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從幾種常見珍寶說學佛路上的若干風景片段


 2018/1/16    熱度:1419    下載DOC文檔    

  前言

  《普門品》中提到幾種珍寶,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以下人間天老師將就這幾種珍寶與大家分享學佛路上經歷的的若干風景片段,希望大家也能深入其中,仔細體會,真實地走過,最後所有繁華褪去,回歸自性。

  1.砗磲——付出就會有收獲

  砗磲是海裡一種很大的貝類死亡後留下的貝殼,非常的厚重,可以施加各種工藝。我在很久前遇到一串白色的看著好像是石頭的樣子,那個時候還是很便宜的,可以看到珠子的側面有縱貫的層,這是成長使然。

  砗磲的存在代表恆常和無常。砗磲的潔白就像修行積累功德福德的艱難和不容易,一生的努力在珊瑚上不可見,但每個砗磲都是一生就形成這樣巨大的貝殼,有的貝殼可以達到幾百斤重,所以這一生的努力也很重要啊,你的努力終究會有結果來做證明。亦如《普門品》裡非常重要的一句話“福不唐捐”,不會白做白努力的,修行更是這樣,只不過,過去的努力沒達到臨界點,所以沒有達到一個足夠好的收獲;而這一生的努力就如砗磲一樣,你可以留下巨大的可稱頌的部分。所以粗暴的說,砗磲可以理解為一生的努力,你努力了就會有收獲,你付出了就會有獲得,不管如何努力,終究還是要放下的,就像砗磲一樣,雖然大貝殼可以幾百斤重,無常來臨,終究還是要放下。

  2.瑪瑙——在基礎條件上提純努力,形成個人的特色風格

  瑪瑙是玉髓類的寶石,因為形成過程是非常復雜的,大概分三個階段逐步形成。瑪瑙的歷史很悠久,西周的時候就有人用了。因為在第三步形成滲入的礦物質不同,所以瑪瑙的顏色也不同,瑪瑙一般是半透明或者純通透的。玉髓類的寶石就像翡翠的冰種或者玻璃種一般,非常的光彩。但是瑪瑙中還是紅色較為廣泛,古人也很少有尋礦深入挖掘的技術條件,所以一般都是在自然狀態下,看到非常艷麗的色澤,被這個美麗顏色吸引,從而挖掘獲得的。瑪瑙的形成初期階段是火山噴發,第二階段是形成硅膠類物質,第三階段是滲入其他礦物質形成顏色,最後浮現於世。我們學佛也很類似,比如戒定慧,比如聞思修,比如信願行,要有一個很大的基礎條件,在基礎條件上提純努力,最後形成個人的特色風格。

  所以學佛的初期條件狀態都是普遍相同的,只有在最後形成結果前可以參與個人的風格,在前兩階段是沒有所謂個人風格和特殊性的,不會給你任何保留個性的空間;如果有個性,都可能在前兩階段被打碎碎的,所以你有執著、你有分別、你有妄想、你的那些所謂個性就會被打碎,被現實打臉,被環境打壓,乃至最後逼迫你放棄這些。只有你到了第三階段,你已經提純了,基本成型了,你才可以滲入接納其他元素,從而形成你的特色;如果你沒有到這個階段,想保留特色,這是沒條件的。就像高考一樣,所有特殊才能必須在考核范圍內,超越的部分也不會被記分,等你不需要面對考核了,你的特殊才能可以更廣闊的施展。

  3.琥珀——經過長久的努力變得光彩奪目

  琥珀是樹分泌的油脂,隨滄海桑田被埋入地下,在大地的高溫高壓下,經過數千萬年的淬煉而形成的,和煤礦的形成過程很類似。同修行真的很像,就像你過去是再不起眼的一塊松脂,只要在對的環境下,經過長久的努力,也可以光彩奪目,成為名符其實的寶貝。當松脂形成琥珀了,兩者的價值就已經不同了,就像各位同修現在可能是松松軟軟、任人欺負的眾生,可是假以時日,正確地堅持,你會得到升華,不再被人欺凌,而是要光彩熠熠成為被追捧的對象,就像眾星捧月一樣。

