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往生與預知時至方法
慧淨法師2017年8月13日講於「淨土宗林口念佛會」 各位法師、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今天是林口念佛會的大喜之日──喬遷日期、啟用之喜,是一個新的裡程碑!這只是一個起步、一個開端,希望由現在這一個小小的起點,逐漸地開展出更大、更多的念佛會,度更多的蓮友。 淨土法門,是只要接觸到,就可以完成佛陀的本懷,完成人生的目的。佛陀的本懷,無非是說法度眾生,八萬四千法門中,唯有彌陀救度之法,才能普度眾生,其他的法門都必須講究時代性,講究根機,都不普遍。 而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解脫六道生死輪回之苦。六道輪回之苦,是一個客觀現實的存在,凡有生之物,沒有不在輪回之中的。輪回的本質就是苦,釋迦牟尼佛最初說法,就在說「苦、集、滅、道」。 世尊說「苦」,並不是要我們悲觀,也不是要我們過苦的人生、過苦的日子,反而是要我們認清、面對這個苦,最終解決這個苦;沒有了苦,就轉而為樂,也就是「苦集滅道」的「滅」。「滅」是涅盤,涅盤就是大樂,這個樂,跟與苦相對的樂是不一樣的,是不苦不樂的涅盤之樂。 六道輪回苦的根源,在於無明,這就是「苦集滅道」的「集」;為了要離苦得樂,必須斷集,斷集必須修道,「苦集滅道」的「道」,就是解脫道,解脫生死輪回之道,所以說,佛法就是解脫的法。 解脫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個人的解脫,因此,每一個學佛的人,都要發出離心──出離生死輪回之苦的心。第二個層面,則是要進一步發菩提心,帶領大家一起解脫,這就是菩薩道。 所以,菩薩道是建立在解脫道之上的,也就是說,要帶領大家一起解脫生死輪回,必須自己先有能力解脫。就好像要跳入海中救溺水的人,必須自己很會游泳,才不會人還未沒救上岸,自己卻沉入水中。 可是,對我們來講,無論是菩薩道或者解脫道,我們都做不到,如同善導大師所講的「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過去世不斷地輪回,現在還是輪回,將來依舊還要輪回,像我們這樣的人,哪能夠救度別人?帶領別人解脫生死輪回呢? 不過,幸好有淨土法門,只要我們信受彌陀救度,就能夠徹底解脫。而我們自信教人信,讓他人也來信受彌陀的救度,這樣的話,我們就是在行菩薩道,有自信教人信的心,這就是菩提心。 佛法有分小乘跟大乘,淨土宗是屬於大乘,而且是大乘的登峰造極。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中就說淨土法門是「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 「上衍之極致」的「上衍」,就是大乘,意思是說,淨土法門是大乘的最高境界。 「不退之風航」是說,若要成佛,必須先進入不退位,否則不可能成佛;而淨土法門就是進入不退位,最快速、又最容易的法門。 總的來說,佛陀的本懷和人生的目的,都在淨土法門當中。淨土法門是非常容易的,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也唯有淨土法門──彌陀救度之法,才能普度眾生。 今天,要和大家談的題目是:「往生與預知時至」。 往生的「往」,是捨此往彼,而「生」,就是蓮花化生。捨離娑婆的輪回之苦,前往極樂世界,正覺蓮花化生,這就是「往生」的定義。 「往生」這兩個字的內涵,是莊嚴、神聖、殊勝、稀有的,可是現在卻把往生跟死亡劃上等號,一般人死了,不說死亡,都說是往生了。當然,「死」這個字,讓人有陰森、恐怖的感覺,認為「往生」二字是不吉祥、不吉利的,因而有諸多的忌諱,不隨便談論。其實不然,往生是光明的,是可喜的,往生只有淨土宗才使用的,它是淨土宗的專利。 一個信佛念佛的人,不管有預知時至,或者沒有預知時至,都必定會往生極樂世界。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往生之前能夠預先知道的話就可以有充分的准備。所以,不管是信佛念佛的人,或一般的社會人士,都希望能夠預先知道自己的死亡之日。 當然,預知時至對念佛的人來講是更加期盼的了。一般的人,如果曉得自己幾年之後,或者哪一天就要死了,其實是會害怕的,反而不曉得比較好,一天過一天。但是,念佛有逢凶化吉、祛病延年的利益,因此能夠安享天年,乃至壽終正寢。所以,念佛人不但不怕死,對於預知時至的期盼,甚至超越了中國人所期盼的五福臨門。 念佛是必定往生的,至於要怎樣才能夠預知時至呢?