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因果規律、命運規律與原則,再來改造命運就會得心應手
因果規律、命運規律與原則 命是可以改的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命真的是注定的嗎? 其實,今天想說的是這些天在准備培訓過程中感受到的: 在設計一個佛法體悟式培訓活動時,希望引用《了凡四訓》中的故事,使大家對命中注定和命自我立有正確的認識。 命是什麼呢?命在佛家,道家,儒家,易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闡述,個人以為命就是過去因的累積而形成這一生所受果報的連續相。 在朋友拍攝的《超越輪回》視頻中,對生命的起源和命的形成、發展等因果有過比較詳盡的表述,所以對於生命還不了解的朋友,我常常推薦他們先去看看這個片子。 在一般人看來,命是注定的。應該說,並不是看來命是注定的,一般人的命確實是注定的,是過去所種因的累積。但是,我們所說的是一般人,在《了凡四訓》中提到有三種人的命不在定數之內。在這個地方用到了定數這個詞。什麼是定數呢?朋友解釋說凡能以數術算出來的准確的結果,都是定數。就好象我們看到一塊地裡長出小秧苗,我們就能斷定它是麥子還是草。然後根據麥子和草的規律計算出成熟的時間。八卦就是將萬物的演變以抽象的卦相來表達,就是我們熟知的萬物類相。佛說: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現在做者是。這些都表明,我們的命其實都是在定數中。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因果法則。 那麼哪三種人的命不在定數中呢? 一是大善之人。一是大惡之人,再有就是修行之人。我們先不說為什麼大善之人和大惡之人不在定數當中,今天想談談修行人的問題。 為什麼修行人就能改變這個定數呢?為什麼就能改變命運呢?其實,一般修行人能改的不是過去的命,而是這個運。命和運是兩個意思:命指的是過去因的累積,好比地裡種下的種子不斷成熟;運是指這個種子成熟的外在條件。 了解因果的規律就可以知道,世間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因,有緣,到時機成熟時就可以結果。我們看到地裡長出的苗就可以知道它是麥子還是草,因為這個種子是已經種下的,改變不了的。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規律斷定出是麥子還是草,也可以推斷出它成熟的時間。再結合天氣預報、災害預報等外在環境還可能推斷出它什麼時間遇到災難,什麼時間有雨水的滋潤等等,就象數術推斷出吉凶禍福。 修行就是改變這些外在的環境,從什麼地方開始改呢?從自己的心。命是我們過去種在心地裡種子的成熟,種了草還是種了麥子都是我們自己親手種下的,與其他人沒有關系,更與老天爺、佛菩薩都沒有關系。這就是了凡四訓裡說的命自我立。我們都見過農民種地,也了解很多種地的方法。道法自然,種這個心地也是用同樣的道理。我們過去種了很多草,也種了很多麥子、西瓜等等,所以這一生條件成熟了,這些草、麥子、西瓜就結果了。我們得到的這些果實就是所說的命。我們都需要麥子,都喜歡西瓜,我們也知道草在地裡長會使我們需要的麥子和喜歡的西瓜生長不好,所以農民要在地裡鋤草,還要給麥苗和瓜苗澆水,施肥。鋤草是不使草繼續生長,我們要使不好的命改變就要在心地中去鋤我們以前種的草(不好的種子);澆水施肥是使麥子和西瓜更好的成熟,我們要改善自己的命就要在心地中去澆灌我們種過的麥耔和瓜耔(好的種子),使其盡快成熟。在澆水施肥時,一定要記得,想要不斷地收獲麥子和西瓜就要繼續去種這些善的種子;同樣,在鋤去雜草時,也要記得,想要獲得麥子和西瓜就不要再種惡的種子。就是: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秧。 佛陀教給我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就是教我們不要種一切壞的種子,要種一切好的種子。因為自然因果的規律就是如此。 那麼是不是依佛的教導去做,就一定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呢?在理上是一定的。因為因果的規律我們都已經非常清楚了。 但是,很多我們學佛的人學佛後生活卻沒有什麼改變,有些人反而命運更不好了。對於這樣的情況,有的人退轉了,不再相信佛陀的話。有的人退縮了,知道佛陀的話是對的,但是告訴自己做不到。 我學佛很多年以後才認真地反省自己,為什麼了凡四訓說修行人的命不在定數之中,而我修行了這麼多年還是能被朋友算准,也能在一些夢中預示未來的結果而無法改變呢? 答案只能有一個:就是我還不是修行人。 這幾天在研究培訓的方案時,又感受到這個答案,自己和其他很多學佛、修道的人都一樣,大家常常會認為我們在念經啊,在持咒啊,在磕頭啊,在修法啊,為什麼我們的命依舊在定數中呢?因為我們還不夠一個“修行人”的標准。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呢? 從基礎上講,起碼是嚴守五戒十善。就是真的不再種惡的種子,只種善的種子。所以佛說以戒為師,這是從根本上使我們心這塊土地進行耕種。鋤草、施肥、澆水都是改變外緣,使種子的環境改變,從而改變心田上的結果。 心改變了,世界自然就改變了。正如蘇東坡看佛印禅師象屎,蘇小妹指點哥哥是因為自己心中有屎;佛印禅師看蘇轼象佛,是因為佛印禅師心中有佛。 進一步說:過去的種子也可以改變。通過忏悔、消業等方法也可以使我們心地上不好的種子失去生存的土壤,而漸漸失去生長的能力。 再進一步,如金剛乘的修法,轉毒為露,壞的種子也能轉化成好的種子,這是心地的功夫。 更近一步,就是禅宗的心地法門、金剛乘的大圓滿、淨土的念佛三昧的功夫和境界了。無善無惡,無好無壞。一切道法自然,無自然,亦無不自然之別。這些因為並非本文想闡述的,所以暫時不談。 多識仁波切說過:照阿賴耶說的理論解釋,每個人看到和認識到的是非和善惡美丑都是自己的阿賴耶識的外現,也就是說自己所見善惡美丑現象,都是自己心光的折射,即自己精神世界的反射。 所以,我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先要改變我們的心。心改變了,世界自然得到改變,因為世界不過是外境在自己心中的影象而已。 套用一句時下最流行的話就是——世界因你而變。 