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教孩子基本禮儀
禮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我們把人與人的關系整理成一個“讓”字,“讓則有余,爭則不足”,人與人相處要能禮讓,那是人與人之間最
優美的距離。當你遇到一位很有禮貌的朋友,你的感受如何?很舒服、很歡喜,所以這個禮是人與人之間很優美的距離。縱使再親的人,或者是夫妻、父子,也應該以禮相待,不能因為太親就不尊重他,比如連門都不敲就進去,一次、二次他可以接受,次數多了就會如何?
可能怨氣就上來。所以,再親的人也要尊敬,也要以禮相待,保持這個優美的距離。當孩子從小懂得以禮相待,他就會成為一個有分寸的人,所以學禮非常重要。
禮跟道理是相通的
《弟子規》全部教誨都是以禮貫穿,對父母恭敬就是“入則孝”,是禮;“出則弟”,兄弟友愛,尊敬長輩,也是禮。“謹”的部分,對於物品要愛惜,也要物有定位;對於食物不可以糟蹋,“對飲食,勿揀擇”,這是用禮貌的態度對待食物。“凡出言,信為先”,也是在我們的言語當中對人要有禮貌,說出去的話不可以做不到,不然就非常失信、失禮。在《樂經》裡面還提到“禮者,天地之序也”,所以禮貌之“禮”跟道理也是相通的。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就是人與人當中非常自然的規律,我們不能逾越了這個規律,不然就會發生磨擦沖突,“泛愛眾”也是禮貌的態度。
有禮處處結善緣
有一次我在上電梯的時候,我剛進電梯,後面就跟著進來了一位跟我母親年紀差不多的女士,我微笑問她說:“這位女士,請問您上幾樓?”假如你進電梯的時候,有一個人跟你微笑說:“請問你上幾樓?”你的感受如何?很舒服,可能那一天心情都很好,所以禮貌不得不教。
當我跟這位女士打完招呼之後,她也很歡喜,然後我接著就跟她自我介紹,我說:“你好,我叫蔡禮旭。”她說:“你好,我叫丈母娘。”她聽成我是蔡女婿了,我就跟她聊起來,這樣一聊,發現她的女兒跟我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從這裡也體會到了諺語常講的“有緣千裡來相會”。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有禮貌就能在人群中立足。我們很歡喜別人向我們問好,相同的,假如我們肯主動去跟別人問好,別人同樣也會很歡喜。我們希望社會更好,希望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尊重、互相關懷,應該從哪裡下手?絕對不是要求別人先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懷是結果,因是從我們自己主動尊重別人、主動關懷別人開始做起,相信人與人之間關懷尊重的風氣會很快地形成,很快地變化起來。
學禮貌重要還是分數重要
我常常跟家長和學生們說:“是學禮貌重要,還是把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家長都說:“學禮貌重要。”請問現在的家長,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 作?後者。明明都覺得學禮貌重要,但是實際上還是只逼孩子的功課,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了望子成龍。而孩子的分數提升了,就能成龍了嗎?孩子的人生就幸福美滿了嗎?很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用智慧去判斷,才可能判斷正確。
我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把孩子往分數那邊推,然後等孩子大學畢業出來,很可能連跟人打招呼的能力都沒有,甚至於不要說等到大學畢業,很多大學生去念書沒幾個月就被學校退學,為什麼?與人相處還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太差了。這兩種能力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而九十八分跟一百分差兩分,會不會影響他一輩子?不會。我們有這一分明白,才會去深入思考,才能讓一個孩子,真正在一生中學到正確的態度跟觀念。