我寫了幾首不像樣的偈語,來為大家說明。第一首: 念佛願生必往生,平生業成光攝護; 臨命終時佛現前,蓮花接引生淨土。 「念佛願生必往生」,只要專一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而願生彌陀淨土,就必生彌陀淨土。「必」是百分之百、決定性的,是斬釘截鐵、铿锵有力、不可改變的。就好像春天過了就是夏天,夏天過了就是秋天,夜晚過了,太陽就上升了。它是必然性的,是自然而然,不假藉人為努力,也不需要勉強地造作的。除非,他的念佛不是為了往生,只是為了現生的利益。譬如,希望念佛能夠消業障、增福德、開智慧,讓他出入平安、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家庭美滿、事業順利,讓兒女學業能夠增長;或者希望將來能夠生天,抑或是再生為人,成為富貴人家。 如果只期盼現世的利益,而沒有想要往生,那當然就不一定會往生。但是,如果念佛,也有願生之心,那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不但必定會往生,而且,不是臨終才確定往生有分,是「平生業成」。 「平生業成」是淨土宗的特色之一;平生跟臨終相對的,因此,有所謂「平生業成」跟「臨終業成」。 「臨終業成」,就是到臨終才念佛,或者念佛念了一輩子,卻不曉得能不能往生,直到臨終的時候,覺得不慌亂,正念現前,或者是看到佛來迎接,他才安下心來,才確定能夠往生,這一種叫「臨終業成」。 「平生業成」,就是現在還年輕,或身體還健康的時候,就開始念佛,願生極樂世界。這樣,往生極樂世界的業因就已經成就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大事就已經圓滿了,娑婆世界的輪回也已經斷除了;雖然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可以說已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了,這是由因來說果的。「平生業成」就必定超凡入聖,因為既然有這個因,不可能沒有那個果;而且這個果不是遙遠,或是多生多劫的未來,是當生果報一盡,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領受的。 所以,「平生業成」亦即「凡夫菩薩格」,「不斷煩惱得涅盤分」,是我們淨土宗的特色。 「平生業成光攝護」,「光」就是彌陀佛光,「攝」就是平生保護,臨終接引,光攝不離。就像本尊佛像兩邊的對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只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會攝取,而且不捨。這是佛說的,念佛而沒有蒙受佛光攝取不捨,是不可能的。 因為,佛是真語者,他不打妄語,佛所說的法,都是真理。換句話說,佛說的法既然是真理,佛經中的一字一句就都散發著真理的光明;因此既然蒙光攝護,彌陀光明攝取不捨了,他還會去六道輪回嗎?不可能的。何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的根本願,也就是第十八願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不能使念佛的人往生,他就不成佛,他的成佛,是立基於念佛必定往生這個條件之上的。 所以說,既然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而且有了這句萬德洪名讓我們憶佛念佛,可見我們念佛就必定往生。 光明攝取不捨,一直到臨終都沒有離開,其背後就是因為阿彌陀佛成佛了,四十八願成就了,這就是「平生業成光攝護」。 「臨命終時佛現前」,當我們臨命終的時候,佛一定會現前,就像《阿彌陀經》所講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蓮花接引生淨土」,現前的目的是為了什麽?就是為了「蓮花接引生淨土」,以蓮花接引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 其實,念佛的人不論臨終有沒有看到佛,命終都一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佛是報身,報身無形無相,雖然他能夠顯化我們熟悉的佛像來接引我們,不過,假設他沒有顯化,我們也必定能夠往生,這是阿彌陀佛自然的功能。 對佛來講,他是超越時間、空間的。