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臘八粥”


 2008/4/29    熱度:8174    下載DOC文檔    


  據說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歷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稱作“臘八”。中國漢族地區,將這一天作為釋迦牟尼的成道日,於是“臘八”成了佛教節日。<<百丈清規>>說:“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羞,以申供養。”寺院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等造粥供佛,名為“臘八粥”。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各個寺院送七寶五味粥讓門徒斗飲,稱之為“臘八粥”,又稱“佛粥”。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也說的是臘八送粥之事。

  “臘八粥”不僅為僧侶享用,民間也很盛行。周密<<武林舊事>>說:“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說:“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燕都游覽志>>也說,十二月八日,民間作臘八粥,以米果雜成,多者為勝。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西域諸國志>>說,天竺國十二月十六日為臘,而<<唐書.歷志>>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八日為臘八。李福<<臘八粥>>詩說得很詳盡:“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之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言“我無得”。此景親見之,令我心淒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極。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志虛莫償,嗟歎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仗大慈力。眷焉對是粥,跻望蒸民粒。”這首<<臘八粥>>,寫得悲涼淒切。詩人看到荒年民不聊生,對饑民寄予深切的同情。雖然當時官方在開元、瑞光兩寺設粥廠救濟貧民,但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災區的困境,“臘八粥”未必真能作功德。

  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夏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