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卿居士:末法之中菩薩和羅漢是如何示現的?
這是祈願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菩薩以本願力和誓度眾生力來攝受十方無窮無盡的一切眾生。 因為釋迦牟尼初成佛時,魔王派魔女等毀佛不成,惱羞成怒,在佛前發誓說:“現在是佛法升起的時候,我無力阻止,我的眾多弟子都被度化成了佛弟子。等到末法來臨時,我就派我的魔子魔孫穿上你們佛教的衣服,混到你的弟子中去,把你講的法顛倒過來,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把你的弟子引到魔教中來,到那時,看你怎麼辦!” 佛聽此言,雙目淚下。佛的誕生,猶如旭日東升,天下大白。佛有無上神通力,卻也無法去阻止日中過後,夕陽西下。天漸暗時,那些懼怕陽光的動物便會蠢蠢欲動,出來危害眾生。魔王弟子,貪嗔癡極重,專干見不得陽光的事情。一旦他們混進佛門,從內部壞佛戒律,往佛教的“鍋裡”拉屎撒尿,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佛悲心切切,在講《楞嚴經》時,講到末法來臨之時,佛將派他已經修出三界的弟子,各個層次的菩薩和阿羅漢,應身再回到末法中來。 “應身”就是以父母所生之身,到不同的家庭中來。 孩子長大,有的就會發願作沙門(就是作出家人);有的作白衣(當時印度的普通百姓穿白衣服,所以叫白衣);有的皈依了佛門,作了居士;有的會作一國之君,或者一個地方的最高領導者;還有作宰官大臣的,以及童男童女,這種來歷的男孩女孩,或長大後自己就不想結婚,或者想結婚,卻沒有合適因緣,不是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自己。甚至還有去作YIN女或成寡婦的,YIN女就是以色相肉體賺錢的妓女,寡婦自然是命運很苦的女人。還有背著太太、老公與人通奸的污男穢女。這些人群裡邊都有菩薩或羅漢的再來人。 屠販:所有在飯館及家庭的廚房裡殺生,從事煎炒烹炸的,都叫屠,作生意謀取暴利的生意人叫販。 菩薩羅漢為什麼不坐著蓮花從天上降到人間來度人呢? 因為凡夫見到會生敬畏心,不會相信自己也會修出三界直至成佛。釋迦佛示現由凡夫修成佛距今已三千年了。現在已進入末法初期(《大悲經》把法運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一、正法:正即證。佛雖涅槃,法儀未改,有教有行,有證得正果者,是為正法; 二、像法:像是似的意思,法儀仍在,傳者有訛,傳法的人弘法時加進了自己的意思,使真正的法儀、行儀變了味,所以無證果者; 三、末法:末是微的意思,像法之後法轉微末,有教而無行,沒有證果的時候)。 佛菩薩及阿羅漢等已證果的再來人,是到世間為迷失心性的眾生導航引路的,同時他們的示現會讓修行人堅定道心。 所以不能一聽到誰有了點智慧、神通就說人家是魔。是不是魔要以他貪不貪財、好不好色為標准,宣化上人講,凡是要錢的都是假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大家就不會上當受騙了。 有《楞嚴經》在,正法就沒滅,《四種清淨明誨》就是證果的考卷,同修們應各自努力考答。 《佛說法滅盡經》中所說的一些現象已經出現在教內外,整個世界好像都在大肆傳播YIN欲、色情。人們沒有哪樣動物不殺不吃,到處充滿欺騙、搶劫、殺人、投毒等等。 