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2011/2/11    熱度:9427    下載DOC文檔    

《幸福人生講座》

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我們剛剛提到一個人要下對決定、下對抉擇,必須要有正確的判斷力。你要下對抉擇,你才能夠把你的孩子教好,到底要教什麼東西,你就要判斷,而這個判斷力來自於你的理智跟你的智慧,你要有智慧就必須學習經典,因為聖賢人的智慧就在經典之中。所以現在很多的家長也開始重視孩子的德行教育,透過聖賢經典希望把他的孩子教好。當父母有這一份心想去做,就開始讓孩子讀很多經典,讀了一年,讀了兩年,效果不是很好,這個時候家長就想是不是經典的教誨沒有用。很多人在反省一些結果的時候,常常都會想到不是自己錯,是誰錯了?聖賢人錯了,是老師錯了,是很多很多外在的因素錯了,都會怪到外面去。

因為很多的家長讓孩子讀經之後,就帶著他到處表演,「來,兒子,背《論語》第一章給你的伯伯聽」,又帶去「背《老子》第一章給你的阿姨聽」,其實聖賢經典最重要的不是拿來背,而是拿來做的,要立身行道。所以父母的認知不對,效果一定很有限。我有一個外甥女,剛好她的外婆就是我的阿姨,學了不少英文單字,有一天就把她帶到我們家來,剛好我父母都在,我們三個人坐在那。小女孩進來之後,她的外婆就說了,「來來來,我們來念英文給這些長輩聽。請問蘋果怎麼講?」孩子很有自信的說「apple」。「雨傘怎麼講?」她說「umbrella」。問了好幾個都沒把她考倒。後來這個女孩突然反問她的外婆,「外婆,書本怎麼講?」這個外婆沒有准備,說「我怎麼可能知道?」小女孩說了,「外婆,你怎麼這麼白癡!」學問的次第沒有搞清楚,學識愈高愈傲慢。所以中國老祖宗教誨在「大學」裡面說「知所先後」,你先後順序搞錯了就顛倒了。

請問是先學做人還是先學知識技能?一定要把做人的根基扎穩了,他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才懂得孝順父母,才懂得奉獻社會。結果我們現在的教育偏重知識技能,把做人忽略掉了,所以現在的孩子就愈來愈難教。所以從這個事例當中,我們慢慢要去理解到,為人父母的人一定要很清楚,聖賢教育應該怎麼樣去教導,聖賢教育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影響,你都了解了,你才會起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沒有信心,什麼都做不起來。

諸位同修,你現在在這裡聽的這個氣氛,你會對中國文化很有信心。

問:請問走出我們學會的門之後,信心會不會變化?

答:會。

回答得這麼直接。信心絕對不是口頭上講,一定要透過你深入理解,你才會有很深的信心,最後你就能夠如如不動去做對的事。信心也要來自於你的理解,深入的理解,所以我們這幾天課程重在「解」。為什麼「入則孝」重要?為什麼孩子要對父母「晨則省,昏則定」?因為要時時讓父母放心。為什麼要時時關照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身體受傷?因為身體一受傷就會讓父母擔憂。所以我們為人子女最重要的要先做到不讓父母擔憂,這才是孝道。你讓孩子從小有這種心境、有這種心態,他絕對會處處替父母著想,等他這種處處替父母著想的心境形成之後,請問他會不會替別人著想?那不是很自然嗎?所以你要去理解孝道與這些聖賢教育,對孩子一輩子的思想觀念的影響,你才會堅信不移好好教他,所以你要「解」。

我們有一個學生,他的老師就是長期跟我們一起研討中國文化。後來這位老師也是忍辱負重,他的學校要推《弟子規》,他的校長不同意,因為家長反映這個是封建糟粕,不可以念,迷信。所以學校裡面有一段話叫做「校長怕家長,家長怕學生,學生怕老師,老師怕校長」,產生微妙的變化。所以校長也沒有同意教,家長的認知又不對,家長的認知又直接影響小孩,而老師有那一份心也沒法教,愛莫能助。所以這位老師忍辱負重,雖然沒有《弟子規》課本,把每一句化成生活的教育,隨時機會點出來了,趕快提醒孩子,「事雖小,勿擅為」,這麼小的事是錯事,你做了之後會讓父母蒙羞、丟臉,所以為人子不能這麼做。一點一滴見縫插針去教,所以他能教的就很有限,但是他這樣的努力得到家長很大的認同。

有一位家長在暑假過後打了一通電話給這位老師,她跟這位老師講,我的女兒暑假進步很多。諸位同修,孩子什麼時候退步最多?我們當老師的最怕什麼?最怕禮拜一,最怕寒暑假,禮拜一回來之後又要重新再來,寒暑假之後都不知道歪七扭八到哪裡去了,但是這位家長居然是說,暑假我的女兒進步很多。接著她又說了,有一天她太累了,睡著了,睡著之後,醒過來一看,身上已經有人幫她蓋被子了。她太累了,回來趴著就睡著了,一醒過來有人蓋被子,這時候已經感覺心裡面暖暖的。結果走出來一聞,怎麼有面的香味?這位母親隨口就說了:你爸爸回來了是不是?她女兒說:還沒回來。她媽說:那怎麼會有面可以吃?小女孩說:我煮的。媽媽很吃驚,她說:你又沒有煮過,你怎麼會煮?小女孩說:我每天有機會在您身旁,看你這邊抓一點,那邊抓一點,學起來了,今天試試看。結果媽媽一吃,覺得很好吃,縱使很鹹也會很好吃,不過確實很好吃。

諸位同修我們思考一下,這個孩子生了什麼心?孝心。所以她會在點點滴滴當中體恤父母的辛苦,進而懂得照顧父母,孝心啟發了。再來,除了孝心之外,請問這個小女孩有什麼能力了?觀察力很敏銳。再來,勇於嘗試。還有,煮飯要不要有很多步驟?她做事慢慢在訓練。再來,細不細心?懂不懂得關懷別人?請問這一些能力對一生重不重要?請問有這一些能力的孩子,這一生會不會有成就?請問他的根源在哪?在孝心。這樣的孩子,你還要每天拿著一只鞭子叫他「你給我去念書」,需不需要?這個拿鞭子的家長,請問那個鞭子要拿到什麼時候?拿到他眼睛閉起來都還沒有拿完。當一個孩子從小學的時候,孝心就起來了,這樣的父母叫做真正懂得人生生涯規劃的父母。現在市面上談那些生涯規劃都沒找到根本,你愈看愈模糊,而聖賢人一句話就講透了,「人生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最重要,人生第一大事。所以當你理解到聖賢教育確實會讓孩子一生的能力立於不敗,你理解了才會真正在你的家庭、在你的教學現況,開始教授聖賢教誨,你才做得出來。而這一個理解絕對不是只有這三天的課,你要長期熏習才行。