因果規律略談 因果問題,屬於佛教的基礎理論,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 因果規律並不是佛陀所規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佛陀只不過把它揭示出來罷了。印光法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見連諸佛菩薩,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況我們凡夫,不管你信與不信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正如海濤法師所言,因果即是思想和行為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弄清因果問題,是學佛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因果規律和它的重要性 因果,又叫業、因、果、報。業:梵文譯音,意為造作、活動。指一切身心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業”。包括善業、惡業、無記業(不受果報的)。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業,卻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說,我們人生是受著業力的支配的。業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業因。果,是結果。報,是報應,是回報。緣,就是條件,因緣結合,才產生果報。佛經偈語已說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亡失,消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起一個念頭,都是在種因,在造業。根據所種的善因或惡因,即造得善業或惡業的不同,都會受到不同的惡報。概括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具體地說,有什麼樣的善,就有什麼樣的福報;什麼樣的惡,就有什麼樣的苦報,這都是有一定的,這是客觀的規律,稱為因果規律。 業因果報與生死輪回是密切相關的。我們人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相續不斷,形成輪回不停的現象。我們這個人“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都是受業力支配的。業力好象是一個種子,信息,它儲存在第八識裡面。第八識又叫“含藏識”,阿賴耶識,意譯藏識,它含藏諸法的種子,好象存儲各種信息一樣,把一個人前世做的善,惡業帶到現世來,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惡業帶到後世去,由業因到果報,由果報到業因,就這樣生滅流轉,輪回不息。人生的苦樂,世運的盛衰,都是業力所招感。所以佛說“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做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滅;反之,不造作業因,也不會得相應結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死了以後往哪裡走?這是由業力支配。什麼業力?就是善、惡的業力。所以,小善小惡是六道輪回形成的業因,六道輪回是十善十惡應受的果報。 什麼是善?利人是善。利人,其實是人已兩利,也可以說,利就是利己。 什麼是惡?害人是惡。害人是人己具害,害人終害己,以害人開始必然以害己告終。 佛經將善惡分成十種,每種又分為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惡。十惡就是:一、殺生;二、偷盜;三、邪YIN(屬於身三業);四、妄語;五、兩舌;六、惡口;七、绮語(屬於口四業);八、貪;九、嗔;十、癡;(屬於意三業)。反過來說,便是十善:一、不殺生而放生、護生;二、不偷盜而布施;三、不邪YIN而修梵行(清淨行);四、不妄語而說誠實語;七、不绮語而說直質(正派、樸實)語;八、不貪而修不淨觀;九、不嗔而修慈悲觀;十、不癡而修因緣觀。 這十善十惡分成三品,就是三個等級。佛經說:”作了上品十善的人,生天道;中品十善的人,生人道;下品十善的人,生阿修羅道(屬於天龍八部之一,有福報,有神通;但凶惡好斗)。犯上品十惡的人,墮地獄道;中品十惡的人墮餓鬼道; 犯下品十惡的人,墮畜生道”。這是佛陀以慧眼觀察六道輪回的現象,親口開示的,我們絕對要深信不疑。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佛陀制造出來約束眾生,而是佛發現並揭示出來教育我們的。佛菩薩也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虛雲大師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因果分為染淨兩類。諸佛菩薩修因證果,修的清淨因,修的菩薩行,發的菩提心,所以證到的是佛菩薩的果位,得到的是清淨的果;而我們眾生造的是污染因,結的是污染果。”星雲大師說:“因果比電腦還准確,因為電腦會發生故障,因果是絲毫沒有差錯的。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在哪裡?神明就在身邊,諸位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要懷疑。印光大師講:“不知吾人之心,與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雖起一念,彼則無不了知,故曰,人間私語,天間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說得妙極了,就是說你暗室干的一切事情,天地都會全部記錄下來,哪怕你起心動念,都能准確地記錄,大自然的法網中沒有一點漏洞。 