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六章 諸惡 74


 2011/2/21    熱度:2544    下載DOC文檔    

正文:干求143不遂,便生咒恨

譯文:有的人有事拜托別人,如果不能夠遂心、如意,便心生怨恨,惡口咒罵。

分析

有智慧的人知道一生福祿是前生業力致,所以,他們會樂天知命;命運坎坷的人會盡力行善,改造命運;命運順暢的人會惜福惜祿,不會隨便求助於人。因為他們知道,一切由自己的業力決定,不是人力可以人改變的。人來助我,是我的業力;人來毀我,也是我的業力。既然發生干求不遂的事,仍然是我的業力,不會怨天尤人,更不會咒罵仇恨對方。

事例一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某縣一個工商局的副局長李軍,在年末述職時,被評為優秀,於是做為長一級工資的人員報到縣裡。縣委班子在研究時,一位副書記說了一句話,結果這個副局長就沒有長成工資,有人將些情節傳達給了李軍。為此,李軍十分憤恨,在單位惡毒咒罵那個副書記。話無翅膀卻會飛,有人又到副書記那裡匯報李軍罵他的情節。於是,在一次全縣機關干部大會上,縣委副書記不點名地批評了這件事,並加入個人感情,揚言要讓李軍沒有好日子過。結果李軍一氣之下,竟然在一個月內喪命,那個副書記兩年後也死於癌症。

再析

有的人得到多少都不會滿足,有人為他辦了九十九件事,有一件事沒有辦,或者沒有辦成功,就惡向膽邊生,生起嗔恨心而咒罵,再見面就如仇人一般。這種人並不明白,事情由業力決定,不會因為咒罵別人,自己的事情就向好的方向轉化,反而會因為咒罵造下了惡口的惡業。追究其根源,這種行為來源於貪,他們貪自己得利益——得到官職,得到錢財,得到情面。由於有了貪欲,而產生覆蔽心。自己不覺得羞恥,不了知貪欲的過患,不從貪欲中出離,所以會反過來大罵別人,這是一種錯上加錯的行為。自己用粗惡語在無形中把福德消去了,報應也是因果不爽的。所以,為人不得不慎重,不能只為一時暢快,造下無邊惡業。

宋朝的范忠宣說:“人雖然是至為愚笨,但是當他責備別人的時候,則顯得十分聰明;人雖然至為聰明,但是當他原諒自己的時候,則顯得十分昏庸。要知道,人若是能夠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那麼成聖成賢,也不怕做不到啊!”如果請托他人不遂,便心生咒恨的人能好好想一想這些話的含義,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