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每張臉都是一張無法造假的履歷表


 2018/1/16    熱度:3438    下載DOC文檔    

  導讀

  人之長相,分體貌和心靈。

  五官之美如花開艷陽,直接;

  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動,需依托,靠修養方能呈現。

  顏值可以美容,但掩蓋不了本色;

  氣質可以塑造,但脫離不了本性。

  心有境界行則正,腹有詩書氣自華。

  精神長相,是一種看不到的能力,

  這個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精神力量。

  1. 會說話是一門學問,有分寸是一種修養。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恰當的時候說話是智慧,沉默的恰當也是一種智慧。

  知道怎麼說話,知道何時說話,知道不亂說話,是一種了不得的軟實力。

  子禽問墨子:“多說話有好處嗎?”

  墨子答道:

  “蒼蠅、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沒有人去聽它的。

  但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震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情商高,很會說話,其實正是因為他懂得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既不讓他人難堪,也顯得自己大方得體。

  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人生是由你的一言一行沉澱組成的,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甚至決定你過得好與不好。

  口為禍福之門,懂得謹言慎行,照顧他人感受,才是智慧之舉。

  2. 以貌取人真的很公平。

  在朋友圈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

  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

  表情裡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

  衣著顯審美,發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

  一系列的觀點看起來有些絕對化,卻也頗有道理。

  到了一定年紀,你的形象裡就帶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歷過的事,哭過的淚和灑下的汗。

  這世上,總有人好看,總有人越來越好看,為什麼不能是你?

  好看,不止是膚淺的漂亮,更是舉止端莊,待人謙卑、談吐優雅…… 所有的驚艷,都來自長久的准備。

  一個人若是熱情洋溢,總是面帶微笑,到老了,臉上的紋路也都是慈眉善目的。

  如果一個人長期不笑,面目表情僵化,越老顯得越可怕,越沒有親和力。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

  到了40歲,你就必須具備與你的年齡、身份、社會地位相適應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

  日本文學家大宅壯一說:“一個人的臉就是一張履歷表。”

  你內在的素質、內在的修養決定了你外在的形象和風貌,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你前半生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學到的知識懂得的經歷,無形中都在改變你後半生的長相。

  3.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菜根譚》中有句話:“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在這個紛雜的社會,我們要生存,就必須要和人、和事打交道,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時也要保留真實的自我,也就是所謂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不是輕而易舉做到的,而是走過千山萬水去感悟和修煉的結果。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裡說: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奧黛麗·赫本被譽為女神,不僅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並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記住,也不是因為學歷,比她學歷高的比比皆是。

  但她用她的一生诠釋了“精神長相”這個詞,她在遺言裡這樣說:

  若要優美的嘴唇,就要講親切的話;

  若要可愛的眼睛,就要看到別人的好處;

  若要苗條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給饑餓的人;

  若要美麗的秀發,在於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

  若要優雅的姿態,走路時要記住行人不只你一個。

  這就是對“精神長相”最好的解讀。

  一個人真正的資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錢,更不是學問,而是自帶的,不會隨著歲月變遷而消失的“精神長相”。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