其實,宇宙的本體也是沒有時間、空間的,時間和空間是娑婆眾生一種錯誤的概念,乃至於九法界的眾生,以及山河大地,本體也都是空性的。 由這一點來講,就曉得阿彌陀佛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我們只要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聽到了。他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他時時都聽得到我們念的這一聲佛號。不像我們,身體會生老病死,心有妄想雜念,虛空有白天夜晚,因此就感覺有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現在念佛,等一下沒念佛,等一下念佛,一會兒又沒念了……對我們來說,就有這些生滅的現象,但對佛來講,沒有生滅現象,前後都是一樣的。因此,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聽到我們所念的那一聲佛號。我們念佛時的妄想雜念,都是虛假的,他聽不到,也不去聽。也就是說,念佛人不管什麽時候去世,當下隨即被佛接引,在哪個地方去世,就在哪個地方被接引,在什麽情況下去世,就在什麽情況下被接引,所以念佛必定往生。 第二首偈: 預知時至常念佛,心性柔和不計較; 靜默無诤不多話,安分守己不多事。 「預知時至常念佛」,意思就是說,如果要預知時至的話就得常常念佛。我們都已經在念佛了,為什麽還說常常念佛呢?因為每一個人的身分士農工商各不一樣,妄想雜念深,煩惱也很多;念佛固然能夠往生,但如果不養成常常念佛,起心動念都在佛號上的話,要預知時至是不容易的。 這麽講,是不是表示預知時至必須加上自己念佛的功夫呢?其實這不是什麽功夫,只是人在內心寂靜的時候就能夠有感悟力,感受到身體的狀況。念佛人如果心寂靜,就容易聽到身體告訴我們即將臨終了,而阿彌陀佛也會顯示讓我們知道;如果心很雜亂,都處在浮動當中,那就不容易接受到這個訊息,所以說要常常念佛。 當然,信受彌陀救度的人必然會常常念佛,因為他自覺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是一個會一直輪回的人。如果意識到這樣,在他的內心之中,就會恐懼不安,想要尋求解脫,以尋求解脫做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因此,一旦他獲得彌陀的救度,他的人生、生活的重心就是念佛。他就會有一種「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念佛」的慣性,自然會「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換句話說,信受彌陀救度的人,常懷慚愧,仰謝佛恩,自然心會軟化,自然就會常常念佛。 我們都是凡夫,貪瞋癡重,妄想雜念很深,逢緣遇境脾氣就會爆發出來,那怎麽辦呢?就是要養成念佛的習慣。一開始不自然,比較勉強,境界一來就心隨境轉,境界過去了,心還在轉,停不下來。因此,可以固定每天念多少時間、或念多少句的佛號,來養成習慣。 我常常強調晨起念佛,早上起來就先念佛,念十分鐘、二十分鐘,或是一個鐘頭、兩個鐘頭。除了早上以外,白天有空的時候,也要念佛。至於念佛的方式,行住坐臥都可以,能這樣,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養成念佛的習慣了。 所謂念佛的習慣,是不在動腦筋的時候,這句佛號就會自然從內心浮現出來。現代的人士農工商,不像出家,或者退休,可以專業修行,不但沒時間,還要面對很多的人事,人事應對完了,心還是浮動的。可是,如果養成習慣,人事應對完了之後,就會自自然然地念佛,在還沒有形成習慣之前,就必須稍微勉強。 「心性柔和不計較」,想要預知時至,除了要常常念佛之外,還要「心性柔和不計較」。如果心性太剛強,不能柔也不能和,凡事與人對立,自以為有理,斤斤計較,不肯吃虧,這樣也不太容易能預知時至。 「靜默無诤不多話,安份守己不多事」,簡單地說,就是不多話、不多事的意思。要盡量靜默、無诤,不跟人家爭論道理,若時常與人爭長論短,那就靜默不下來了。同時,要安分守己,不要多事,更不要無事生事,四處攀緣。 第三首偈: 若常念佛心自靜,心靜自然性調柔; 性柔自然不計較,多話多事不相應。 這是因果相互對應的。 「若常念佛心自靜,心靜自然性調柔」,意思是說,若常常念佛就能體會到內心的平靜;體會久了,心自自然然就會時常處在平靜當中,逢緣遇境,比較不會有太大的浮動。若心常寂靜,不知不覺就會調柔下來了,柔軟而溫和。 