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下》:53、師患腳付二弟子喻


 2018/1/26    熱度:1155    下載DOC文檔    

  譯文:

  從前有位老師收有二個學生。老師患了腳疾,讓兩個學生替他按摩,每人各負責一只腳。而這兩個學生,平時互相嫉妒仇視。當一個學生臨時離開,另一個學生就捉住由那個學生負責按摩的腳,用石頭打斷。當離開的那學生回來見狀,怒不可遏,也捉住由另一個學生負責的腳,也用石頭打斷。

  在佛教的信徒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大乘佛教的學者,排斥小乘佛學;小乘佛教的學者,抵毀大乘佛學。好端端學問研究,卻被宗派間的門戶之見破壞了,從而忘卻了修證佛法的兩種途徑。

  《百喻經》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捨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诃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53、師患腳付二弟子喻

  譬如一師,有二弟子。其師患腳,遣二弟子,人當一腳,隨時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當按摩之腳,以石打折。彼既來已,忿其如是,復捉其人所按之腳,尋復打折。

  佛法學徒,亦復如是。方等學者①,非斥小乘;小乘學者,復非方等。故使大聖法典②,二途兼亡③。

  注釋:

  ①方等:音譯為毗佛略,意譯亦稱方廣或大方廣、大方等。為九部經、十二部經之一。指大乘經典,即廣說廣大甚深之義者。

  ②大聖法典:指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之後所說之教法,在其涅槃之後所結集成的四部阿含經典,即《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其內容包含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如四聖谛、八正道、十二因緣果。

  ③亡:他本作“忘”。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牦

  3、網文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故事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