二、因果貫通三世 《涅磐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不會中斷,失誤)。”可是,有些人卻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沒有什麼前因後果。”有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受善報,便懷疑因果。有人說:“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沒有價值;學佛修行,就無意義;而一貫作惡的人,就太便宜了。歸根到底都是由於不懂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佛經說得好: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這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自己前世所種的業因,比如今生病苦多,那肯定是過去生中殺業太重,是自種因,自受果。而現前身口意三業時時造作的業因,又正是自己未來應受的果報,前因後果,循環不斷,也沒有絲毫差錯,經中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百千劫”是很遙遠的時候,“所作業”是自己所種的遠因,遠在百千劫前種的業因,並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會遇時”指現在的因緣成熟,“果報還自受”還得自食其果,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過去世和將來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試看普天之下那一樣東西不是由於過去的延續?再說,三世因果並不一定就是前世和來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鐘,現在這一分鐘,以後那一分鐘或者前一剎那,後一剎那。現代科學認為:宇宙中每一件現象有它的原因的。這種論點和三世因果的說法卻不謀而合。 種下業因,必受果報,但有早遲的不同。大體上,有三種情況: 1.現報: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報;今生做惡事,今生受惡報。 2.生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享福、受苦。父母積陰德,子孫享福報,也屬於這類。 3.後報:現在作善作惡,到第二,第三世,甚至百千劫後才能受報。 例如,唐代悟達國師,四川人,年輕時出家。後來,外國人進貢一把沉香木椅,皇帝都不敢用,供養給悟達國師。他便驕傲自滿,放松修持,馬上就遭到惡報,生了一個人面瘡,很痛苦。於是,他去彭縣找一個高僧。僧人說:他幾百年前在漢朝曾種下一個惡因,現在才受報。原來,他是西漢時代的一個大官,叫袁盎。他的一個同事叫晁錯。當時皇帝要削減諸侯的力量,晁錯建議,削減諸侯兵權,致使諸侯聯合起來圍攻中央政府,皇帝嚇慌了。袁盎乘機進言,就說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晁錯的主意,把晁錯殺了。晁的冤魂一直想報復。可是,袁死後下一世出家,十世都是高僧,晁無機會報復,直到袁當了國師,坐在沉香木椅而驕傲時,他的修行一退轉,護法神便離開了。這樣,晁錯才找到了報復機會。這時,悟達國師找到了彭縣這位高僧,把他的冤業解了才得救。這說明,幾百年前種的因,緣法(條件)成熟了,必然受報。 後兩種果報,凡夫雖然看不見,但應知道,有因必有果。從今生所受的,可推知前因;從現在所作的,可以預測後果。必須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為什麼惡人會有善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前世所修的福報還沒享完,今生造惡的惡報還沒有成熟。現在善因又先成熟,因此先享福報;如果他今生不作惡事,福報就更好。至於他今生所種的因果,也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成熟時,必受應得的果報。如像富貴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賭,任意揮霍,沒有受饑寒,這是因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過照這樣亂花下去,縱有百萬家產,終有一天會傾家蕩產的。 為什麼善人會受惡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活中培植的惡根深厚,前世“不善之因”的果報沒有盡,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還沒有成熟。現在惡因又先成熟,所以先受惡報。如果今生不行善,惡報會更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種的善因,也沒有白種,將來必受相應的福報。 三、因果可以轉變 因果既是有一定規律,可以認識的,但又不是刻板的。這和算命、看相的“鐵板數”不同,那個是庸俗的“宿命論”,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能改。從佛法因果觀來看,我們現在所受的是過去種的因,又必感未來的果。種的因即可以改變,結的果怎麼不能改變?因變了,果一定會變。 “因”要形成“果”,中間須要有“緣”(條件)來會合促發。已造的“因”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在“緣”。譬如說我們種瓜種豆,瓜與豆的種子是因,不能把瓜子變成豆,也不能把豆子變成瓜;“因”是定數。我們今天想要瓜還是想要豆,就要在“緣”上加以決定。我們想要豆,把豆的種子種下去,瓜的種子收藏起來,瓜就不會結果。結果需要緣,“緣”包括土壤、肥料、陽光、空氣、水分等等,這些緣都具足,它一定會長得很好。若不想要它結果,只要把緣斷了,譬如把瓜子放在茶杯裡,一百年也不會長成瓜。一般人多因為看不見今生的現報,就否定因果報應的存在。過去雖然造作惡因,這一生中不造惡業,斷惡修善,惡的緣就沒有了。