「性柔自然不計較,多話多事不相應」,一個心性柔軟而溫和的人,往往不會跟人家爭長論短,不比較,也不計較,不會有滿腹的不平和苦惱,有了這種心性之後,要他多話、多事,就不相應了。以前,會跟人家爭論,或喜歡叽叽喳喳地閒聊,現在已經不相應了,超越自己職責以外的事,也不會去攀緣,無事找事。因為心性上與這些都不相應了。 最後,第四首偈: 修行但為了生死,無過念佛生淨土; 念佛簡易又殊勝,福慧增長業消除。 「修行但為了生死」,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脫生死輪回,解脫道是要解脫個人的生死輪回,菩薩道則是要跟大家一起了脫生死輪回。然而,八萬四千法門中,都無過於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所以說「無過念佛生淨土」。因為念佛簡易又殊勝,不論時處諸緣、男女老少都做得來。同時,念佛又能夠現生增長福德智慧,消除業障煩惱,而於未來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其功德利益,無比殊勝,所以說「念佛簡易又殊勝,福慧增長業消除」。 這四首偈,大家不一定要記,不過要了解這些道理。 有關預知時至的事蹟很多,《淨土宗雙月刊》每期也都有刊載;「淨土宗網站」每星期也都有更新內容,包括教理上的、因果系列的,以及念佛感應、往生感應等等,大家都可上網浏覽。同時,我們也編了六本《念佛感應錄》,裡面有很多往生的事蹟,也有預知時至的事蹟。目前第七本也在整理中,這顯示什麽呢?顯示念佛的人很多;為什麽念佛的人多呢?因為念佛簡單、容易又殊勝。 現在來跟大家談兩件預知時至的事蹟,故事發生在民國七十幾年(1981),三十幾年前的事了,都是我親自聽到的。 第一件是「詹益政母親預知時至」。 詹益政先生是高雄國賓飯店的處長退休,他的母親是出家人。有一天,出家的母親特別來找他,兒子很高興,卻也有點訝異,因為自從母親出家之後就很少來找他,所以就問母親:「師父今天來,是有什麽事嗎?」 他的母親回答:?沒事,天熱,想喝杯茶而已。」於是,他就倒茶給母親喝。 詹益政的母親當時寫了一個「茜」字,問他:「這個字怎麽讀啊?」 他母親這一問是有所暗示的,要讓兒子知道自己將於「廾」日往生「西」方,只是他沒有意會到。 詹益政本來是預定十九號要移民到美國,卻因事拖延了兩天,改在二十一號,結果他母親在二十號那天往生。因此他也就無法如期於二十一號前往美國,就繼續延期了。 假若他十九號移民了,那母親隔天往生,詹益政便趕不回來了。這樣的暗示與安排,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他事後回想起來,才知道母親那天就是要來告訴他二十號要往生。很明顯地,這是一件預知時至的往生瑞相。 所以,念佛的人遇到事情都會自自然然、順利的解決。很多時候,困難的、災難的、不吉祥的都預先化解了,只是當時不知道而已,事後回想起來,才發覺真的很巧妙,有阿彌陀佛的加持、安排,真的很不可思議。 第二件故事也是發生在高雄。 有一位居士名叫黃潮宗,是一個密宗的老師。他跟我說,他的母親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正月十六日的早上七點左右,沒有生病,安然順利地往生。 在往生的前一天晚上,黃潮宗的母親突然到他的房間,坐在沙發上,這是很罕見的。因為,一般父母很少會進兒子和媳婦倆人的房內,相處見面多在客廳。由於母親一向很少進到他的房間,他便問母親:「媽媽有什麽事嗎?」 他的母親回答:「沒事,只是來坐一坐而已。」 黃潮宗說,他的母親從小就堅持早齋,每月的初一、十五也吃全素。他的母親不識字,也不了解教理,不過,在他的引導之下,直到往生,念佛也有六、七年之久。平常除了念佛之外,他的母親什麽都不會。有時候他會問:「媽媽,有沒有在念佛啊?」 他的母親總是回答:「有!有!我心中念佛。」 往生那天早上,黃潮宗的母親一起床就梳洗、打扮,穿著得很整齊、漂亮,沒有吃早餐,就這樣往生了。他事後回想,母親往生前兩、三天,談話特別地親切,特別地關懷他,跟平常不一樣。 母親往生的第二天,黃潮宗坐在二樓的樓梯口,似睡非睡之間,竟然看到母親站立在虛空中,手拿一把透明的紙扇,身上穿著古時候的綢緞衣裳。根據這些描述,也可以說黃潮宗的母親也是預知時至的。 黃潮宗的母親看起來並不是很精進,因為兒子時常問她有沒有念佛,她總是回答說「有!有!我心中念佛」。如果是常常念佛的人,大多會回答當天念多少佛號或多少時間,而她沒有,這就顯示,她能夠預知時至、安然地往生,都是阿彌陀佛冥冥中在加持。 因為時間的關系,今天就講到這裡。願大家信佛念佛,預知時至,得生極樂。 南無阿彌陀佛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