而這個「行」,你不要誤解了,每天也是拿了一根鞭子叫兒子,「來念《弟子規》,不念我就修理你」,有沒有效?不對。我們因為沒有接受老祖宗教誨,對很多道理的根本,我們沒有抓到。所以老祖宗說的,什麼叫「教育」?在許慎的《說文解字》當中提到這個「教」字,叫做「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請問你要教他「入則孝」,誰要先行?家長自己要先修身,不是拿根鞭子叫他背,背只是把這個教誨記在腦子裡,真正重要的要「解行相應」才行。所以這個「行」有賴於自己先修身,然後再用身教、言教影響你的孩子,這樣他就能夠接受聖賢教誨,之後你就能夠體證到聖賢教育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甚至對社會的影響,真實不虛。所以學問經過「信、解、行、證」。

「上所施下所效」是「教」。「育」是什麼?「教子使作善也」。你愈看老祖宗的教誨,你會佩服得五體投地,很多西方人拿一本書要談的東西,老祖宗一句話就把它講透了,而且是正中最核心的東西。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當一個善人,不是當一個很會賺錢的人。那我們為人長者的要切記,請問我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善?我們知不知道標准?假如我們心中都無標准,你該教他的機會點可能就點點滴滴失去了;假如你知道善的標准,你就能夠掌握每一個教育他的機會。所以會教的父母,孩子差不多六、七歲的時候就很懂事了,這樣的孩子我們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歡喜。所以對善的認知在我們幾天課程當中是一個關鍵,是掌握了綱領,所以我們第一篇就掌握了聖賢教育最重要的綱領。

中國文化最常講的兩個字叫「道德」,其實這兩個字就已經含攝了中國文化的綱領。什麼叫「道」?「道」就是道路,就是做人要遵守的正道,你假如遵守了這個正道,人生會走得很幸福美滿,但是你假如沒有遵守這個正道,走到邪道去,那你的人生保證險象環生,所以人要走正道。萬事萬物也都有它的正道,舉一個例子:星球,九大行星都環繞太陽在轉,它就有它的道要走。假如今天海王星說,我不要這樣轉了,我今天要轉九十度,本來是水平,現在要垂直,行不行?假如它硬是要這樣轉,可能過沒幾天你就聽到空中傳來「轟」,怎麼樣?它跟其它的星球就撞上去了。所以當我們做人沒有遵循做人的正道,你會跟誰撞上去?父子相撞了,君臣相撞了,夫婦相撞了,兄弟沖突了,朋友對立了,因為這五個關系沒有遵循正道,必然沖突。請問我們現在的社會現象,這五個關系沖不沖突?天天在沖突。所以我們常講的倫常大道,這個「道」就是指人與人的正道,我們常說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在現在的社會狀況就是領導人跟被領導人的關系。

請問諸位同修,這五個關系哪一個最重要?有同修說夫婦,都是老和尚的好學生,老和尚有講過。一個家庭就好像一個細胞一樣,一個社會就好像一個器官,細胞假如壞了,整個器官就壞了,家庭假如壞了,社會就亂了,而這個家庭關鍵最大的就是夫婦關系。所以你夫婦關系一不好,父子關系就不好,家庭氣氛怎麼樣?很尴尬,甚至於會有一些不好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對他的身心都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父子就不親了,那兄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感情也不會好。

我在學習聖賢學問之前也是很不懂事,對這些道理不懂。當我開始學習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在家庭裡面所受父母的影響,才深刻感覺父母就像一個孩子的兩尊菩薩一樣。很多做人做事的態度誰扎的根?父母的言傳身教扎的根,你活愈大,感受愈深。我爸媽從來沒有在我們面前吵過一句話,私底下我不知道了,這句話你們不要誤會了,我們是就事論事,私底下我敢保證沒有,因為知母莫若子,我對我母親了解得很深,我母親有一個功夫修得不錯,「忍」。

文字就是中國文化,你在全世界的文字當中,絕對找不到一種文字含有人生哲理跟智慧,只有中國,除此一家,別無分號。你們家開了這麼好的店,你知不知道?忍要忍到什麼功夫?一只刀刃架在你的心上,你都要能如如不動,這就忍到家了。當然不是真的拿一只刀,很可能是人家很刻薄的話,都架到你的心頭了,你都要忍得下來,這就是忍的功夫。

而且忍要忍得懂道理,因為有一個婦女聽我講完課之後,她說中國文化都很好,可是那個「忍」,我聽了之後就覺得不知道要忍到什麼時候。結果她一講完,我就跟她說,我保證你會忍到火山爆發。忍要忍得明明白白,要忍得顧全大局,要忍得順勢而為,這個都是人情練達的智慧。忍得明白,他會有這麼惡劣的行為是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干嘛跟他一般見識,氣了自己,跟他的關系又搞不好。所以能忍的人才能維系好關系,不然三年交情,你一句寒心的話一出去,溫情就不見了,所以人跟人的關系得成於忍,一切法得成於忍。你忍得顧全大局,我們為了小孩子好,為了團體的氣氛好,我們不跟先生起沖突,不跟其他的人起沖突,這是因為你肚量大,懂得為大局著想。

再來,忍得順勢而為,現在他剛好在氣頭上,你要不要跟他沖?不要。往往你懂得忍一時風平浪靜,你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你這個動作一做出來,對方的羞恥心就被你喚醒了。我們有一位朋友聽課以前就吵架了,聽完課之後回去就跟她男朋友說,她說:那一件事是我錯了,我跟你道歉。結果她男朋友聽了愣了一下,他說:明明就是我錯,你還跟我道歉,那我不是不是人了嗎?你懂得寬恕謙退,對方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我們一定要堅信一點,每一個人都有良心,是你有沒有那個德行把它喚醒,當我們能夠忍得下來,用真誠、用德行去喚醒你身旁人的良心,那你的人生好戲就會一出一出的開始演下去。

所以夫婦很重要的一點要和睦相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的父母跟子女關系就會處得特別好,兄弟感情也很好,所以我跟我父母的情感很不錯。我記得小時候,我父親是很威嚴,要威嚴。一個家庭裡面一定要有黑臉和白臉,假如都是黑臉,凶得不得了,孩子跟我們就不親,假如兩個都白臉,孩子一定騎到你的頭上去,所以要恩威並濟,剛柔並施。我父親就是威嚴,但是我父親其實是很疼愛孩子,所以有時候,他會突然(也是很有威嚴),「來,我載你去百貨公司走一走」,我們是歡喜在心裡,都不敢表現出來。然後坐在父親的摩托車後面,抱著他的肚子,感受到他體溫的熱度,覺得很滿足,很高興。所以父親還是要用心跟孩子交流,父親跟孩子交流不在時間長,而在你的用心與堅持,那父子關系一定好。

