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敬印《大經》會集本後跋


 2018/4/15    熱度:1172    下載DOC文檔    

  清涼精校版

  丙戌之冬,家慈梅太夫人壽辰,念祖敬承慈命,重印吾師蓮公夏老居士所會集之《無量壽經》千部,深願各地聞風興起,印者無量,讀者無量,發心獲益者無量,以廣法施而回劫運。

  乃甫經逾月,而淨宗學會、儒佛同心學會,以暨崇儉素食會、萬國道德會、正誼學會等,諸方善信先後發心,續印此經達三千部。於以見人之好善,誰不如我。法不孤起,仗緣乃生。

  念祖所印千部,既有家母舅南昌梅公為之序,又有家岳丈三台蕭公為之跋。而此次發心續印諸公,鹹欲念祖略敘梗概,用志勝緣。雖自惟淺陋,然於義不可以辭,謹就見聞感想所及,供養大眾,幸垂察焉。

  愚聞蓮師之集成此經也,首蒙宗教俱徹之大德慧老法師,於佛前持經攝影,以資印證。繼有禅宗大德月溪法師力贊速印。復有密宗大德超一法師協助流通。更有律宗大德慈舟法師親為科判,並在濟開講,盛況空前;拈花寺亦曾開講全部。

  至於領眾課誦此經,則有極樂庵方丈妙禅老和尚;並請山東女子蓮社吳倩芗社長,在寺開講兩月。而長期以此自課者,則有悟妙法師、本覺法師,與比丘尼心常師。發願注解此經者,則有曾著《蒙藏佛教史》之妙舟法師。期以十年精力為此經疏鈔者,則有淨宗祖庭石壁山玄中寺方丈雪峰法師。妙、雪兩師,與續可法師,均為大學畢業。妙、續兩師,又均曾服務於軍政教育各界者也。

  而續公出家因緣,則半由此經。當其幼年,即於吾師信仰極深。中年發心學佛,吾師即以此經授之曰:“佛法非同小緣,宜先熟此以培善根。”乃未半月竟能背誦。吾師嘉其猛利,為講淨宗要旨,連夕達旦,凡四十日。隆冬風雪,爐火無溫,聽者、講者俱忘寒疲。續公欲企淨業大成,未幾敝屣世榮,披剃圓具。現已宏法平津,群推其慧辯特出,皆此經有以啟之。

  以上所述,均為目前出家大德,與此經有殊勝因緣者。

  至若唐、宋以前,高僧名賢受持贊演,獲得靈感者,不可勝數。

  而現在居士中得益此經者,尤多可紀;有素不信佛,因睹此經善根頓發,遂率眷屬同受皈戒。

  最先課讀,最先成誦,最先印行二千部於十五年前者,故丕威將軍張公憲臣也。

  十年課誦此經,從未間斷,且在黃陽山閉關手寫數本施人,古稀高齡,健逾少壯,李西原老居士也。

  多年沉疴,百藥罔效,因拜誦此經宿疾頓瘳,正信既啟,判若兩人,發願盡未來際讀此宏此者,黃正明女士。

  踵而行之者,李明坤、梅葛明、錦明女士等也。

  乍讀此經歡喜贊歎,未幾即能背誦如流,從此皈向佛門,志修淨業者,張輔卿將軍也。

  發心手寫此經,預備將來影印者,則有蕭公方駿、郭公則澐、李君廣平。

  因誦持而堅正信,或為日課,或能背誦,或除宿障,或增善根,則有曲善堂、夏悟明、王述宗諸居士。

  雖向佛乘,未獲途轍,驟遇此經,如貧得寶,則有馮性圓諸女士。

  夙信淨土,自謂已窺堂奧,及讀此經,始愧往昔未得門徑;又聞吾師講解,乃知此法頓赅八教,圓攝五宗,廣大精深,令人歡歎愧奮於不能自已,則念祖與黃胪初中將、齊重九居士等也。

  至於讀誦此經,或著顯效,或獲密益,耳目所及,已難悉數。

  亦有乍信乍疑,隨人言轉,或熟視無睹,或期諸將來,此雖福緣未具,善根容有發時。

  若於原譯即未遍讀,會本更未詳參,妄逞瞽說,意存嫉忌,則竟是波旬眷屬,如來所謂可憐憫者。本經有雲:“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又雲:“惡驕懈怠及邪見,譬如盲人恆處暗。”

  於以見眾生機感各各不同,善根不可思議,業力亦不可思議,我佛已屢言之矣!

