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五谷為養”的道理


 2017/12/1    熱度:4181    下載DOC文檔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中提出:“五谷為養……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五谷,古人指粳米、小豆、小麥、大豆、黃黍五種糧食,後人多泛指各種糧食,為養育人體之主食。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配比很合乎人體需要。

  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生長發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谷為養”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

  從中醫角度來看,所謂“五谷雜糧”都是植物的種子。一顆小小的種子埋在土裡,第二年春天它可以發芽、成長、壯大,最終成長為一棵完備的植物,說明種子裡面具備旺盛的生命力,濃縮了植物所有的精華。

  種子是植物經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結果實之精華,具足完備的四季之氣,升降浮沉四氣均平。氣平以養生,因此我們祖先有智慧,將之定為主食,有其深刻內涵!如果單純從營養學、化學角度來看,無法理解種子的“生命力”。

  打個比方,將一片化學成分與一顆小麥種子完全一樣的營養片埋在土裡,澆水施肥,相信一萬年也不會發芽。為什麼?是因為藥片沒有“生機”,也就是沒有生命力。

  因此祖先在觀察天地自然的時候,自然會把“生命力”考慮進來,稱之為“生機”或“陽氣”。也就是說,我們吃主食的時候,不僅吃了各種化學營養物質,還吃糧食的“陽氣”。

  所以,衡量一種食品是否營養充足,不僅要看其化學物質組成,還要體察其“氣”是否均衡。不同的植物“氣”不同,寒熱溫涼各有所偏,這用化學手段是檢驗不出來的。

  五谷作為主食,是飲食中最為重要的組成成分,因為小麥、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具有“補脾胃、益氣血、長肌肉、和五髒”的功效。但是,現在的精制大米、白面等細糧,其加工過程中把種子的皮、胚芽剝掉,損傷了種子中的生命力,缺乏生機。

  大米放在水裡無法發芽,營養價值大幅度降低,所以最好食用完備的種子,也就是粗糧,沒有經過細致加工保持原始生機的糧食,其谷氣充沛,補養人的元氣最好。

  時下出現很多“飲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為主的飲食原則。有兩類人群持這種觀點:第一類,想減肥的女性;第二類,某些佛教人士。

  我在臨床中發現,很多減肥的女性為了控制熱量攝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麼萎黃晦暗,要麼臉色蒼白、精神體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勞無力,造成月經量少、甚至絕經,來門診求治婦科疾病,希望調理月經。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月經量少、月經不調甚至閉經。

  因此,我診治這類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復正常飲食,以保證氣血之來源,此外,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脾胃,迅速恢復元氣。

  在北方,婦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時候,老婆婆通常給產婦做小米粥加紅糖,以補養身體。小米在中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近代的抗日戰爭,八路軍“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軍,戰士們的主食也是小米。一把小米,撒到地裡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調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谷雜糧補養身體的道理。

  未完待續,明天內容更精彩……

  溫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切勿擅用。

  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選自《彭鑫談傷精與養精》,轉載及引用請注明出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