學禮的孩子絕對不呆
學禮的孩子會呆嗎?絕對不呆!學禮的孩子知道處處尊重別人,替人著想,大腦更靈活。現代人對“活潑”有所誤解,什麼叫活潑?三秒鐘都停不下來,在那裡跑叫活潑!我們有時候在機場排隊,很多孩子都站不住,在那裡撞來撞去,後面的旅客還說:“這個孩子真活潑!”哪裡是活潑?那叫做隨便,沒有家教。真正的活潑是思想活躍,處處能替人著想,所以學禮的人絕對不會學呆的。
失禮人生會增加很多的阻力
沒有學禮的人,他的人生就會增加很多阻力,因為一失禮,人家就不會幫助他,甚至於還會障礙他。假如我們時時處處都對別人很有禮貌,就會增加很多幫助我們的助力。
現在人跟人相交的分寸懂不懂?為什麼很多人辦事很順利,為什麼我們辦事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都不是偶然的。當你平常處處有禮,你已經積累很多善緣;當我們處處在言語、行為上失禮,就形成很多阻力,這個阻力當你在辦事時,就開始冒出來了。
學禮一定要從小做起
微笑是國際性的語言,都可以相通。但是孩子假如從小對人就沒有善意,你突然叫他笑得很燦爛,還真是很困難;要跟人家鞠躬,要鞠得很真誠,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學禮一定要從小做起。
有一個孩子才四歲多,我們教導他,大家在一桌吃飯,自己吃完了之後要提前離開時,一定要跟同桌的人說: 大
家請慢用”,然後才離開。這個動作重不重要?人是群居的團體,絕對不可能說一個人獨自生活。在群居的生活中,你的禮儀愈具備,與人的相處就不容易產生摩擦。若今天你跟同事去吃飯,你先吃完了,一句話也沒講就離開了,就會很失禮。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時時能跟人家打招呼問好的習慣,對他來講就很重要,他也會時時想到別人的感受。
我們幼兒園裡,每位老師和孩子都這樣做,一旦形成風氣,大家都會做得很好。所以,每次老師站起來,向所有的小朋友鞠躬說:“大家請慢用”,小朋友都笑得很開心,看到大人跟他們一樣都要做,心裡很服氣。假如你只要求他做而你不做,當你不在的時候,他可能就不做了,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小孩看。有一天用晚餐之後,只剩下一個小朋友還沒有吃完,這個孩子才四、五歲,他站起來對著桌椅、板凳說:“大家請慢用”,老師聽到都笑起來了,我們也看到了孩子的天真。一個人求學問,一開始不是學變通,而是要先學老實,他這麼老實,以後一定會依教奉行。
鞠躬的禮儀
我們在深圳教這些學習中國文化的孩子,光是鞠躬就學習了兩、三個月,諸位不要小看這個鞠躬,當孩子這個腰真正能彎下去,彎得很真誠的時候,他的恭敬心就出來了。聖賢人的學問最重要的就是“主敬存誠”,時時恭敬,時時真誠,這叫真實學問的根基。鞠躬也要注意距離,差不多兩步的距離,然後再給長輩鞠躬。鞠躬的時候還要講問候語:“叔叔好!”整體動作就會讓人很舒服。除了鞠躬跟問候之外,還要注意眼神,鞠躬前要看著叔叔,然後才說:“叔叔好”,鞠躬完之後還要再看一下,這就是跟人鞠躬的禮儀。
打招呼的禮儀
成人見面,如何打招呼?你看韓國劇“商道”,一見面怎麼樣?“你好!”那個感覺多舒服。一進人家的門,“將入門,問孰存”,一定是先問:“都房大爺,我是尚沃。”讓裡面的人知道了,然後再回應你。裡面的人說:“你稍等一下。”他就站在那裡等,處處都有跟人相處的分寸,所以學禮的人就會變成一個懂得與人相交有分寸的人。
訪客的禮儀
拜訪別人時,敲門的禮儀,要敲幾聲?敲三聲,而且不能敲得太急促,否則屋裡的人會被你帶動得很緊張,剛好他又在忙其他的事情,一時不能來開門,他的心裡就會更緊張,所以敲門也要和緩一下,敲三聲便止。
居家接待客人的禮儀
當客人到家裡,要主動問:“請問您找誰?”假如是找伯伯,小朋友就要“即代叫”,趕快跑去找他的伯伯,
讓客人等半天就不好。假如伯伯不在,“人不在,己即到”,就要跟客人講:“我伯伯不在,請問您有什麼事嗎?