  念祖初獲此本,未遑措意,迨搜集五種原譯,逐一披讀,始知此經非特為淨土群經之綱要,而且於世道隆污、國運興衰,有絕大關系。又檢三家節會之本,詳參互校,益恍然於吾師弘法救世之苦心,與會集此經之精慎,實非淺識寡學所能夢見。

  宜乎缁素大德,先後倡導、贊歎,不謀而同也。

  善乎沈善登居士(曾著《報恩論》,近代佛學界特出人物也)之言曰:“淨宗之妙,在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

  此經備示依正莊嚴、修持位次而外,實如前跋所謂:“苦樂忻厭、生佛感應之理,闡發盡致。顯密性相、事理因果之義,赅括無遺。”是以志向大乘者在所必讀,有心救世者在所必宏也。

  慨自世風日下,人心陷溺,同業共感,劫運空前,群感切膚,鹹思挽救。然而劫由業成,業由心造,欲回劫運,須正人心。世風未轉,劫運難回,苦因不拔,苦果難出。本經“菩薩修持”以下,直至三十七品,剀切指示濁世致苦之由,與出苦之方,深悲極慈,重重誨勉。其間歷敘眾生以三毒五惡之業,招輾轉痛燒之報,俨然為今日災劫寫照。

  欲令眾生觀果知因,洗心易行,改往修來,離苦得樂。若僅知持名,不明綱宗,即昧往生正因,難收感應效果。是以本經於“禮佛現光”之前,又復揭示:“佛所行處,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民無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以上十三句經文)蓋法不異佛,佛不離法,此經誦持處,即佛光照攝處。

  更有如前跋所雲:“果能受持讀誦,必獲開慧滅業、延壽增福之效。普遍流通,實有移風易俗、矯正人心之功。”是以前清開國,特重此經。宮庭課誦,著為定例。故得人知自戒,上下相安。迨乎末葉辍誦,綱紀日紊,而清社亦顛覆隨之矣。《會疏》有雲:“此經乃七難消滅之真言,天下太平之秘訣。”實為確論,非讆言也。

  猶憶日寇鸱張,國都播遷,林故主席禮請海內唯一耆德虛雲老法師,主持法會。念祖服務後方,幸獲皈依。老法師諄諄诰誡吾人,亦以挽劫修道,自他俱利,莫如潛心淨業。當代龍象太虛大師,提倡建設人間淨土,亦曾詳引此經文句。與夫蓮師會集此本之深心,示現雖異,而悲願無殊。

  由是觀之,無論挽劫修道,與建設人間淨土,莫不以此為根本階梯,可斷言矣。

  此經多印一部,持誦多增一人,即減少一分業力,挽回一分世運。所望弘法長德、憂世賢達,合力提倡,普遍推行。庶使此照真達俗、事理雙融之契經,凡聖齊攝、性修不二之寶典,光明遍照,佛日常輝,則其潛消災禍,扶翌倫紀,效力之偉將有非言可喻者。

  治本之圖莫善於此,救時之要亦莫先於此。耆碩俊彥所見皆同,幸勿等閒視之也。

  更有進者,如來懸記,此經獨留。值斯經者,皆可得度。《報恩論》雲:“人道一日不壞,則此經一日不壞。”又謂此乃佛說一切經中真實、圓頓、了義,反乎此者即皆魔說。可謂大聲疾呼懇切極矣。

  竊意當來獨留者,必為此本無疑,因其備具諸譯之長故。又復當知,彌勒菩薩即受此經於佛,且曾發願,於刀兵劫中擁護眾生(見《悲華經》)。凡於此經受持宏揚者,即為福德無邊彌勒菩薩之所擁護。然必肯讀肯弘,方能與菩薩本願相應,因此菩薩受佛重誨,於此經典作大守護故。

  至於會集緣起,及其重要意義,具詳梅、黃兩序,暨《大經合贊》中。

  威遠黃君,為吾師入室弟子。梅公則與吾師同游佛海,幾四十年。南梅北夏,有若岱華並峙。相知既深,所言尤確。詳閱兩序,再讀本經,更易了然。固無待念祖復述。

  仍將《大經合贊》節印於後,深研熟味,獲益無窮。切望讀者加之意焉。

  丙戌嘉平佛成道日弟子江陵黃念祖敬跋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