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因緣不同,果報不同


 2018/1/4    熱度:2549    下載DOC文檔    

  “因”遇“緣”則果現,

  依緣之不同,果亦不同。

  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結果。若以食物來講,因,就是種子;果,就是果實。從種子到果實,必須經過緣的階段,若遇好的緣,就有好的果實,若遇不好的緣,就會有不好的果實。依緣的不同,果的好壞也不同。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智者明,近愚者暗”。接近朱砂,就會被染紅,接近黑墨,就會被染黑。布是白色的,接近什麼顏色它就會成為什麼顏色。我們若都是跟明師益友在一起,我們也會有智慧、懂道理,甚至可以成佛;若是跟什麼都不懂的人在一起,也可能會跟他一樣。跟隨向東的人走,就會向東;跟隨向西的人走,自然就會到西方。因此,善導大師說要親近“同行善知識”。“同行”,就是同樣學習本願法門的人,若不是學習這個法門的,就不要親近,不論他是在家眾或出家眾,是老師或學生,都不要親近。因為我們會隨“緣”而轉變,緣在無形中會改變我們。

  如“碳素”,以常溫常壓則成“碳”。

  若加以攝氏二千之溫度,五萬五千之氣壓,則成“鑽石”。

  這個表簡單明了。這是物理學的范圍,我對物理根本不了解,引用這個報告,是覺得對我們了解本願法門、阿彌陀佛的救度,有很大的幫助。碳素(可能是所謂的碳粉),若施以一般溫度、一般壓力,其結果就是碳(如燒火的燃料等);但是,它的緣若是在攝氏二千度、五萬五千氣壓之下,就成為鑽石,有天壤之別。論它的因,都是碳素,但結果卻有這麼大的差別,原因在哪裡?就是“緣”不同。當然,要有攝氏二千的溫度、五萬五千的氣壓也不簡單,但卻可以成就那種果,那種果的背後有不簡單的條件。當然,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很簡單,但是簡單救度的背後有不簡單之處,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

  凡夫往生成佛,唯憑彌陀大願業力

  罪業凡夫遇普通之緣,

  則依然三塗六道,為造業造罪、受苦受難之凡夫;

  若遇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之增上緣,即往生成佛。

  世上之人,誰不是罪業凡夫?如果不是罪業凡夫,就已經超出三界六道,不再輪回了。因為六道凡夫就是貪瞋癡、見惑、思惑尚未斷除,才會在六道之中,所以凡是六道眾生,都是罪業凡夫。凡夫若遇普通的緣,就會造罪造業。何謂普通的緣?即出生後沒有正知正見,也沒有特別行善、學佛,每天一早睜開眼,所想就是五欲,不斷追求的也是五欲。“依然三塗六道”,三塗就是地獄、餓鬼、畜牲三道,六道就是此三惡道再加天、人、阿修羅三道,稱為六道。罪業凡夫若遇普通之緣,生生世世、世世生生永遠都在三塗六道,或在三惡道受苦報。因此善導大師形容我們為“常沒凡夫”、“常沒常流轉”。意思就是將六道輪回比喻為苦海,三惡道就是常沒、下沉的,三善道就是浮出水面。善導大師形容我們是“常沒常流轉”,生生世世沉沒在三惡道中輪回,而不是在三善道中輪回。在此雖說“依然三塗六道”,其實多在三惡道,所以今生今世若未往生極樂世界,來生往往都是墮入三惡道。釋迦牟尼佛說“人身難得”,失去人身即為三惡道之身,這點想起來非常恐怖。但這種眾生若是遇到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的“增上緣”,結果就不同了,不但不再輪回,而且可以成佛。

  我們再看講稿:

  善導大師於〈玄義分〉“要弘二門判”之文言:

  1“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善導大師所寫非常有名的,也是我們本願法門很重要一本書《觀經四帖疏》,四帖就是四卷,其中第一卷是〈玄義分〉。〈玄義分〉當中有一段文很重要,就是“要弘二門判”。善導大師注解 《觀無量壽經》之義理,將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法門,分判為二門(兩種)。簡單而言,就是“自力”與“他力”,不過文中是說“要門”與“弘願門”。“要門”就是“自力”;“弘願門”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他力”。“要門”就是如 《觀經》所說的“定善”,即修習十三觀、入定觀想的“定善”,以及雖不必入定,依凡夫平常心行善積德的“散善”。“定善”與“散善”稱為“要門”,屬於“自力”;而“非定善”、“非散善”,憑阿彌陀佛的救度,任何非定散凡夫均可入者,稱為“弘願門”。引用的這段文就是“弘願門”,而善導大師就是依“第十八願”來解釋“弘願門”。

  “一切善惡凡夫”的凡夫,意義范圍很廣,不過,善導大師以“善惡凡夫”來總括。善的凡夫也好、惡的凡夫也好,若欲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依靠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作為增上緣、助緣、殊勝的緣、絕對可以往生的緣。一切善惡凡夫若欲往生極樂世界,而未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就不能往生。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