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無量壽經》之積集德行(二)


 2018/5/8    熱度:1799    下載DOC文檔    

  好,那麼出現這樣一個淨土的果報,是由於法藏菩薩在不可思議兆載永劫——這個“兆載永劫”就已經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時間跨度,然後加一個不可思、不可議的概念——這都是華嚴表達的那種大數裡面最後的大數。就是這樣一個圓滿大願的過程,經過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非常久遠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這樣“不可思議兆載永劫”,法藏菩薩“積集菩薩無量德行”,就是矻矻汲汲地修行六度萬行的菩薩行。在這個永劫的修行當中,首先是“心淨則佛土淨”,法藏菩薩也要走這個道路。自身清淨——淨土之因,從清淨自已的心開始。所以“不生欲覺、瞋覺、害覺”,就是貪色、貪財的這個欲望的覺,這個五欲得不到滿足——瞋恨的覺以及惱害他人的覺,不生起來。這是細微的——這個貪、瞋、害的覺不生起來;那麼粗糙一點的就是對境產生一種想——一種沖動的貪欲的想、瞋恨的想、惱害他人的想,也不起來。這個心就如如不動。

  那這個心攝受了他的六根——攝住六根,“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貪戀執著外境的六塵,那你想,這就不是凡夫。我們凡夫是六根都要奔逸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裡面,中間就會生出六識。所以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這就使凡夫眾生在這裡苦惱,競爭,造孽、輪轉。現在法藏菩薩六根攝住,與六塵不偶——不對待,當然也不會產生六識。你看他的心就很清淨,就離開了十八界——凡夫的境界。忍力成就,不計眾苦。這個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這個忍分為兩種:一種是眾生忍,一切眾生罵我,打我,誹謗我什麼,如如不動——你不跟他計較;一種是法忍,就是法上的——饑渴喲,寒熱啊,這些,也能夠忍。

  那一般講忍,就是面對魔軍。有的是來自外面的魔軍;有的是來自我們裡面的魔軍,就是我們的煩惱、結使。你看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時候,百萬魔軍過來,佛就告訴魔王波旬,“你這個魔軍啊”——魔軍一般能夠發出十支隊伍,這十支隊伍是挺有意思的,所以我們辨別什麼是魔。魔軍發的第一支隊伍——最大的部隊,就是“欲為汝初軍”:欲——YIN欲,是你派出的第一支主力部隊。我們一面對欲望就打了敗仗,墮在負處,就成了俘虜;那你面對魔軍,你首先就敗了。“憂愁為第二”,憂愁也是魔軍呀——第二支隊伍。“饑渴第三軍”,饑渴是魔軍的第三軍,如果我們忍受不了饑渴——饑渴起盜心,你就偷人家,搶人家,你就是墮到了負處啦。“渴愛為第四”,這種愛欲的需求像干渴一樣的,讓你坐立不安,非要去滿足不可。“第五睡眠軍”,所以一天到晚我們就昏昏欲睡——睡眠,也就是被魔軍控制了。現在我們雖然不能做到不睡,但至少要做到控制睡眠的時間。如果我們像社會上養生一樣的,你得要睡八個小時九個小時;修道人如果睡八個小時九個小時,那可能就有問題了——你被魔軍控制了。孔子對宰予——他的學生,看到他晝寢了,都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怖為為第六”,這種害怕、恐怖、畏懼是第六軍。“疑悔為第七軍”,懷疑、後悔就是第七軍。所以當我們升起極重的對善法的懷疑和後悔的時候,我們被魔軍控制了。“瞋恚為第八”,瞋恨的心——動不動發火的心,這都是魔軍。“第九利養軍”,就是你追求名聞利養,喜歡這些知名度,喜歡搞那些虛的東西——擺架子、搭架子,這都是被魔所控制。“第十軍自高,輕慢出家人”,就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高,很驕慢,輕蔑出家人。所以這個魔軍的十支隊伍,我們想一想,面對這十支隊伍,我們能不能打勝仗啊?很有可能我們都打敗仗啊!一打敗仗,這個魔王波旬很高興了:“你沒有逃脫我的魔手——魔掌心哪!你還是魔子魔孫啊!”所以三界不容易出得去。

  那麼法藏菩薩他的忍力成就,就是超越了這些魔軍的范圍。忍力成就也包括他的忍辱波羅蜜,不生一點瞋恨的心。就好像《金剛經》講那個歌利國王割截忍辱仙人,一片一片肉割下來的時候,這個情況下,一般的人還不生瞋恨心嗎?!但是這個忍辱仙人不僅沒有生瞋恨心,還生憐憫心,生慈悲心,而且發願:“我成佛,最先要度你這個惡王。”這就忍辱到家了。所以這個歌利國王以後就成了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憍陳如,憍陳如就是歌利國王過來的。這是“忍力成就”。

  “不計眾苦”,就是所有的痛苦都不計較。為了完成這個大願,為了莊嚴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鼻地獄的苦都要經受。不會由於受點苦,我就後悔:哎呀,這個願很難完成啦,得了得了吧!“不計眾苦,少欲知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的。“少欲”,欲望不要太高;“知足”,尤其是一個沙門,有少欲知足法,才有涅槃法。我們很多的煩惱、很多的谄媚攀求的心,都來自多欲。少欲之人就住在茅蓬,他也是如同住在天堂;多欲之人住在天堂,他也像住在茅蓬。所以現在我們講一個人的幸福指數,不在於外面的這種物質的多少,實際上就在他的一種觀念、一種心理的覺受。所以幸福指數是跟人的觀念相關的。

