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天天堅持誦經、念佛、忏悔、修正自己,是否能忏除一切業障?


 2018/1/18    熱度:2058    下載DOC文檔    

  問:天天堅持誦經、念佛、忏悔、修正自己,是否能拔除一切業力、情執的根本?

  答:這要看你怎麼個修法,你要會修,沒有問題;不會修,達不到這個目標,可能你會生更多的煩惱。佛教導我們,忏除業障一定要靠戒定慧,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佛所說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之後,轉煩惱成菩提,這才是業障消除了。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是非常非常的困難。

  實在講,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要想拔除一切業力、情執,太難!首先,你先要問問自己,你還有沒有執著?你還有沒有七情五欲?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有沒有喜歡的?有沒有討厭的?如果有這些,那就麻煩大,你就除不掉。所以答案是肯定都有;如果沒有,你是菩薩再來的,你不是凡夫,凡夫肯定是有。

  所以佛陀慈悲,知道末法時期煩惱習氣很重,外緣誘惑力量非常強大,沒有辦法了生死出三界,才特別為我們開了一個帶業往生。除這個法門之外,如果用其他法門就難了,真的是難。可是帶業往生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是容易,實際上也不容易。因為那些法門都要斷煩惱,你煩惱習氣不斷,你沒有辦法。這個法門只要有能力把煩惱控制住,不發作就行,這就容易多了。你能不能控制得住?你要控制不住的話,那還是不能往生。

  那怎麼樣能控制住?最重要的還是明理。說個老實話,所謂佛度有緣人,有緣人是有兩種,一種人是有智慧,他明白,這個好度;另外一種人老實,他雖然什麼都不懂,你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絕對不會有夾雜一個妄念,那是老實人。那我們一般人不老實,怎麼說不老實?念佛妄念很多就不老實,還會打妄想也不老實,不老實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曉得,聰明人少,老實人也少,絕大多數都是當中這一段,不老實,自以為聰明,自以為高明,最後都是一生耽誤了,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學老實也不容易,過去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告訴我,他想學老實,學了四、五十年都學不到,你才曉得老實可不是容易事情。不能學老實,就學經教,學經教是道理都通達明白了,慢慢就老實,才知道真正要放下,放下是對的不是錯的。從經教上搞清楚、搞明白,這是一條路。經教上,中上根的人確實都有分,這樁事情,所以我們想到這些地方,就常常想到我們中國的老祖宗真正了不起,他有二十四個字的真言,真理,永恆不變。

  這二十四個字是什麼?《三字經》上前面八句,「人之初,性本善」,你要相信人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都不是善法,染法,不是淨法。清淨了,善惡二邊都離開了,那才叫真善,所以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性來說,大家是一樣的,相近,眾生跟佛沒有差別;習相遠,習是習慣、習性,習性差別大。中國人常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換句話說,你會被環境污染。污染就有善惡,所以孟子講性善,荀子講性惡,那個都是善惡的善,那不是本善,這一定要知道,那是講的習性。孔子講的本性,孟子、荀子都是講習性。因為有習性,所以教育就重要,它底下講「苟不教,性乃遷」,你不好好的教他,你不用正面的教他,他就學了反面。反正人從生下來到老死,天天都在學,不是學好的就是學壞的,天天在學習。「教之道,貴以專」,這八句二十四個字,真言!

  你真的能懂得,真的一生依照這個最高的指導原則去學習,沒有一個不成功的。所以學習要專,專精,不能夠學雜,不能夠學多。為什麼?學多、學雜跟戒定慧不相應,你決定得不到。你學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裡頭有戒、有定、有慧。一門東西容易得定,定了之後就開智慧,智慧就能夠觸類旁通,你沒有學過的,你這一接觸統統懂,沒有一樣不懂。為什麼?智慧開了!智慧是從定開的,不是念很多書得的智慧,沒有這個道理。學得再多、念得再多,那叫常識,你的常識很豐富,沒有智慧,這一定要懂得。所以一定是一門深入。

  唯有戒定慧才能解決問題。你堅持天天誦經、念佛、忏悔、修正自己,問你,你是不是真的修正自己?修正自己要修到什麼程度,你才能拔除一切業障?要修到什麼標准?《金剛經》上講的四句話是標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業障拔除。我都沒有了,業障在哪裡?只要有我就有業障,我就有業障,我都沒有了,業障也落空。你什麼時候能做到無我?達到這個標准,低的是什麼人?須陀洹,最低的,證果了,小乘初果;高的,阿羅漢,這都是在這個標准,四相破了。四相沒破,你怎麼修行都不行,都是假的,功夫不夠。所以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對佛法產生誤會,沒有得到以為自己得到,這是錯誤的。

  真正要學,我們常常講儒釋道的三個根,你好好的先學著扎根。《弟子規》,儒的根,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其次道教的《太上感應篇》,能夠有這兩個基礎,這兩樣東西都做到,百分之百做到,十善業道就沒有問題,就很容易做到。十善業道是佛的根。在古時候,沒有十善業道的基礎,不能受三皈五戒。你看看三皈五戒,戒師父一開口,「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准的,十善業道。十善業道你統統做到了,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個三皈五戒才有效果,你真正能得到。如果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也就是十善業道你沒有做到,受三皈五戒,那有名無實,我們佛法裡叫名字三皈,叫結緣三皈,跟你結個緣。實際上有沒有?沒有,三皈你也沒有,五戒也沒有。

  你們想想三皈,三皈是什麼意思?「皈依佛」是覺而不迷,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佛是覺悟的意思,從迷惑回歸到自性覺,你能做得到嗎?你沒有十善業道,你做不到!有十善業道的基礎,你才能向這個目標努力精進。「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的反面是邪知邪見。換句話說,從邪知見回過頭來依正知見,這叫皈依法。僧不是指出家人,出家人是個形相,僧是講的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從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依清淨行,這叫做「皈依僧」。可見得這是一開頭就把修學的方向目標傳授給你了。三皈依的圓滿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開始學就把方向目標教給你。就像《三字經》上一樣,一開頭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就把這個告訴你,那你將來一生的修學就是希望達到恢復到本善。佛法如果說三皈依圓滿了,你就成了究竟的佛果,你的目標就達到。非常不容易!

  怎麼修學?一定要從戒律,持戒修定。持戒,清淨心就是定,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最近這兩個星期,在《華嚴經.賢首品》裡面,這段經文全是講「信」,你對「信」這個字的意思要了解,境界要知道,要曉得怎樣去學習,它有什麼樣殊勝的功德利益,這經文裡頭講得很詳細、講得很清楚。你學了之後,你才曉得我們平常自己以為信,那個信的標准太低了,跟經上一比較,那我們信都沒有了,這不能不知道。真正要修行,一定要從《弟子規》做起,從《感應篇》做起,從十善業道做起。

  摘自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十七)  (共一集)

  老法師主講 2006/9/1 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问答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