我可不可以代您傳達?”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人家來找必有事情。
還要教孩子擺放拖鞋,一定是順著客人一走進來的方向擺,要讓客人馬上就可以順著穿進去。仁愛之心在哪裡落實?時時處處為人著想。
客人一進門,孩子就要說:“阿姨,您先請坐,我去幫您倒杯水。”然後就恭恭敬敬倒了一杯水說:“阿姨您稍等,我去請我母親。”有一位母親常常在接待客人時,都會切一盤水果請客人吃,有一天她不在家,而家裡來了客人,她有一位才上小學的孩子也准備一盤水果請客人吃,所謂上行下效,我們好好表演,孩子在無形中都在學習、模仿。
當一個孩子從小的應對就是如此,以後你讓他辦事就會很放心。不要小看這個禮節,它所代表的是孩子面對一件事,一定會自始至終處理得有條不紊。當他能如此,他的心就不容易急躁。所以,通過這種生活的禮儀,都是在長養孩子的修養。
學校公務接待的禮儀
在學校的時候,孩子看到隔壁班的老師走進來了,他就站在那裡放大嗓門喊:“老師,隔壁班的老師找你”,這樣不符合禮貌的態度,應該教導他們一定要先說:“老師,您等一會兒,我去請我們老師過來。”跟隔壁班的老師講後,然後還要把自己的老師帶過來。其實當孩子在落實禮儀時,耐性、沉著就在這些禮儀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慢慢在培養。
在公司行號裡面,假如有人來找他的朋友或者找上司,一般人面對這種情境會怎樣做?比如對方要找經理,但經理正在開會,他會說:“他在裡面,你自己進去。”
客人走過去把門一打開,那會出現什麼情況?很尴尬,也很失禮。面對這樣的情境,應該是先請客人坐,倒一
杯水請他喝,“我先去看看經理忙不忙,您先等一下。”他去請示一下經理,再來跟他說:“可能要請您再等十分鐘、二十分鐘”,客人的心裡也有數。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不懂禮儀的人很難在社會、團體當中立足。我曾經聽說有一位企業主管,有一次接待一位廣東的客人。接待廣東的客人一定要點什麼菜?當然點廣東菜。他帶了幾位員工去,這些員工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歡吃辣味比較重的菜。主管帶員工去的用意是要幫忙招呼客人,結果他們不但沒有幫忙招呼客人,還討論菜太難吃。剛好有一道菜特別辣,他們一看很興奮,都沒有請長者、客人先吃,馬上就把菜轉到自己面前,開始吃起來。這位主管一看,趕快把菜轉到客人的面前,結果沒多久,他們又把菜轉回來。這位主管很無奈,現在這些年輕人連這些基本的禮儀都不懂,也沒有處處替人著想的心,這也是自私。
如果希望以後你的孩子能得到企業家的賞識,禮儀這一課不能不上。當老板把他帶出去,會覺得一身輕松,因為他能把客人招呼得體體貼貼,知道何時該倒茶,何時該幫忙夾菜,老板當然要用他。接待的禮儀,就是要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才會一團和氣,只要和氣,事情就能辦得順利成功。而這個禮儀的學習,也有賴於家 長跟老師在生活當中處處提醒,這要有耐性。
送客的禮儀
無論送長者或客人,都要等他離去以後,我們再走。古代人在送長輩、送師長的時候,確實做到了“過猶待,百步余”,都是看到長者已經轉彎或者看不見身影才離開。我到澳洲去學習,晚上師長講完課,我們就一起送師長回他住的地方,我都會一直站在那裡,等到師長已經進了房間,我才離開。其他同學就很奇怪問我:“為什麼一直站在那裡?”我就跟他們說:“過猶待,百步余。”其實當我們在實踐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真是無比歡喜。因為在送師長的過程中,我們的腦海不斷浮現著,我們的人生假如沒有遇到師長,智慧不開,煩惱不斷,因為有師長點點滴滴的教誨,我們才得以在人生中有這麼大的成長。所以,在目送師長的過程,是含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這一分師生之緣。
有些家長來找老師,之後看著老師一直在那裡等他們走遠,他們的內心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當你很真誠的去做出這些禮貌的行為,常常會令人心生感動和歡喜。有一次我送幾位朋友,當我目送他們離開時,發現一位女老師的裙子被卡在車門外,我立刻打電話給她,她才把裙子拉起來,她的內心也很感動,為什麼?因為我們是目送他們“過猶待,百步余”,才會看到她的裙子卡在車門外。我們教別人這麼做,自己一定也要做到。
與長者共餐的禮儀