過去生中總有善因,一個人哪有一生做惡沒有善的?找不到!凡夫一生都行善,沒有一點惡,這種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們所造的業都是善惡混雜,惡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惡做得多,善做得少。惡做的多不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惡,惡緣斷了,雖是少善,少善也會開花結果。與其消極看相算命,不如自己積極改命. 我們的身體是根據果報產生的。自己種的善業、惡業是:“因”,父母是“緣”,色身是“果”。我們在六道中投生,是受業力支配的,是來善惡業報的,所以叫“報身”或“果報身”。果報分為正報、依報。一個人的相好丑、壽命長短、命運窮通等,屬於正報;社會環境好壞,家庭環境好壞,親屬子女的好壞等,屬於依報。正報有福氣,依報自然圓滿;正報無福氣,依報也會惡劣。我們今生所受用的正報和依報,都是過去種的“業因”現世結的“果報”.可見一個人的命運,並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別人操縱,完全是自種因,自受果.因此,佛法中的“命”、“相”從根本上揭示命相的原理由來,但並不主張看相算命。因為這是捨本逐末,徒勞無意的事。一個人的相和命,算也是這樣,不算也是這樣。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因”,才能轉變未來的“果”。 明代袁了凡,由一位叫孔先生的給他算命,算的很准,他哪一年考上秀才、舉人,哪一年當上知縣,哪一年該死,等等。後來遇上佛家雲谷禅師,給他講了命運的真相,告之:改變命運,全由心念,必須多做善事.袁了凡方才懂得命運既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夠改造的。便從此立志造命,遠離諸惡,廣造眾善,每天記‘功過格’,以嚴格檢查言行心念,並有誦持經咒,以求感通。從此孔先生算他的完全不靈了。算他能當知縣,結果調到中央機構工作;算他能活50多歲,結果活到70多歲;算他沒有兒子。結果有兩個兒子。他把這些事總結後,寫成《了凡四訓》(現名《命運的選擇》。佛教界高度評價此書,說明了命運是可以轉變的。 四.轉變在於心地 什麼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子,生長善惡的苗子,最後結成善惡的果實。《華嚴經》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轉變命運的關鍵是什麼?就是自己的心念,因為“一切唯心造。”心能造業,也能轉業,即“轉變由心”之理。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離不開自己的心。能從自己的心田去尋找,是沒有得不到感通的。”所以,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命自己立。也說明這個道理。 。《心法念處經》說,“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諸果報。”古德偈語說:“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儒家也認為:“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這些都說明,善業惡業,唯心所造;福報禍報,惟人自召。歸根到底,說明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首《心地與命運之歌》,說明命運與心地密切相關,命運由心造,命運也由心轉。 心好命又好 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 禍轉為福報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實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險陽恐虛矯 修心一聽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對於此詩,深為贊賞,嘗書寫贈人,並說:“此詩於心命二義,發揮周到。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當代高僧星雲大師,也高度評價此詩,勸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惡業,廣種善緣,培植福德,那麼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此詩前八句,把心地與命運的關系,概括為四種不同的情況。後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隨心轉”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後指出對待這個問題的兩種態度,兩種結果。 下面分別就心地與命運的四種不同情況,加以說明 一、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這類人,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都比較深厚,今生善緣成熟,享受大富大貴。但是,他們深信因果,崇尚道德,廉潔奉公,摒拒驕奢YIN逸的腐敗生活,同時樂善好施,救濟貧窮,廣種善因。不僅一生富貴到老,而且子孫昌達,家族興盛,甚至經歷幾百年都不衰敗。這種事例歷史所載很多,如孔子之孔氏家族,如范仲淹是范氏家族 二、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這類人,過去生中種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貴榮華。當其享富貴時,便貪戀五欲,縱情享受,窮奢極欲;同時倚仗權勢,損人利己,造種種惡業。所以富貴愈大,惡業愈重。一旦福報耗盡,惡業現前,不僅身敗名裂,甚至秧及子孫。老子說:“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說明禍與福本來是互為倚伏,也可以互相轉化的。