為了私利,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令諸多善良的人們,不得不為了保護自己,處處設防,甚至不得不說假話,或者利用一切機會去多弄一些錢,來應付孩子高昂的學雜費、醫療費、醫藥費、種種紅包……越作越惡,越惡越作,永無止境。 釋迦佛講《楞嚴經》、《法滅盡經》時就已預見到末法來臨時的現象,所以才派諸菩薩羅漢再來人間,以種種形,來度種種人。 假設菩薩再來人間是工人或農民,示現學佛悟道後,會在相同階層人群中弘法度人,若到知識階層去宣講佛法,可能就不被接受。 假設菩薩再來示現為知識分子或是政府官員,悟道後想到人群中最苦的妓女、小偷當中去弘法度人,告訴他們念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將來可以去極樂世界,他們絕難相信,因為地位、身份的懸殊。 假設是菩薩再來的妓女、小偷,機緣成熟時,一定會有人來度她(他)念佛,改變命運。 因為她(他)本來根基深厚,聞法就會信受,有一天會遇到有緣的人和機會,會有個適合他(她)的工作,還會有個幸福溫暖的家庭。 那時必然對佛感恩戴德,更加精進地學佛讀經明理,常自省察,不斷精進,同時會想到要到過去的同行、同事中弘法,令他們也受益,以相同身去度同類人才能令他們生信。 凡能耐勞忍苦拜《梁皇寶忏》和修學《楞嚴經》的人,絕對過去生與佛有很深的因緣,其中有的人就是“旅泊三界,示一往還”的菩薩羅漢再來。 他們雖已修出三界,就如同上了高中,或者剛進大學校門的學子,都還需要進一步深造。 在實踐中邊修自己邊度眾生,以了自己多生以來的業債。必然需要經歷諸多的考試完成學業,就像《西游記》裡的唐僧一樣。 我們現在急需完成的“作業”是把過去欠的債還清。債權人就是我們身邊的眷屬和所有能接觸到的善緣、惡緣。 如果能夠如前所講“倒過來作人”,就能了卻無始宿債。完成最後的考試,就可以畢業了。 拜完一部梁皇忏是很辛苦的,甚至是難以忍受的,何況拜三部或多部,就如同吞了毒藥要把它嘔出來,你永遠不能指望從別人肚子裡吐出你吞的毒藥,請人代勞無有是處。 我們都知道,要想得到豐碩的果實,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古人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為什麼要讓修行人經歷那麼多苦和磨難呢?因為將來他們要辦大事,完成大的使命。必須先要把自己的稜角磨平,把不會的不懂的學到手。大使命就是幫助眾生覺悟,將佛教導的“以戒為師”扶正,把被邪師講顛倒的佛法再糾正過來。 我不會講經說法,讀的經書又少,對一些佛教詞匯也不能深解,只是個人的領會而已。我僅希望我講的故事能對初學者明因識果有些啟迪,因為所有故事都是真的。 由於知識所限、水平所限,說起話來漫無邊際,所以只敢叫作“漫談”。但願讀者能讀懂我的意思,我就沒白當一回“坐家”。 如果《漫談》裡有“以盲引盲”誤導眾生的話,我當自受其過。請讀者一定去讀《楞嚴》、《法華》、《地藏》等究竟了義的經典,以開啟自身本有的智慧。文中有不當和錯解之處敬請大德指正,後學在這裡先行叩謝。 在我最後校對這本《漫談》時,忽聞空中有聲音說:“你要做的事已經做完,今後不可再觀察因果,當好好念佛!”我在想是不是該回家了?佛在《金剛經》裡教導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衷心祝願各位同修切勿著相,心外求法,當深信因果,以戒為師,共證佛道。 