很多父親都跟我說他工作太忙,我說,你再怎麼忙,一天有沒有五分鐘?他想說,有。我說,你只要每天五到十分鐘,你兒子睡覺以前去陪他坐一下,把我們的《德育課本》裡面七百多個故事,你請七百多個聖賢人來教你的孩子,開始跟他講大舜的故事,跟他講子路的故事,每天跟他講兩則,我敢跟你保證,你的兒子走路的時候都抬頭挺胸。因為他說我爸爸很愛我,每天都給我講兩則故事,每天喔!然後到學校去的時候,他還會告訴其他的同學,我告訴你,我爸爸給我講的故事,他到學校去也很有自信。一天花多久?五到十分鐘,事在人為,有沒有那顆心最重要。

我跟我兩個姐姐感情也特別好,所以有一句話叫「家是一個人的避風港」,因為這裡面有天倫之樂。年輕時候在外面遇到啥事,好像家裡面那個門一開,進去就沒事了,以前不懂,現在懂了。人的一生有兩股力量是完全不求你回報的,就是父母跟兄弟姐妹的愛。所以我要到海口去推展中國文化的時候,我的二姐(她也在教書)就跟我講,我每個月給你兩千塊人民幣支持你,你不要有後顧之憂,好好去做。我們聽完這段話,信心十足,隨時都有人在背後支持你。諸位同修,這兩千塊我有沒有拿不是重點,很多人聽話都會聽到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那一份心會陪伴著我們一生。所以兄弟有長幼有序,一個人在家庭裡面都懂得兄弟姐妹互相幫忙提攜,他出去交朋友一定是很自然而然就可以廣結善緣,所以朋友就有信。所以夫婦關系會影響兄弟,進而推延到往後人際關系的相處,跟朋友相處。

當他懂得感受到父母的辛勞的時候,他那個感恩知恩的心油然而生,當他出社會遇到一些很照顧他的長者,他對人家的感恩心也自然而然就生起來,所以這個都是連帶關系。所以中國的聖賢人講了一句話叫「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這句都有道理的,不是亂講的,因為孝子才懂得知恩報恩,這樣的員工你才能夠放心去用,所以諸位同修假如當老板的要注意這一點,每個員工要看看孝不孝順。

夫婦關系要處好,我們要慎於始,一開始要很謹慎。夫婦關系謹慎要從哪裡下手?要從選對象下手。請問諸位同修,你有沒有教你女兒怎麼選對象?還是你每天在那裡「觀世音菩薩拜托一下,給她送一個好的對象」,這樣叫迷信。當然菩薩會聽到你的聲音,他會派善知識來把道理告訴你,你再告訴你的女兒,因為人要有理智才有判斷力,才不會業障現前的時候躲不過去。

所以我們來看一下,夫婦關系慎於開始,你要找好的對象,中國聖哲人用一個標准讓你去找,要找有孝心的,怎麼說?我們來思考一下,假如現在有一位男士追你女兒追求了三年,這個三年過程當中,你女兒有求必應,晚上睡到半夜被餓醒了,你女兒打一通電話給他,他馬上二話不說,十五分鐘就把熱騰騰的食物送到面前來,屢試不爽。三年之後,他跟你女兒求婚了,你女兒會不會答應?很有可能會答應,千載難逢的機會。突然求婚的前夕,有一位長者剛好了解到這個男的對父母不恭敬、不孝順。你要不要把女兒嫁給他?你女兒會不會嫁給他?很難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就很值得去思考這個問題。一個人有孝心的時候,他的人生,他的價值觀念,才會形成一個重要的態度,叫情義,因為他知恩,他懂得報恩,懂得珍惜別人對他的好,這才有情義。當一個人孝心長不起來的時候,他的價值觀裡面會長出另外一個東西,君子不見了,小人就上來,他會以什麼來對待他人?利害,無情義就長利害。

所以他為什麼這麼積極的追求?很多男孩子在追求對象的時候都會變成另外一個人,把所有好的都統統搬上去,不好的都先埋起來,因為有一個動力,有利可圖。這位小姐又教書,工作又很穩定,長得又美麗,有利可圖,全力以赴。追到之後,三年以後,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但是他的太太皺紋長了兩條,然後他在外面工作又看到更年輕貌美的,所以老婆從利變什麼?變害,害要怎麼辦?要除,這個動作有沒有人在做?有很多。剛剛課程到現在過了一個多小時,全世界不知道已經有多少人在除害了,都背棄他的原配了,背棄老婆了。為什麼?沒有情義,只有利害。這個動作做下去,整個社會大亂開始,這個動作牽一發動全身,離婚率開始了,離婚率直接帶動犯罪率。

我們曾經跟一位監獄長談過,他說關進來的人,差不多有六、七成,甚至於更高,都來自不健全的家庭結構。所以父母從他小時候就沒有當榜樣,甚至於有很多負面的教材出現,等到離完婚之後又沒有辦法把孩子教育好,外面社會污染又這麼多,馬上就誤入歧途,所以犯罪率在升高,整個社會治安就很亂。

所以諸位家長,我們現在有沒有安全感?沒有,起因於夫婦關系,而夫婦關系又起因於他不懂得情義,而一個人的情義要建立起來,首先要教什麼?教孝道,所以根源還在教孝。我們下一堂課就是要講解《弟子規》「入則孝」,怎麼教導一個孩子從小引發他的孝心孝行,這個教育刻不容緩。你要孩子孝,首先家長要教得好,所以父子關系要相處好,父子要有親,父要懂教子,子要懂孝父,這樣的關系才會處得很融洽。我們現在來思考一下,父親教育孩子方法對不對?孩子不是你有養他就會變好,養身體跟養思想是兩碼子事。我們來思考一下,現在的孩子養出來的結果怎麼樣?有什麼不好?諸位同修,您提提。

教育有兩環特別重要:「救失」、「長善」,這也是我們中國最精辟的一篇教育哲學,《禮記·學記篇》裡面點醒我們教育的兩大主軸。老和尚常常用的「建君民,教學為先」就是從這一篇文章出來。所以兩大主軸,長他的善良,救他的過失,救他的習性、壞習慣。你要先把脈把得出來病在哪裡,你才能對症下藥。你覺得現在的孩子有哪一些行為要趕快導正?他的什麼結果展現出來讓你覺得是不好的?沒禮貌、打架、不懂得友愛、貪心、自私自利,還有沒有?我看不要再講了,十大罪狀一定寫不完。