而轉變的關鍵在於一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命運雖然很好,如果心地太壞,那麼美滿的福報,終將變為悲慘的遭遇。古往今來,這類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為證: 《歷史感應統紀》載,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當李林甫未顯達時,有相士說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後來不久事敗,去責怪相士所說不驗。相士笑謂:“相公確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福報,應該責怪自己不知珍惜,坼太甚罷了!公任宰相時,廣搜珍寶,縱情聲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鴨舌湯),盤菜百金(燒鵝掌將鐵皮燒紅,放活鵝在上面,讓他撲跳慘叫,血液均集中在腳掌上,再砍下來鵝掌作菜肴)。窮極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勝過富貴人家。早已超過三十年宰相應享之福,後代還須為娼奴償報。反而責怪我所說不驗,又此道理嗎?譬如有人將一個月的生活費在一天內揮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饑寒此乃理所當然,怎麼能怨天尤人!”李林甫聽後默然無話,汗流不止。 三、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這類人,過去生中造作惡業,今生惡業先成熟,遭受種種惡報。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夠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貧;有的更能忏悔宿業,隨緣行善。一旦惡業消除,善緣成熟,否去泰來,必然使貧窮困苦的厄運,轉化為美好幸福的佳境。這種故事社會上流傳也很多. 四、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這類人,過去生中多造惡業,未種善因。今生大多愚癡,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環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忏悔,總是願人窮,恨人富,總想采取損人利己、違法犯罪的活動,來謀取財富,來實現自己的美夢,其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往往遭受橫禍,或者終身貧困,或者短命身亡。這種事例隨處可見。社會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為環境貧困,自己好吃懶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奮謀生,而是采取偷盜、賭博、搶劫等損害別人身命財產安全、破壞社會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其結果難逃“以害人開始,以害己告終”這一因果規律。 五.應該怎樣對待因果 目前,社會上一般人都相信命運,有的人時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簽問卜,把自己的前程、未來的命運,都寄托在這上面,卻不反躬自責,修省心地;有的人到處跑寺廟,掛紅放炮,燒香拜佛,乞求佛菩薩保佑自己官升三級,腰纏百萬,卻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種的什麼業因?是否能夠獲得這種果報呢?這種人都是捨本逐末,心外求法,不遵循佛陀的教誨,不修省內心,不從自己心田上去下種、耕耘,卻向外弛求,想獲得福果,獲得好的命運,是絕不可能的。 1.必須深信因果,才能樹立立正知正見: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虛雲大師說:“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余了。”當代高僧定因師在《普門品講義》一書中說:“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總括一句,不外‘因果報應’四字而已。”修學佛法的人,不深信佛說善惡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見,就是愚癡。《觀無量壽經》把“深信因果”列為修淨業的正因。我們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礎上,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這樣,即能轉變並消除過去的惡業,又能培植現在和未來的福德。 2.必須按因果規律辦事,不能錯因果。佛經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深明因果,知道種惡因,必受惡報。因而從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動念處,嚴防種錯了因,就避免受惡報。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時縱貪嗔癡,犯殺盜YIN,大膽妄為,什麼壞事都敢做。直到惡報現前,才恐懼後悔,已毫無用處。地藏菩薩更是諄諄教誨眾生不要造惡因的,他極重視救眾生於因中,使他們不自食惡果。他曾多次告誡人道眾生,造十惡罪業的因,來生即得墮地獄的果. 3、明了因果之道,當須依佛教誨努力修行,忏悔今生或前世的罪愆,虛心改過,斷一切惡,行一切善,素食戒殺,放生還債,時刻注意淨化心念,真正杜絕惡緣,廣植善因,這樣惡業日消,善緣日增,冥冥中常蒙護持,自能轉禍為福,獲致吉祥。若命運美好,亦應了知,富貴榮華,轉眼成空;夢幻泡影,不堪留戀,泰然處之,不為物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三歸五戒,淨化身心,以四攝六度,利益眾生,則必能了生死,出輪回,生淨土,成佛道! 