我想把刊印在《現代因果實錄》第二冊的“修道歌”,刊在此書之後,這是我近二十年學佛的一點心得,供讀者批評參考。 修道歌 明理修道並不難 多讀經典智無邊 尊師重道法第一 法非佛說道必偏 盲從邪師瞎修煉 心外求法非佛緣 不讀經典不明理 修行難如攀登天 修行難如攀登天 教育似栽火中蓮 若不斷欲除妄想 好比將砂煮成飯 正法佛誕一千年 佛教猶如日出山 有緣聞法即信受 頓悟即證阿羅漢 次後千年日中天 念佛建塔修寺院 正知正見修佛道 禅教律密淨心田 今入末法又千年 眾生修道心欠虔 斗爭堅固嫉妒障 不爭第一不算完 假佛衣服販如來 YIN殺盜妄全出現 不重威儀不守戒 攀緣佛事只為錢 邪師說法不易辨 先給蜜糖後摻鹽 懵傳懵懂兩不懂 胡說吃肉可隨緣 請讀大佛首楞嚴 四種清淨在眼前 食肉之人非佛子 相殺相吞沒有完 縱然修似三摩地 皆大羅剎出離難 必依佛教斷葷腥 如是修行才不偏 常自省察真智慧 度老病死堅牢船 聞思修慧自增益 智慧常照是明見 守戒蔥蒜不能吃 韭菜五辛不可沾 因為善神不護法 臭氣難聞嗔心現 真想修到極樂去 以戒為師把佛念 善男善女能往生 不守戒律不是善 若修禅定練打坐 正身正心先念佛 千聲聖號念過去 再忏殺盜YIN妄過 心中念佛能止妄 真忏能滅諸罪過 若是一時想不起 念佛是誰話頭參 心中問過念即除 練習無念心不浮 如貓待鼠神專注 必有一日智慧出 智慧出是陰骘助 陰骘引入聰明路 不行陰骘使聰明 聰明反被聰明誤 以智度人效果佳 不可收錢把財發 若收錢財貪名利 智變邪慧入魔家 不久邪慧即消散 再貪錢財把人騙 報終必墮五無間 無復知見佛緣斷 信佛之人只供佛 黃狐大仙勿上桌 畜牲本當在人下 焉能供桌來伴佛 如此供養是邪見 護法不來無聖賢 雖供佛像妖邪附 家中紛爭窩裡亂 趕快佛前把罪忏 規勸黃狐歸正念 為它念經三五部 地藏本經功無限 黃狐聽經邪歸正 焚燒牌位不再供 請它前去五台山 禮拜文殊去修禅 寺院護法居士多 牢記地藏經中說 信徒供佛物和錢 切勿眼見心裡饞 一物不予而取者 罪不可赦墮無間 護法本當作功德 貪小失大卻為何 勸君勿貪非己財 就是給你也不得 只作奉獻不求利 真不求利福更多 不看風水不算命 勿信邪說多讀經 轉變命運在自己 境隨心轉隨緣生 諸佛菩薩贊歎你 天龍八部護法眾 六根清淨方為道 諸佛助你凡轉聖 身若有病先斷葷 葷腥不食切斷因 誠心忏悔食肉過 誦經回向被吃者 地藏本經日一部 專心念經不記數 只為債主不為己 誠心助它得超度 得度眾生離你去 所致疾病皆康復 不信你就試試看 我若妄語無依怙 不屬己物不可貪 拿走就如賊一般 法網恢恢疏不漏 偷一損萬難保全 別人妻女不可沾 女人勿賺賣身錢 男女亂愛均有報 好色短命靈化殘 莫說假話勿騙人 騙人騙己如一般 未得謂得妄言證 如噬臍人成就難 飲酒亂性嘴不嚴 禍從口出惹事端 酒後念佛心不敬 護法遠離不喜歡 出家修道堪敬慕 發願明志心堅固 人天恭敬鬼神欽 不出三界不停步 斷欲去愛修行路 以戒為師命支柱 不離貪愛不守戒 莫如還俗回家住 為人師表當莊嚴 師己師人能普度 若欲度人先正己 己若不正誤人路 知錯能改真佛子 彌天大罪忏即無 反聞自性淨六根 常自糾正放逸處 不攀不求不化緣 吃苦了苦早證悟 曾聞虛老拜五台 危難之時文殊護 勸君必讀首楞嚴 照妖神鏡心中懸 五十陰魔增佛慧 四種明誨淨心田 有禅有淨祖師教 無住生心佛祖言 今為人師下世佛 來去自由極樂國 諸惡莫作善奉行 佛子當報國恩情 遵紀守法多奉獻 鞠躬盡瘁為眾生 學佛先要學作人 出世間法世間行 佛法不離世間法 攝心守戒證無生 -----摘自果卿居士《漫談慈悲梁皇寶忏》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