常常會有一些家長到中心來跟我們討論一些孩子教育問題,一進來前五分鐘開始講,我兒子哪裡不好,脾氣又大,又不好學,又貪吃。接下來我看他已經講得差不多了,我就開始問他,「請問你的孩子脾氣不好是結果,原因在哪裡?請問你的孩子自私是結果,原因在哪裡?」我這麼一問,他馬上臉色大變,「這些問題我怎麼都沒想過?」「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覺者畏因,覺悟的人真正關注的在哪?把原因找到,不要再錯下去了。迷惑的人只怕結果,看到電視這些青少年殺人放火,每天在那裡擔心「我兒子會不會這樣?」突然有一天真的這樣了,因為心想事成,都被你想到了。要從原因教他,他有仁愛之心會不會拿刀砍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這麼一引導家長之後,他出門的時候就不一樣了,他說就是我哪裡做不好,我哪裡沒做好,我回去好好努力。從一開始來都看到孩子的問題,到離開的時候才真正了解孩子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誰在教孩子?父母影響最大。

諸位同修,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為人父母跟孩子一起吃飯,他的爺爺奶奶都在,大家圍一桌吃飯,請問你把菜夾起來的時候先給誰吃?這一幕要回到五年前、十年前。一般的家長絕對是先夾給孩子吃,這一夾過去,他的爺爺奶奶不甘示弱,「小孫子,這一盤也很好吃」,夾一點,他的碗裡面的菜都滿滿的,所有的人都要為他夾菜,請問誰最大?小孩最大,所以什麼產生了?家裡面的小皇帝誕生了。請問皇帝的性格怎麼樣?伴君如伴虎,他要求十件事,你九件事給他辦到了,第十件事沒辦到,他會怎麼樣?他跟你發脾氣。所以孩子為什麼脾氣不好?孩子為什麼念念都只想到自己?因為你太寵他了,孩子的問題都在這個「寵」字,寵壞了。所以俗話講「愛之足以害了他」,所以父母管教孩子要學,學為人師,學為父母,哪有當父母都不用學的!所以這一些就要從聖賢教育開始才會把孩子教得對,你處處都只是滿足他,他從小只想自己。

我們從小冰箱打開來,父母把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先給爺爺奶奶吃,我們那個時候才兩三歲懂什麼?小孩最強的能力就是模仿,所以當我們力量可以把冰箱打開,把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你看到爸爸媽媽拿給爺爺奶奶吃,你自己也會拿給爺爺奶奶吃,每一個東西都是先問爺爺奶奶要不要吃,就不會常常只想著自己,潛移默化就變成習慣了,他不這麼做,他都怪怪的,所以要當孩子的榜樣才行。現在還有母親買了很好、很貴的水果要先藏起來,公公婆婆不在的時候趕快拿出來,「兒子,來來來,這個最好吃的,來來」。你兒子絕對會學得很徹底,以後他買水果給誰吃?給他的兒子吃。所以這個要謹慎,人算不如天算,你再怎麼算也算不了真正的天理,真正的天理良心才是你要依循的方法。

我們來看沒有禮貌,有沒有孩子天生沒有禮貌?都是父母的態度影響的。我們有一個小孩的家長,幼兒園的家長,他的孩子都不叫人,然後跟他反映的時候他就會講,「我的兒子,我的孫子,從小就不叫人」,理由好像很合理。結果剛好有一天這個家長來上我們上的課程,裡面就提到說「一個孩子一輩子能不能遇到貴人,最重要的是他禮貌的態度」。這個課一聽完,這個學生隔天走到他們老師的面前,畢恭畢敬跟他說「老師早」。這位老師嚇了一跳,「怎麼差這麼多?」所以誰的問題?所以這位老師馬上聯想到,前一天晚上這個孩子,數學也沒做了,鋼琴也沒彈了,學什麼?學鞠躬。家裡的家長一定開始給他訓練,惡補了,這個學起來,以後才能遇到貴人。所以根源點還在家長要好好教。

不會友愛、打架,這個因素很多,我們說萬法緣生,一個孩子沒有愛心絕對不是單一因素所形成的,諸位同修,你覺得有哪一些因素?比方說父母本身就沒有愛心,父母假如又有暴力傾向,那孩子就很容易學會打人、亂罵髒話,這個就有可能會受父母影響。再來,剛剛有同修說的,受魔王影響,誰是魔王?電視、電腦、很多漫畫、很多玩具。現在小孩最流行的漫畫跟玩具是什麼?叫奧特曼。香港沒有,香港還很幸運,很多地區都淪陷了。日本的奧特曼長的那個樣子頭尖尖的,每一只手都尖尖的,好像隨時都可以跟人家打架,這個卡通表面上看起來是正義戰勝邪惡,事實上是給孩子一個影響,叫武力可以解決一切,所以孩子看久了之後很暴力。我的觀察,現在不只男孩子很暴力,很多女孩子,你看她七、八歲,拳打腳踢都來了,真的都是污染來的。

所以父母要當孩子的菩薩,要當孩子的多聞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那把傘要幫他拿好,防止污染,所以電視、電腦不能看太多,最好不看。我很少看電視,也不會不知道啥事,啥世界大事最終還是會到我們的耳朵裡來,是吧,但是你打開電視,很多的污染都出現。孩子,還沒有養他的善心,還沒有養他的正知正見以前,盡量防止污染,等他建立起來,會判斷了,那你就不用擔心了。所以這個家長,還有污染的問題,還有很多機會教育點,你要長他的善心。

我曾經去教過一年級的孩子,七個孩子,站起來還不到我的腰,這七個孩子是佛菩薩安排給我教的,我假如沒有教這七個孩子,我不會走上教育的路,而且這個機會不是去要的,是人家跑來說「拜托啦,有老師生產了,你來教一下吧」。我說「我這輩子都沒教過書,我不敢教」。後來又過了一個禮拜,他又來了,佛菩薩說要恆順眾生,不能夠拒人於千裡之外,我就答應了。結果一教,生大歡喜,教書累得半死,但是很有意義,後來這五、六年就一路都是走教育。我教這七個孩子,有一次我發現一些螞蟻死掉了,我就把它埋起來,過沒幾天,剛好我經過的時候看到兩、三個孩子圍在那裡好不熱鬧,不知道在干啥,我就蹲下來說:你們在干什麼?他們說:我們在埋螞蟻。父母跟老師的一種愛心、一種德行一出來,孩子是最清澈的,他馬上就感覺到,比言語的速度更快。

