佛就告訴阿難了,這些餓鬼呢,是因為惡業而墮入惡道,但是現在家人為他們做善事,他們馬上就要解脫了,所以高興地唱歌。而那些人,他們的家人不為他們做善事,反而為他們殺生祭祀,後面很快就有大火來逼迫他們,所以他們啼哭。我們由這幾段經文當中,我們看看我們世間人,多愚癡,不懂真理,本來是想利益亡人的,反而把他們害了。今天我們讀了這段經文,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智慧就是增加了,又有方法了,這個可以讓我們轉邪為正,更好的能利益我們的家人,以及一切的眾生。所以說,學佛的人是最有智慧的,是最有福報的,不但你能利益你自己,你學的好,你可以利益無量的眾生。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