  4.珍珠——面對痛苦、戰勝痛苦

  真珠有的經文叫做赤珠,如果真珠按正常理解就是珍珠,是珍珠貝分泌的液體包裹了雜質,最後成為珍珠,又叫鲛人淚,傳說是因為海裡有一種神奇的物種,他留下的淚水化為珍珠的。珍珠的形成是非常痛苦的過程,因為進入蚌內的雜質,珍珠貝沒能力清除掉,只好分泌液體包裹這個雜質,而越包裹就越刺激,最後珍珠的形成其實就是貝類痛苦的見證,直面痛苦、接納痛苦、包容痛苦、忍受痛苦、最後把痛苦貢獻出來,成為珍珠。就像我常常和各位提的,你的痛苦煩惱不只是你的,還可能是其他眾生的,可能是很多眾生都有的,所以你要面對痛苦、戰勝痛苦,才能更好的把經驗分享給大眾,讓大家也同樣獲得戰勝痛苦的快樂。

  這和苦集滅道四聖谛就沒什麼區別,遇到痛苦煩惱了,要去想辦法解決,找問題結點、找解決方法、最後去落實方法,從而戰勝或者暫時戰勝。當其他煩惱席卷而來,我們也能同樣解決問題,這就是道谛,就是解決問題不二的真實方法。但是四聖谛並沒有繼續深入挖掘,如果深入挖掘就如珍珠一般,你的痛苦也是別人的痛苦,當你能真正的把痛苦處理完畢,成為美麗的值得炫耀的內容,而對方的痛苦可能還在處理中,還在面臨中,所以加大乘慈悲心和菩提心,四聖谛就是大乘的四聖谛了。把你戰勝痛苦的方法告訴給同樣受痛苦的眾生,這就是菩提了,就是在度眾生了。只是對方接納與否、效仿與否、落實與否,這就要隨順對方的業緣,而不可以攀緣強求了。如果我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出來供人瞻仰的,你讓他人學什麼呢?

  大乘下的小乘就是為救度眾生苦難而學佛,先以戰勝自己的苦難為出發點,當自己的苦難可以戰勝了,才可以擲地有聲地說:我可以介紹給你一個方法,我就是靠這樣的方法擺脫這個痛苦的,當初我和你一樣,抑或還比你痛苦更多!所以他人需要這樣的建議和經驗,而不是需要你空口白牙、站著說話不腰疼地指點江山。

  5.龍珠——即將回歸的自性

  真珠如果理解為赤珠就稍微復雜一點,因為赤珠是龍珠。《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後半段,龍女獻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一個龍珠怎麼可能價值等同於世界呢?因為那就是他全部的生命,當龍失去龍珠,死亡也就馬上來臨,所以龍女當時獻上的絕對不是一顆珠子,而是自己的生命。也正是因為他把自己的生命供養給佛,佛笑納,各位想一想,佛是因為看到一個人把自己生命貢獻而微笑嗎?佛是因為看到一個學佛人,為了眾生的利益快樂,捨棄狹小卑劣的自我,從而邁步進入超越自我的究竟解脫中,佛為此而笑,所以龍女成佛也如此迅猛。

  如果真珠是赤珠,赤珠是龍族,那麼就好理解了,進入深海尋找的絕對不是珍珠這類的貝殼類生命,珊瑚也可以不在深海裡,金銀更不在深海裡,只是砗磲要稍微深一點,而龍珠才是深海裡才能有的。龍珠和修行有什麼關系?一條龍不管是大是小是金是黑,只有一個龍珠,生命一番成就一顆珠子,蘊含了自己的能量在其中,這就像捨利子一樣。你的修行終究要給世人留下獲得利益的憑證,或者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或者是那樣的方式。有的人建設廟宇、有的人供養塔寺、有的人印刷經典、有的人宣講流布,每個人選用的方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終究你要留下線索給世人,告訴他們你是這樣成就的,你是這樣走過的,你曾經是這樣的,最後所有繁華褪去,終究回歸一顆珠子一樣的本質,如你即將回歸的自性。

  今天就到這,阿彌佗佛!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