現在的孩子只要到飯桌,馬上就坐下去,都沒有察看長輩是否坐下了,當孩子處處只想到自己,他的恭敬心就不見了。從小就沒有恭敬心,請問長大後能不能馬上生恭敬心?很難!所以,現在要找到一個很有禮貌的孩子都很不容易。在深圳幼兒園,以中國文化來教導的孩子,走在外面都會引人注目,因為在路上他們遇到長輩都會恭敬的九十度鞠躬,有些年紀小的孩子還超過一百二十度,頭都快頂到腿了,旁邊的過路人看到,都會露出很驚訝、很贊歎的眼神,現在的孩子還有如此恭敬對待長者的,真是了不起。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在吃飯的時候,一定是長者先坐、先吃,晚輩後坐、後吃才對。我們和小孩一起吃飯的時候,小孩還要幫長輩夾菜。有個孩子 送來幼稚園讀經才兩周,有一天他跟家人吃飯,一開始用餐,他就幫爺爺、奶奶夾菜。本來爺爺、奶奶還不是很認同中國文化,而孩子的這個動作,讓他們看出才受兩星期教育的效果,所以慢慢的就能接受用中國文化來提升孩子處世做人的態度。
坐位的禮儀
座位有主次,主位是給掌控家庭的人坐的,所以孩子應懂得那一個位子應該讓長輩坐。一般是正對門口的位子是主位,學過的孩子都會把主位讓出來,當老師一進來,他們會先站起來,等老師坐下了,他們才坐下。有一天我從杭州回來,一進門,孩子們都站起來,當我坐到主位時,他們就開始轉動桌子,我就說:“為什麼要轉桌子?”孩子說:“桌子有條紋,條紋對著主位是不禮貌的,所以他們一看到我坐下,就把桌子上的條紋轉到沒有對著我的方向。”你看孩子的恭敬心、細心、觀察力,就這樣一點一滴提升起來了。
接電話的禮儀
接電話也應講究禮儀,比如孩子接起電話來,一定要先跟對方問好:“您好,請問您找哪一位?”對方若是找父親,孩子就要說:“請您先等一下,我去請我父親。”“長呼人,即代叫”,找爸爸的,當然趕快去通知爸爸;“人不在,己即到”,當爸爸不在,就要告訴長輩說:“叔叔,我父親不在,請問您有什麼事?我是否可以轉達?”或是“若是很急的事情,您可以直接撥我父親的行動電話,我把父親的行動電話號碼告訴您,請記錄一下。”這就把事情辦得很圓滿,要做好結尾工作。
握手的禮儀
1、伸手的次序
現在很多場合中,都是用握手的形式做為見面的禮節,而握手應該誰先伸出手來比較符合禮儀?當長輩跟晚輩握手,要長輩先伸手,晚輩後伸手;當上司跟下屬握手,要上司先伸手,下屬後伸手;男生跟女生握手,女生先伸手,男生才伸手。如果你到別人的公司去見董事長,董事長還沒伸手,你就伸出來:“你好!你好!”對方不清楚你是誰,手就沒有伸出來,你不是很尴尬嗎?所以,面對長官,要等長官先伸手,我們再伸手,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2、握手的態度
遇到朋友要握手,首先我們的眼睛要看著對方。如果跟人握手,口裡說:“你好!你好!”而眼睛卻看其他的地方,這時對方就會感覺到,你心不在焉,沒有誠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握手時的力度,力量不要太大,不然會把人家的手握得很痛。握手的位置也要正確,很多人握手時,只跟人家碰一下手,這樣都顯得沒有誠意。握手的“時間”也不可太長,雙方互相問候完,就應該松手。尤其男生遇到漂亮的女生時,這一點更不能犯過失。
賓主介紹的禮儀
雙方握手完以後,要互相介紹。介紹的禮儀順序很巧妙,剛好跟握手的順序顛倒,握手是長輩先伸手,晚輩再伸手,而互相介紹的時候,要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把下屬介紹給上司,把男生介紹給女生,這樣才符合賓主介紹的禮儀。“禮者,天地之序也。”禮和天地一樣是很自然的一種順序跟規律。
遞接名片的禮儀
在介紹過程中,有可能人家會遞名片給你,所以遞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如何遞名片?不能把裝名片的袋子拿起來,他一張,你一張,這樣會給人家什麼感覺?不夠尊重人。一個人不尊重別人,其實也是不尊重自己,俗話說的“自取其辱”。那一張名片是代表你本人,你怎麼可以發得這樣隨便!所以,拿起一張名片來,應當雙手遞過去,而且在遞的時候,應該把名片的正面朝向朋友,假如你遞反了,他還要轉過來看,這些細節也都流露出你是否處處替人著想。接名片時,一定要先把名片的內容看完,才能將名片收起來,不要名片一接到手,看都不看就立即收起來,這種行為是很不尊重對方的。
“稱尊長,勿呼名”,不只是對尊長如此,對上級、同事也應該一視同仁。假如他是總經理或者是科長,我們就以職務來稱呼他,以表尊敬,他會覺得很歡喜。所以,你一定要先把姓看好,說:“陳科長,您好”。你不要接過名片,連他姓什麼都沒看清,就要坐下來交談了,突然想到了,又再拿出來看,這會顯得很尴尬。
接過名片應該放在哪裡?放在皮包裡。很多人就直接放在餐桌上,如果吃飯的過程中,那個湯滴來滴去,對方看到了,他會不會跟你做生意?會不會跟你合作?你對人家的名片如此不尊重,給他的印象就不好。而我們處處有禮,就留給人家很好的印象,人與人之間就會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教禮要讓孩子實際演練