所以我們「長善」最重要的第一個一定要先長什麼?長孝心。再來,長仁愛之心。中國有一句話叫「百善孝為先」,這一句話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個意思是孝心一開,百善皆開;孝心不開,百善開不了。你真正深刻體會了,你就不會不教孩子孝心了,因為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他所有的德行都出來了,他念念想著不能讓父母丟臉,他那種修身常常能夠起覺照的能力,就上升了。當他懂得孝順自己父母,他也會懂得尊敬別人的父母,待會兒下一節課上完之後,你們就知道孝心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好,我們這一節課就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幸福人生講座》

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

剛剛老師所分享的《弟子規》「入則孝」的部分,所包含的內容就是我們為人子女應該如何去孝順父母。

剛剛提的倫常大道,第一倫就是「父子有親」,父子關系是「道」,而父親懂得慈愛子女,子女懂得孝順父母,這個叫「德」。所以「父慈」,「慈」是「德」;「子孝」,「孝」是「德」,所以當我們隨順倫常大道去做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德行,而孩子能夠終生不改對父母的孝心,這就是孩子的德行,他的孝行。所以我們剛剛在課程當中看到的闵子骞,縱使他的後母對他很不好,但是他那份對父母的孝心沒有任何改變,這就是闵子骞的德行。我們為人子女,只要能夠善體父母的辛勞與父母對我們的關懷,我們對父母那份恭敬與孝心就很容易能夠生得起來。

我記得我大姐出嫁的時候,因為我是獨子,所以我姐夫開車到我家的時候一定是我去迎接,當然迎接會有一個好處,會有一個大紅包,因為我是未來的舅舅,所以我就去迎接我的姐夫來迎娶。當迎娶的過程快接近尾聲的時候,當中有一個禮儀是拜別父母,我的姐夫帶著我的姐姐要跟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禮,當我姐姐跟姐夫的雙膝跪下去的時候,我父親的眼淚馬上就迸出來,而我父親當下的那種內心的感受,瞬間就跑到我的腦海裡面來,我的眼淚當場也掉下來。我那時候深刻的感受到這一跪跪下去的時候,我的父親覺得說總算把這個女兒撫養長大,總算幫她找了一個安心的歸宿,他內心有這麼些許的安慰,所以眼淚就掉出來。我在當下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辛勞,女兒都三十歲了,他才有那麼一點點安慰。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擔心會不會因為出嫁之後就沒有了?不會,還會持續擔心我們,甚至於還擔心我們的下一代。所以在那一刻當中,我深刻體會我父親對我們這份慈愛,所以我告訴我自己,今生以後,絕對連一句沖的話都不可以對我們的父母講出口。所以我們能體會父母的辛勞自然而然就能提起這份孝心。

父母對於子女要慈愛,但是絕對不能寵愛,因為孩子寵壞了可就麻煩。閩南話有一句話叫做「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某吵鬧;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寵查某子,未落人家教」,這不大好翻譯,我稍微解釋一下。閩南話說的「寵豬舉灶」,你們家的寵物,你假如寵它,它就很沒規矩,你看那個狗,你太寵它了,它跑到沙發上在那邊耀武揚威,主人給它罵得半死,它要不要下來?不下來,它還不甩你,讓你在那邊氣得半死,所以連寵物都不可以寵。因為你寵了這個豬,它會跑到你們家的廚房把你的灶火都掀掉,所以豬不能寵。

人能不能寵?「寵子不孝」,你假如寵你的兒子,結局會是什麼?那就不孝順了。我們在汕頭有一個父母生了六個兒子,給他們買了六間房子,娶了六個老婆,一個人一個,結果娶完老婆,房子也住好了,他們兩個有沒有地方住?沒有地方住。這個老大可能還有點良心,在豬捨旁邊蓋了一個小木屋讓他夫妻兩個住。旁邊的鄰居看不下去了,就跟他們兩個講,你去告你那六個小孩。諸位同修,要不要告?一個家裡只要鬧上法庭,有沒有好結局?一定沒有好結局。縱使告了以後,這六個兒子要扶養父母,每一人輪兩個月,輪一年,請問這六對夫妻在奉養父母的態度會怎麼樣?一定很不好,所以不奉養還好,一奉養可能活不了幾年就可能活活氣死。所以絕對不要等到孩子已經這麼不孝了,你才來後悔,才來了解到教育的方法錯了,所以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絕對不能只重視孩子的課業而已,他的品德才是根本,德行才是根本,所以兒子不能寵。

再來,妻子不可以寵,妻子寵了之後,她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你工作都穩定不下心來,不知道我老婆最近又要演出哪一出戲出來了。再來,丈夫也不可以寵,你寵壞他了,他在外面很會撒野,所以半夜都不回來,你在那裡孤枕難眠,獨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連忘返,所以丈夫也不可以寵。最後,女兒不可以寵,你女兒寵壞了,嫁到人家家裡面去,保證給人家搞得雞犬不寧,嫁過去沒幾天就發脾氣了,發完脾氣就說「我要回娘家了」。結果回娘家之後,她的父親還說「沒關系,回來,我給你*」,請問這位父親這樣做是不是愛護女兒?很可能是斷送女兒的婚姻了。因為畢竟女兒這麼年輕嫁到夫家去,還有很多的功課應該學習,應該先懂得怎麼樣去忍,怎麼樣去包容,怎麼樣去融入一個家庭,這個是結婚的女人的必修課。所以應該是從年輕的時候就好好教導女兒懂得如何去包容寬恕,而不是把她寵得脾氣太大。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的外婆、外公曾經到我們家,而且到我們家的次數還算得出來,很少,嫁出去的女兒很少去看望。我記得我外婆每一次到我們家,一進門就拉著我奶奶的手,然後兩個老人家就緩緩走進來,一坐下,我的外婆就開始講,「我這個女兒,嘴巴不甜,動作又慢」,就開始講我媽媽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就一直數落自己的女兒。那時候我都看不懂為什麼她們這樣講,結果當我的外婆講了三點、四點之後,我的奶奶馬上就說這個媳婦真好,就開始講我媽媽很好,所以不好要自己講,留得好讓婆婆來講,我是後來才看懂,所以人生對應的智慧,我們要人情練達皆文章,婆媳關系要處好是一門大學問。所以孩子絕對不可以寵。

而教導孩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一定要注意,之前也有提到,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次你就不能夠放過,一定要糾正過來,假如他已經養成習慣了,你還要叫他改,你就很辛苦了。

您的孩子現在是小學一年級的有沒有?您孩子現在讀小學的舉手。請教這一位母親,您的孩子第一次語文作業簿沒有帶,她打電話回家裡來,我現在當您女兒,我打電話給你,「媽媽,我語文作業簿沒帶,下一節課就要檢查了,我已經寫完了。媽媽,學校離家才兩分鐘就到了,你趕快幫我拿過來」。「不行。」「哎喲,怎麼不行?媽,你最疼我了。」「沒帶就沒帶,你自己想想為什麼沒帶?」「我就是忘記了,下一次我一定不會再犯了,你幫我拿過來吧。」「不行。」有學佛的媽媽就是不一樣,特別理智,掌聲鼓勵。有時候父母還真要狠下心來。

問:假如你送第一次了,你以後會送幾次?

