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有禅跟有淨土的定義〖二〗
這個是印光大師把有禅的標准講出來,什麼是有淨土呢?
「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心戀塵境」。 三種情況都不能說有淨土。 第一個「偏執唯心」。 唯心淨土,心淨國土淨。這樣子的話既然你的心清淨,當下就是淨土,當下就彌陀,你沒有一種要歸依的心,沒有一種要求生阿彌陀佛國的心,這樣子沒有信願,是不構成淨土,淨土要信願持名。 第二個「或有信願,而不真切」。 有信願,但是內心當中沒有真切。怎麼說呢?「悠悠泛泛,敷衍故事」,你說歸依彌陀,又沒有真實歸依,說求生阿彌陀佛國,那個念力又不決定。有時候想一想,人天可樂果報也不錯!這樣子,內心當中不真切,這也不是有淨土,這個還不算是有淨土。 「或者行雖精進,而心戀塵境。」 你這個人很難得,拜佛、念佛很精進,但是你內心當中心戀塵境,沒有真實的發菩提心求生淨土,貪戀五欲的境界。 怎麼說呢?這以下有三種情況: 「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 你想說:哎呀!我現在出家修行,持戒、拜忏不可思議,怎麼說呢?來生得到富貴家,享五欲樂,你內心當中有這種思想。 「或者求來生生天。」 我應該要做天王、做忉利天王、四天王來享這個天福樂。 「或者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法道,普利眾生。」 你知道這個五欲是有種種的過患,使令我們增長罪業的,你不希望生到人天,希望出家。在自利方面, 希望能夠 「一聞千悟,得大總持」,有這麼高的智能。在利他方面,能夠「宏揚法道,普利眾生」,你又能夠廣結善緣,把你所說的法弘揚出去,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 但是「皆不得名為有淨土!」這個都不能說有淨土,因為你沒有一種決定的信願,沒有一種臨終決定必往生西方的信願,就是你的內心當中,有所夾雜都不叫有淨土。 這是把有淨土跟有禅這個標准,印光大師明確的劃出一條線。就是你衡量看看,什麼是有禅?什麼是有淨土?這是兩個標准出來。 所以這個禅,也可以說是從二空的真如理性上來說的,就是我們這一念的不生不滅的、無我無我所的清淨心。這個淨土是約著我們信願持名而求生淨土,這種修因、證果來說。所以這個地方是把禅跟淨的差別給標出來。 師答學生問題: 在大乘的角度,我空、法空是要同時達到的,它不是次第。就是說一空一切空。他不是先觀我空,再觀法空,這是小乘的觀法。大乘佛法是直接的從根源上,一空一切空,我空跟法空是同時悟到,他的根器比較利,他同時看到我空,也同時看到法空。當然這個跟教理有關,他所學習的教理。如果你學習阿含經論的話,你可能會先見到我空,如果你從阿含經論去聞思的話,你會先見到我空;如果你熏習的是大乘佛法,我空、法空是同時到達。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