在教導禮儀當中,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讓學生實際操作,他們會做得很有興趣。在送客當中,我們引導孩子去感受一下客人的感覺。我們找兩個小朋友,一個表演主人,一個表演客人,當送客人到門口時,就教小朋友說聲再見,馬上就把門關上,所有的小朋友都笑了。接著我們又把門打開,把這位表演客人的小朋友請進來,問他說:“主人剛剛跟你說再見,就馬上把門關起來,你有什麼感受?”小朋友說:“他好像恨不得我趕快走,我下次不來了。”所以,我們送走客人,也要讓人家有賓至如歸、備受尊重的感受。
通過這樣的實踐,我們讓孩子們實際去體會別人的感覺。再進一步,教他們應該如何送客人,才會讓人家覺得很舒服,這時是用一種討論的方法,讓學生來參與教學。學生說應該送到電梯口,我們就問,假如沒有電梯又將如何?那應該送到樓梯轉彎處,等看不到客人再回來。我們讓孩子親自去操作學習送客之禮,就是培養孩子禮貌的德行。
禮儀是處處要靠自己用心去學
生活中禮儀處處皆是,我們在家裡也好,或者在公共場合也好,都要叮咛孩子遵守禮儀。比如我們在等候電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一定要設想,電梯一停下,裡面的人一定會走出來,所以我們要站在電梯門口的兩側,才不會阻礙到別人。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教育處處都是,我們一定要在生活當中去博學,用心學習,才能成就自己的真實學問。
人與人相處還要學忍讓
對於長者、老師,一定要以禮相待;對於學問,要恭敬對待,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禮的本質就是恭敬之心,而恭敬心就是我們的本善,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不但要學禮讓,還要在與人相處中學習忍讓。這個“忍”字是會意字,上是一把刀,下是一個心,代表忍的功夫要達到什麼境界?人家拿刀放在你的胸口,你也要不為所動。這倒不是真的拿一把利刃架在你的心頭上,這一把利刃就好像別人鋒利的言詞,給你很多的譏諷、毀謗,這時你要能忍得下來。
因為我們明白這些情緒的反應都是暫時的,我們不要與他計較,應該有包容的態度。
要有一個寬恕的心
有一句格言提到:“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其實很多的態度一念轉過來,可能就從地獄升到天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每天寬恕自己多少次?好多次。可是別人一犯錯誤,我們的情緒就控制不住,不能原諒別人,當我們轉一個角度,用寬恕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別人與我們相處就會覺得舒服,沒有壓力,所以能全交,能交到很多朋友。我們把別人的過失當作一面鏡子,用這樣的態度來檢查、要求自己,德行就會提升得很快,所以能寡過。忍讓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寬恕之心。
子貢曾經問過孔子說:“哪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夫子就舉出了一個寬恕的“恕”字,其實恕與仁愛之仁意思相容。恕者如其心,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就是處處從對方的角度去設想,很多沖突自然就化解了。人與人的接觸很頻繁,我們能忍讓,就能化干戈怒氣於無形之中。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在忍讓中,我們就已經在拓寬心量,已經做到了“理服人,方無言”,已經在喚醒對方的慚愧之心。而人在發脾氣時,往往都比較情緒化,等他靜下來了就會覺得理屈,所以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對方的慚愧,更保持了彼此間的關系。
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的緣分都來之不易,多年的交情不要一語寒心,結果溫情全消,那不好。當我們和朋友發生矛盾時,要想到“言語忍,忿自泯,忿思難”,一定要忍住情緒,忍住脾氣,寬恕對方。當我們用寬恕的心、言語對待朋友,那朋友就如沐春風,就是有什麼不愉快的事,也會立即煙消雲散。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