答:無限次。

當你第一次送去了,他會說好險,我有爸爸可以*,我有媽媽可以*,我有奶奶可以*,我有爺爺可以*,我還有我們家找的這些幫手傭人可以*,所以他容不容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容易了。所以很多的父母處處都幫他做好,事實上把孩子的能力整個都沒有辦法施展出來,甚至於是形成他處處都要依*別人、依賴別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十多歲、二十多歲的這些年輕人,做了很多荒唐事,誰來承擔後果?都是父母親來幫他收拾殘局。甚至於已經大學畢業了,都二十多歲了,出來都不找工作,都還要父母幫他操心找工作的事。所以為什麼這些孩子的責任心都沒有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時候父母幫他做太多,都沒有給他很多磨練。所以今天假如你不幫他送過去,他對今天這件錯事的印象就特別深刻,你把電話一掛下去了,他的心,很大的震撼,所以教育孩子不能沒有威嚴。

那是不是掛了電話之後就沒事了?不是,孩子犯錯就是你教他的時候,孩子犯錯,你不要發脾氣,你教他最好的時機點出現了。所以為人父母者的情緒假如掌控不了,這些機會點你就沒辦法教,很可能看到孩子犯錯,你脾氣一來,「你怎麼又來了!」就這樣罵孩子,孩子不會得到一些教誨。所以應該是他當天回來之後,你把他叫過來詢問一下,在學校有沒有被處罰?那孩子可能點點頭,被老師處罰了。那你要接著跟他講,父親告訴你,你只要掌握了一個方法,你往後就不會因為沒帶東西而被老師處罰,你只要掌握一個做事的好方法。你這麼一講,孩子會怎麼樣?他耳朵就大起來了,因為他也不喜歡被老師批評、被老師處罰。你就跟他說,爸爸告訴你,只要你上課前一天把應該帶的課本、作業簿一定要檢查一遍,或者列出來,有帶進去的把它打勾,全部都帶了,你就很安心可以去睡覺了。所以就養成他每天都整理書包的習慣。所以這一件事沒有好壞,端看你如何去運用這個機會教育點。所以當你有所威嚴,他就有所警惕;當你又懂得抓住這些機會教育點,用你的愛心去教導他,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你的教誨,所以俗話講「恩威並濟」,兩個方法同時運用。這就是第一次犯錯的時候,你絕對要抓住這個機會點。

再舉一個例子,孩子假如不吃飯怎麼辦?今天脾氣來了,不吃了。諸位同修,你會怎麼處理?對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這太重要了。我有一個長輩很會教育孩子,他的兒子第一次鬧情緒不吃飯,在那裡發脾氣的時候,他的太太馬上就要走過去開始給他好言相勸,「拜托啦,吃一口啦,吃兩口啦」,甚至於是說「你把它吃掉吧,我禮拜六帶你去吃麥當勞」,有沒有這種方法?假如你跟他說,你再吃兩口,我就帶你去吃麥當勞,保證他馬上把它吃光。所以你假如不堅持你對的原則,你在教育孩子,保證你會節節敗退,你的孩子絕對是功成略地,把你的原則摸得一清二楚,你就拿他沒辦法。所以我們教父母的一定要很謹慎,對的事情絕對沒得商量,因為你要讓孩子知道是跟非,絕對不是說情緒、脾氣可以去威脅別人,絕對不允許。所以他馬上看到他太太要走過來了,這位盧叔叔用他的眼睛告訴他的太太,你退下,我來就好;他太太跟他有默契。所以諸位同修要很注意,一個家庭裡面的教育原則一定要一致,不然很難教。

所以我就回想到我小時候犯錯的時候,我爸爸要修理我,結果我的爺爺跟奶奶就對著我講,誰叫你要犯錯,被你爸爸處罰是活該,兩位老人家就上樓去了。以前我不懂,只覺得他們很無情,現在搞教育了就懂了,知道假如他來幫我說情的話,我以後犯錯都不會認錯了,只會先找躲在誰後面就沒事了。所以你沒有援兵可以*的時候,你才會真正了解我錯在哪裡。所以兩位老人家就上樓去了,我的母親就在旁邊一句話也沒講,就靜靜的看我父親訓斥我、處罰我,所以我母親也是很沉得住氣。

後來我跟我媽媽聊到這一段,我母親就說,你爸爸跟你講這麼多道理,我都想說你可能也聽不懂,但是她也沒插嘴,因為父親在教了就應該讓父親好好教,不能亂插嘴,不然會影響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縱使先生或太太教得不是很對的時候,你也不可以當面去指,事後夫妻兩個可以再好好商量怎麼樣教對孩子有幫助,絕不可以當場兩個人就吵起來,或者意見相反,這對孩子是不好、不良的影響。後來我媽媽就說:父親跟你這麼講,我都覺得你聽不懂。我說:聽得懂,聽得懂,不然我現在口才也不會這麼好;因為我爸爸在訓斥我的時候都不用打逗號。但是從中體會一點很深刻,就是父親希望你能夠自愛一點,父親希望你能夠愈來愈好的那種心,在他的言詞當中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得到。所以家裡面的教育原則,不管是夫妻,或者是爺爺奶奶那一輩跟父母這一輩的,也要能夠一致,不然孩子就會寵壞了,會教不好。

後來這位盧叔叔就不作聲,他的孩子吵著不吃飯,他就不作聲,自己就先吃了,等所有的親人都吃好了,就說「好,全部收掉」,菜都收了,兒子還扳著一個臉,很臭,那也不理他,也不罵他。結果當天半夜,他兒子餓得不行了,爬起來自己翻冰箱,吃冷的東西。下一次他吵不吵?下一次就不敢再亂吵。所以教育,切記,慎於一開始,「慎於始」。倫常大道第一倫是「父子有親」,我們就先講到這邊。

接下來,在中國五倫之外還有一個關系影響一個孩子很深遠,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他的人格很健全,可以頂天立地,都依賴於他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人的教誨,一個是父母,一個是他的老師,所以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老師跟父母對我們的生命是同等的重要。父母養我們的生命,老師長養我們的慧命,所以古代對老師很恭敬、很尊敬。

