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弟子規》是人生德行的根基


 2011/2/27    熱度:3898    下載DOC文檔    

    我們站在世界的角度,站在我們民族還有家族的角度,我們這一生承先啟後是我們的天職,這樣才對得起世界、對得起祖宗,也對得起後代子孫。而修學,我們的成語裡面常常講綱舉目張,《弟子規》它是家訓的集大成,傳統文化的承傳,它很重要的是靠家道的力量,為什麼?因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個人德行最重要的根基,從家庭教育出來。四種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本不固好,它不可能開花結果。所以家庭教育是根本,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所以我們當家長的,不能把教育全部都推給老師,這是不妥當的。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發展,宗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圓滿,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德行的源頭活水,源頭守好了,下游才有清澈的水。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西方的專家學者研究,為什麼我們這個民族綿延五千年文化不斷層?他們最後的結果就是,可能是中國人(華人)重視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在我們整個文化,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而《弟子規》又剛好是家庭教育的集大成。又是依據孔老夫子,教導所有這些要成聖、成賢,教導君子的,這些學生、弟子,他點出了修學當中最重要的七條,入孝、出弟、謹、信、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綱領抓到了,也等於是把整個孔老夫子幾千年這些文化,君子、聖賢人立身處世的綱領,你就全部都掌握到了。

    所以《弟子規》它又是生活教育,在家庭落實、在學校落實。而這個根扎得愈牢,他再去看其它的經典,他跟聖賢人的心心相印,很容易感悟。可是我們假如只有背,都沒有落實這些教誨,心跟聖賢人不能感應,到最後還是變成知識,知識就麻煩了。《弟子規》告訴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所以現在很多的學生他背很多,可是他沒有強調落實,結果背得愈多愈傲慢。我曾經參加一個學校讀經比賽,剛好讀《弟子規》讀到“出則弟”,結果前面那位小朋友要表演,在那裡讀,就為了搶麥克風,其中那個要搶麥克風的人就把另外一個人給推下去了,說“兄道友,弟道恭”。你說讀這個又對孩子有什麼幫助?他的心不就是在下降了嗎?這我是真實看到的,不是跟大家開玩笑的。所以大家冷靜看看,我們這個時代知識比上一代的人豐富很多,可是都傲慢瞧不起父母。連父母都瞧不起,那不得了,那還能尊師重道嗎?甘地先生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提醒我們,人類自己毀掉自己有七個因素,這些聖賢人都看得很清楚,其中有一點就提到,“缺乏人文的科技,缺乏品格的知識”。這些知識要用得好,去服務父母、照顧父母,去利益社會,得要先建立一個品格,根基。不能變成考試機器,然後對父母都不孝,這樣教出來的孩子會氣死父母。這人類的智慧。

    你看現在高科技、高學歷的人犯罪的也很多,缺乏人文,沒有愛心,對天地萬物沒有愛心,你看現在土地都噴農藥,到最後連地都沒有了。我們老祖宗敬天敬地,怎麼可能這樣對待大地!結果現在科技把我們的地給毀掉了。再來大家看,那個毒牛奶是不是科技出來的?人不懂科技,還做不出毒牛奶。可是他缺乏什麼?缺乏人倫。所以我們得找到根本,不然人能力愈強,毀滅自己的能力愈大。“缺乏良知的享樂”,現在的享樂全部讓人墮落,人不追求精神的樂,全部都陷在那種放縱的欲望。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讀書,樂於助人。我們聽到一位長者,他家裡很有錢,從小帶他孩子到孤兒院、老人院,善心啟發,而不是很多的錢讓孩子去揮霍,這是沒有遠見;看得深遠,看孩子一世。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