  現在我們這個地球面臨著這樣的一種資源的匮乏、生態環境問題、戰爭的問題,實際要開的一個藥方就是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夠使環境的壓力、人和人之間的這種緊張情況、國與國之間的緊張給它緩和下來。但恰恰又是非常悲哀的,人的願望從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放出來之後,他沒辦法降低他的欲望。各個國家都在談排碳量的問題,誰能夠主動地說,把自己國家的排碳量降低呢?就像美國這個最發達的國家,他提生態問題提得很多,但是他也不願意減低他的排碳量啊!你這個大國都不主動降低你的排碳量,怎麼可能讓其他的國家降低呢?!所以最終還是個多欲的問題:欲望太高了,追求高消費,居高不下。直到人和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都不降低欲望,那以後的南極、北極全都融化,海平面全都升高,沿海地區的發達城市全都淹沒,整個的地球土地越來越少;由於資源土地越來越少,可能就會引發戰爭。所有的苦難都是從欲望裡面出來的。所以你看我們的這些菩薩們,給我們傳達的是這樣的智慧——少欲知足。

  沒有“染恚癡”,染恚癡就是YIN欲的心、瞋恨的心、愚癡的心。“三昧常寂”,修甚深的止,住在那種恆常寂定的三昧裡面;然後止中有觀,能夠升華他無礙的智慧。在他修行的過程當中,他沒有一點虛偽的心,沒有谄媚彎曲的心。“直心是道場”,就真誠、正直的心。我們看到這些經文,作一面鏡子,看看我們自己。實際上,我們要升起大慚愧心,我們舉心動念常常不真誠,虛假。然而我們有種種的欲望,要滿足就會谄媚:對自己的上司、對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他就會谄媚。於是這個過程他都用機心,這個機心就彎曲。

  “虛偽谄曲”的心是嚴重違背道的,所以現在為什麼很多人看佛經看不懂。甚至拿到《印光法師文鈔》他都看不懂,哪怕他受過高等教育。實際上最終不是他的文化程度問題,他的心是虛偽谄曲的心,他就看不懂佛經:是這麼一個情況。所以我們大乘佛法會講直心是道場,你正直的心就能夠開發智慧。法藏菩薩無量劫以來沒有虛偽谄曲的心,這我們都要效仿。雖然這個環境好像虛假,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是有這麼一個樣子,但我們要知道,你說假話辦成的並不是什麼大事!也不是什麼正事!如果非得要用虛偽谄曲的心才能做成事不可,干脆我們無為一下。所有的善法當中,無為法最高——干脆就念阿彌陀佛好了。所以我們要有這麼一種超越的心態,即便做世間的事情,也得要有出世的精神去做。

  那麼法藏菩薩人際關系怎麼相處呢?首先他的念頭沒有虛偽谄曲之心,然後人際關系“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對人非常的和藹,顏色非常的歡喜,說的都是愛語、聽得讓對方歡喜的話。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我們凡夫眾生都是有我執、我見、我慢的。所以他人際關系為什麼搞不到一起,不能溝通,就是“我有我的性格,我有我的見解,我比你強”。所以見了面不要說和顏愛語了,好像欠了他什麼似的,板著一個臉,而且還有設防:現在人和人之間關系實際上是太糟糕了。實際上這也是我們的心地日益險惡污染、道德水平下降的產物。那麼“先意承問”,就是主動地去問訊對方,不是說:“你不問候我,我也不問候你。你有什麼了不起呀?”主動問候,就好像常不輕菩薩,見了所有人頂禮:“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終將作佛。”主動地去頂禮,去說出這樣贊歎的話。

  好,這樣的一種修行是用勇猛心、精進心去做的。這種莊嚴妙土的志願,在無量劫當中無疲無倦——不疲厭。“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專門去求清白之法——什麼叫清白之法?就是令自己和他人回歸到佛性——這樣的法。那在我們修行過程當中有幾種可得注意。首先講慚和愧。佛經講有二種法——為兩種白法:一個是慚,一個是愧。所以一個菩薩修行,他一定要有慚愧心、忏悔心,然後要有持戒的心,然後要執持名號念佛的心。這些都屬於清白之法的范圍,每天把它們作為自己修行的內容。這就屬於前面講的“洗濯垢污、顯明清白”的過程。那麼以這個清白之法來自利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福德智慧來利益眾生;同時把利益自己的清白之法也教化眾生,也讓眾生以這種法來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好,在這個過程當中,而且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三寶是自始至終能夠加持我們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常住的。所以法藏菩薩在任何一劫、一生的投生當中,都要恭敬三寶。恭敬有供養,有聽法,有蒙佛授記,有代佛弘化這些: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你看這個法藏菩薩,他發四十八大願已經是大菩薩的身份,然而在他未來的修行過程當中,他還要去尋找善知識。善知識是我們成就佛道的大因緣。你奉事師長,說明放下了自己的“我慢”。只要有一個人在道德、智慧、法上比我強一點的,我們都要拜他為師,執弟子禮。這一點是值得我們來學的。

  這說明佛在因地當中有個特點:每一次的示現他都要觀察,這個世界上我所處的時空態裡面,有不有一個比我更有道德、智慧的;只要有,一定要拜他為師,然後恭敬侍奉。執弟子禮,就是這個師長要我干什麼就干什麼,像奴僕的心,像大地的心一樣去奉事師長,把這種至極恭敬的心表達出來。尤其是對我們的和尚阿阇黎,一定要奉事恭敬;如果不能恭敬自己的師長,如果對師長有輕慢之心,甚至有講壞話之心,這都是要墮地獄的。所以這些,法藏菩薩都是在以身垂范了——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福德、智慧來莊嚴自己的一切菩薩行,這就“以大莊嚴”,來“具足眾行”。“大莊嚴”這裡就是大乘的福德、智慧。來莊嚴自己的菩薩萬行,其目的是令一切眾生也獲得這樣的功德成就。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