我第一年當老師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學生的奶奶到學校裡來,我們的教室在四樓,她爬上四樓剛好看到我,畢恭畢敬跟我鞠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禮,跟我說「老師好」。當那個鞠躬鞠下去的時候,我的內心突然覺得,老師這兩個字很不好扛,年紀這麼大的長者對你這麼恭敬,假如我們沒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就對不起別人,對不起這些長者。所以也從這一件事我去體會到,古代的拜師之禮是父親帶著兒子去拜師,父親在前面,孩子在後面,先對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禮,接下來老師上座,父親同樣帶著兒子跟老師行三跪九叩禮,我可以感受到,當別人的父親帶著他的孩子跟這一位老師行三跪九叩禮,這位老師的內心絕對會感受到誠惶誠恐,會感受到別人的父親對我這麼信任,我絕對要竭盡全力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很多人看到三跪九叩禮,覺得老師這麼好可以讓人家三跪九叩,事實上一跪下去之後,這個孩子是否成就就已經放在老師的心上。所以古代人的師生關系確實是非常令人感動,不管是師對生的態度,還是生對師的恭敬,都很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好好學習。

我舉一個例子,在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名臣叫史可法,當時史可法赴京城考試,古代很多的讀書人都沒有錢,考試期間都住在京城附近的寺廟,住寺廟不用錢,所以聚集了很多的學子都在京城附近的寺院裡面住下來。有一位賢臣叫左忠毅公,他剛好是這一次考試的主考官,他就把他的官服脫掉,穿著平民的衣服到這一些寺廟裡面去巡視,看看有沒有哪一些很出色的讀書人,有沒有哪一些懂得為國為民的讀書人,這一次有來考試。左忠毅公就走到了一座寺廟裡面去,剛好有一個年輕的考生剛做完一篇文章,結果太累了,睡著了,左公看了他的文章之後非常感動,可以體會到這位讀書人很有氣節,很有憂國憂民之心,這個學生就是史可法,左公馬上把他很保暖的衣服脫下來就蓋在史可法的身上。後來考試的時候,左公看到史可法的文章,馬上可以感受到就是他,所以把他批了狀元,面署第一名。

考上狀元之後,這一些考上的學子就要去拜主考官為師,所以史可法就到了左公的家裡面去,左公就對他的太太講,往後繼承我的志業的不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是這個學生。古代的聖賢讀書人不怕自己沒有後代,只怕聖賢的學問斷在他的手上,所以他更重視有沒有一個真正能夠承傳聖賢精神的學生出現。

後來左公跟史可法都是同朝為官,但是明朝末年,宦官當政,結果左公被陷害,關進監獄之後就接受很多酷刑,包含眼睛被燒紅的鐵片捂上,所以眼睛都粘起來了,然後膝蓋以下被切掉,一些很殘酷的刑罰都出現。史可法知道老師在裡面一定會受到很嚴厲的酷刑,所以十分焦急,就透過各種關系,終於感動了監獄裡面的士兵,就建議他一個方法,裝扮成撿垃圾的人混進監獄看望他的老師。結果史可法就緩緩的接近他老師的監獄門口,當他看到老師的時候,情緒非常激動,因為老師膝蓋以下的腳已經被剁掉了,眼睛也張不開,所以他一進去之後就抱著老師的腳,眼淚就掉下來。結果左公一聽到是自己學生的聲音,非常震怒,用手把自己的眼睛用力撐開來,然後看著史可法說,你是什麼身分?你是國家的棟梁,國家正值危難之際,你怎麼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這麼危險的境地!與其讓這些亂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現在就活活把你打死,左公馬上撿起地上的石頭就往史可法的方向扔過去。史可法一看老師這麼生氣,馬上就趕快離開監獄。所以愛護孩子、愛護學生,有時候還真是要現怒目金剛相。而當他在生氣的時候,那份存心是什麼?也是時時刻刻念著學生的安危,念著學生的成就。

後來左公被害死了,史可法又擔任很多重要職務,還帶兵在邊界防守。他每一個晚上把士兵分成三批,跟他背*背守夜,他的士兵都建議他,「大人,您這樣子身體一定會受不了,您還是好好休息一下,不要這樣子不休息」。結果史可法回答他的士兵說,「假如我去睡覺,國家因為這樣而陷入危難之中,我對不起我的老師,我對不起國家」。所以史可法念念念著老師給他的恩德與教誨,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史可法每一次回到他的故鄉沒有先回家裡去,都是先回到他老師的家裡面,去看望師母、去看望老師的後代子孫是不是過得很好。所以我們從這個故事當中可以感受到,古代這種師生的情誼確實讓我們深深的動容,也深深的感動。所以我們自己在面對自己的老師應該用什麼樣的心境,什麼樣的態度來學習,這個就至關重要。所以當學生的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對老師的教誨絕對不能打折扣。

我這一生非常幸運,遇到很多好老師,第一位老師就是老和尚,我在二十五歲的時候遇到老和尚。剛好在兩年前,我個人感受到自己的中國文化底子太差了,所以我就把我教書的工作辭掉。我到了澳洲去,起了兩個念頭,第一個是希望能夠有一位很好的中國文化老師可以指導我,第二個是希望我在修行的功夫上能夠有一位好的善知識,時時刻刻能指導我的生活點點滴滴。結果到澳洲去,我的國學師楊淑芬老師剛好就坐在講台上,我就有這個榮幸接受她的教誨半年,然後我們那一期的佛學講座,在我身旁就坐了一位盧叔叔,先生,他學佛已經十多年了,都是死心塌地跟著老和尚學習,而且他還把佛學裡面的這一些教誨運用到企業上面去。他曾經當過YAMAHA 的總裁,底下的員工八萬人,所以他非常有能力。剛好佛菩薩把他安排在我的旁邊,但是說來很慚愧,我是「不識廬山真面目」,我看不出來,因為他看起來很謙虛,也印證了愈有能力的人愈謙卑。

我是什麼樣的機會又能夠得到這位盧叔叔的教誨?因為剛好我們也上《弟子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的教誨,我們說學了就, , 要做,所以我學完之後,回到寢室我就開始詢問,每一位長者是哪一年生的,比我父親大,我馬上畢恭畢敬跟他鞠個躬,我說「譚伯伯你好」。另外一位先生的年紀比我父親小,我說「陳叔叔你好」。結果這位盧叔叔非常慈悲,他馬上跑過來說「我也要」,我就馬上跟他說「盧叔叔你好」。結果這個躬鞠下去之後,隔天盧叔叔把我叫到客廳,剛好四下無人,就只有我跟他,他跟我談修行、談做人處事,足足談了兩個小時,我聽了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有一句,他提醒我,修行,對自己要趕盡殺絕,對別人要厚道三分;對自己的習性不能有任何妥協,要趕盡殺絕,處處能包容別人,厚道地對待別人。當兩個小時的談話談完之後,我的內心非常激動,腦子裡面只有一個念頭,就希望感謝他的教誨,希望給他跪下去,所以那個時候我的雙膝就跪下去,結果我還沒跪下去,盧叔叔的動作非常快,馬上用他的雙手把我撐起來,說「使不得」。有學問道德的人確實很謙卑,就把我拉起來。