命運的規律與原則 術數命理只能解釋命運,而不是命運本身。人生的命運本質上是人的業力牽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種力量不斷互動影響而顯現出來的。主宰命運的不是別的,正是人自己。 命運修造的幾大秘訣: 一、因果定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丑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丑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態放松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系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松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備受煎熬,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麼時候才來,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但當你最後受夠了,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時候,電就來了,倏忽間你的房裡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訓》中雲谷禅師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捨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 80/20定律: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獲,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的進步。 七、應得定律: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禅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八、間接定律: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布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十、不圖報原則:這是布施定律的補充。這個原則是說:你布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你越不望回報,你的回報越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例如類似的情況不知你有沒有碰到過: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並且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但這不是運氣,而是定律。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給大象(施)稱重量,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十一、愛自己原則: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十二、寬恕原則: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對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麼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第二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記住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你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第三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忏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十三、負責原則: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采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歎。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十四、不對抗原則:切忌有與命運對抗的想法和心態,這容易使人生不平之心。你想和命運對抗,其實是在和自己較勁,這樣越對抗越難擺脫。最好的心態是不管命運是好是壞,我只管修自己,一日修來一日功,這樣壞者變好,好者更好。所以“改變命運”應稱為“修造命運”。 十五、除草原則:人的雜念妄念就像花園裡的雜草。雜草不需要專門的照料和養分,它自己就能長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園就會“雜草叢生”。所以一個好的花園,必須時常進行除草。所謂“時時勤拂拭”。相反正見善念就像花園裡的花朵,必須細心種植栽培,才能生長得好。所有善知識和有用的有利的資訊,都必須時時接觸和復習。重復重復再重復,把性格修造這種腦力勞動徹底變成體力勞動。 十六、行動原則:有行動才有吉凶,無行動則無吉凶。例如一個人有了病,卻不配合治療,不進行體育鍛煉,病會好嗎?做了善事種了善因,就會產生一股力量,把人的行動向吉處推,但是沒有行動,這股力量如何顯現呢?所以學佛行善所帶來的吉祥,也必須在行動中才顯現出來。 (轉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