結果從那一天以後,每一次中午吃飽飯,他就說,來來來,我們去散步。他就帶著我,開始跟我講,今天你聽的課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收獲?跟盧叔叔報告一下。等我跟他報告完,他就開始跟我分析,你這個道理看得不夠深,你這個道理看得不夠廣,就這樣手把手點點滴滴教我。我從這個事情深刻感覺到一個孩子能不能遇貴人根本的原因在哪?在禮貌,在恭敬。所以我這一生因為能夠堅持一個對長者的禮敬,確實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我生命中的這些老師,各個對我都非常提攜,非常照顧,而且當你確實是依照聖賢人的教誨,這些老師會時時刻刻幫助你。

所以我一回台灣之後,這位盧叔叔一有空就會跟我聯系。而我回到台灣之後,楊淑芬老師就跟我說,你要學中國文化到台中來學,就住我家就好了。所以我在老師家就住了半年,而且白吃白喝。老師為了怕我沒有錢用,還在一個皮包裡面裝了一些錢,就放在電冰箱的上面,她說你有急用錢,自己拿就好了。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這些有道德的人念念都為誰?為別人,怕你沒錢跟她要錢的時候,你自己會很不好意思,連你不好意思,她都替你設想了。得到這麼多長者、這麼多好老師給我生命中的提攜,對我來講,我們要回報這麼樣的師恩也只有依教奉行,全心全意為佛法、為眾生才能報得了老師的恩德。

我跟著老和尚學習也五、六年的時間了,我在前兩、三年跟老和尚學習,內心就很震撼,感受到「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沒有一個好老師,人生確實走得是險象環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繞得回來。接受老和尚教誨之後,明白道理,就慢慢把人生修正到正確的方向來。接受了兩年多的教誨,感受很深刻,所以希望去給老師行拜師禮。所以在兩年多前,我就坐飛機到新加坡,剛好我下飛機的時候,老和尚不在,而且經過詢問之後,我去新加坡十天,老和尚第九天晚上才回來,我當時想說撐到最後一天看有沒有機會可以參拜老和尚。我每天都去問老和尚回來沒有,所以整個新加坡居士林的這些工作人員都認識我了。

結果到第九天,消息傳來說老和尚已經下飛機了,我們聽到這個訊息剛好在吃飯,百感交集,就很感動,眼淚就止不住了,然後就在居士林等老和尚來講課。結果過了差不多半個小時,一個消息又來了,老和尚今天不來講經了,太晚了,而且明天是禮拜天,老和尚禮拜天從不到居士林。這個消息一聽完,我們馬上感受到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其實不見也是見,破我們的執著,真正要見老師不是看到老師的身相,而是真正能依教奉行才是真正見老師,所以我說這是佛菩薩的安排,讓我能夠放下這個執著,所以我也就釋懷了。

最後一天,我把一些應該洗的洗一洗,把它掛起來,准備要回家了,剛好洗到一半,好幾個人跑來通告我,說老和尚來了,我馬上就放下了手邊的工作到辦公室拜見老和尚。結果一進門,老人家非常仁慈,說「來,坐坐坐」,我就馬上頂禮下去了,老人家說「不拜、不拜」。然後我就起來,老和尚就要迎我去坐,結果我第二拜又給他拜下去了,老人家說「不要拜了,不要拜了」,結果我就拜了三拜,害老人家很累,一直叫我不要拜。後來就坐下來,坐了一會兒。其實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能夠坐在那裡看著老和尚,我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結果一出門,身旁的法師就跟我講,他說「你的禮節太過了,拜佛拜三拜,拜老師拜一拜就好了」。他一講完,我很高興,他是告訴我一個道理,確實拜佛拜三拜,拜老和尚拜一拜,拜老師拜一拜就好。但是我也很高興,我沒有拜錯,因為我是要行三跪九叩的拜師禮,所以他對了,我也對了,叫事事無礙,不然他又糾正我,我又生煩惱了。所以其實我們只要常常能夠觀照到自己跟他人的存心,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障礙自然就可以去除掉。

因為感受到這一些老師對我的提攜,所以我就發了一個心願,希望能夠弘揚正法,能夠幫老和尚多做一些事,這個念頭一發,這個緣就結到海口去了。到了海口做了差不多三、四個月,剛好有一天我出去忙,我們中心有一個十多歲的年輕小伙子,我就跟這個小伙子講,今天老和尚是八點到十點講課,因為跟澳洲有兩個小時的時差,你八點到十點要好好用心聽老和尚講課,剛好我要出去忙,我回來你一定要告訴我老和尚講的什麼課。剛好我中午回來了,就問了這個年輕人「今天老和尚講什麼?」他想了一下,沒有很深的印象,但是他記得其中有一句,老和尚就講「諸位同修,我都已經七十八歲了,還要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假如有哪一個年輕人願意發心弘揚正法,幫我分擔一些工作,我老人家給他磕頭」,這個孩子不懂。我們當學生的聽完之後覺得非常慚愧,所以當下就起了一個念頭,能夠幫自己的老師多分擔一些工作,結果這個念頭一發,感應確實不可思議,我從此以後就飛來飛去了。所以確實真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當你確實發起深遠的願心的時候,佛菩薩一定會幫忙你,聖賢人絕對會加持你,我們要對真理有信心。

而在這整個推展的過程,我深刻感覺責任承擔才能真正成長,責任承擔才能讓一個人的能力快速提升。所以我從九月五號到了海口,到現在一年一個月的時間,我的演講場次超過三百場,而在這三百場的過程真的體會到我們確實要去承擔責任,你的能力就會快速發展起來。所以孟夫子有一段開示非常好,孟夫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一些考驗為什麼?因為要「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一些磨練就是為了讓他不足的地方、不足的能力趕快建立起來。所以當我真正去承擔責任接受這些考驗之後,我突然覺得孟夫子這一段開示。我在高中的時候覺得當聖賢人很辛苦,可是當我們去承擔責任的時候,我終於體會到那種感受是甘之如饴,覺得非常舒服。因為一個人最踏實的時候就是他能夠去盡他的本分,一個人內心非常空虛的時候,就是當他知道這些事情應該做,但是他卻沒有能力去做,這個時候人生才會遺憾,所以我們當學生的要趕快提升我們的能力。這一節課就到這邊,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